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寺 | 這裡有一座城市的光榮與史詩(中)

2021-02-25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

1931年9月18日,中日戰爭打響,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布《遷都重慶宣言》。隨即,重慶成為戰時首都,國府遷渝,整個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國民政府的主要部門便集中在以上清寺為中心的兩平方公裡的範圍內。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上清寺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那個時代,上清寺是毫無疑問的全國抗戰中心,無數抵禦外敵的指令從這裡發出,而此地同時也是國際抗日同盟軍戰區樞紐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舞臺。

1939年9月28日,空襲重慶的日軍航空兵戰機編隊

正因此,從1938年2月開始一直到1943年8月,日軍對重慶啟動了歷時五年半的瘋狂大轟炸,而上清寺自然是重中之重。現在位於李子壩沿線的防空洞,也正是為那個時代所設。

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像那個歲月的慘烈和悲憤——1939年5月3日、5月4日兩天,在日軍轟炸下,重慶市民死傷無數,史稱「五三、五四」大轟炸。

就在慘案發生的第二天,1939年5月5日,位於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即宣布重慶直轄,旨在向全世界昭告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

1940年代,重慶在城市的廢墟中繼續營業的國民酒家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聯合軍事會議在上清寺召開,標誌著同盟國達成共同抗敵意願;

1942年1月2日,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在渝成立,求精中學成為盟軍司令部,指揮著東亞數百萬盟軍對日作戰;

1942年2月,《告入緬將士》電稿從上清寺發出,鼓舞著滇緬前線數十萬遠徵軍將士;

1943年1月11日,美英等國發表聲明,宣布放棄在華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亦在上清寺與各國籤訂「新約」,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大部分屈辱條約就此廢除;

1943年,蔣介石視察中國遠徵軍時與史迪威將軍握手

1945年9月1日,國民政府在上清寺中央電臺向全世界宣告成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首任行政長官陳儀通電全國:「從今天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本人特報告全體中國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風雲際會之際,上清寺鐵骨錚錚。

只有統一戰線的團結長城才能救彼時節節敗退之中國。

1939年1月16日,根據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曾家巖50號,雖是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私人名義租下,被人稱為「周公館」,事實上,她是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市內的辦公地。

也就在這裡,南方局的同志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當年風華正茂的葉劍英、喬冠華和龔澎等,也是小樓的常住居民。

特別是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遭到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危機四伏。國共兩黨以外一些主張抗日的政黨和人士,迫切希望聯合起來。

也就在1941年到1945年期間,南方局多次在上清寺曾家巖50號與文藝、演藝界人士商討,利用重慶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大霧瀰漫的季節,組織大規模的演出,公演共堅持了4屆,共演出話劇100多部,史稱「霧季公演」。

她不僅成為了中國話劇史上的黃金時代,而且也在彼時極大穩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共產黨爭取了更多支持。

抗日戰爭末期,周恩來曾經說過:「1945年以前,只有文化教育界向我們靠攏,現在工商實業界也向我們靠攏了……統戰工作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而整個抗戰期間,國共兩黨圍繞軍事摩擦、合作對敵、聯合政府等問題,在重慶的高級別談判時斷時續、年年進行。

南方局主要承擔了代表中共中央的談判責任,許多談判方案、辦法及策略都是南方局研究並報中共中央同意的,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等南方局領導人多次直接出面進行談判,維護了有限範圍內的合作,上清寺成為緩和關係、彌合歧見的調處重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事件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力量對比,並對當時中國的局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此,周恩來同志帶著南方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經常在上清寺同外國駐華使節、援華機構人員和新聞記者會晤,廣交外國朋友,以大量的事實和文字資料說明共產黨在抗戰中的貢獻。

1944年,正是在南方局的影響下,中外記者團和美軍觀察組訪問延安,中國共產黨已經把影響擴大到了國際社會中。

彼時上清寺風雲人物雲集,有個人時稱重慶「孟嘗君」,值得銘記。

上清寺轉盤附近有戶宅邸,名叫特園,是抗戰時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舊居,因鮮英字「特生」,所以又叫特園。

