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 曹操

2021-01-08 騰訊網

一、原文

龜雖壽

東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

二、賞析

這是一首四言詩。四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體裁之一,是中國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歌體裁。它盛行於四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多以四言為主。

東漢時期,隨著五言詩的興起,四言詩逐漸被取代。在這之後,傳世的四言詩就不多了,其中的佳作更少。

這首《龜雖壽》是曹操的《步出夏門行》中其中的一篇,是我國遺留下的四言詩中比較經典的詩作,堪稱繼《詩經》之後可以稱得上正體的篇章。

《步出夏門行》是曹操北徵烏桓凱旋時所作的組詩,一共四首,包括《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首詩全是用樂府舊題所作。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以後,袁紹的殘餘兵力在烏桓對曹操造成一定的威脅,曹操一旦揮師南下的話,烏桓將成為他後方的禍患,所以此次出兵攻打烏桓並將之剿滅,對於曹操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而言,有著重大的意義,這一年曹操已經53歲,在古代這已經是「知天命」的年齡。

但是在《觀滄海》和《龜雖壽》中,曹操表現出想要一統天下、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

在此文《龜雖壽》中,詩人將自己比作一匹千裡馬,雖然已經上了一定的年紀,但是依然有馳騁千裡的志向。

其中「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四句詩歌已經成為千古名句,這四句語言鏗鏘,表達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表達了一種積極進取、永不放棄的決心。

這首詩歌表現出來的剛健爽朗的文風被後世成為「建安風骨」,與當時文壇上過分講究華麗辭藻的文壇風氣形成鮮明的對比。在中國文學的發展史上,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是一位在詩壇上也有重大貢獻的人物。

