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師,我們把他們稱為祖國的園丁,沒有老師的辛勤栽培,花朵可能不會茁壯成長。
不過,現在的老師也非常心累,他們十分羨慕自己的「前輩」。
換做十年前,學生做錯事後,老師可以對其進行罰站、打手板等懲罰措施。
而現在,老師對學生嚴格,家長會抱怨老師體罰;老師是對學生不嚴格,家長會抱怨老師不負責任,這可上哪說理去?
這個雙休日,老師&學生這對歡喜冤家,就曝出了一幕悲劇。
6月5日,10歲女孩繆可馨因作文《三打白骨精》被老師批評「負能量」滿滿,在上完兩節痛苦的作文課後,繆可馨衝出教室爬上欄杆,飛身一躍直接從四樓墜落下去,搶救無效而死亡。
這起事件看似簡單,可背後卻暗藏無數令人深思的地方。
作文《三打白骨精》哪裡傳遞負能量?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懷著悲痛的心情,看看繆可馨的遺作《三打白骨精》。
第一段,繆可馨採用「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的表現手法,直接向我們表明這是一篇《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令我們對文章主旨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段,記敘文的核心內容,也就是故事經過。
正常來說,我們在寫《三打白骨精》時,應該站在孫悟空的正面角度進行詳細描寫,譬如孫悟空的聰慧、機智、勇敢、本領高強等,這都是他的高光表現!
可是,繆可馨跟普通小學生不同,她站在白骨精的立場上展開故事,把白骨精的心理、計謀、打扮、妖術等等寫的淋漓盡致,並運用了大量修飾詞,非常到位,例如「輕舉妄動」、「美若天仙」等。
對於正面人物孫悟空,她卻只是淺顯地用一句話概括,「孫悟空摘桃了」、「孫悟空回來了」、「孫悟空打死了妖精」。
不過,這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繆可馨是女孩,她不可能像男孩一樣對孫悟空極度崇拜,把關注點放在漂亮的白骨精上面,也並非不合理。
第三段,作文主題升華之處,繆可馨喪命之段
如果繆可馨把第二段的敘述主角換成孫悟空,那麼第三段的主旨升華就是「邪不壓正」,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正如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所言,「《三打白骨精》的正能量非常多,可是這位小女孩卻只看到了負能量,十分令人惋惜。」
那麼,白骨精翻身變成主角後,文章的主題變成什麼?
正如繆可馨文中所言:「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繆可馨的感想算作負能量嗎?按照老師的說法,就是負能量,按照成年人的看法,就是社會現實。
所以,這位老師就否定了繆可馨的感想,要求她「傳遞正能量」,最終繆可馨被逼無奈,滿臉痛苦地去跳樓。
繆可馨墜樓後,立刻引來無數網友的爭議,她的死究竟是自己心理承受太弱,還是老師做得太過分?我們不妨看看網友們的看法吧!
繆可馨之死誰之過?
網友觀點一:老師問題過大,應承擔繆可馨墜樓責任
1.通篇作文全是修改符,最關鍵一處卻忽略不計
通過上面的作文,我們可以看到滿篇都是紅色的修改符,這會給繆可馨造成多大的心理壓力?自己寫的全部被老師否定,這讓她心裡得有多難受?
而最關鍵的一處——《三打白骨精》出自作者羅貫中的《西遊記》,老師卻沒有進行修改標註。
《西遊記》的作者明明是吳承恩,語文老師卻沒有看到這個錯誤,未免有些令人說不過去。
2.老師禁錮學生思想
英國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的表現,難道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想法寫才是正確的嘛?
@網友彼得潘:「連孩子怎麼想的都要橫加幹涉,她自殺不是因為她想法陰暗,而是因為這個老師不允許她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也覺得她寫得沒有什麼問題。如果連寫作文這樣主觀能動性比較大的作業都要被要求統一答案的話,我們的教育體系真的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要給學生的思想松鬆綁了。」
在網友看來,老師的這種行為就猶如清代的「文字獄」,只要詞彙中稍有負能量,就會被老師畫圈打叉。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曹操和劉備。若是放在小學生作文裡,一位學生把「曹老闆」寫成梟雄,把劉備寫成「假慈悲」,一定會被老師批評修改。
3.老師幕後問題?