 註: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在重慶上清寺特園成立

當時在國民黨的政治高壓下,為避免麻煩很多人不願與共產黨接觸,更不敢給共產黨提供活動場所。1938年底,董必武與周恩來心懷忐忑來到特園拜訪鮮英。

鮮英雖有「孟嘗君」之稱,但時局使然,周恩來還是旁敲側擊,探尋其意,沒想到鮮英坦然說:「特生久有報國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為共赴國難,一是願意,二是不怕。」

此後,特園成為南方局在重慶開展統戰工作的重要場所。也是在鮮英和南方局的努力下,民主人士於此交流探討,民主力量於此得到團結。

中國現有八個民主黨派,其中中國民主同盟以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前身之一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等都發祥於上清寺,上清寺也因此成為中國民主黨派的搖籃。

1941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特園成立,後來改為中國民主同盟。而當毛主席赴重慶談判時,曾經三赴特園,與中國民主同盟負責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瀾、鮮英,共商國是。

(備註:現在最新研究成果是毛澤東6顧特園,其中3次為的是見張瀾,但為了嚴謹,都是說三顧特園會張瀾。)

註:1941年3月在重慶上清寺秘密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

在這裡毛主席曾深情地說道:「這裡是民主之家,我也到家了。今天我們聚會在『民主之家』,今後我們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國。」

為了紀念特園對革命事業的貢獻,董必武提議以「民主之家」的稱號贈與特園,後來馮玉祥為其手書「民主之家」的匾額。就在毛主席赴鮮英六十大壽壽宴時,見到特園門口「民主之家」四個大字,盛讚道:「董老起名,馮將軍提字,表老贈聯,堪稱三絕啊!」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60年代,特園曾不幸發生大火,房屋幾乎全部燒毀,這塊門匾是鮮英的五兒子鮮繼堅不顧自身危險,衝進火場搶救,才得以倖存下來,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存放在位於紅巖革命紀念館。

九三學會的創立得益於毛主席在重慶談判期間的影響。毛主席在上清寺先後約見了中央大學、重慶大學部分教授,以及許德珩、勞君展夫婦。得知他們於9月3日成立了九三座談會,顧慮「人少、影響小」。毛主席先表示:人數少不要緊,你們都是代表性人物,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意見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的宣傳作用嗎?同時,勉勵他們把座談搞成一個永久性的政治組織。

受到毛主席的啟發和鼓勵,九三學社於1946年1月6日籌組,5月4日正式成立。

而以愛國民族工商業家為主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同樣也是在中共南方局的同志們影響下成立起來的,周恩來總理還曾在愛國工商業家們的聚會上,作了名為《當前經濟大勢》的演講。

民主不是過去式,是進行時。

2004年3月,中共中央統戰部決定,在重慶建立首個「中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建立起以「特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為龍頭的統戰宣傳教育聯線。

工程共分為兩期,2008年3月12日,依託於特園舊建築的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正式開館,2011年3月,二期工程「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新館」建設及布展也圓滿完成。

而建成的特園紀念館內,有一本紀念冊顯得尤其親切可貴。她原為成都金陵大學學生鮮繼楨所有。

戰時,鮮英長女鮮繼楨對這些民主人士們都心生敬佩,每次放學回家後,她都會拿出這本紀念冊,請來訪的知名人士題詞。這本紀念冊留下了張瀾、沈鈞儒、馮玉祥、郭沫若、陶行知等人的手跡,這是民主浸潤時人內心的見證。

對民主的渴望在當時青年人的心裡留下激蕩。而彼時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是這一民主進程的最大推動力量。

而今,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綜合性展館,2013年5月,特園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特園被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抗戰遺址。

