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拜觀自在菩薩

2021-03-01 禪林網

四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卷第十六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居士因此指示,即說偈言:

海上有山眾寶成    賢聖所居極清淨

泉流縈帶為嚴飾    華林果樹滿其中

最勝勇猛利眾生    觀自在尊於此住

汝應往問佛功德    彼當為汝廣宣說

時,善財童子禮居士足,遶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蒙居士教,隨順思惟,一心正念,入彼菩薩深信解藏、得彼菩薩能隨念力、憶彼諸佛出現次第、見彼諸佛成等正覺、持彼諸佛所有名號、觀彼諸佛所證法門、知彼諸佛具足莊嚴、信彼諸佛所轉法輪、思彼諸佛智光照曜、念彼諸佛平等三昧、解彼諸佛自性清淨、修彼諸佛無分別法、契彼諸佛甚深法印、作彼諸佛不思議業。漸次前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種種名華周遍嚴飾。觀自在菩薩於清淨金剛寶葉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遶,而為宣說智慧光明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善財見已,歡喜踴躍,於善知識愛樂尊重,合掌恭敬目視不瞬,作如是念: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善知識者難可值遇,善知識者十力寶因,善知識者無盡智炬,善知識者福德根芽,善知識者一切智門,善知識者智海導師,善知識者集一切智助道之具。作是念已,即便往詣大菩薩所。

爾時,觀自在菩薩遙見善財,告言:善哉!善來童子!汝發大乘意,普攝眾生;起正直心專求佛法,大悲深重救護一切;住不思議最勝之行,普能拯拔生死輪迴,超過世間無有等比。普賢妙行相續現前,大願深心圓滿清淨,勤求佛法悉能領受,積集善根恆無厭足,順善知識不違其教。從文殊師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威力,已獲廣大三昧光明,專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見諸佛生大歡喜,智慧清淨猶如虛空。既自明了復為他說,安住如來智慧光明,受持修行一切佛法,福智寶藏自然而至,一切智道速得現前,普觀眾生心無懈倦,大悲堅固猶若金剛。    

爾時,善財童子詣菩薩所,禮菩薩足,遶無數匝,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放閻浮檀金妙色光明,起無量色寶焰網雲,及龍自在妙莊嚴雲以照善財。即舒右手摩善財頂,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攝受調伏,相續不斷。善男子!我恆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化而為利益: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或以利行攝取眾生,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種種微妙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善巧言辭,或以威儀勝妙方便,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開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種種色相、種種族姓、種種生處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習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所謂: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嘆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善男子!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離諸怖畏,住於正念;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解脫門義,為善財童子而說偈言:

