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出去,成為職場邊緣人?

2020-12-23 騰訊網

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職場人不懂外包思維,多努力都是無用功,工作只能自己幹到死,分享到,「外包思維」對於職場人提升自我工作效率的方法。

後來有網友反饋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值得思考,與大家分享一下。問題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部分低質量工作外包出去,提高自己的效率;那麼公司是否也可以將我們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提高效率?

我想對這位網友說,你想的沒錯,很多企業也正這麼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提出了一個「交易成本理論」,意思是說,我們在交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成本,都屬於交易成本的範疇。

比如你生產所需要的設備,人力資源等都是交易成本的範圍之內。

企業要降低自己的交易成本,就只能讓自己從不擅長的業務中抽離,處理自己擅長的業務。

比如蘋果,沒有自己的工廠和生產線,全部資源投入研發和市場營銷,生產全部找富士康這樣的企業代加工。

職場也一樣,隨著工作流程越來越碎片化,職場人工作可替換概率也隨之變高。

換言之,你的工作比以前更容易外包出去。

因此,對於職場人來說,我們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在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同時,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工作外包之後的時間不要用來打遊戲,而是把以前花在這部分工作上的時間騰出來,將時間用在附加值更高的業務上。

那什麼是更高附加值的工作?在這裡為你總結幾個方向:

從人際關係出發,往管理方向走

學而優則仕,這句話並沒有錯,當我們所擁有的崗位知識夠豐盛,我們就應該想著更進一步,從執行層面,上升到管理層面。

如果說執行是個人層面,那麼管理更多的是系統層面,我們需要思考系統性的效率的問題。

比如領導讓你帶領幾個人做一份高質量的PPT,如果你一個人幹,你可能會把工作分成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去完成,可能需要幾天完成。

但如果幾個人一起幹,你就需要考慮如何分配好任務,讓團隊在一天內完成任務。

這不是輕鬆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和思維不同,作為管理者需要在充分了解成員能力之後,安排恰當的事情。

這需要項目管理者,除了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外,還需要有溝通,管理,規劃,處理人際關係等能力。

比如說溝通,如果說只有你最了解領導的需求,只有你最清楚同事的特點和秉性,只有你最熟悉下屬單位的情況。

當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領導一提出什麼你都能心領神會,並且指揮團隊完美完成,你在公司的價值,是不是就更高?

從分析出發,往顧問方向走

除了管理方向,當我們對自己崗位有充分熟悉之後,也可以往分析方向去發展。

在一個企業中,市場部需要做市場分析,人事部需要做崗位分析。

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個人,分析就是對自己和所處環境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競爭中,分析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只有了解自己有多少資源,有什麼問題,競爭對手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才能更好的贏得競爭。

以我來舉例,在前公司是做銷售主管的,雖然經歷的調崗,但對於業務熟悉,以及換崗後對公司的全盤了解,使我在營銷分析上有更獨特的見介。

以至於很多前銷售同事都會過來問我建議,我也很樂意幫他們做分析,這樣子我的價值就放大了。

到現在我不在那家公司工作,但因為我對行業和市場的熟悉程度,他們還經常向我諮詢,這時候,我相當於這家公司的外部顧問。

你會發現,很多諮詢師,往往都是善於分析本行業情況,從而成為企業的顧問。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自己的崗位,研究單位的業務,研究行業的形勢和大政方針,做好一個「土專家」。

深耕自己的特長,往專家方向走

當然,只有自己對自己最了解,自己最擅長什麼,自己的性格最適合什麼業務,一旦有定位,就把自己的特長強化到極致。

比如做PPT,我擅長做內容,那利用外包工作後所留下的空餘時間,將多琢磨怎麼樣把自己磨練成「筆桿子」。

如果你擅長做設計,那就多想想怎麼講PPT設計更美觀,更突顯主題。

總之,當我們將自己的能力磨練到極致,我們往往就成為崗位上不可或缺的人。

還是那句話,外包工作,是幫助大家從過多的、難以承受的、難有長進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來,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核心價值,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木辛君,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轉發關注,每天為你分享更多落地內容。