這足以告慰鮮英的在天之靈了。

她也繼續為共和國之統一戰線和民主貢獻能量。

反法西斯戰爭是持正義理念者的光榮之戰、團結之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後,美國對日宣戰,各同盟國決定建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最高統帥,史迪威任參謀長。

戰火中,史迪威來到重慶,便居住於現上清寺與李子壩輕軌附近的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官邸中。

官邸依山而建,有大小不一的房間十多間,除了居住之外,更多的時候是充當辦公所用。在這裡居住的,除史迪威將軍外,還有他的副官及隨員。

其間,許多中外軍政要人,如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勳爵、美國陸軍後勤部部長索姆威爾將軍等,為商討有關軍機要事也曾到此晤談甚至留宿於此。

中國戰區的建立,使盟國在緬、泰、印地區的部隊有了一個協調指揮的中心,對打擊日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史迪威將軍官邸舊址成為了中國唯一以外國軍人命名的博物館——重慶史迪威將軍博物館,這也是為了感謝在抗日戰爭中幫助過中國人民的史迪威將軍。

在上清寺李子壩三層馬路上的另一棟小樓,則屬於在當年重慶人心目中的英雄「飛虎隊」的辦公場所。

1941年,陳納德受蔣介石之託組建美國志願空軍援華大隊,加入中國抗日戰爭。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

這便是抗日戰爭中的「飛虎隊」。

1945年8月1日,當陳納德離開重慶的時候,重慶大街上人山人海。他們是在送那個幫他們抵禦重慶大轟炸的英雄。

1945年,中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但長久的和平尚未到來。

1945年9月3日,重慶,日本人正式向中國人投降,駐華美軍參加勝利日大遊行,重慶人民列隊、舞龍向這些幫助中國人的真正盟友致敬

上清寺的兩棟小樓記錄了那段遠去的歷史,國家和人民處於高興和緊張的複雜心態中。

她們是國共談判的核心區域,其一為現在中山四路36號中共重慶市市委大院2號樓,當時為蔣介石私宅,也稱「美齡樓」,1945年國共談判期間,兩黨代表從9月27日起,在這裡共舉行了四次會談;

中共雙方在桂園籤署著名的《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其二為現在位於上清寺中山四路65號的桂園,此地原為張治中公館,重慶談判期間,張治中將此處備作毛主席在重慶市內辦公會客的居所。

十幾天後,也就是10月10日,毛主席與周恩來總理就在此處,代表共產黨與國民黨代表籤訂下《國共雙方代表會議紀要》,這就是中國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雙十協定》。

毛主席對會談紀要曾這樣評價:「這個會談紀要,第一個好處是採取平等的方式雙方正式籤訂,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

