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韓匡嗣,也許更多人想起的是韓德讓的父親,其實在韓德讓還沒有嶄露頭角的時候,遼國第一漢臣的位置恐怕還得說是韓匡嗣,只不過後來韓德讓的光芒實在是太強了,以至於人們完全忽略了他父親的存在。
韓匡嗣雖然從小就生活在遼國境內,但是他對於契丹人擅長的騎馬、打獵卻沒有什麼興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愛好醫學,並且一直精心研究醫術,在相對於宋國來說還不是太發達的遼國裡,韓匡嗣的醫術是很高超的了,憑藉著自己高超的醫術,韓匡嗣曾在長樂宮中值侍,根據遼史的記載當時「皇后視之猶子」,就是說那時候的述律皇后待他像對自己兒子一樣,作為一個漢人的醫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應該說還是很少見的。
韓匡嗣在遼國歷經四朝,無論皇族還是後族都對韓匡嗣比較寵信,甚至在喜隱謀叛失敗後,有傳言韓匡嗣也與此次叛亂有關,但皇上就如同沒聽到一樣,不予置問。可見當時皇族對於韓匡嗣是十分信任的。
在耶律賢還沒有成為遼景宗的時候,身體就不是很好,而韓匡嗣因為醫術高超,兩人經常有所交往,時間久了也就成為了朋友,不知道在耶律賢繼承皇位的時候有沒有得到過韓匡嗣的幫助,但成為皇帝後,耶律賢的確對韓匡嗣很好,先後封他為韓匡嗣被任命為上京留守,後來改任官居南京留守,封燕王。
在韓匡嗣任南京留守期間,有一次北宋軍隊攻取了太原,直逼幽雲地區。耶律賢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很難理解的事情,他讓韓匡嗣掛帥,與南府宰相沙、惕隱耶律休哥一起抵抗北宋,雖然當時的耶律休哥還年輕,但也是軍功赫赫,但卻只能給大夫出身的韓匡嗣做一名副將。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遼軍很快到達了滿城,剛剛在城下列開陣勢,宋軍就派人出來請降。韓匡嗣覺得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取勝當然是好事,便準備收編宋朝的軍隊,一旁的耶律休哥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覺得宋軍士氣正盛,看起來軍容整齊,訓練有素的樣子,有可能是詐降。
可惜韓匡嗣並沒有聽取耶律休哥的建議。果然上了當,被宋軍殺了個措手不及,大軍一路潰敗,撤退途中又遇到了事先埋伏好的宋軍的截擊,多虧了耶律休哥早有準備,快速組織人馬救出了韓匡嗣。
這一戰讓遼景宗耶律賢大為震怒,他列舉了韓匡嗣的五條大罪,數之曰:「爾違眾謀,深入敵境,爾罪一也;號令不肅,行伍不整,爾罪二也;棄我師旅,挺身鼠竄,爾罪三也;偵候失機,守御弗備,爾罪四也;捐棄旗鼓,損威辱國,爾罪五也。」準備處死韓匡嗣,最後多虧了蕭燕燕為他求情,才得以活命。
從此之後,韓匡嗣再沒有得到重用,官職也降到了晉昌軍節度使。乾亨三年,又改為西南面招討使。兩年之後,韓匡嗣離開了人世,朝廷在他死後追贈了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