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起來也比不上特斯拉?本土造車「三兄弟」抱團突圍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盧奇秀 中國能源報

近日,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與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合影,並配文道:「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照片中三人面帶微笑,李斌坐中間,雙手搭在另兩位肩上,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饒有趣味的是,微博還配了一張「漫威三個超級英雄合影」、一張「三英戰呂布圖」。三位超級英雄、三英的指向性很明確,但對戰的「呂布」又是誰呢?網友將其指向了特斯拉。

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與理想汽車在發展歷程、市場規模以及品牌發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各有所側重。面對同一個「敵人」,三者間的關係也逐步由單打獨鬥走向合作共贏。

(文丨本報記者 盧奇秀)

加起來也比不上特斯拉?

當下的造車新勢力可謂「壓力山大」,一方面市場環境不景氣,前路茫茫;另一方面外資品牌以及傳統車企加速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步步緊逼。

何小鵬微博下有網友留言「合併成一家或許能有生機」。這三家車企可謂造車新勢力中的頭部企業,但其市場表現又究竟如何?

據了解,今年前5個月,特斯拉Model 3銷量為31410輛,以碾壓姿態位居第一名,蔚來汽車新車交付10429量,理想汽車以7930輛的銷量緊隨其後。小鵬汽車前4個月銷量為3564輛。也就是說,不算小鵬汽車還未出爐的5月份銷量,三家企業銷量之和佔特斯拉銷量的7成左右,落於下風。

更為糟糕的是,特斯拉價格在不斷下探。國產版特斯拉Model 3量產交付以來,價格進行了多次變動。今年4月,四部委出臺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的通知》,明確新能源乘用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國產Model 3隨即降價,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後售價下探至27.15萬元。

李想將其形容為「滅頂之災」,並表示,特斯拉降價將打擊20-40萬售價的國產車。何小鵬也公開表示,15—40萬售價的電動汽車競爭壓力會明顯加大。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特斯拉國產Model 3實現了銷量大增,達到11095輛,環比增長205%,位居新能源汽車月銷榜第一。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Model3國產化的進一步提升,其售價有望進一步下探。與此同時,將加速對同價位競品的替代,市場佔有率將進一步攀升。

「三兄弟」各有煩惱

困擾「三兄弟」的除了與共同對手之間的巨大差距外,還有其各自遭遇的難題。

近日小鵬汽車P7被質疑抄襲特斯拉官網,其車型介紹頁面和Model S高度相似,背景效果圖都是高速公路上,連底部的重要參數布局和按鈕都是相同的。

而此前小鵬與特斯拉的「竊密事件」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據了解,去年3月,特斯拉在美國加州提起訴訟,稱一名前僱員離開特斯拉後加入了小鵬汽車,並且帶走大量自動駕駛機密資料。在特斯拉最新的調查請求中,小鵬需要披露自動駕駛原始碼、所有員工的電腦文件備份等30項相關材料。對此,小鵬認為調查內容越界了,指責特斯拉「霸凌」。「對『竊密』一事並不知曉,既不想也絕不會使用前特斯拉員工的任何商業機密。」

同為「難兄難弟」的理想汽車則因日前長沙的一輛理想ONE發生起火事故,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儘管最終檢測結果稱起火原因並非車輛質量問題,而是前機艙右下部排氣管表面附著車漆防護墊所致,但理想汽車也坦承,這是一起因為管理疏漏而導致的事故,在交付量大幅提升的節奏下缺失了流程管理的細節把控。

相比於上述問題,融資問題直接影響到造車新勢力的生死存活。

日前,蔚來發布的財報顯示,受疫情交付減少影響,其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3.7億元,環比下滑51.8%,同比下滑15.9%,經營性虧損15.7億元。可以預見的是,蔚來長周期發展,仍需大量資金投入。

網聯化、智能化或成突破口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看來,電動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大浪淘沙的殘酷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企業生生死死的情況。」