這為飽經風霜的中國贏得了短暫的和平。

|來源:蓮二爺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上清寺風雲(中):一座城市的光榮與史詩
    1939年8月22日,重慶市南郊遭日軍轟炸,煙霧瀰漫中,老百姓搶搭渡船逃生在那個時代,上清寺是毫無疑問的全國抗戰中心,無數抵禦外敵的指令從這裡發出,而此地同時也是國際抗日同盟軍戰區樞紐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舞臺。
  • 重慶上清寺在哪裡?
    而有一個地方,說出來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它的具體位置很多人說不清楚,就像蒙著一層霧都特產的迷霧。知道那裡有它,可就是有點朦朧,怎麼聚焦都看不分明,它就是上清寺。那麼,上清寺是什麼?上清寺在哪裡?我們就讓時光倒溯,在太平洋廣場,鑫隆達大廈、渝中大廈的簇擁中,在上清寺轉盤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中,一點一滴地拼湊上清寺的來龍去脈,解決這個困擾了不但是遊客,還包括太多本地人的不大不小的疑問。讓我們在這繁華若夢的重慶都市核心位置,電光火石地閃回去五百年,那是明嘉靖年間。
  • 永不消失的上清寺,在這裡宣告臺灣重回中國版圖
    隊列中有白字後生不懂循古制應從右往左讀,於是大聲說:看,野別山香,好氣派!原來,「墅」字他也不識!眾大笑。中國的傳統公館是有規制的,箇中既有建築學的含量,也包括了尊卑長幼與官銜大小等隱性成分,說穿了,你不可能有權有錢就住豪館,你得先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戴笠再牛逼,也不敢造次。
  • 上清寺嘉陵橋西村:山崗上的守望,地道的重慶小巷
    其著眼點是遠方,這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要譜寫自己壯美的「史詩」,只有打點好行裝,風塵僕僕,千裡奔襲才可以實現。其實,天涯不是家,心寬處處花。不必去遠方,只要心有丘壑,即便就在附近溜達,某個轉身的瞬間,難道不能與最好的自己邂逅?就在今天,懶惰的我拗不過孩子的熱情,帶著他們去了離家不遠的嘉陵橋西村,無意間發現了乾淨得如同孩子心靈一般的渝中區嘉陵橋西村。
  • 城市一座城市的註解:布拉格的博物館群像
    它們不僅從屬於此時此在,也勾連著歷史與歲月。反之,城市的歷史亦經歷曲折穿梭,在各個時間的節點呈現各色樣貌。城市的各個維度,都可為我們打開一個步入其中的玄關。從本期開始,《歷史學人》公微「城市」欄目,將每期帶大家深入一座城市的歷史迴廊。
  • 光榮的史詩——日本KOEI遊戲公司
    當時,誰也想像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後,它會在那麼多青少年心中,掀起如此振奮和激動的波瀾。  1981年,就在遊戲界基本上被動作和射擊雙雄壟斷統治的時候,就在SLG還蹣跚停留在桌上、紙上的時候,一款不起眼的小遊戲《川中島合戰》,從光榮的土壤中,發出稚嫩的新芽。許多年以後,它的名字已經被幾乎所有人遺忘了,但它的功績則將永遠銘刻在歷史上。
  • 神奇的刀瘡藥/上清寺傳說之二
    有地名就有故事,關注請點擊上面藍字【神奇的刀瘡藥】
  • 太原,一座有頭腦的城市
    (戳下方視頻,看明太原縣城四方城池) 太原, 九朝古都,「龍興之地」, 曾經多少豪傑在這裡問鼎; 但太原, 為什麼是一座有
  • 羅馬:一座城市的興衰史
    羅馬:一座城市的興衰史 暢銷英美世界三十年的經典讀本,解讀三千載羅馬城風雲,百餘幅高清圖片再現歷史瞬間。這座城市建立伊始,便是兄弟間的自相殘殺,它存活過一個又一個世紀,不斷被掠奪、被徵服、被佔領。但另一方面,人性與藝術在歷史中交織在一起。希伯特完美地呈現了這種高度成就與卑劣墮落的同生共存。
  • 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座迷人的城市,這裡有啥值得遊覽的景點?
    伊朗歷史悠久,這裡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她的首都 德黑蘭。首都總人口達800多萬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德黑蘭,不僅擁有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同時它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這裡高樓大廈林立,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 淮安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淮安,在有的人印象當中,是一座經濟落後,交通落後的城市。但是,也有人認為淮安是一座宜居城市,這裡環境優美,生活沒什麼壓力,過得很舒心。那麼,淮安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淮安,是一座三線城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周邊與揚州、宿遷、連雲港、鹽城,以及安徽的滁州交界。全市總人口560萬。以前,淮安交通是不方便,直到2005年才開通火車,2019年年底才開通高鐵。與江蘇蘇南地區相比,淮安交通十分落後。
