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功在周瑜,命隕五丈原成就司馬懿,諸葛亮到底厲害在哪裡

2021-01-19 貪吃的駱駝

咱們拋開羅貫中的科幻小說且不談,單看正史中的諸葛亮,剛投奔劉備,劉備就被曹操折騰的得丟妻棄子,赤壁之戰,諸葛亮雖然去東吳遊說了孫權,但是最後讓孫權拍板的卻是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的也是聯軍總司令周瑜,也就是說赤壁那一戰和諸葛亮的關係不太大,反倒是他多次北伐曹魏失敗,最後反而成就了司馬懿,那麼諸葛亮憑什麼在後世享有那麼高的讚譽呢?

在正史中,諸葛亮在「隆中對」時,露了一小臉,然後又在赤壁之戰時露了個側臉,在此以後,似乎他再擔大任,就要等到劉大耳朵白帝城託孤了。而在這段時間內,關羽在荊州大發神威「威震華夏」,而劉大耳朵也在擴充益州的地盤。諸葛亮好像突然消失了。

駱駝提個問題,打仗打的到底是什麼?有人可能會說,看誰會算、看誰能打、看誰人多。如果只是打一場速戰速決的戰役,那麼這個結論可能適用,但是,當時時逢亂世,劉大耳朵又是剛剛成家立業,他在赤壁之戰以後,剛剛擺脫四處當保安的窘境,因此打的比誰都賣力,在他夷陵之戰失敗託孤之前,他似乎一直都沒消停過。

那麼大家想一下,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兵將的工資從哪來,衣食住行又找誰報銷,曹操佔著中原那麼大塊地,還要靠偷墳掘墓,引水屯田來貼補家用,就是身在魚米之鄉的孫權……他似乎還好過點。

當時劉大耳朵的地盤,一個在荊州,確切的說是四郡半地,但這塊地在前線,關二爺要靠它就地徵收糧餉,可以讓老劉覬覦的有限,第二個是在益州,也就是說,益州一州之地,既要給老劉提供青壯當兵源,又要提供錢銀糧草。那麼是誰這這麼有本事,僅憑一州之地,就能為老劉源源不斷提供兵糧,不是別人正是此時一直低調的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能以益州一隅,就支持劉備徵戰四方,是他用苛捐雜稅剝削農民了嗎?實際上並沒有。為什麼駱駝敢這麼說呢,因為他死後之後,老百姓對他很懷念,還有什麼比老百姓的認可更有說服力呢。他的反例就是曹操,當年關羽打荊樊時,很多中原的地方勢力都開始扯旗,原因就是曹操前期用兵過重,苛捐雜稅把老百姓給坑苦了。因此諸葛亮不說別的,單就這一條,就足以留名後世。

而且當時的劉備集團,內部並不非鐵板一塊,劉備當時的麾下,既有一直跟在身邊的關羽張飛,也有後期加入的馬超、黃忠,此外還有一些當地的兵將,當時在劉備的領地,還存在一些地方勢力,這麼複雜的構成,自然不會沒有矛盾。黃忠和關羽不和,眾所周知,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在關羽需要援助時,也選擇了拒絕,而後期諸葛亮北伐,李嚴也拖過後腿……但在諸葛亮低調的那些日子裡,蜀地幾乎從未爆發過大的動亂。

因此,諸葛亮在後世還有政治家的頭銜。除了這個頭銜之外,諸葛亮還有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軍事家等榮譽稱號。前三個駱駝不再一一解釋,今天再聊聊他這個軍事家的頭銜,到底是虛有其名,還是名副其實。

諸葛亮親自主導的戰役,主要有兩個,一是南徵,二是北伐。南徵耗時只有不足一年,但是諸葛亮卻把自己這塊後被給安撫得很好,幾乎在他北伐時,沒有太出亂子,而且南方的部落還為他提供了無當飛軍的兵員,由此可見他的南徵不光打勝了,還把當地的人給打服了,如果這種犄角旮旯裡的「小戰役」,還不足以凸顯諸葛亮的軍事素養,那麼咱們再看他的北伐。

咱們在前面已經說了,蜀漢的地盤本來就不大,在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之後,就顯得更小了,而且蜀漢也失去了從荊州挺進中原的便利交通,只能改走「蜀道」。因此諸葛亮北伐時,不光是以一隅去打曹魏一國,還要克服糧草,交通等多種不利因素,因此仗還未打,諸葛亮面臨的難度就增加了一倍。駱駝在寫曹真的那篇文章裡,曾經提到過,挫敗諸葛亮前兩次北伐的核心人物,是曹魏的猛人曹真,而拖了諸葛亮後腿的,則是年輕的馬謖,和年老的趙雲。