那麼,造車新勢力應如何謀求出路?陳清泰認為,降低成本很重要,但提高產品品質或更為重要。「未來電動汽車競爭點很可能集中在網聯化、智能化這些方面,中國本土企業要在打造核心競爭力上下更大工夫。」

「終有一天必須戰勝超越特斯拉,我們才能成為市場的引領者。」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沈亞楠表示,理想與特斯拉採用了差異化競爭。從消費者角度,購買增程式汽車既可以享受到純電車的駕駛優勢、使用體驗,同時也不會因為充電條件不完善而產生裡程焦慮。他進一步表示,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上,中國車企大有機會。「特斯拉的車機系統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態,無法了解當地客戶的真實需求,而我們可以藉助高精地圖進行自動駕駛,再加上V2X,最終能夠取得勝利。」

有著高智能、長續航標籤的小鵬汽車第二款量產車型小鵬P7,在營銷宣傳與品牌定位上被業內看作「國產電動車與特斯拉的正面交鋒」。小鵬P7實現了706km的NEDC裡程,是目前國內純電續航裡程最長的車型,在智能交互、應用生態、自動駕駛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何小鵬介紹道:「小鵬P7的XPILOT 3.0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是適合中國道路場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將是小鵬P7核心的智能化優勢。」在產品發布會上,李斌為小鵬汽車站臺:「如果購買SUV,可以選擇蔚來或者合創;但如果買轎車,一定要買P7。」