三、吟誦

龜雖壽

東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

相關焦點

  • 讀《龜雖壽》品曹操的人生哲學
    曹操文韜武略,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為一身,是中國歷史上千載難逢的人才之一。同時,曹操也是一個有著曠達情懷的人。秦皇、漢武及唐祖宋宗曾經叱吒風雲,在中國的歷史上熠熠生輝。但他們卻無法正確的看待生與死,為了為求長生不老絞盡腦汁並採取了種種的辦法,結果肯定徒勞。
  • 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朝代:兩漢作者:曹操原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 一作:螣)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以神龜,騰蛇,老驥作為比喻,表明宇宙萬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螣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
  • 戎馬一生的曹操名詩
    曹操一生的成就有很多。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戎馬一生為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在詩歌上的造詣。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除此之外,他的兒子曹植和曹丕和他並稱為三曹。曹操無疑是一位全才,能文能武。
  • 中書協書法大家劉光霞,行書曹操《龜雖壽》欣賞,可做帖的好書法
    中書協書法大家劉光霞行書曹操《龜雖壽》欣賞:書者介紹:劉光霞,問微堂主人,字潤楠,號「詩經耕夫」,師承當代書法大家米南陽老師,1959年出生天津,祖籍河北,現居北京。現在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聯名會理事等職。劉光霞從小就喜好書法,那時農村沒有紙筆,他就以樹枝為筆,沙土為紙日復一日沉浸在寫字的歡樂中。
  • 神龜雖壽
    我早早就想好了當日的壓題詩,必須得是曹孟德的《龜雖壽》。原因很簡單:安陽是他的魂歸地。小朋友們咿咿呀呀,四個字四個字地往外蹦:我跟著一遍遍複習,文字的韻律叩擊心弦,也調節著我們的心情。安陽,幸甚至哉。當年蘇東坡泛舟黃州赤壁山下,曾經問道: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詩詞賞析】初中語文課必背古詩文賞析龜雖壽、贈從弟·其二...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03 賞析 《龜雖壽》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滄海》是一致的。但《觀滄海》是寫景詩,以景抒情。此篇則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這首詩寫於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
  • 名篇賞析~觀滄海曹操
    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45]步出夏門行~曹操[2][解析2]《步出夏門行》是曹操於建安十二年(207)徵烏桓時所作。曹操五月出兵,七月引軍出盧龍塞,東抵柳城,八月戰於白狼山,敵大潰敗,九月自柳城引兵還。這篇詩分五個部分,前面是「豔」,其次是《觀滄海》、《冬十月》 、《土不同》、《龜雖壽》四章。
  • 曹操最著名的兩首詩,一首氣吞山海,一首樂觀向上,與君共勉
    《新三國演義》曹操劇照一個人或是能文,或是能武,文韜武略二者佔其一,就已經很令人欽佩了。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曹操既能馳騁沙場,排兵布陣,也能寫詩言志,直抒胸臆。也難怪在那個能人輩出的年代,曹操能佔據一席之地,成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與蜀漢和東吳三分天下。2、曹操生於公元155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公元207年,曹操52歲的時候,他決定北徵烏桓。在經歷了數月的奮戰以後,曹操大勝,凱旋而歸。在路途中,他興致大好,便借樂府舊題《步出夏門行》,創作了一組詩。
  • 火箭威少和曹操還有一段千古奇緣!
    其實威少不要心慌,當年曹操西徵張繡時,張繡投降,但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嫂嫂,和她一夜之歡後,張繡一怒之下叛變反戈一擊,曹操為他的一夜之歡招致兵敗將亡,典韋也身喪其中。可見曹操和威少也是同病相憐啊!不僅如此曹操還寫了一首詩,
  • 神龜雖壽,老提油
    羅貫中《三國演義》結尾有「曹操專權局相府,總領龍龜鎮中土」之語,可見其地位之隆。老百姓稱其可背負河圖洛書,揭顯天地之數,物一太極,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世。關於龍龜的造型,唐宋之前為龜形,狀玄武。以後逐漸龍化,至明清純為龍首,獨角,位於頂中。
  • 三國人物簡介之曹操
    我最喜歡曹操,觀點如下:  一、曹操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軍事著作和《蒿裡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 古今評說曹操:歷史名人是如何評價曹操的
    三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實行屯田制,安撫流民  消滅群雄,統一北方  開創建安文學,提倡薄葬  代表作品:《觀滄海》《龜雖壽
  • 毛澤東評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那麼對於二者兼具的一代梟雄曹操,毛澤東是如何評價的呢?「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毛澤東愛讀曹操的詩歌。他曾經這樣稱讚曹操的文才:「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 曹操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句,只有這2句,如今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故事也是十分精彩,而且塑造了非常多出名的英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出彩的。曹操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句,只有這2句,如今家喻戶曉。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打著天子的旗號徵討四方,戎馬一生。
  • 曹操最有名的4首詩,首首都有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在中國帝王級的人物中間,真正稱得上為詩人的,曹操必定得算一個。雖然曹操不是帝王,但勝似帝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如果有帝王文學排行榜的話,曹操名列前茅,例屬三甲,是毫無疑問的,甚至有可能拔得頭籌。
  • 曹操詩歌《觀滄海》詩歌賞析 「氣韻沉雄 古直悲涼」
    《觀滄海》和《龜雖壽》是樂府《步出夏門行》中的兩章,也可以獨立地看成兩首。前者通過對於滄海的描繪和歌詠,表現出壯闊的胸懷: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當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
  • 詩詞丨曹操最有名的4首詩,首首都有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官渡之戰後,曹操打敗了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熙逃到烏桓,勾結烏桓,騷擾邊境。曹操不得不遠徵烏桓,在一番對抗之後,曹操取得了勝利,鞏固了後方。曹操得勝歸來,在經過碣石山時,寫下這首《觀滄海》。曹操登臨碣石山,居高臨海,借著眼前大海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
  • 曹操慰問將士的成語,代替一個避之不及的話題,老年人常掛嘴邊
    但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卻自創了一個成語,從此之後大家便不再避諱提到死亡,甚至有許多老年人還經常把這個成語掛在嘴邊上。 曹操是一位著名軍事家,但同時他也是知名的文學家,他的文學作品有許多流傳到今天,為人們所稱道,比如《龜雖壽》《觀滄海》等等,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可見他的文學造詣是很高的。
  • 曹操為了鼓舞士氣,發明了一個成語,現在經常被老人掛在嘴邊
    在當時那樣一個亂世,就出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像劉備、曹操、孫權。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曹操。其實現在有很多都覺得曹操不是個正人君子,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曹操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不止如此,作為一個將領,曹操肯定還非常擅長鼓舞士氣。例如"望梅止渴"就是曹操鼓舞士氣的時候的故事。
  • 曹操因為忌諱死字就發明了一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委婉
    例如三國時候的梟雄曹操,他也是很忌諱說死字,所以還發明了一個成語。曹操活著的時候,沒有一統天下,只是一統北方。這樣的戰績已經很不錯了。到了曹魏的後期,曹魏就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這時候的曹魏已經大不如前了。在曹操時期,曹操發明了很多事物,包括後人熟悉的摸金校尉。當時的曹操為了籌集軍餉,無奈之下想到了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