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一建軍節,紅色的五星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無數人心目中對解放軍的敬畏與嚮往在此時達到頂峰。生長於和平時代是一種幸運,因為這正是無數軍人勇士的壯烈犧牲所換來的。即使遠離了戰爭,每年的徵兵季既然會掀起一股「從軍熱潮」,部隊的神聖吸引著無數有志青年。
入伍後軍旅生活無疑是艱苦的,但同時也能磨練出鋼鐵般的意志,和收穫真摯難忘的戰友之情。許多年長一輩已經退伍的老兵,在談起自己意氣風發時在部隊的種種經歷,總能讓人感嘆:男兒至死是少年!如果說除了回憶,還有什麼是值得他們去珍藏銘記的,那就是一枚包含分量的軍功獎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獎章制度,是按照功績大小,分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這些功績是對士兵多年來成績的認可,也是屬於他們的無上榮耀。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二等功、三等功會較為常見,獲得一等功的卻少之又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等功為什麼這麼難獲取?
首先,雖然功績有一、二、三等之分,但是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人民的大英雄,做出的貢獻都是非常英勇偉大的。獲得三等功其實也並不容易,只是部隊中會相對常見一些。部隊賞罰分明,士兵在服役期間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不違規違紀,努力爭做標兵,在任務中做出較大的成績和貢獻,才能爭取到獲得三等功的名額。
二等功的難度就會大一些了,條件之一就是無畏犧牲。不過部隊裡也還是會有一部人能獲取,在之前的基礎上,需要自身軍事素養良好,能夠做到隨機應變,臨危不亂,在明知危機的情況下能夠挺身而出化解危機,或者是為本部隊獲取了較高的榮譽,都有機會可以被授予二等功。
一等功的難度就更上一層樓了,其評定標準也是非常嚴格的,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士兵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之一,已經不光是自身優秀就能夠完全滿足的了。
通常在面對大危機,甚至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生命的時候,能夠為國家或者人民沉著冷靜化解危機的士兵才有可能被授予一等功。如今中國已經遠離戰爭,能夠創造立大功的條件較少,機會也隨之減少。和平年代,立下過一等戰功的老一輩軍人將士們都會被賦予傳奇的色彩。
這些標準本身就很嚴格,再加上士兵要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即使不在戰場上,同樣還有賽場,在全國乃至世界規模的重要比賽取得第一的好成績,為國為部隊爭光,同樣也有機會獲得一等功。
一等功績不單單是一種獎勵和榮譽,也是對這些奮鬥在前線的戰士為人民貢獻自我的一種肯定。「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這種願意捨棄自己生命的覺悟,已經不單單是一枚獎章的價值,他們值得一切的讚揚和榮耀。
軍功是一種美好的象徵,也是鼓勵激發和弘揚士兵優秀品行的一種方式,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軍隊的國防建設。獎章之外所蘊含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