善來調伏身心者 稽首贊我而右旋

我常居此寶山中 住大慈悲恆自在

我此所住金剛窟 莊嚴妙色眾摩尼

常以勇猛自在心 坐此寶石蓮華座

天龍及以修羅眾 緊那羅王羅剎等

如是眷屬恆圍繞 我為演說大悲門

汝能發起無等心 為見我故而來此

愛樂至求功德海 禮我雙足功德身

欲於我法學修行 願得普賢真妙行

我是勇猛觀自在 起深清淨大慈悲

普放雲網妙光明 廣博如空極清淨

我垂無垢𦟛圓臂 百福妙相具莊嚴

摩汝深信善財頂 為汝演說菩提法

佛子應知我所得 一相一味解脫門

名為諸佛大悲雲 秘密智慧莊嚴藏

我為精勤常救護 起諸弘誓攝眾生

憐愍一切如己身 常以普門隨順轉

我於無數眾苦厄 常能救護諸群生

心念禮敬若稱名 一切應時皆解脫

或遭牢獄所禁系 杻械囚執遇怨家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諸苦皆銷滅

或犯刑名將就戮 利劍毒箭害其身

稱名應念得加持 弓矢鋒刃無傷害

或有兩競詣王官 諍訟一切諸財寶

彼能至誠稱念我 獲於勝理具名聞

或於內外諸親屬 及諸朋友共為怨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怨家不能害

或在深林險難處 怨賊猛獸慾傷殘

若能至心稱我名 噁心自息無能害

或有怨家懷忿毒 推落險峻大高山

若能至心稱我名 安處虛空無損壞

或有怨家懷忿毒 推落深流及火坑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水火無能害

若有眾生遭厄難 種種苦具逼其身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解脫無憂怖

或為他人所欺謗 常思過失以相仇

若能至心稱我名 如是怨嫌自休息

或遭鬼魅諸毒害 身心狂亂無所知

若能至心稱我名 彼皆銷滅無諸患

或被毒龍諸鬼眾 一切恐怖奪其心

若能至誠稱我名 乃至夢中皆不見

若有諸根所殘缺 願得端嚴相好身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若有願於父母所 承順顏色志無違

歡榮富樂保安寧 珍寶伏藏恆無盡

內外宗族常和合 一切怨隙不來侵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若人願此命終後 不受三塗八難身

恆處人天善趣中 常行清淨菩提道

有願捨身生淨土 普現一切諸佛前

普於十方佛剎中 常為清淨勝薩埵

普見十方一切佛 及聞諸佛說法音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或在危厄多憂怖 日夜六時稱我名

我時現住彼人前 為作最勝歸依處

彼當生我淨佛剎 與我同修菩薩行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其一切皆成就

或清淨心興供養 或獻寶蓋或燒香

或以妙華散我身 當生我剎為應供

或生濁劫無慈愍 貪嗔惡業之所纏

種種眾苦極堅牢 百千系縛恆無斷

彼為一切所逼迫 讚嘆稱揚念我名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諸惑業皆銷滅

或有眾生臨命終 死相現前諸惡色

見彼種種色相已 令心惶怖無所依

若能至誠稱我名 彼諸惡相皆銷滅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生天人善道中

此皆我昔所修行 願度無量群生眾

勇猛精勤無退轉 令其所作皆成就

若有如應觀我身 令其應念鹹皆見

或有樂聞我說法 令聞妙法量無邊

一切世界諸群生 心行差別無央數

我以種種方便力 令其聞見皆調伏

我得大悲解脫門 諸佛證我已修學

其餘無量功德海 非我智慧所能知

善財汝於十方界 普事一切善知識

專意修行無懈心 聽受佛法無厭足

若能聞法無厭足 則能普見一切佛

云何見佛志無厭 由聽妙法無厭足

爾時,觀自在菩薩說此偈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三昧,常住一切無邊劫,常詣一切無邊剎,常觀一切諸如來,常聞一切三世法,常息一切眾生惡,常長一切眾生善,常絕眾生生死流,常入如來正法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爾時,善財童子聞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說此

大悲清淨偈已,歡喜踴躍充遍其身。生愛敬心,增信樂心,發清淨心,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禮菩薩足,長跪合掌,於菩薩前,瞻仰一心,以偈贊曰:

