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作文事件,老子打一棍子沒錯,但你的甜棗去哪裡了呢?

2020-12-22 騰訊網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繆可馨作文,錯漏百出?卻忽視常識性錯誤,老師真的認真了麼?老師真的沒有一點責任麼?

小學生繆可馨事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老師與此事有關,但從直接導火索——繆繆的讀後感,卻可以發現些許端倪。說老師真的沒有一點責任,我孩子真不相信,老師不夠大氣,水平真的有待提高!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來讓我們回顧一下此前我的一篇文章,「小學生缺字作為,老師思想複雜,誤會學生和家長」。該文章也是關於老師點評小學生作文的。因為學生作文少寫了一個字,居然直接被老師誤解,學生和家長思想不單純。

小學生作文中「臉蛋上也有很多皺紋」,少寫了一個「臉」字,笑話就大了,但是老師的點評也太不稱職了,居然說,「家長不能什麼東西都給孩子看」,還讓家長籤名。這是想打臉家長和學生麼?但是最終卻被家長打臉了。

這麼明顯的錯誤,一般人都是能夠輕易看出的,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居然如此誤解。真是讓人意外,感覺老師水平真的有待提高,思想太不純潔了,要知道她所點評的學生,可是一名小學生啊!難道小學生思想,在老師眼中就是這麼不純潔了麼?

而小學生繆可馨作文,其實也有類似問題。小學生繆可馨的一篇作文,被老師劃得面目全非,不僅打了很多大叉,還刪減很多細節,不知道是我水平不夠,還是怎麼的,這些被刪掉的細節中,真的就有必要刪掉嗎?我真的沒搞懂,感覺老師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了。

接下來,用我不怎麼樣的語文寫作水平分析一下:

繆可馨寫道:「師徒四人來到了白虎嶺,大家又累又渴。」對一路風塵僕僕趕路的四人來說,用「又累又渴」來形容,應該沒什麼問題的吧!

白骨精「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就像把唐僧給捉來吃了。」貌似這句話也沒什麼問題的吧,交代了前因後果,因果關係很明確。如果把「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句話刪了,反而不知道為什麼白骨精要吃唐僧肉了,難道就是大家都知道妖怪吃人,不用解釋麼?還是說,認為每個人都是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件事,不用贅述呢?這麼說的話,《三打白骨精》這個橋段,估計大家也沒少看的吧。這篇文章中的介紹,都可以刪了,因為太熟悉了,都是不用說都知道的吧!

文中形容白骨精幻化的村姑,用「美若天仙」來形容,貌似也是沒有問題的吧!好色豬八戒看了村姑,直接就是一副豬哥相就是最好的證據。文中這樣無足輕重的刪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家長們是否該反思一下呢?

看著被老師刪刪改改的繆可馨作文,可能有人會覺得老師很認真,是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覽了作文的。事後居然還有學生家長支持老師,讓支持袁老師的,認為老師沒錯的點讚。結果也是讓人意外,居然後面點讚的有一大堆。

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難道都是拍馬屁的人,關於老師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老師的屁都是香的麼?還是害怕不點讚,被老師給孩子穿小鞋呢?大家難道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麼?

畢竟一條鮮活的小生命,才剛剛逝去,這裡難道就要張羅旗鼓為老師叫屈了麼?都是學生家長,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將心比心的為逝者家人想一想呢?這樣做真的好麼?

認真的老師,為什麼忽略常識性錯誤?

再來說說繆可馨的作文,老師找出了那麼多問題,可以說是挑了很多骨頭了,但是連一個常識性錯誤,都沒有發現。

作文中,繆可馨誤將《西遊記》的作者,寫成了羅貫中,而羅貫中的成名作卻是《三國演義》,而西遊記的作者其實是吳承恩,這樣的常識性錯誤,老師都還沒有發現,我真的很懷疑老師是否是在認真修改作文了。畢竟更多無足輕重的錯誤,都圈點出來了。難道這個錯誤,在老師心中,是非常小的「骨頭」麼?