這樣相互捧場的情節已多次上演。蔚來中國落戶合肥項目協議籤署時,李想也第一時間公開祝賀:「中國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如果最後只能活下來三家,我們肯定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家,希望身邊的戰友是蔚來和小鵬。」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原標題:《加起來也比不上特斯拉?本土造車「三兄弟」抱團突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造車三兄弟公布2020年成績單,數據很亮眼,但特斯拉還在降價!
    【本文導讀】2021年已經開始新的徵程,但是2020年的「年終總結」還是要交的,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人物,新造車三兄弟公布2020年成績單,數據很亮眼,但特斯拉還在降價!最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三兄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已經陸續公布了自己2020年的成績單,總體來說成績很不錯!但還是有所遺憾!在今日(1.4)公布成績單的小鵬汽車,數據非常亮眼,12月交付量達到5700輛(同比增長326%),這其中小鵬P7是3691輛、小鵬G3是2009輛;這兩個數字均創2020年交付量新高。
  • 新造車三兄弟公布2020年銷量:蔚來遙遙領先,小鵬奮起直追
    來源:蔚來汽車2020年剛剛過去,造車新勢力三兄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紛紛亮出了過去一年的銷量成績單。2020年前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整體車市增長較為平穩,下半年消費需求明顯釋放,尤其是新能源車市場增速明顯,新勢力三兄弟大為受益。1月4日,小鵬汽車公布2020年12月及全年銷量數據,數據顯示12月小鵬總交付量達到5700輛,同比增長326%,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鵬P7單月交付量3691輛,小鵬G3單月交付2009輛,均創2020年交付量新高。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蘋果造車登上熱搜榜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大家都想成為第二個特斯拉。但正如庫克所說的,「純電動汽車不過是大型電子產品而已」,如今,「起了早卻趕晚集」的蘋果似乎並不想放棄在造車這件事上的野心。甚至馬斯克本人都親自出面調侃道,「如果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就要去蘋果上班了」。蘋果與特斯拉在互相挖角上樂此不疲。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 在被特斯拉挖走五年之後,於2018年重返蘋果。Doug Field 的回歸無疑重燃了蘋果造車的決心,自2017年至今,蘋果就已經獲得了100餘項汽車領域的專利,並於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不要否認一個事實,特斯拉會用最快的降價速度來呈現自己最強勢的擊打力。一旦價格高度重疊,那麼將會真正意義上形成正面對抗局面,同樣預算,亦或者預算相差不大,你會選擇特斯拉還是會選擇造車新勢力? 這將會給不斷處於募資狀態的造車新勢力當頭一棒,畢竟從後市場服務、品牌價值、科技感多方面考量,新勢力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補齊短板。有成長空間卻沒有成長時間,這最為可怕。
  • 「造車新勢力」公布去年成績單 李斌何小鵬正面回應特斯拉降價 BBA...
    來源:中國證券報新年伊始,美股造車新勢力「三兄弟」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公布去年交付情況,多項數據均創新高。與此同時,特斯拉Model Y元旦期間售價狂降16萬元,門店分分鐘被擠爆。目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區間已經與造車新勢力三家車型形成短兵相接之勢,在「三英戰呂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生意要被搶了嗎?
  • 銷量波動大成長性受關注 造車新勢力「三兄弟」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崔小粟 宋維東中概股造車新勢力「三兄弟」日前陸續公布了11月創紀錄的銷售數據。不過,在公布銷量數據之後,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股價當日下滑幅度均超過10%。此前總市值衝破1萬億元的造車新勢力「三兄弟」,在一路狂奔之後,股價在11月底開始回落。
  • 特斯拉終結者?科技巨頭蘋果入場造車
    在普通用戶看來,蘋果是一家專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數碼產品的科技巨頭,似乎跟造車扯不上什麼關係。但在行業內部,蘋果造車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早在2014年,造車新勢力們扎堆成立的元年,蘋果就在內部秘密創建「泰坦項目」的造車計劃。項目建立的第二年,蘋果就開啟「鈔能力模式」,大肆挖人。
  • 霸屏3月車市 天貓首開直播 特斯拉本土化加了stuff?
    對於一眾造車新勢力來說,特斯拉的品牌「高度」絕對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最新銷量數據顯示,3月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單月銷量超過1萬輛,是蔚來汽車的8倍,是蔚來、威馬和小鵬汽車單月銷量總和的3.5倍。新能源汽車前十的銷量榜中,特斯拉在售的三款產品全部上榜,由於Model 3的銷量過高,其他品牌的7款車型上險數之和為13146輛,僅為特斯拉的7成。
  • 「新造車三兄弟」向「錢」看
    10天前,同樣在美股上市的理想和小鵬曾相繼發布募資消息,不過,這兩家新造車所發行的ADS數量均少於蔚來汽車。12月2日,理想汽車發布公告,擬增發4700萬份ADS,淨籌資額約為16.020億美元,如果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將籌資約18.405億美元。