天人大眾阿修羅 及與一切諸菩薩

以妙言音共稱讚 大聖智慧深如海

能於一切眾生中 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緣普救護 種種苦難皆銷滅

菩薩最勝神通力 反覆大地不為難

又能幹竭於大海 令大山王鹹震動

聖者菩薩大名聞 號曰大悲觀自在

云何我以微劣智 於仁勝德能稱讚

我聞聖者諸功德 無斷無盡大悲門

因是發起清淨心 生我智慧辯才力

我今處於大眾會 以大勇猛而觀察

稱揚讚嘆妙莊嚴 恭敬至誠無懈倦

如大梵王居梵眾 映蔽一切諸梵天

菩薩吉祥妙色身 處於眾會無倫匹

菩薩顧視同牛王    妙色融朗如金聚

具足廣大菩提願 普利一切諸天人

種種華鬘以嚴飾 頂上真金妙寶冠

光明淨妙過諸天 威德尊嚴超世主

圓光狀彼流虹繞 外相明如淨月輪

頂相豐起若須彌 端嚴正坐如初日

腰系金絛色微妙 現殊勝相放光明

伊尼鹿皮作下裙 能令見者生歡喜

妙身種種莊嚴相 眾寶所集如山王

腰垂上妙清淨衣 如雲普現無邊色

真珠三道為交絡 猶如世主妙嚴身

恆放淨光普照明 亦如朗日遊空界

身色淨妙若金山 又如瞻博迦華聚

以白瓔珞為嚴飾 如白龍王環繞身

世主手執妙蓮華 色如上妙真金聚

毗琉璃寶以為莖 大慈威力令開發

出過天人之所有 普放光明猶日輪

顯現如在妙高山 香氣普燻於一切

於諸惡鬼部多等 黑蛇醉象及師子

痴火毒害蔽慈心 及餘種種諸危難

重苦系縛所傷迫 一切恐怖無依怙

世主一味大悲心 平等救彼眾生類

妙寶葉石為勝座 無等蓮華之所持

百千妙福之所成 眾妙蓮華所圍繞

極妙身光清淨色 從真勝義而成就

諸天種種上妙供 鹹共讚嘆仁功德

於尊能發清淨意 速離一切憂怖心

眷屬快樂共歡娛 一切妙果皆圓滿

大海龍王住自宮 及餘居處諸龍眾

常懼妙翅大鳥王 搏撮傷殘受諸苦

或有眾生入大海 遇風鼓浪如雪山

若遭摩竭欲來吞 恐怖驚惶無所救

或遇醉象而奔逐 種種厄難之所纏

至心憶念大悲尊 如是一切無憂怖

大石山王有洞窟 其窟幽深極可畏

有犯王法鎖其身 種種系縛投於彼

彼諸苦惱眾生等 至心憶念大悲尊

枷鎖解脫苦銷除 一切無憂安隱樂

仁以大悲清淨手 攝取憶念諸眾生

令於一切厄難中 獲得無憂安隱樂

我今讚嘆人天主 最勝威德大仙王

三毒翳障盡銷除 福智無涯如大海

調伏眾生無懈倦 利樂平等無怨親

願於菩薩妙金山 一切勝福皆成就

普於十方諸世界 息滅眾生邪見心

速獲如來無上身 普願眾生鹹證得

 爾時,有一菩薩名正性無異行,從於東方虛空中來,至此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時,此世界六種震動,變成無數雜寶莊嚴。復於其身放大光明,映蔽一切,釋、梵、護世、天龍八部、日、月、星、電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及餘一切苦惱眾生,罪垢銷除、身心清淨。又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興一切諸供養雲,普雨一切華香、瓔珞、衣服、幢蓋,如是所有諸莊嚴具,供養於佛。復以神力隨諸眾生心之所樂,普於一切諸宮殿中而現其身,令其見者皆悉歡喜,然後來詣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所。

時,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正性無異行菩薩來此大會道場中不?

善財答言:唯然!已見。

告言:善男子!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善財童子於觀自在菩薩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門,以甚深心隨順觀察,心無疲厭。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足,遶無數匝,敬承其教,辭退而行。