老師,打一棍子,但你的甜棗呢?

雖然老師認真點評學生作文,並沒有什麼錯誤,繆可馨作文,說出了人性的陰暗面,點評不夠正能量,也沒錯,但是老師都知道,作文應該宣傳正能量的信息。那麼老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正能量一點呢?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點評了學生的問題,難道就不該看看學生的優點麼?大家都知道的,打一棍子,要給一顆甜棗的。我想問一下,老師你的甜棗呢?

作為老師,雖然要找出孩子的問題,但發現孩子的優點,不是老師更應該做的麼?這樣才能因材施教,不是麼?

說句心裡話

不管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作為老師,應該格局大一些,多發現孩子的一些優點,而不是一味地,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就一味地打擊批評孩子。並且作為學生的老師,不管是否有直接關係,都是需要負一定責任的。

畢竟小孩子,都是單純的,有什麼事情,都是直接寫在臉上的,作為老師,還是被老師批評的學生,難道不應該多關注一下麼?如果真的能夠多關心下自己的學生,或許這樣的悲劇,就可以避免了。但是現在說什麼,一切都來不及了。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有不斷反思,期望沒有下一次了吧!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可以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也說繆可馨事件:救救孩子前,請救一救教師們的靈魂吧
    也說繆可馨事件:救救孩子前,請救一救教師們的靈魂吧——木田之光繆可馨事件,我已經關注很多天了。事情剛出來時,我就異常氣憤。氣憤的原因是,竟然是一位老師在洗白「正能量」這三個當初是那樣汙穢不堪的字眼。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也不知道,在這位袁老師心中,收「好處」這件事應該如何去區分是所謂的「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呢?既然說到了作文,這裡也說一下課堂作文這件事吧。從我讀小學開始,我的課堂作文也經常會被老師作為範文去朗讀給全班同學去聽。有時候,我也會寫一到兩篇作文,在當時的語文老師眼裡,這樣的一到兩篇作文也是有一些「出格」的。
  • 繆可馨,「躺屍劍法」,與童年教育
    繆可馨死了,才十歲,她被我們看到的作文,已成遺作。這也是一件冤屈而悲傷的真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我要像查先生那樣,寫一個故事來紀念這個孩子,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那會是一個關於有毒教育與童年陰影的故事吧。
  • 繆可馨事件的思考:合格的老師,應該這樣教作文!
    繆可馨小朋友疑似因為老師對其作文「傳遞正能量」的批評而引起了她的墜樓。很多人在看到其語文老師袁燈美老師批改的作文後,怒不可遏,紛紛聲討她的語文老師:連最基礎的「《西遊記》作者是羅貫中」都修改不出來,有什麼資格寫「傳遞正能量」的評語?
  • 如何看待小學生繆可馨跳樓事件?
    謬可馨的家長懷疑墜樓一事與語文老師袁某的教學不當有關係。其中有幾點我覺得很無奈,揭示的現在社會及教育的一些弊端。第一:體罰學生。事發以後,一些自稱曾經是袁某的學生的網友表示,袁某一直有體罰、羞辱學生的習慣。
  • 指責孩子「心理脆弱」,是對Ta進行二次傷害,從繆可馨事件說起
    常州小學生繆可馨跳樓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經歷了被當地宣傳部門甩鍋「抄襲」、涉事袁老師承認掌摑學生、眾多往屆學生實名舉報袁老師劣跡後,繆可馨的媽媽依然還在為事實的真相和公平的處理結果而奔走著。每個人都會對這些情景有自己的判斷,其中「各打五十大板」是很常見的思維,但是打在受害者身上那五十大板卻在他們的傷口上重重地撒了一把鹽,對受害者的指責甚至為犯錯者進行了有利的開脫。仔細一想,這些受害者身上的「錯」,根本不應該是他們承受他人侵犯的原因。