而司馬懿是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才剛剛露的頭,不過此時的司馬懿並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被諸葛亮佔盡了優勢,要不是那場神奇的大雨,和李嚴在後頭的神助攻,最後的結局還會是個未知數。此後諸葛亮的北伐,主要面對的敵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在隨後的戰役中,就突出一個字,那就是「慫」,不管諸葛亮怎麼挑釁,他就是按兵不動,專心防守,這一防,防的諸葛亮五丈原星隕,這一防,防的司馬懿功成名就。

由此可知諸葛亮鎮守在後方時,可以穩定內部紛擾,為劉備用兵,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一線時,他又能僅憑一隅之地,就打的曹魏傾國防守,而且他在接連用兵之際,還能讓蜀地健康的發展。那麼我們就可以回答開頭那個問題,諸葛亮到底厲不厲害,駱駝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諸葛亮很厲害,而且是非常的厲害。

相關焦點

  • 三國裡面到底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
    三國裡面到底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國時期的這兩個傳奇人物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軍事,兵法,周易,八卦,工程學,心理學,通音律,可以說是集齊了古代人的智慧為一身。司馬懿:通曉天文,地理,軍事,兵法,心理學,通音律,武術,可以說是跟曹操不相上下的人物。這兩個人最大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呢?到底誰更厲害呢?有人說了,諸葛亮善用計謀,司馬懿跟諸葛亮大戰似乎一直在輸,很少有贏的機會。有一次差點兒被諸葛亮活活燒死,好多次都是死裡逃生。
  •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眾人皆知,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其中人物寫的是周公瑾,其中故事寫的是三國赤壁之戰,毫無疑問,其中的「羽扇綸巾」說的自然也是指周郎,表示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羽扇指的是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指的是青絲所製成的頭巾。正是這千古名句,使得人們一提「羽扇綸巾」便想到周公瑾,而非諸葛亮可蘇軾說得對?這「羽扇綸巾」當真原本就代指周公瑾?
  • 赤壁大戰首功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總算有了客觀評價
    赤壁大戰是爭議比較多的一場戰役,有人說沒有諸葛亮借東風赤壁大戰就不會贏,首功應該歸屬諸葛亮;也有人說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根本就沒有出現,調兵遣將、戰略部署全都是周瑜,所以赤壁大戰和諸葛亮沒有關係,實際是周瑜打贏了曹操;更有甚者,找出三國志和一些野史,乾脆說赤壁大戰根本就不存在,而是曹操士兵水土不服,生病嚴重,曹操自己燒了戰船撤軍而已
  • 上方谷之戰,孔明火燒司馬懿,卻突然下雨,諸葛亮真輸給了天意?
    導語:諸葛亮、司馬懿是三國後期最重要的兩個謀士,這二人間的鬥爭,也決定了蜀漢與曹魏的命運。可是經過一番比拼,諸葛亮雖然智謀勝過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屢屢被老天爺眷顧,諸葛亮鬥不過天,這才輸了。很多人以為諸葛亮輸是因為命短,實際上諸葛亮是輸給了自己。從火燒上方谷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註定敗了。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畢竟曹操、劉備、孫權都不是昏聵之人,他們都有識人之能。而且,也能把合適的人安排在較為合適的位置。諸葛亮:丞相。在蜀漢諸葛亮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他是蜀漢地盤的奠定者,制度的制定者,政策的策劃者。司馬懿:大將軍、太尉。在曹叡死後,曹魏集團基本上就算被司馬懿所控制。他是曹魏集團的掘墓人,同時也是護衛曹魏的守墓者。沒有他,三國的歷史或許會被改寫。郭嘉:軍事祭酒。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諸葛亮和龐統、司馬懿和郭嘉、周瑜這幾位都是出色的政治家,他們分別是劉備、曹操和孫權的手下,為各自的君主出謀劃策,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如果要給這五位的實力排個名的話,第一是諸葛孔明先生是當仁不讓的,那就看看剩下的四位。龐統首先,龐統也是跟隨了劉備很多年,在地位上和諸葛亮是一樣的,都是蜀國的軍師。
  • 司馬懿與諸葛亮,到底誰更強?歷史告訴你真相!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出生於亂世,自幼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精通軍事戰略,胸懷謀略。再說諸葛亮,諸葛亮亦出生於名門望族,但是自幼喪父喪母,經歷的坎坷較多,自幼才華出眾,常自比管仲,但並不被人賞識,只有身邊的徐庶、崔州平等好友認可,故多年躬耕於南陽,有「臥龍」之稱。
  • 三國志戰略版:這遊戲好難,諸葛亮帶周瑜和司馬懿竟然打不過敵人
    遊戲中有很多緣分組合,玩家也非常願意嘗試不同的緣分組合有沒有特殊效果,例如五虎將、桃園、五謀臣等都是很好用的緣分,本期花席聊一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組成的「國之棟才」組合。選主將司馬懿有暴擊很好,周瑜釋放灼燒也很好,諸葛亮打斷在遇到主動隊伍好用,但遇到突擊隊伍就沒用,所以司馬懿和周瑜做主將合適,諸葛亮可以作為輔助存在。由於司馬懿與周瑜的被動效果,這兩個人必須要攜帶主動戰法,諸葛亮不需要攜帶主動戰法,從這個角度看諸葛亮也適合做輔助。