相關焦點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善財初問
    時,文殊師利童子出逝多林往於人間,尊者舍利弗與六千比丘詣文殊所,文殊師利如象王回觀諸比丘,時六千比丘言下成道。文殊又至福城東娑羅林中大塔廟處,普說普照法界修多羅,有一萬諸龍,五百優婆塞、優婆夷,五百童子、童女,善財而為上首,俱詣文殊師利童子所,恭敬作禮,鹹聞法要,五眾益友,頓啟初心,時文殊師利如象王回觀善財善童子,善財得根本智,指南法門,證十信心。
  • 善知識的重要性,如何求善知識——善財童子與文殊菩薩的故事
    四、善財童子與文殊菩薩關於善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求善知識,有一部最重要的經文,便是《華嚴經》,尤其是經文裡記載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善財童子是福城一長者的兒子,因前世供養諸佛、深種善根,從入胎到出生之時,家裡不斷地湧現出種種財寶,因此父母為他取名為「善財」。
  • 善財童子的魔法瓶
    阿吉從小就禮拜觀世音菩薩,不論多忙多累,總在早上燒枝香,晚上念幾句菩薩聖號,十幾年如一日,從來沒有間斷過。 有天早上,阿吉燒香時想著:「我每天虔誠地禮拜菩薩,為什麼菩薩不幫助我,讓我的日子過得舒服些呢?」 那天晚上,阿吉在夢中看見一個小男孩對他說:「我是觀世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菩薩派我來幫助你。
  • 善財童子的修行過程
    善財童子的修行過程 作者簡介:蘇樹華,現住山東-曲阜,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 觀音身邊童子的真實來歷,原來善財童子並不是紅孩兒!
    《西遊記》這本書在我國的知名度算是非常高的了,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知道觀世音菩薩身邊有兩個侍童,他們分別是善財童子和龍女。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佛教裡雖然也有這兩位人物,在佛教造像中,善財童子和龍女經常作為觀音菩薩的脅侍童子侍立左右。一般情況下,善財在左,雙手合掌;龍女在右,雙手捧珠。
  • 正月二十生日的招財童子是誰?善財童子和「散財童子」是咋回事?
    如今,在觀世音菩薩道場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就有一處善財洞,裡邊有一尊非常大的善財童子神像。當地相傳此處善財洞,就是當年善財童子的棲身之所,求財很靈驗。據說有一個回家可以聚財的方法,但因為一些規定,我們就不能在這裡細說。
  • 善財童子遊歷人間,原來人類的困惑亙古不變 | 《生命的藝術1》連載14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拜文殊菩薩為師,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對善財童子說:「你想發殊勝的菩提心,想成佛。可菩提屬於眾生,所以你要向眾生求。」善財童子聽從老師的安排,踏入了社會人生,參拜了諸位老師行菩薩道,運用不同的方便實踐自己的理想。 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中的實踐經歷,對於我們處理現實生活也是有所啟發的。文殊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你不要被現象迷惑,每一個人、每一個善知識都有他不可思議的發心、功德以及他的方便。你要對你的善知識有信心,不管他是什麼職業,一定要誠懇地求法,他才會告訴你。
  • 善財童子五十四參
    以往我們聽的最多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經》裡善財在文殊會下開悟了,之後,他的老師讓他去參學。  善財第一參,參的是德雲比丘,也叫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也就是念佛法門,在那踏般舟。  然後二參、三參、一直參到五十三參。參誰?參普賢。  他說,看看普賢菩薩修什麼?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二十三:參無上勝長者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導讀】善財童子為福城長者之子,於入胎及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現,故稱之為善財。其後受文殊師利菩薩之教誨,遍遊南方諸國。先至勝樂國參訪德雲比丘,受念佛三昧門。繼之,歷訪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羅門、長者、醫師、船師、國王、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聽受種種法門,終至普賢菩薩道場,證入無生法界。普賢菩薩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第一參---德雲比丘