  • 小學生因作文《三打白骨精》被批墜亡,比起正能量,娃更需要逆商
    而現在,老師對學生嚴格,家長會抱怨老師體罰;老師是對學生不嚴格,家長會抱怨老師不負責任,這可上哪說理去?這個雙休日,老師&學生這對歡喜冤家,就曝出了一幕悲劇。6月5日,10歲女孩繆可馨因作文《三打白骨精》被老師批評「負能量」滿滿,在上完兩節痛苦的作文課後,繆可馨衝出教室爬上欄杆,飛身一躍直接從四樓墜落下去,搶救無效而死亡。
  • 繆可馨之死的未盡之問:我們是否將「正能量」理解偏了?
    文|殷國安 依然6月4日,江蘇常州市有著燦爛前程的5年級小學生妙妙(繆可馨)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飛向天堂,墜樓身亡。女孩在地面留下一朵燦爛的血花,和父母悲傷的淚花。家屬稱,當時妙妙剛上完作文課,事發前,妙妙的作文被老師評價要「傳遞正能量」。
  • 小學女孩因作文事件墜樓:如何避免極端事件,應該要這樣做
    為12歲小女孩繆可馨墜樓身亡死感到悲痛!2020年6月4日下午3點14分, 江蘇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五年級的繆可馨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家長質疑,老師給孩子作文批示要「傳遞正能量」,以及去年曾打過孩子耳光,與孩子的死之間或有關聯 ,希望學校或公安機關能夠調查出孩子墜樓的原因。01.孩子究竟寫了什麼樣的作文,會被老師批示要「傳遞正能量」?繆可馨同學的作文是一篇關於《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
  • 「等深線」11歲女孩的最後一節作文課
    2020年6月4日,江蘇常州,11歲女孩繆可馨上完一節作文課後,從學校4樓墜落。她的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滿是紅筆勾畫的痕跡,47歲的班主任袁燈美承認批註了「傳遞正能量」五個字,否認有其他行為。但家屬堅信,課上一定還發生了什麼,不然無法解釋一個孩子會突然做出那樣的舉動。
  • 繆可馨作文課後跳樓墜亡:願你來世化為飛蝶,再看五彩繽紛的世界
    這幾天,接連看到「江蘇常州金壇區河濱小學一小學生繆可馨作文課後跳樓墜亡一事」的新聞,有人甚至大幅發文聲討學校、教師和現行教育制度。為什麼出一點事情,眾人都這樣「棒打落水狗」似地追著不放?涉事教師承認曾掌摑墜樓小學生、墜樓小學生教師承認掌摑……17日,繆可馨家人稱涉事老師曾打孩子一耳光,於是,一年前的舊事拉到這裡重新討論,更是深挖涉事老師收紅包補課一事。感覺,有點過了。上過學的人,如果是70、80後,說沒有挨過老師的打,那是假話。
  • 10歲繆可馨作文寫得多好,因老師一句評語就想不開了?沒這麼簡單
    相爺媽|文10歲繆可馨作文寫得多好,因老師一句評語就想不開了?沒這麼簡單。10歲的孩子剛剛步入少年,一切都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但是這樣一位活生生的10歲女孩繆可馨,竟然想不開跳了樓,結束了生命。從現在的各種信息看,這個悲劇的導火線竟然是一篇作文。語文老師把繆可馨作文的結尾部分,圈了起來,寫了一句的評語:傳遞正能量。意思是可馨的文章不夠正能量,寫得不夠好。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女孩生前寫下的這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吧。
  • 常州市「濱河小學學生墜樓」事件,家長群的做法折射出了什麼
    事件回顧:2020年6月4日下午3點14分,濱河小學學生繆可馨墜樓。起因是老師對繆可馨的作文批覆「缺乏正能量」,把繆可馨的作文簡單粗暴的改了又改,最後改得面目全非。於是繆可馨激動之下衝出教室,爬上欄杆,一躍而下。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具體事件大家可以翻看我上一篇文章。這裡先不去考慮老師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在事故發生後,有家長在家長群裡自發發起一輪點讚舉動。
  • 繆可馨班主任的最新處理通報出來了,可網友覺得這樣處理太輕?
