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評說曹操:歷史名人是如何評價曹操的

2021-02-07 鄴風擋不住



  別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瞞

  國籍:三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實行屯田制,安撫流民

  消滅群雄,統一北方

  開創建安文學,提倡薄葬

  代表作品:《觀滄海》《龜雖壽》《讓縣自明本志令》等

  



傳統觀念認為劉備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詐的小人。現代人一般傾向於認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愛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那麼古今歷史名人到底如何評價曹操?我們一起看一下: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徵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垣榮祖:「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故能東禽狡布,北走強袁,破黃巾於壽張,斬眭固於射犬。援戈北指,蹋頓懸顱;擁旆南臨,劉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挾天子以令諸侯,信超然之雄傑矣。」 

魏元忠:「魏武之綱神冠絕,猶依法孫、吳,假有項籍之氣,袁紹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終以破滅,何況復出其下哉!」

朱敬則:「觀曹公明銳權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昔魏太祖兵鋒無敵,神機獨行,大戰五十六,九州靜七八,百姓與能,天下慕德,猶且翼戴弱主,尊獎漢室。」


司馬光:「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黃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創英雄中,亦當佔上座;雖好用權謀,然從古英雄,豈有全不用權謀而成事者?」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毛澤東:「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范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編審:李林海

編輯:郭淑芳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何一生不敢稱帝 關於曹操的歷史評價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後人如何評價關羽?關羽為什麼會投降曹操?
    關羽忠於劉備,但歷史上關羽向曹操投降,曹操是劉備的敵人,關羽卻向曹操投降,這是不合理的。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出了關羽投降的理由,說投降的時候講了條件:第一,投降漢,不投降曹;第二,保護劉備的兩個妻子;第三,當曹操接到劉備的消息時,立即離開他。
  • 三國時期名人的真實身高,多數都是「巨人」,但曹操是個例外
    歷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他讓我們了解到了以前人類是如何生活,讓我們知道以前所發生的大事。由於古人距離我們遙遠,因此他們在我們心目中就變得有些神秘,於是現代的人便十分想要去探索關於古人的一切,古人是什麼樣的身高也包括在其中。中國歷史中最精彩的時期便是三國時期,為何?
  • 曹操:一瓜殺三妾,文人眼中的曹操有多歹毒?
    有一年盛夏,曹操在官邸宴請群臣。由於是夏天嘛,西瓜是消暑的好東西,於是曹操就讓侍妾拿西瓜來吃。一位侍妾低著頭,端著玉盤就上來了。曹操問她,西瓜熟了嗎?妾回答:極熟。曹操一聽立馬讓左右將其殺了。殺了第一個侍妾,接著又讓別的侍妾繼續上西瓜。
  • 曹操是歷史的壞人還是小人呢?他是漢末三國的絕對霸主嗎?
    曹操,漢末三國的絕對霸主,他年輕的時候就有人批語「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的部下說他是好人,因為他一人獨佔天下九分之七,讓他的下屬功成名就,治下的子民休養生息,平定北方烏桓,打通西域,讓三國時期不再有外來族人之禍,你能認為一個志向是「大漢徵西將軍」的漢臣是壞人嗎?不錯,是漢臣,曹操一輩子最高就是大漢的魏王!
  • 荀彧:曹操的人生導師
    放眼三國,也就諸葛亮至於劉備可比,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白手起家,三國鼎立,那都是一個夢,而曹操如果沒有荀彧,稱霸北方,也無從談起。這裡有個人物,於扶羅,他是匈奴單于,若干年後,他的孫子,有一個叫劉淵,一手滅掉了司馬家族的西晉,成立匈奴第一漢國,標誌著五胡亂華時代的來臨,有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歷史崔的「中國歷史名人」公眾號lishi_cui,傳送門:《匈奴人建立的第一個漢國》。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可以說是英雄輩出的時代,能和三國相似的時代,就是那秦末漢初的那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武將謀士上榜最多的時代,其中這麼多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關於英雄的評論
  • 呂布,馬超,關羽,趙雲評價,究竟誰厲害,看曹操的評價就清楚了
    三國中呂布,馬超,關羽,趙雲都是當世猛將,對於誰厲害一直存在爭議,作為三國最大的霸主曹操,重賢愛才,對四人也作出過評價,通過曹操的評價或許可以看出誰厲害。
  • 河南的歷史名人之爭:陝西和河南爭黃帝,甘肅爭老子,安徽爭曹操
