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顧元森 陳子秋)1月7日,南京市公安局通報了深化科技興警戰略、提高公安機關戰鬥力的相關情況。據了解,南京警方推出了「寧歸來」「金陵網證」「雲棲e站」等研發成果,進一步便利市民生活,完善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
堅持創新
研發多種科技成果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雲棲e站」是南京警方研發的24小時無人警務服務站,該警務站藉助社會化「豐巢雲櫃」「菜鳥驛站」等商業寄遞網點,實現戶政、車駕管、出入境等業務一站辦結。「只要有快遞櫃的地方,就可以享受到窗口服務。」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不僅打破了時間、空間及排隊等限制,還藉助社會資源實現共享共治,解決了公安機關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智能化一鍵報警柱亮相國際警用裝備展
此外,2020年,南京公安研究院圍繞交通管理、社區管理、社會治理、警務應用、警務前端等領域的難點問題,研發「智單兵」警務裝備管理平臺、警務智能頭盔等智能單兵裝備,使現場警力能夠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綜合掌握現場情況,進行快速反應處置。此外,還有新研發產品50餘項,有30項研發成果投入實戰應用,部分產品在全國多省市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南京市公安局還聯合國內知名企業,重點打造全國首家「智慧警務+社會治理創新主題實驗室」,旨在通過搭建開放式的交流共享平臺,充分集聚企業、高校的智力、技術、創新等資源,支撐了交通管控、長江生態保護、風險防控、智慧社區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破解了公安工作中的一些痛點難點問題。
構建統一網絡身份認證體系
拓展公安便民應用「服務圈」
2020年2月,南京市復工復產啟動後,按照差異化管控要求,南京市公安局探索建設「寧歸來」應用平臺,來寧返寧人員通過該應用,按照頁面提示錄入抵達南京的時間、在南京的具體居住地址、有無接觸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病例等相關信息後,系統會生成對應的申報信息,形成相應的二維碼。據悉,該應用在南京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疫情防控重心向「外防輸入」轉移,「寧歸來」在涉外疫情防控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登記海外歸寧人員萬餘人,並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港澳臺同胞健康碼申報,進一步織密外源性輸入的「防控網」。
△警方建設智能化、自助化警務便民服務區
「我們以『寧歸來』平臺建設為起點,全力推動南京市『金陵網證』系統建設,持續加大線上線下政務體系的融合力度,不斷拓展便民應用『服務圈』。」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警方正在大力拓展和深化「金陵網證」平臺在生產生活場景的應用,將其升級成為全市社會治理門戶。目前,市民註冊「金陵網證」後,不用帶身份證,只拿一部手機,便可以到網吧上網、到酒店辦理住宿,未來還可以只帶手機就能到醫院掛號、繳費等。
此外,南京公安準備將基於「金陵網證」建設的「身份碼」等相關應用融入「我的南京」,進一步拓展相關模塊的應用面,成為「智慧南京」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希望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為契機,在未來逐步實現我們的電子身份憑證,在長三角城市群互認互用。」該負責人說。
推進後臺算力建設
提高打擊犯罪效率
2020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地鐵分局接到市民反映,有人以「治病有療效」為由,將前往正規醫院看病的外地人帶往小診所「醫治」。地鐵分局迅速組織專業力量,利用警務雲計算平臺從海量數據中挖掘線索,對相關警情梳理分析並開展實地走訪、偵查,很快就發現了多個隱藏於市內的醫託團夥和數十名嫌疑人員。
△南京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民警在測試系統運行情況
經過4個多月的偵辦,專案組查清了醫託詐騙團夥的基本情況。去年11月6日和7日,南京警方相繼搗毀「醫託」團夥6個,抓獲違法嫌疑人30名。「經初步統計,該案受害人千餘人,來自全國各地,涉案總金額達數百萬元。」南京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之所以此次偵破行動能從醫託到小診所全鏈條打擊犯罪,離不開市公安局建設的警務雲計算平臺和『數模空間』系統。」
據了解,南京市公安局持續推進後臺算力建設,已搭建形成1211節點、97PB雲存儲規模的警務雲計算平臺,面向全局提供平臺服務5.3億次,位居全國同等城市公安機關前列;依託「數模空間」系統,建設全局統一的「工具池」,搭建各類模型8400餘個。
2020年以來,南京警方結合「梳網清格」「掃街掃樓」等專項行動,運用大數據手段,梳理出涉傳窩點392個,適時開展全市統一收網行動。其中,2020年5月、7月,南京警方先後在江北新區、雨花臺、江寧、棲霞、六合等板塊發起「鐘山1號、2號」集中收網行動,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994人,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
(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