    事件回顧;6月4日下午,江蘇常州金壇區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在上完班主任袁老師的作文課後,從金壇河濱小學四樓縱身一躍,花樣年華戛然而止。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人們才驚訝的發現,讓這個五年級女生想不開的竟是因為,語文老師袁某在批閱作文時要求繆可馨傳遞「正能量」。一時間,「正能量」一詞成了那段時間裡網友熱議的高頻詞。而這位班主任袁老師也著實不「簡單」,她不僅違規開辦作文輔導班,還曾收過繆可馨父親的「紅包」。
  • 看繆可馨作文事件,想起那個寫《孫悟空大戰新白娘子傳奇》的同學
    交上去以後,他很是忐忑。二等老師批改完之後,果然他被老師點名了,不過這次不是批評,是表揚。老師讓他上臺把作文當著全班的人讀一遍。讀完之後,大家都被他的內容逗笑了。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只記得他讀完以後,大家笑成一片。可老師卻說他寫的作文很有趣,有自己的思想。希望他認真讀一讀《西遊記》,因為書上寫的內容要比電視劇精彩多了。
  • 繆可馨與許可馨,讓兩名女孩不同命運的,不僅僅只是家世背景?
    10歲五年級少女縱身跳樓第一個可馨,名叫繆可馨,來自於江蘇省常州市,家中唯一的女兒。在繆可馨的名字被廣大網友們所熟知之前,位於我國山西省的中北大學曾經發生過一起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跳樓的事件。可以說大二男生的屍骨未寒之時,卻是再次發生了繆可馨事件。
  • 作文被批後小學生墜亡,老師想要怎樣的「正能量」?
    沒人能夠想到,一篇《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竟造成了一名小學生的死亡。 由於所寫內容不符合老師所說的「正能量」,繆可馨的作文被批了又批,幾個紅色的大叉無情地劃在了本上。課程結束後,才上五年級的她翻越欄杆,從四樓跳了下去。
  • 繆可馨事件,小天使的墜亡對中國教育的反思
    繆可馨事件的實質,就是垃圾教師知法犯法,見利忘義,蓄意違背教育部明文規定,違背教師職業操守,濫用教師特權,私下辦輔導班斂財中飽私囊,對未給其送錢參加輔導班的學生繆可馨蓄意刁難,惡意打擊報復釀成的惡性事件!
  • 什麼才是好作文?|沸騰
    6月14日,繆可馨家屬告訴記者,對該調查結果並不認可,目前還在與學校協商此事。繆可馨墜亡跟其作文被批「負能量」之間,到底有無直接關係,目前仍待查究。很多事情未必是單因一果,在這事上,也只有理順因果鏈條,才有利於充分汲取教訓,警醒後來者。還要看到,此事觸碰到很多人的敏感神經,還在於該事件中涉事老師「傳遞正能量」的作文評語。▲繆可馨被修改的作文。
  • 老子出關去了哪裡?
    無疑的,被西方稱之為「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的老子是一位智者。關於他的歸隱,自西漢司馬遷大作問世,「老子居周之久,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餘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遷與老子相隔四百餘年,自然不能徹底了解早已成為傳說中的「老子」的真相。於是至漢以後,老子的歸隱史無定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小學生作文課後墜樓身亡:不準孩子有負能量,才是悲劇的源頭……
    01最近,發生了一個非常令人心痛的事件:繆可馨,一個在常州上五年級的小女孩,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衝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可是老師如果認真的話,應該指出來這篇作文最大的問題,是把西遊記的作者寫成了羅貫中。我無法想像,在這篇作文被老師全盤否定後,一直喜歡寫作的繆可馨內心有多煎熬。她的父母把女兒輕生部分原因歸結到老師身上,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事情曝光後,繆可馨家長所在的家長群卻發生了讓人意外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