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聽的最多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經》裡善財在文殊會下開悟了,之後,他的老師讓他去參學。
善財第一參,參的是德雲比丘,也叫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也就是念佛法門,在那踏般舟。
然後二參、三參、一直參到五十三參。參誰?參普賢。
他說,看看普賢菩薩修什麼?
普賢菩薩說:你別管我以前修什麼,我現在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來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既得往生安樂剎。
普賢菩薩要去極樂世界,他都是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左右手了,他去極樂世界幹什麼去?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我去極樂世界圓滿我的大願,我的大願——十大願王圓滿了,我就成佛了。成佛幹什麼?利樂一切眾生界,就是普度眾生!去極樂世界一個為自己成佛,一個為普渡眾生!
為啥普賢菩薩不在華藏世界成佛了?因為那是靠自力,靠自己一點點修。
佛在經典說過,凡夫到見性不知道需要多少劫,因為修行靠自己都是進進退退,幾十年光陰一晃而過,還沒修成啥樣了,壽命終盡了,下輩子不知道還能不能遇到佛法,所以修來修去還是這個樣子。
那從見性到成佛,佛說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這一個阿僧祇劫是多少呢?佛在經典給我們做過一個比喻:說有一個長寬高800裡立方的大石頭,天人每100年從天上下來一次,天人身上穿的輕紗對大石頭蹭一下,把這大石頭給徹底蹭沒了,是一個阿僧祇劫。
三個阿僧祇劫就是三個800裡立方的大石頭。這個比喻我們都能想像出來,就我們世間的木頭椅子,一直坐一直坐,幾十年都坐不沒,何況是800裡還是立方的大石頭。
而且淨居天人100下來一次,身上穿的輕紗蹭一下,徹底蹭沒了,難嗎?不是難,是太難太難太難了!這還是見性以後到成佛,沒見性之前需要多少劫,未知數!
如果不是這麼難,普賢菩薩都是等覺大菩薩,自己成佛唄!非得上你極樂世界成佛幹嘛呀?對不對?就是自己不行了,所以才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歸極樂!
那普賢菩薩希望我們學什麼?
我此大願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說我的十大願王的功德我不要了,回向給你們了,希望我們能選擇淨土法門,速往無量光佛剎,就是極樂世界!
一個「速」字為啥?普賢著忙啊!他知道自己繞了無量劫,最後還得求生淨土,不希望我們再走彎路,別搞別的了!
所以善財童子參到普賢以後,普賢又領他加一參,參誰?
參阿彌陀佛!那善財童子多少參成佛?五十四參成佛!
那大智的文殊菩薩修什麼法門?修禪!最後怎麼地?文殊也不示弱,也發願求生淨土!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大智的文殊也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呀!而且發願文都不用自己做,普賢菩薩你那去倆字就是我文殊的,一不一樣?
那文殊菩薩希望我們學什麼?
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
原來普賢菩薩的願望就是我文殊的願望啊!
所以文殊菩薩兩個得意弟子,善財出現在《華嚴經》,龍女出現在《法華經》,一個是始,一個是終。
所以我們這才知道,為什麼《無量壽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了,原來文殊普賢強強聯手發願求生淨土,最後領著華藏海眾同歸極樂!
表演給誰看?給善財看!給我們看!
善財非常聰明,他參初地證初地,參等覺證等覺!
那我們現在是啥位?我們修啥?我們還要修啥?上到等覺的文殊普賢菩薩都求生淨土,我們還修啥?
他們是從他方世界修到華藏,再由文殊普賢領去極樂世界。我們不用繞那個彎,我們現在在娑婆就發願求生淨土,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上家接,一生就成佛,不用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不用無量劫了,一生成佛!
要不然佛為啥說我們是第一弟子呢,還說我們行超普賢!但是可別驕傲,我們是方法超,路徑超,不是能力超,能力照文殊普賢差遠了。
但是我們藉助他力,藉助彌陀願力,藉助佛力,藉助二力!而且佛還普勸學其他法門的諸智士,你們超不了普賢,那就跟普賢走吧!導歸極樂吧!別自己修了!
