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柳宗元)

2021-02-13 好古斎

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1]

(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第1~3段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均村鄉客家方言-羅金誦讀)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書雲欲相師。僕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2],乃幸見取[3]。僕自卜固無取[4];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5],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1]。」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2],因抗顏而為師[3]。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4],而增與為言辭[5]。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6],又挈挈而東[7]。如是者數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8]。」僕往聞庸蜀之南[9],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餘以為過言。前六七年,僕來南。二年冬[10],幸大雪逾嶺[11],被南越中數州[12]。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13],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14]?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於群目[15],以召鬧取怒乎?

(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第4~6段-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客家方言-駱豔華誦讀)

僕自謫過以來[1],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2],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3],騷吾心?則固僵僕煩憒[4],愈不可過矣[5]!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6],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1],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2]。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3],至外廷,薦笏言於卿士曰[4]:「某子冠畢[5]。」應之者鹹憮然[6]。京兆尹鄭叔則[7],怫然曳笏卻立[8],曰:「何預我邪[9]?」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10],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1]。雖僕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僕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僕固願悉陳中所得者[2]。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僕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何如也[3]。今書來,言者皆大過[4]。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5]。

(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贛方言-彭佳梅誦讀)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1]。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2],務採色[3],誇聲音[4],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5],或者其於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6],懼其剽而不留也[7];未嘗敢以怠心易之[8],懼其弛而不嚴也[9];未嘗敢以昏氣出之[10],懼其昧沒而雜也[11];未嘗敢以矜氣作之[12],懼其偃蹇而驕也[13]。抑之欲其奧[14],揚之欲其明[15]。疏之欲其通[16],廉之欲其節[17]。激而發之欲其清[18],固而存之欲其重[19]。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20]。本之《書》以求其質[21];本之《詩》以求其恆[22];本之《禮》以求其宜[23];本之《春秋》以求其斷[24];本之《易》以求其動[25]。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26];參之孟荀以暢其支[27];參之莊老以肆其端[28];參之《國語》以博其趣[29];參之《離騷》以致其幽[30];參之太史以著其潔[31]。此吾所以旁推交通[32],而以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邪?非邪?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1]。苟亟來以廣是道[2],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3]。又何以師雲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宗元白。

白文:

10_06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書雲欲相師僕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僕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餘以為過言前六七年僕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僕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僕煩憒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廷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鹹憮然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邪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僕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僕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僕固願悉陳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僕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何如也今書來言者皆大過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採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恆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邪非邪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苟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雲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宗元白

附:Quizlet學習集連結

10_06古代漢語文選: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https://quizlet.com/_866j7o?x=1qqt&i=2kq6d3

