今(21)日凌晨1點55分,重慶快速路二橫線項目,5座全長383.5米、總重量達21500噸的大跨度橋梁橫跨三線鐵路完成同步空中轉體,實現「完美牽手」,刷新大跨度集群式同步轉體數量最多等多項世界紀錄。
此次「五橋同轉」順利完成,打通了重慶快速路二橫線建設「咽喉要道」,為二橫線按計劃建設通車奠定基礎。
重慶快速路二橫線項目是重慶重點民生工程、重慶「六橫七縱」快速路網重要組成部分,由重慶市住建委牽頭推進、中建五局投資、中建隧道承建。
快速路二橫線項目全長約14.4公裡,包含禮嘉大橋、土主隧道、王家坪立交、童家溪立交等重要工程,全線需交叉跨越鐵路線10條,其中「五橋同轉」施工區域跨越渭井上線、下線、蔡歌聯絡線等三條繁忙鐵路線,高峰期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輛列車經過。
8月21日凌晨,重慶快速路二橫線項目,進行「五橋同轉」施工。鄒樂 攝
為確保鐵路正常運營,項目承建方中建隧道多次與設計、鐵路方溝通方案,最終確定五座橋梁均採用「先建後轉」的方案,即先順著鐵路方向進行橋梁「異位澆築」施工,再利用鐵路「天窗期」,讓橋梁實現「轉體」,一次性跨越三條運營鐵路線。
工人為橋梁轉體做最後的準備工作。鄒樂 攝
橋梁如何實現「轉體」?
中建隧道二橫線二分部項目經理幹昌洪介紹,轉體施工工藝原理猶如拉磨,施工時在橋臺(單孔橋)或橋墩上(多孔橋)安裝一個轉動系統,橋梁結構通過此轉動系統,在外力作用下使橋梁按照設定參數整體旋轉到既定位置。
為確保「五橋同轉」順利完成,項目團隊聯合多家科研和技術團隊,進行了大量數據計算,反覆模擬推演,同時採用將誤差控制在0.1毫米的精密儀器,進行實時監控測量,並融合衛星信號與BIM系統,研發了「三線五橋轉體檢測平臺」系統,展現「五橋同轉」全景影像,掃除轉體檢測盲區。
此外,根據五座橋梁同步轉體幹涉最少原則,項目部採用「四逆一順」獨特轉法,即四座橋梁逆時針轉動,一座橋梁順時針轉動。同時,為防止兩座橋梁相互幹擾,採取分階段轉體:第一階段四座逆時針轉動的橋梁先轉15度,轉動速度為每分鐘1.15度;第二階段,五座橋梁同時轉體,轉動速度為每分鐘1.72度,最大轉體角度為88度。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轉體,「五橋同轉」順利實現合龍。鄒樂 攝
21日凌晨0點33分,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五座橋梁開始實施轉體施工,隨著橋梁下方橋墩轉動系統緩慢轉動,上方橋梁也開始在空中緩慢轉體。
「此次五橋同時空中轉體,在橋梁數量上和橋梁總體重量上,都刷新世界紀錄。」重慶市橋梁協會副會長、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向中富介紹,此前世界上集群式轉體數量最多的僅為四座橋梁同步轉體,本次五座橋梁在同一區域、同一平面一次性同步轉體成功,刷新大跨度橋梁集群式轉體世界紀錄。
此外,本次轉體橋梁是目前3座以上大跨度集群式轉體中噸位最重的,五座橋梁總重量達21500噸,相當於15000輛小汽車的重量,也超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三線四橋集群式轉體重量11500噸。
轉體的大跨度橋梁總重量達21500噸。鄒樂 攝
五座橋梁全長383.5米,相當於110層樓高;五座橋梁同步轉體,橋梁最大轉體角度達到88度,需在90分鐘的鐵路「天窗期」完成,施工時間須精確到秒。為讓五座橋梁在空中轉體實現精確對接合龍,每座橋梁安排了3名測量人員,在轉體過程中,對梁端位置進行監測,確保精準對接。
根據項目投資進度,重慶快速路二橫線預計明年底前建成,具備通車條件。該項目西接渝蓉高速,東至渝宜高速,對於完善快速路網體系,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防控小貼士
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要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