  • 三國爭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比不上諸葛亮?
    還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一個是蜀漢的丞相一個是曹魏的權臣,他們的勝負也將決定三國後期的走勢。還有諸葛亮和周瑜,他們各自是集團內的軍師立場不同,但曾經曾經合作打出了赤壁之戰,也傳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但很多朋友指出這不過是貶低諸葛亮刻意抬高周瑜的行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看究竟。
  • 諸葛亮進攻,司馬懿善防守,做人留一線,敵人也能幫助自己
    漢終於建安年,漢朝最後一任皇帝獻帝禪位給曹操之子曹丕,也預示著大漢的統治真正走向終點;漢的覆滅並不意味著新的王朝建立,當下的政局依舊十分的兇險,曹丕建立的大魏因為早前的赤壁大敗,國內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不足以一統天下,而孫權建立的東吳政權人口和軍事都並不理想,並且東吳君臣上下似乎都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
  • 《三國演義》雜聞論之「火燒赤壁」真的是諸葛亮的計謀嗎?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後連續放了三把火分別是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這其中燒的最熱鬧的便是火燒赤壁了。 那麼—— 火燒赤壁」真的是出自諸葛亮的計謀嗎?
  • 相對於諸葛亮和曹操 司馬懿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司馬懿相對於諸葛亮或者說三國另外的一些英雄,曹操,關羽,魯肅,周瑜,包括荀彧,賈詡這樣的人,他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我們知道三國最終的結局是魏國統一了,而魏國的成功的果實又被司馬懿給獲取了,建立晉朝司馬懿這個人到底有什麼能耐?司馬懿的第一個成功秘訣就是能忍。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諸葛亮臨死前一戰,差點燒死司馬懿,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被神化過的人物,赤壁之戰時,擺神臺借來東風,才讓周瑜的火攻之計成功,把曹操的水軍燒得個一乾二淨;之後又攻略荊州、益州,北上與曹操爭奪漢中。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關羽率軍北伐,可惜被東吳孫權背後「捅刀子」,兵敗被殺。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史上,赤壁之戰是周瑜指揮的。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實,不止蘇軾。詩仙李白《赤壁歌送別》亦云: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 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為何大雨過後後,卻阻止部下追殺?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一生都在貫徹這一為人原則。諸葛亮一生戰功赫赫,少有失手,上方谷一戰是他最大的敗筆。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時,本以為勝券在握,但是沒想到天降大雨。瓢潑大雨將火熄滅,諸葛亮卻阻止部下用箭射殺司馬懿,於是司馬懿逃之夭夭。神機妙算諸葛先生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幼年時跟隨叔父在荊州定居。
  • 此功究竟屬周瑜,還是諸葛亮?
    所以基本上,就跟官渡之戰前,荀彧、賈詡、郭嘉等人對曹操述說的「四勝四敗」、「十勝十敗」一樣,周瑜和諸葛亮主要還是替孫權打一劑強心針,增強孫劉合力抗曹的決心,但真正打起仗來,勝負尚未可知。
  • 鴻圖之下五星武將分析及陣容匯總_周瑜-吳-名將 _ 遊民星空手遊頻道
    在三國時期的諸多智囊角色中,周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來不會掉出前十。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酒過三巡,周瑜還能聽出樂曲哪裡有差錯,後世便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周瑜,字公瑾,姿貌過人,又有將才,時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周郎。
  • 古人詩文中的羽扇綸巾,一般是指周瑜還是諸葛亮?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你怎麼看?前言老街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評書。我最喜歡的有劉蘭芳《嶽飛傳》、單田芳《隋唐演義》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背景是赤壁大戰之後,孫權和劉備兩方勢力為爭奪荊州的主導權產生的一系列軍事、外交上的爭端,本質是為了爭奪長江以南地域或部分地域的主導權。劉備佔荊州圖謀益州,爭取三分天下,而周瑜卻希望消滅劉備,由東吳佔據荊州,同樣再圖謀益州,和北方曹魏隔江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