編輯:張怡

審讀:鄧傑

審讀:  葉熒璐

責編:好古斎

相關焦點

  • 柳宗元的「四為」治學之道
    從為學、為文、為師、為人等「四為」視角簡析柳宗元的治學之道,可為我們增強學習本領提供重要啟迪。      柳宗元在《時令論》中提出,「聖人之道,不窮異以為神,不引天以為高,利於人,備於事,如斯而已矣。」利於人和事,是柳宗元治學的要旨,章士釗就曾用「有益於世」來評價柳宗元。      抱負宏大。
  • 中立國真的中立麼?丨北歐瑞典的中立之道
    但戰爭陰雲一旦籠罩大陸,左鄰右舍群毆這麼熱鬧,你說自己就是想站一邊看看,中立二字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本期戰史科,雲北就為諸君分析下二戰中「瑞典」的中立之道視頻時長:2分31秒祖上相當闊 流血特別多難以想像,瑞典這個現在偏居北歐,平和
  • 柳宗元的詩有哪些?柳宗元的詩詞全集118首
    小石潭記 - 唐代·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柳宗元這首詩也很孤獨,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這些改革家中,柳宗元可能是最傷感,也是最孤獨的一位,由於早年間與劉禹錫等人參與了「永貞革新」,後來被貶到湖南和廣西。柳宗元出身於是名門世家,當時的河東柳氏是名門望族,這樣的出身就註定了柳宗元的不平凡,少年時代他就奮發圖強,希望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去實現人生理想,所以他離開了故鄉去到長安,無非是渴望出人頭地,這一時期他結識了劉禹錫,兩個人惺惺相惜
  • 柳宗元最後的夜晚
    唐人柳宗元這一生,可謂是這句話絕佳的註腳。」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廣西柳州的官舍裡,刺史柳宗元重病而死,年僅47歲。敕召他回京的文書還在路上。那一年,韓愈諫迎佛骨,被貶潮州,他在潮州孤絕的土地上得知了柳宗元的死訊,悲愴道:「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 往事如煙(柳宗元)
    往事如煙(柳宗元)張少元  江邊,楊柳依依,春風和煦,暖陽之下,行人臉上,全是興奮。  「你知道嗎?結果出來了!」  「啊?誰是榜首?」  「榜首好像叫……柳宗元!」  類似的談論在四方傳開了,這次的考試也已經成為了街坊的談資,而柳宗元這個名字也像是一陣燎原的大火迅速地在大唐傳開了。  寬闊的官道上,忽傳來陣陣馬蹄聲,「嘚嘚嘚嘚」很是好聽。馬上有一20出頭的翩翩少年,一身白袍飄飄,一匹白馬噠噠,好是瀟灑。這人是誰?怎的如此意氣風發?細看,正是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柳宗元。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當韓愈寫了一篇《師說》的文章,提倡尊師重道並自為人師而受到別人的謾罵、嘲笑、甚至遭到人身攻擊時,柳宗元深表同情,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柳宗元就為韓愈辯解道: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
  • 柳宗元的千古名言名句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 柳宗元:這個冬天,很冷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柳宗元這個青年成長的關鍵期。柳宗元的家庭是當時鼎鼎大名的河東柳氏,與韓愈比起來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其父柳鎮不僅做官,娶的媳婦還是範陽盧氏。除了因為地方割據勢力叛亂,偶爾東躲西藏幾次,柳宗元的童年基本上還是很美好的。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柳宗元《江雪》
    ——歐陽修評價柳宗元773年,柳宗元出生於長安。柳宗元家族,大族,時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宰相級別的職務。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其父柳鎮曾任侍御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範陽盧氏,祖上也是世代為官。
  • 柳宗元的代表作「永州八記」
    柳宗元,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以其卓著的文學創作業績垂青歷史,輝耀後世,這與他永州十年所經歷的貶謫生活密切相關。宋人汪藻說:「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柳宗元與永州(零陵)息息相關,柳宗元以其獨特的文筆和情感點化永州的山水,將那些名不經傳的山水奇觀可得千百載而傳。
  • 【讀千賦】柳宗元詩集142首
    重贈二首 唐 · 柳宗元聞道將雛向墨池,劉家還有異同詞。如今試遣隈牆問,已道世人那得知。世上悠悠不識真,姜芽儘是捧心人。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法華寺石門精舍三十韻 唐 · 柳宗元拘情病幽鬱,曠志寄高爽。願言懷名緇,東峰旦夕仰。始欣雲雨霽,尤悅草木長。
  • 【薦】柳宗元詩全集
    如今試遣隈牆問,已道世人那得知。 其二(唐·柳宗元)世上悠悠不識真,姜芽儘是捧心人。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 疊前(唐·柳宗元)小學新翻墨沼波,羨君瓊樹散枝柯。左家弄玉唯嬌女,空覺庭前鳥跡多。 疊後(唐·柳宗元)事業無成恥藝成,南宮起草舊連名。
  • 11_06文選序(蕭統)
    11_06文選序[1](11_06文選序第1、2段-廣西省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桂柳話-帥曉雯)式觀元始[2],眇覿玄風[3],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4],世質民淳,斯文未作[5]。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6]。
  • 韓愈和柳宗元
    韓愈和柳宗元      提起韓愈和柳宗元,大家首先會想到「唐宋八大家」。
  • 千古的文壇拍檔:韓愈和柳宗元之交
    柳宗元之父叫柳鎮,在玄宗天寶末曾做過太常博士,安史之亂後又繼續為官,官職一直很低。宗元母盧氏,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登進士第,之後又很順利通過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王叔文集團當政,柳宗元被擢為禮部員外郎,協同王叔文諸人,在半年內推行了一系列進步措施,由是為宦官、藩鎮、保守官僚所反對。「永貞革新」不僅得罪了朝廷中保守勢力,還因為立太子的事情,得罪了唐憲宗。
  • 吳振華:柳宗元的《蝜蝂傳》
    今世之嗜8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9,不知為己累1010.累:累贅,負擔。 11.《蝜蝂傳》,由此看來,柳宗元不僅創造了一種叫寓言的文體,還創造了或者說復活了一種善於喜負重物的小蟲。但柳宗元的用意顯然遠不止此,接著筆鋒再次突轉,說當今人世間,也有這樣的一群「蝜蝂」,文章頓時從幽默的氛圍裡突出來,充滿一種正大嚴肅的意味。
  • 【小眾·陳為人】柳宗元命運折射出的生存悖論
    柳宗元在多篇文章中,都涉及到一個「官」與「民」的關係問題。並毫無疑義地表達了「官為民役」的觀點,提出對「怠事」、「盜器」之吏應由民眾「黜罰」的主張。當官不為民謀福,不如回家賣紅薯。柳宗元初入官場,還寫過一篇《守道論》。柳宗元認為「官也者,道之器也,離之非也」,「守道」比「守官」更為重要。也就是說,當官只是為實現你理念的途徑,而不能說你走上了這條路卻忘記了最終目標。
  • 唐朝儒學復興運動領導人柳宗元,辯證儒家思想,被歐陽修評為韓門罪人
    可是同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柳宗元卻成為了北宋文壇領先歐陽修口中的「子厚與退之...道不同,猶夷夏也」與「韓門罪人」。歐陽修又在《唐南嶽彌陀和尚碑》說「自唐以來言文章者惟韓柳,柳豈韓之徒哉?直韓門之罪人也。」作為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這番話讓柳宗元逐漸成為宋人口中的「韓門罪人」。
  • 領導古文運動的柳宗元,為何在宋朝,被歐陽修評為「韓門罪人」
    可是同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柳宗元卻成為了北宋文壇領先歐陽修口中的「子厚與退之...道不同,猶夷夏也」與「韓門罪人」。歐陽修又在《唐南嶽彌陀和尚碑》說「自唐以來言文章者惟韓柳,柳豈韓之徒哉?直韓門之罪人也。」作為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這番話讓柳宗元逐漸成為宋人口中的「韓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