    善財童子自告別了文殊師利菩薩以後,直向南行,到達勝樂國,登上妙峰山。為了尋訪這位行蹤不定的德雲比丘,善財童子經過七晝夜,終於見到德雲比丘在另一個山頭上徐步經行。①善財童子前去向德雲比丘頂禮、右繞②後說:「聖者,我早已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可是我還不知道菩薩應怎樣學修菩薩行?乃至怎樣從普賢的大行中,很快得到圓滿?
  • 善財童子兩參中空
    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有緣接觸到這些菩薩,他的善根福德就會不斷增上。求菩薩道求到的都是中空,從器物之空到太虛之空,都是這樣契入中空,怎麼中空呢?就是學布施功德藏法門。善財童子參到自在優婆夷,只見有無數的人從四門進來。自在優婆夷不愧為賢能的主婦,她和悅而靜肅的招呼他們,讓他們坐下。
  • 《善財龍女跟隨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上)》
    《善財龍女跟隨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上)》參考資料:寶頂山聖壽寺釋修凡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觀世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現在先說善財童子跟隨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故事。善財童子是得到文殊師利的指引,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了悟真常,已成正果,隨觀世音菩薩去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大事。當善財童子來到普門國蘇摩那城時,又得到文殊師利的指導要去找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求大願行法,但沒有說到那兒去找。善財在迷惘間,兩眼凝視著高大的城門。看著看著,那城門就變成了坐在蓮花寶座上莊嚴的菩薩,寶座在白象背上,白象鼻頭高卷,威武慈祥。
  • 紅孩兒成功「變身」善財童子,他的父母為何反而埋怨孫悟空?
    《西遊記》裡,紅孩兒本身是住在火雲洞的牛聖嬰,父親是牛魔王,母親是羅剎女(即鐵扇公主),叔父是掌管落胎泉的如意真仙,後來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為座下的善財童子。看起來是一個極好的歸宿,但他的父母家人似乎並不這麼想。
  • 紅孩兒被觀音收為善財童子,牛魔王一家為何都不太願意?
    紅孩兒做了善財童子可以說與天同壽,而且前途無量,有了一個很好的歸宿,比自己摸爬滾打好多了,那為何他與父母都不情願呢?首先紅孩兒自己是不願意當什麼善財童子的,菩薩是用了五個金箍咒(和悟空的緊箍咒一個類型),誰要是被手腳頭都套一個圈,誰也不會心甘情願拜服吧!本來山大王當得好好的,連周圍山神土地都歸他管,一下子跟著菩薩修行去了,能痛快才怪!
  • 紅孩兒做善財童子,看似修成正果從此長生不老,實則從此斷送前程
    紅孩兒想吃唐僧肉是為了長生不老,後來在觀音身邊做了善財童子,也是長生不老,為何他家人卻因此恨上孫悟空? 從如意真仙話中可知,他認為紅孩兒做善財童子實際上是賣身為奴,遠不如做個妖王自在,因此恨上猴哥。
  • 觀自在菩薩 與 觀世音菩薩
    後來到了唐朝,由於中國文化習慣從簡,便改稱「觀音」,少了一個「世」字。當然這也是為了避諱唐朝創業皇帝李世民的名字;爾後乃習以為常,但亦有仍稱「觀世音菩薩」者,不一而足。另一種譯名叫「觀自在」,是中國最偉大的第二位留學生玄奘法師所翻。第一位比他早到印度取經的中國僧人為晉朝的法顯法師。玄奘法師個人認為原先許多位菩薩的譯名,包括觀世音菩薩,並不合宜,因此別譯。
  • 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
    看著念頭來來去去,不要去理它,也不去掃除,讓它「一任自來還自去」,你仍然看著它,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慢慢功夫作深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依照這個觀照的方法去修行,慢慢功夫深了,智慧開發的時候,忽然像天亮一樣,電燈開了一樣,就照到身心內外一片空靈。此中無苦亦無樂,度一切苦厄。
  • 紅孩兒變身觀音菩薩,成善財童子,白素貞如法炮製,為何平安無事
    紅孩兒變身觀音菩薩,成善財童子,白素貞如法炮製,為何平安無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在盂蘭盆法會上,領如來佛祖法旨,前往東土大唐,尋找取經的有緣人。如來佛祖在觀音菩薩出發前,心中大喜,曾大大誇獎菩薩的神通法力:取經是項大工程,別的人即使想去,也可能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