職場人不懂外包思維,多努力都是無用功,工作只能自己幹到死

相關焦點

  • 職場人不懂外包思維,多努力都是無用功,工作只能自己幹到死
    為什麼我要用管理者作為案例的主角,那是因為,這種外包思維不僅僅職場人在運用,很多管理者也正在了解。這也給到我們職場人警示,假如我們不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同樣的時間裡,處理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我們的工作是不是也會被外包出去?
  • 企業哪些業務外包出去讓自己快人一步?一起來看看吧!
    商業外包通常是將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比如善世,外包給它們自己做不到、做不到或其他人做得更好的企業。這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成本,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業務都適合外包出去,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我們說說企業哪些業務外包出去讓自己快人一步?
  • 職場是高壓場所:該如何讓自己釋放壓力,避免職場綜合症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到來,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學會在職場減壓、跳槽的資本。一、職場有壓力,學會減壓有益健康有人說職場是高壓場所,身處其中的職場人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還得強顏歡笑,小心翼翼地處理著與上級、同事、客戶的關係。
  • 工作很忙、生活很亂、沒有閒暇時間?那是因為你不懂「外包思維」
    她的這段經歷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顛覆了我對女性在孕期和產期的認識,但更為重要的是,她的成功讓我發現:一個人要想讓自己變得高效起來,擁有「外包思維」很重要。那麼,什麼是「外包思維」?我們該如何將自己工作和生活「外包」?
  • 「職場邊緣人」,你的人際關係很差?「AIDMAP方法」教你這麼做
    一、利用「AIDMAP新法則」,重新對自己進行職場定位豆瓣評分很高的《黑狗》,將職場邊緣人的處境揭露得淋漓盡致。女主一號高荷娜遭遇了職場人幾乎都遇到過的很多事情。「職場邊緣人」利用「AIDMAP新法則」對自己職場重新準確定位傑克·特勞特在著名的定位理論中說:「勝負在於潛在顧客的心智。」要對自己職場重新準確定位,離不開定位理論裡的心智概念。何謂心智,說簡單點就是對方對你強烈的良好的印象。一見到與你有關的事物,立馬能想起你這個人。
  • 如何看待職場上工作平常沒什麼造詣,卻喜歡評判別人工作的人?
    如何看待職場上那種自己工作平常沒什麼造詣,卻喜歡隨意評判別人工作的人?在職場中,經常可以看到喜歡對別人的工作隨意評判的人,甚至喜歡「好為人師」,用自己的理解對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畫腳,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 職場中如何避免防備小人 被告狀 算計
    職場如戰場, 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弱點和把柄落到別人手中, 這就等於是把武器交給了別人自己處於被動地位。 也不要輕易相信咱倆是朋友 這是為你好,我為你著想這樣的話。 同事之前能成為朋友的人極少,離職了基本也就不聯繫了。 時間是看清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日久見人心。
  • 「打工人」、「摸魚學」、「職場PUA」……工作如何勾勒了我們的...
    「打工人」、「工具人」、「職場PUA」、「摸魚哲學」、「廁所自由」……無論你是在大廠裡主動「996」,還是在格子間偷偷「摸魚」,2020年就快到尾聲了。本篇文章為「系統圍城」系列回顧文章的第一彈,我們為你盤點「年度工作議題」。(接下來,我們將陸續發布「年度性別議題盤點」與「年度技術議題盤點」,敬請期待。)從「996」到「打工人」認同背後,都市白領正在遭遇怎樣的工作困境?作為「打工人」原本意涵的城市藍領群體又該如何掙脫算法系統的困局?
  • 二本本科,銀行外包開發工作 4 月有餘。聊聊外包工作的真實感受
    最近會更新一系列關於在外包工作的真實經歷和感受的文章,挺多小夥伴都比較感興趣的。文章內容都來自在外包公司工作的讀者的真實經歷。另外,不同的外包公司、不同的外包工作、不同的甲方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每個人做外包工作的體驗,希望大家在發表自己言論的時候切勿絕對。我非常唾棄那些說在外包公司工作就是拿命換錢的人,真的是有點片面之詞啊!
  • 職場潛規則:怎樣避免自己被同事欺負?精明的人,都懂得這些
    「工作場所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爭」,真正的工作,一些新手和弱性格誠實的人,通常資歷,和拋光的同事欺負,他們有很高的社會意味著,例如,直言不諱,歪曲事實,說人壞話,假裝好人後,表裡不一,等等。他們善於踩別人的腳,並且隨時準備搶別人的功勞。
  • 蘇州中院訴訟服務外包工作探索
    哪些訴訟服務可以外包?訴訟服務外包的工作質量如何保證?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第一時間走進了蘇州中院。    智慧審判 + 服務外包 減負增效聚合力    2012年以來,蘇州中院每年收案數平均增幅為26.8%,至2016年收案達19095件,創下了歷史新高。