所以之前一直不明白,為啥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了!因為靠自己,不知道哪百輩子、哪百千萬劫,能修成圓滿佛。
所以勸我們別自己修了,先到極樂世界,到那就圓滿了。為啥?因為那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土,是佛累劫代我們修了!就是要白給我們的,我們都不要!佛修了無量劫無量劫,就是要白送我們的,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呢!還自己修,自己可能修個啥吧!
文殊普賢都不行,善財參啥證啥都不行,就我們罪業小凡夫,還修呢!佛就是看到十方眾生靠自己修太難了,太苦了,才發出來的四十八大願呀!我們都不知道啊!
所以我們以往總認為念佛往生,念佛成佛,都是不對的!
善財第一參,參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他都得念佛三昧了,往沒往生?
如果念佛能往生,他們在那踏什麼般舟啊,十五天不吃不喝的在那踏,直接去極樂世界多好啊!證三昧了沒有信願也不能往生!那我們現在念佛到哪個功夫了?
而且文殊菩薩是禪宗的代表,普賢菩薩是密宗的代表,他們是華嚴三聖,代表無量的法門!
華藏世界菩薩是不是修無量法門的?文殊普賢是不是住大乘者?他倆是八萬四千法門的代表呀,最後通通歸淨土,萬善同歸!
不懂淨土的門外漢就認為淨土就是念佛,就念佛往生。我們把阿彌陀佛的心量看的太小了。
阿彌陀佛開口就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只要有信願,我全要!
他不限法門,不限學歷,不分宗教,不限種族,不限男女老少,全憑信願。
地獄等覺,皆可入校。五逆懺悔,皆可報到。四土統招,沒有分校,到那待遇都一樣,四土在一起,都皆作阿惟越致。
我們現在全國東奔西跑的去拜這個菩薩那個菩薩,到那我們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都是同學。他們是學長,我們是學弟,都是一個老師,都是一個爸!
不用改法門,你修八萬四千任一法門都行,只要你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求生淨土,具足真信切願,阿彌陀佛全都要。轉型升級,由自力變二力。
所以普賢菩薩領著善財童子去極樂世界足以證明我們過去所犯過的四個錯誤觀點:
1、第一個錯誤:認為念佛念好了就往生。
2、第二個錯誤:認為心淨佛土淨。
3、第三個錯誤:認為人做好了就往生。
4、第四個錯誤:認為根兒紮好了就往生。
華藏世界哪個菩薩念佛沒得三昧?
哪個菩薩心沒淨?都是等覺位,只差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了。
華藏菩薩哪個不是好人,往生了嗎?哪個根兒沒紮好?往生了嗎?
一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擊破了我們以往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給我們破解了千年之迷,真是一燈照亮千年暗啊!
另外不是說念佛就叫淨土,修八萬四千就不叫淨土。沒有信願,都不叫淨土。有信願,修啥心心回向都叫淨土。
但是我們看善財童子,第一參是參德雲比丘,修念佛法門。為什麼?這也是給我們表演的,念佛法門是第一,但不是唯一。因為我聞阿彌陀佛的名,我又念他的佛號,我還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念的本尊佛是最好的!
這都是有經典依據的,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能圓通,也能自己成就!但接著大勢至菩薩又說: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心淨土。就是我領著念佛人發願求生淨土。證明念佛人也得發願,不是念佛就叫淨土。
觀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求生淨土
大勢至菩薩修念佛圓通求生淨土
普賢菩薩修十大願王求生淨土
文殊菩薩修禪求生淨土
所以淨土不是光攝念佛人,任何法門,只要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極樂世界都可去報到!有願才叫淨土。
沒有願仍屬自力!仍屬八萬四千!念佛不發願,只是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個行門,是行門當中最好的,是第一,但不是唯一!
這才體現彌陀的心量之大,之廣!這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彌陀的本懷,彌陀的雅量,彌陀的胸襟!念念成就如是功德,阿彌陀佛就是希望我們也早點成佛,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因為那是一個滿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