說起來,網上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過,還不確定這個傳言是否是真的。
據悉, 這位語文老師開了作文補習班,而繆可馨卻選擇了其他的作文班,這也導致老師對她有意見,平時總是冷嘲熱諷,當天批評她寫的全是負能量,批評了一節課,還罰再寫2篇。
同時,還有網友曝出這位老師有受賄的惡行。
當然,這些信息是否屬實?還需要當地警方介入調查,這位老師的師德有沒有問題,真相一定會水落石出,我們等著權威的結論。
網友觀點二:老師無過錯,繆可馨心理抗壓能力弱
1.作文滿篇修改符皆繆可馨所劃
6月15日,據涉事老師回復,她確實兩次讓繆可馨修改作文,不過作文上的修改符是她自己劃的,她只打了「傳遞正能量」的批語。
如果事情真是如此,就可以解釋「羅貫中」沒有批註的原因。畢竟繆可馨自己劃的修改符,只對負能量部分做了修改,而對《西遊記》的作者忽略了。
2.繆可馨作文涉嫌抄襲
@網友lin0220教育:我都不敢說,我第一眼看那篇作文,我的直覺就告訴我,這個學生一定有在網上搜文章的痕跡,別問我為啥這麼肯定,因為我陪著孩子走過整個小學階段,天天和他們打交道,現在的學生是咋寫作文的,我比他們家長和老師更要了解。
那麼,這篇作文真的是抄襲嗎?我們不妨看看上面的圖片,匿名用戶2015年寫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文中最後一段的第一句話跟繆可馨作文中第三段的第一句話近乎相同,這似乎印證了繆可馨抄襲之說。
不過,我們也不能否定繆可馨只是借鑑,這還需要進一步詳細了解繆可馨上學時有沒有帶手機、繆可馨寫這篇作文時是在家裡or班級裡等問題。
3.繆可馨認可負能量,老師宣傳正能量無可厚非
當然,繆可馨的筆墨著重在白骨精身上,這足以說明她內心對白骨精更加感興趣。
我們常說,老師不僅要教孩子讀書,更要教孩子做人,若是孩子內心黑暗,老師幫助扭轉,未必就有過錯。
繆可馨墜樓,可能是心理抗壓能力太弱,跟老師關係不大。
據悉,繆可馨學習成績優秀,語文考過第一,家裡牆上貼滿了獎狀,突然被老師批評嘲諷,可能心理扭轉不來這種落差,一時想不開也是有可能的。
繆可馨墜樓事件,給我們帶來3大反思
1.「教條式教育」何時熄火?
靈魂拷問,什麼是「教條式教育」?
顧名思義,就是把一種觀念、方法等內容直接灌輸給孩子,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前段期間,一位女網友就曬出了自己小學時寫的作文。
「我幻想自己嫁給林衝,入夥梁山泊,結果被老師逼得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出來,還被罵道德敗壞、有妄想症、抄襲成癮。難道女生就不應該有嫁給英雄的夢想嗎?」
換言之,「教條式教育」或許就是教育界的反烏託邦吧。
一篇讀後感,也僅僅是讀後感而已,不管是借鑑還是抄襲,它都沒有標準答案。
而當讀後感都有標準答案時,不正是教育的悲哀嗎?
2.家長群的集體無腦彰顯社會冷漠
繆可馨墜樓後,涉事老師的壓力也非常大,被學校安排在家休息。而這時,家長群就不甘寂寞了。
一位家長在群裡發:「所有群裡面的同學,就一句話,袁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
於是,這群贊就刷屏了,在死者家屬的面前刷屏,贊同老師沒有錯。
就算有個別家長發表不同意見,也只是做個沉默者。
看到這種畫面,兜媽的腦海裡就聯想到了校園霸凌。
當一名孩子被欺負時,有的學生在默默偷笑幸災樂禍,有的學生待在原地漠不關心。
看到這裡,你們還覺得繆可馨作文中的感想有什麼不對嗎?
感想沒有錯,錯的是繆可馨不該在這個年齡段寫出來罷了。
3.比起正能量,孩子逆商更重要
一周前,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時某在學校墜樓身亡,原因是補考時被老師發現作弊,然後沒收了手機和試卷。
監考老師做錯了嗎?沒有,他只是做了份內的事。
監考老師不是心理醫生,他要監護考場,沒有時間給作弊學生時某進行心理輔導。
或許,我們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在衰退、減弱。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是家裡的「少爺」,備受父母寵愛,這也造就了他們意志力、心理抗壓能力不足,從而遇到挫折就尋短見的現象。
所以,比起正能量,孩子可能更需要逆商。
逆商,就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一個人的強大,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心理,否則就是外強中乾,虛有其表。
站在老師的角度上分析,繆可馨的作文被批「負能量」,其實只要修改就好,何必非得跳樓?
如果所有學生都跟繆可馨一樣,那麼老師還敢教書嗎?恐怕每天都會有不少教師丟了「飯碗」吧。
兜媽寄語
事已至此,我們只能祝福繆可馨小可愛一路走好,願她在天堂可以拿起筆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想法。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覺得繆可馨之死,誰要負責任?老師?孩子?還是家長沒有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一下!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