  • 軟體外包公司到底能不能去工作?
    在IT行業中,「外包」這個詞經常被人提及,而且也經常被我們所「鄙夷」,很多人都在四處問:「軟體外包公司到底能不能去」?到底能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梳理一下這個問題。外包的工作形式分為兩種:外包公司承接甲方的項目,了解需求後拿回自己的公司做項目,程式設計師按照客戶的需求把代碼寫好,最終完成項目,外包公司拿到佣金。外包公司的程式設計師被外派到甲方公司工作,屬於甲方公司的編外人員。
  • 在職場打拼,不要太過於隨便,看明白這三點避免成為炮灰
    在職場中打拼,要想成功留在曾經上過大學的城市,每一個年輕人至少要有生存的本領,要是房租和吃飯的兩種基本問題,都要依靠貸款來解決的話,真的不如趁早回老家,養不起自己的人也無法在大城市生存下去,否則結果也只能是和阿利的結局一樣;年輕人在職場打拼,不管做什麼事情,不要再輕信各種網絡雞湯,也不要相信各種廣告語,應該腳踏實地的去努力,才能夠避免成為職場炮灰;即便大家很年輕
  • 職場上需要貴人相助 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貴人
    女性職場可以參考《杜拉拉升職記》杜拉拉:她有主見、渴望獨立、在道德底線之上不惜一切代價做好想做的事情;努力、儘量迴避小女人心態、對感情含含糊糊、對工作毫不懈怠;腦子靈光、有韌性、會學習、對人際關係敏感、對生活看法實際,適當的時候還會耍些無傷大雅的小計謀。
  •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場源泉?
    很多人的教育停留在工作或者職場階段,根本談不上更高層次的生涯生命教育,所以一旦畢業進入了工作世界,人生就像是掉入職場黑洞一樣。我們上了四年大學,根本就沒有什麼職業規劃的意識,大學結束了就去找工作進入職場了。至於,你大學學的專業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就讀專業的未來就業發展如何;如果將來不想從事自己的相關專業工作,未來的職業道路該如何面對;我到底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畢業後的人生道路怎麼開啟。也根本沒人指點一二。
  • 2021年,如何成為一個職場內不被淘汰的人?
    最近,《紐約時報》聯合多家機構發布了一系列關於「2021年的職場新趨勢」,其中,行政辦公室崗位、銷售類工作,以及美容顧問、廚師、服務員等低技能個人服務類工作,將面臨比較大的淘汰危險。雖然大家都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冀與期待,但不能否認的是,疫情的影響確實讓這個世界和過去不同了。面對2021年的全新趨勢,我們如何做才能不被職場淘汰呢?
  • 職場打工人的日常,加班才是工作
    昨天在南山辦事,跟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吃飯,明顯感覺他的精氣神差了好多,人也變得萎靡呆滯。聊了一下發現似乎周邊大家的工作狀態都是這樣,看似工作很多,天天加班,其實細想起來很多工作完全沒有必要。很多人工作時間划水炒股玩遊戲,出去健身去逛街,等到快下班了才開始要開會加班,而且開會內耗的厲害,本來幾句話的功夫,都要開始扯皮,開會比工作本身更勞心勞力。現在感覺自己沒有愛好,本來就沒空社交,身體也差了特別容易感冒,還賺不到錢……朋友總結公司常見三大PUA:1. 「你太差了,什麼都做不好。」2. 「你還年輕,不要老想那麼多回報。」3.
  • 職場心理學:人在職場,工作到位,不「越位」
    任何工作都可以稱之為職場,職場中也有很多不同的職業。並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表達出來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了少部分獨立工種的工作外。許多工作還是需要團隊協作完成的,退一萬步來說,在職場上人與人的接觸總是避免不了的。
  • 我是工作五年的小人物,發展之路在何方?如何給自己的職場做定位
    相比於上一代人的吃飽穿暖,我們年輕人有著新的追求。物質層次的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神層次的提升。隨著社會的進步,精神層面的需求正在成為這代年輕人的剛需,且重要性越來越不亞於吃飽穿暖。現代社會,隨著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的逐步增大,很多年輕人都是通過兼職或者發展副業來提高自己的收益,並且逐步的成為了一種常態。
  • 如何克服職場焦慮?|學會正確的成敗歸因觀,避免「習得性無助」
    於是,這篇關於如何調節初入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引用正確的成敗歸因觀的分析文章便這樣形成了。首先,初入職場,一定要正確看待工作中的各種焦慮。人們在剛入職新環境時,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會產生焦慮。原因是,沒有正確認清自己只是一個職場新人的身份,以及自身對所有的業務和工作經驗嚴重缺乏的事實。而是一味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和負擔,導致處於一個心態嚴重失衡的狀態,最後反而遲遲融入不了新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