    這幾年,關於歷史文化和歷史名人的爭奪戰愈演愈烈,甚至傳統民俗習慣都要爭。這不,陝西和河南就爭起了黃帝,甘肅和河南爭起了老子,安徽和河南爭起了曹操……其實,不僅中國內部各地都在爭,連周邊的某些小國都在爭。
  • 曹操是奸雄?在他的敵人,以及古往今來名人的眼中,他堪稱英雄
    曹操被冠上「奸雄」標籤,證明了一個道理:文學作品在民間的影響力,比正兒八經的史書大得多。如果按照歷史上的政治家、史學家的角度來看,曹操完全配得上「英雄」的頭銜。
  • 男子自稱是曹操後人,專家:這個村全是曹操後人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不斷增長,曹祖義才意識到曹氏一族在歷史上曾是輝煌一般的存在,而自己身為曹髦的後人,他一度為此感到驕傲,也迫切想證明自己是曹氏後人這個身份。圖片來源於網絡:曹祖義聽長輩說起往事3.基因檢測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為了能和歷史名人攀上關係,很多人會拿傳聞和族譜這些東西造假,所以曹祖義提供的東西,並不能百分之百證明他就是曹氏的後人。
  • 歷史過往:張遼和張郃到底誰更厲害?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的?
    看看曹操對他們是怎麼評價的?張遼原來是呂布的部將,在追隨呂布之前,先後跟過丁原、何進、董卓等人,呂布死後,張遼投降了曹操。除此之外,張遼還平定了陳蘭和梅成的叛亂,當時,出戰的將領有好幾位,分別有于禁、臧霸,還有張郃和牛蓋,平定叛亂之後,曹操曾評價張遼說,平定陳蘭、梅成,這都是張遼的功勞啊
  • 白手起家的官二代曹操,為什麼被後人黑得這麼慘
    除了屠城外,歷史上這些名人的死,也和曹操有關。電視劇《三國演義》虛構了一位叫師勖的人物。師勖是一位樂師,在曹操討伐孫權時,師勖負責製造編鐘,編鐘制好後,專門用來演奏音樂,為歌舞助興。到了開戰前夜,曹操大宴群臣,宴席上,曹操酒意煥發,即興賦歌一首《短歌行》,唱罷問樂師師勖,這首詩如何。曹操是想得到師勖的讚賞,誰知師勖性子耿直,指出詩中的不祥之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句不吉利。曹操聽了,惱羞成怒,竟然抓起一槊,用力一刺,把師勖給刺死了。
  • 說破英雄驚煞人,曹操竟是捉刀人
    曹操③將見匈奴使者,自以形貌甚陋④,恐為匈奴所輕⑤,乃使琰代己,操自捉⑥刀立床頭。既見之後,使人問匈奴使者曰:「魏王如何?」使者對曰:「魏王固非常人,然床頭捉刀人,乃真英雄也。」【注釋】①崔琰(yǎn):東漢名士,清河東武城人,歷史記載「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②珪:音guī。③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peì)國譙(qiáo)人,東漢末割據北方。
  • 曹操帳下忠勇第一!三救曹操的典韋為何被稱為"古之惡來"?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曹操帳下兵多將廣,但是卻有這麼一位將軍,在初次和曹孟德見面的時候就被其稱為"古之惡來",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典韋,接下來大家就同月半叔一起去看看典韋為何被如此評價吧。
  • 毛澤東評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那麼對於二者兼具的一代梟雄曹操,毛澤東是如何評價的呢?「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毛澤東愛讀曹操的詩歌。他曾經這樣稱讚曹操的文才:「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 當年曹操為何堅決斬殺華佗?後漢書揭露真相,曹操是對的
    引言「歷史人物有文學形象,也有歷史形象。」易中天於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講壇》欄目中開講的《品三國》曾引起三國熱潮,老先生用一種從歷史中剖析人性的方式,引起了我們對於歷史的反思。過去我們所了解的三國故事,多來自於《三國演義》,而這之中與真實歷史還是差距的,所以經常會造成一種,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的差異。客觀來說,歷史形象非常殘酷而且真實,但文學形象被三國演義塑造的很豐滿,並且廣為流傳。但這使得很多歷史人物面目模糊,以至於大家都弄錯了對於他們的定義,其中就包括了華佗。
  • 論曹操讓一個人消失的100種理由
    03曹操也熱衷玩吃瓜遊戲。這年盛夏,曹操宴請一眾官僚賓客,集體吃瓜。推杯換盞,酒過三巡,曹操招呼侍妾上瓜。很快,侍妾手捧玉盤,垂首送上。所幸侍妾之中,有女名喚蘭香,聰明伶俐,平素又頗受曹操喜歡,便託舉瓜盤,齊眉而進。曹操一個套路玩到黑:「這瓜,熟不熟?」蘭香答曰:「很甜。」曹操微微一怔,隨之冷哼:「拖出去,斬。」
  • 一代梟雄魏武帝曹操
    曹操在民間常被看作是反面人物,歷史對他的評價也毀譽不一,但他對歷史的貢獻誰也無可非議,他是一代梟雄也是公認的評價。     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
  •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盤點曹操最出類拔萃的五個兒子
    對曹操這個人了解得越多,越覺得他深不可測,他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數不勝數,比如他一次又一次擊敗了強大的對手,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強盛的諸侯,比如他從刺殺董卓狼狽出逃到權傾天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傳奇歷程,更讓人覺得對比鮮明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後世評說扶不起的阿鬥,而曹操的幾個兒子個個都是耀目生輝,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