  • 蘋果也造車了,特斯拉還挺得住嗎?
    不過特斯拉近兩日的大跌除了造車新勢力板塊估值的回調和投機者的影響外,另一重大因素是來自蘋果造車的威脅。 蘋果跨界威脅特斯拉 近日,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不斷傳出。
  • 為什麼特斯拉殺不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特斯拉Model 3屠榜後李想在微博上發話可是到了今年,Model Y降價上市,雖然還有造車新勢力要涼的聲音,但造車新勢力自己卻淡定了,紛紛表示情緒穩定。電動汽車品牌的集體狂歡 特斯拉沒有殺死造車新勢力。2020年,Model 3在國內累計銷量為137459輛,穩居新能源汽車銷冠。中國市場強勢爆發,幫助特斯拉將全球銷量從36.6萬輛提升到50萬輛,特斯拉的市值也因此坐上了火箭。然而,Model 3銷量一家獨大,並沒有壓制同一戰場的造車新勢力。
  • 華為「造車」,究竟造了什麼?
    如果電動車是一場產業革命的話,本質上不是車的革命(這是表),而是駕駛的革命(這是裡)。駕駛的本質是三要素組合:車+路+人。以此推導,要讓中國選手贏,智能車+智能路,車路協同,兩條腿走路這才是中國這場產業競賽的真正核心。這將是華為「造車」最大的底牌,也是特斯拉無人駕駛未來面臨的巨大考驗。要理解車路協同的競爭邏輯,首先要來看看華為造車到底造了些啥,華為為什麼這麼做。
  • 蘋果造車,能終結特斯拉神話嗎?
    本文系深潛atom第132篇原創作品 一旦蘋果的造車機器開動,特斯拉和傳統車企很難能夠做到氣定神閒。蘋果造車這個話題,年末再度引起了外界的熱議。眼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從公司資源到技術儲備,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上,並不遜色於特斯拉的蘋果,進軍整車領域也在情理之中。放眼全球,短期內有能力終結特斯拉神話的,或許還真的只有蘋果了。
  • 「PPT造車」團隊退場 造車「後浪」迎來夢醒時分
    新冠疫情黑天鵝飛過的2020年已然過半,受到疫情以及特斯拉等強敵擠壓的一眾造車「後浪」們,過得還好麼?  7月初,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亮出了二季度銷量,破萬臺的數字創下史上最好單季銷量;而另一邊,進入7月後的拜騰汽車在華業務全面暫停,全員待崗。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折射出造車新勢力中截然不同的兩個側面。
  • 特斯拉再次召回;這家車企剛成立就融資100億;華為堅稱不造車|嵐圖...
    當下的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座圍城,有人拼命想造車,有人卻堅稱「不造車」。上周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手造車,融資100億開局。而華為上周也正式對外宣布「不造車」,文件由任正非親自籤發。除了跨界玩家的入場,領跑者特斯拉在華繼續擴張,先是建充電樁廠的消息流出,後是Model Y被工信部獲批銷售,絲毫沒有受到召回的影響。
  • 蘋果造車確認回歸,特斯拉在美國終於有了對手?
    因為最近,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頻繁傳出,此次或許真的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造車之心不死,此次確認回歸其實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以上消息判斷,蘋果造車一事可能確認回歸。特斯拉迎來最強對手?儘管此前對於Apple Car,馬斯克表示了歡迎,而且他認為蘋果進入汽車領域會"幫助擴展電動汽車業務"。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蘋果造車的消息傳出後,其公司股價上漲了3.4%,相關供應鏈的股價也大漲。12月22日,電動汽車固態鋰金屬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股價暴漲24%,電動汽車充電站服務提供商Blink Charging股價上漲16.5%,雷射雷達傳感器開發商的股價也受到提振。受該消息影響,蔚來、小鵬、理想、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股價相應收跌。
  • PPT造車始祖,特斯拉換殼達人,遊俠汽車,涼涼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的車企故事第6期,前5期我們分別聊了老頭樂賽麟,破產眾泰,好貴寶沃、破落貴族拜騰以及渣男博郡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閱讀。而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家車企,可要比上面幾家厲害多了,它一手開創了PTT造車項目,靠著一臺換殼特斯拉就敢要融資。而它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李斌哥的造車夢還沒開啟,李想哥還在忙汽車之家的上市,賈老闆人還在國內。它!
  • 蘋果造車,特斯拉一震,多個汽車股大跌
    近日傳出消息,蘋果公司造車計劃正式提速,蘋果公司會在明年9月發布乘用車:Apple Car(蘋果汽車)。消息傳出後,特斯拉在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股價大跳水。分析認為,財力雄厚的蘋果公司造車將對幾乎所有汽車品牌,尤其是高端車和新能源車造成衝擊。
  • 造車,「庫克」是認真的?蘋果與特斯拉科技之爭的恩怨糾葛
    而如今,在新能源科技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許多「大佬」都開始跨界造車,那麼身為科技巨頭之一的蘋果公司自然也被關心是否會造車?其實早在很久之前賈伯斯曾對媒體表示「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汽車有電池、電腦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而現任蘋果CEO蒂姆·庫克對此也有同樣觀點,基於此,蘋果在2013年就開始了造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