  • 一座山、一條河,成就了一座中國絕無僅有的城,一座神奇的城市
    在北緯45.6°,有一座神奇的城市,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它就是新疆的克拉瑪依。克拉瑪依別名油城,全境大部分為戈壁荒漠,主要礦產資源是石油和天然氣。這裡有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也是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
  • 自媒體就是一座城市的一座名片!理由有這些!
    論自媒體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今天看頭條,一個網友說到一座城市自媒體的時候,說一座城市自媒體,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我很贊同這一句話,一座城市,自媒體究竟發展的怎麼樣,從業人員多不多?有沒有激情和熱情?從某個側面反映出這種城市的活力和精神狀態,從其他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自媒體現狀可以看出,是很活躍的,從業人員也很多,甚至是一個龐大群體,基本人人都是自媒體,覆蓋城市吃喝玩樂、民生城市建設、教育房產等各個領域,出現一大批有激情和熱度的自媒體愛好者,且內容尺度比較大,內容看點多,非常有活力,實際上,這也反映出這一座城市的活躍度和開放度、包容度。
  • 我國的下一座現象級城市:合肥和石家莊角逐,誰能夠更勝一籌呢?
    有的朋友說,如果一個城市在短期內出現了令人驚嘆的發展現象,展示著那裡巨大的發展潛力,這裡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座「現象級城市」;有的朋友說如果一座城市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卓越的人才或者企業,無時無刻不在推動著經濟的進步與發展,這就是「現象級城市」。經過小編的查閱,發現朋友們對這個新名詞理解得竟然完全正確,就是上文所述的那種卓越又優秀的城市。
  • 埃及這座城市有「露天博物館」之稱,沒有到過這裡,不算到過埃及
    盧克索,古稱底比斯,距離開羅670公裡,始建於古埃及第11王朝時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遺址在此而著稱。經過3000多年的天災戰亂,這座昔日宏偉的城市都變成了殘缺不全的廢墟,但人們依然還是能夠從中想像出它們當年的雄姿。
  • 中國又一座3線城市被非洲人「霸佔」,非洲人,想在這裡成家
    現在我國越來越好,我國的經濟實力也非常豐富,很多外國人來我國旅遊,但隨著來我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一些人回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很多沒有來中國的外國人更加憧憬我國,萌生了去我國旅遊的想法,中國又一座3線城市被非洲人「霸佔」,非洲人,想在這裡成家。
  • 適合年輕人的兩座城市,一座適合奮鬥,一座適合居住
    現在的年輕人在從學校畢業後大多都選擇留在大城市發展,這也是由於大城市的發展比較多,其實我們也能夠感受到現在大城市的人是越來越多,在城市生活壓力是難免會有的,所以在很多人心中也會萌發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都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其實這些城市是非常適合奮鬥的,在我國還有一座生活節奏很慢的城市是非常適合居住的。
  • 我國這2座「雙胞胎」城市,有諸多相似之處,一座在南、一座在北
    導讀:我國這2座「雙胞胎」城市,有諸多相似之處,一座在南、一座在北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其實這兩個地方就是青島和廈門,可能很多小夥伴們會覺得這兩個地方也並不相信了,為什麼會覺得這兩個城市是雙胞胎呢?可能這兩座城市不像的只有名字吧。這兩座城市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以及濱海旅遊度假城市,也同樣都在15個副省級城市的榜單當中。
  • 重慶剪影,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依山而建、熱情似火!
    這附近有不少酒店,離輕軌兩路口站很近,出行很方便。外地遊客來重慶主城遊玩,住在兩路口真的很方便。兩路口附近有皇冠大扶梯,上清寺,宋慶齡舊居,中山四路,走路去三峽博物館、重慶人民大禮堂也只需要十幾分鐘。在重慶,吹過清晨的風,也躲過深夜的雨。在重慶,曬過三十八度的夏陽,也淋過三四度的冬雨。
  • 我生活在一座微笑洋溢的城市……
    微笑日 母親節要如何來形容今天的瀋陽呢太美好 太幸福了吧今天的瀋陽 變成了一座微笑洋溢的城市《微笑的旅行日記》是這座城市的心靈告白,從數萬條漂流線路裡精選了數條展示在書中,展現了在這四年微笑漂流路上值得銘記的那些地兒,那些人,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