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正能量?
文|殷國安 依然
6月4日,江蘇常州市有著燦爛前程的5年級小學生妙妙(繆可馨)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飛向天堂,墜樓身亡。女孩在地面留下一朵燦爛的血花,和父母悲傷的淚花。家屬稱,當時妙妙剛上完作文課,事發前,妙妙的作文被老師評價要「傳遞正能量」。
事件發生後,區政府辦、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該墜樓事件進行全面深入調查。聯合調查組走訪班級學生45名、學校老師3名,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公安部門通過現場勘查、查看監控錄像和走訪調查等工作,排除他殺。
從案件定性的角度,公安機關確認「排除他殺」,也就算畫上句號了。但從教育的角度,我們還需要弄清楚引發繆可馨自殺的誘因,或者更確切地說,需要弄清其自殺與老師對其作文的批評有無因果關係,這或者是需要進一步調查的。
妙妙家屬告訴記者,對上述調查結果並不認可,目前還在與學校協商處理此事。
不過,無論孩子的自殺與老師對其作文的批評是否具有聯繫,我更想說的是一句題外話:這個老師太愚蠢、太荒唐,簡直讓人無法容忍了。
據孩子的小姨張女士說,妙妙在墜樓前情緒有一些異常,「當時剛下兩節作文課,孩子表情一臉痛苦」。妙妙的母親在整理她書包時發現,事發前,妙妙的一篇作文被老師批註要「傳遞正能量」。
張女士提供給新京報記者的《大聖三打白骨精》讀後感顯示,文中妙妙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段話被老師劃線標出,並在上方注釋道「傳遞正能量」。此外,記者也看到,這篇讀後感剩餘部分的大部分內容也被用紅線圈出,或乾脆用「錯號」划去。
我覺得這是一篇可得高分的好作文:看了《三打白骨精》之後的感想是不被表面的虛假現象矇騙,同時聯繫現在社會上就有像妖精一樣偽裝的騙子,這樣的作文怎麼就不行?怎麼就不是「正能量」?
這個老師頭腦裡究竟是怎樣定義「正能量」的?真的不知道這樣的讀後感怎樣寫才是「正能量」,我想請這位老師推薦一篇樣本,看看究竟怎樣的感想才符合「正能量」的要求。
我們或者想問,這位老師愚蠢的「正能量」理論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其實怪不得老師,他也是從當今社會學來的。
按照現在社會上不少人的標準,可能繆可馨的這段作文真的不符合「正能量」的標尺:
一是,她只是要我們注意識別騙子,卻不能「引導人積極向上」啊。
二是,她沒有歌頌我們的社會,卻暴露了社會的陰暗面,說我們的社會有耍陰謀的騙子。
因此,說她的作文不符合「弘揚正能量」的原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由此看來,這位老師錯了,背後的大環境確實我們的社會對「正能量」的認識有偏頗,這才讓愚蠢的、沒有思想而喜歡盲從的老師跟著錯了,並且拿錯誤的標準來「培養學生」。
恕我直言,這位老師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就在繆可馨這個孩子之下。
據說,「正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正能量」的流行源於英國心理學家理察·懷斯曼的專著《正能量》,其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
進而言之,「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
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籤,就是鼓勵我們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本來就是非常必要、非常正確的。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人卻把「正能量」標籤化、格式化,甚至發生異化,走向反面。
例如,在許多人的標準裡就有這樣一些潛規則:歌頌的就是正能量,批評的就是負能量;表揚成績的就是正能量,指出問題的就是負能量;喊加油鼓勁的就是正能量,要謹慎小心的就是負能量……
基於這樣的固化認識,緊接著動作就有些走形。為了弘揚正能量,遏制負能量,只談「形勢大好」,不談「問題不小」;甚至「報喜不報憂」。
當一篇虛假吹牛的成績單成了「正能量」,而披露真實問題的卻成了「負能量」受到抵制,這樣的弘揚正能量豈不是成了愚弄群眾的手段?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正能量」,同時弄清楚應該怎樣弘揚「正能量」。尤其對傳道授惑解疑的人民教師來說,搞清楚其間的內涵就顯得格外重要。
回到「繆可馨之死」事件,如果連學校的老師都用「正能量」來禁止學生說真話、說有個人思考和見地的話,那麼這樣的社會問題就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了,並儘快補齊短板,較正方向,不能再漠視這樣的行為出現帶偏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