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時候缺愛的人,除了自卑,還有這3個特徵

2020-12-16 心理相先生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我想這是對愛非常棒的解釋了,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人群中尋尋覓覓,就是在找尋被理解和接納。

小時候缺愛的人,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愛的匱乏,於是總在尋找,尋找被看見,看見自己情緒和需求,尋找被別人接納。

他們因為缺愛,所以他們把這種缺憾歸咎為自己不好,這就是最初的自卑,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有下面三個特徵:

1、 害怕自己被拋棄

很多成年人都懼怕被拋棄,特別是在情感關係中,當然在普通的人際關係中也會有這樣擔憂,這樣的感受最先開始於和父母的關係裡,特別是和媽媽的關係裡,例如下面的例子中。

記得有一次下班回家,在小區門口見到這樣一幕: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嘴裡嘀咕著什麼,媽媽在不遠處不耐煩地催她趕緊回家,小女孩就是不管媽媽,慢慢悠悠的。

這時候媽媽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別人就把你帶走了」,聽了這句話,小女孩馬上嚇得哇哇大哭,趕緊跑到媽媽身邊,一把抱住媽媽,還不放心的邊哭邊問媽媽,是不是真的不要自己了。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這就是最早的被拋棄經歷吧,這樣的經歷在大人看來純屬玩笑,是為了嚇唬孩子聽話,可是孩子會信以為真,在孩子的心底,這樣的經歷會留下一個深刻的記憶。

並且很多時候,這種被拋棄感並不是一次經歷促成的,父母習慣了使用這樣的方法來管孩子,這樣的影響就會更深刻,孩子的被拋棄感也就越深。

2、不會拒絕別人

很多人經常給我說他們不會拒絕人,為此要硬著頭皮,壓抑自己,去滿足對方。那我們如果仔細去研究就會發現,並不是他們不會拒絕,而是他們不敢拒絕,這也和他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甚至也與他們的被拋棄感有關。

比如我有一個來訪者王霞(化名),他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所以從小缺乏爸爸媽媽的關注與愛護,所以她習慣了壓抑自己,作為家裡的長女,她很早就承擔起了家裡的很多事情。

小時候爸爸媽媽說什麼她就做什麼,從來不會去反駁,後來她在南方打工,賺的錢都給家裡,每個月還給弟弟寄生活費,她不會在和父母的關係裡說「不」,她不會表達拒絕。

當她走出家門之後,在和他人的關係裡,依然是這樣,主要原因是她的自我價值感低,她怕拒絕之後別人就會離開她、拋棄她。

她給我說,她很喜歡一部電影叫做《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面有句臺詞就是她經常有的感受,這句臺詞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聽到這裡,我的內心其實是很悲傷的,因為我能理解到她過得很難。

3、會討好別人

就像我這個來訪者王霞一樣,她看到別人不高興就會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了,是不是因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了,她會很自然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再去討好別人。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非常能夠理解我這個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在生命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做自己,也只有在和父母的關係裡,孩子能夠做自己,孩子才能夠發展出自信。

有了自信,孩子的自我才能夠強大起來,在和別人的關係裡,才會很自然的不去討好別人,相反如果孩子在和父母的關係裡,需要討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愛,那麼他就會形成這樣的心理習慣。

很顯然,我這個來訪者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她小時候討好父母,長大後會討好別人,所以她就會很累,很負能量。

既然人際關係讓她感到累,所以她就不想和別人建立關係,同時他的壓抑和負能量,也會使得別人不願意靠近她。

此外她討好別人,別人在她跟前也會覺得不自然、不舒服,所以這樣的感受也使得別人會逐漸遠離她。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來小時候缺愛的人,會感到自卑,同時還容易有這樣三個特徵:1、害怕自己被拋棄;2、不會拒絕別人;3、會討好別人。

這三個特徵都是在壓抑真實的自己,壓抑會產生很多的負能量,別人也會感受到這樣的負能量,所以就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就會不好,別人會覺得他們不好相處。

希望以上論述能對於你自我發展和養育孩子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缺愛人格自救指南:為什麼你談不好戀愛?有這3個特徵的人注意了
    不是你不配得到愛,而是你骨子裡的「缺愛」因子作祟,讓你根本不懂如何體會愛,感受愛,享受愛。今天柒柒來給大家解析一下缺愛的人究竟有什麼特徵,看看你該如何自救,才能真正做到擁有一段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缺愛的3個特徵首先,來了解下缺愛的人談戀愛會有什麼表現?1、 和異性戀愛做不到真正親密,而是假性親密:不像是在戀愛,像是在等價交易。這妥妥的安全感缺失,界限感十分明確,防備心理很重。
  • 自卑的人,往往小時候有這四個特徵,看了才知道準不準
    文|育兒匠人自卑的人進入社會後,總是不那麼受人待見,不是給人一種膽小怕事的感覺,就是負能量滿滿的感覺,總之很難交到一個知心知底的朋友。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卑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自己能力長期無法達到心理預期,長期處於糾結狀態而形成自我貶低。
  • 心理學:有這四個特徵的人,怨氣很重,最好遠離
    如果用心理學的語言去解釋,怨氣就是對於別人的失望,怨氣很重,就是總是對別人很失望,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對自己,對自己的命運很失望。一般來說,一個怨氣很重的人,會有下面四個特徵,他們很難相處:1、內心自卑,喜歡討好怨氣很重的重的人,內心其實是自卑的,他沒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他感受到的自己是低價值的。
  • 心理學:從小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4種東西所牽絆,看完扎心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從小缺愛的人,在一生中都執著於這4種東西:1、追求安全感安全感的需求在戀愛中,最能被體現。如果你在戀愛時,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與另一半斤斤計較,不依不饒,像對方忘記說「晚安」就掛掉電話睡覺,你就會對此計較,再次打電話質問對方,是不是因為不愛自己了才不說晚安,找出一些事情來鬧一鬧,看看對方對自己的在乎程度,來驗證對方還愛不愛自己。
  • 從小一直缺愛的女生會有哪些特徵?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自卑心理」的形成是由於童年的不被認可或悲慘遭遇。一個童年缺少愛的少女,她的內心深處也一定是有別人不能觸碰的地方的。 這種近乎童年陰影的遭遇極有可能使其不敢與人交流,或在某些方面認為自己與正常人相差巨大,造成自卑心理。
  • 心理學家: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4個東西牽絆,看完扎心了
    根據研究發現,一個人缺愛,一生都在追求這些東西,而且非常執著。安全感如果你談戀愛與一些童年缺愛的人相處過,你一定會發現,為何他們如此「作」?經常稍微一件做不好的事情,他們就會斤斤計較抓住不放,甚至有些人會故意搞出一些事情來驗證你是否對ta忠誠,讓我們頭疼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其實這也是他們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心理學家艾斯沃斯指出,這其實是一種「矛盾型依戀」,小時候的經歷讓她們有很強的「被拋棄感」,在親密關係中,會顯得敏感且焦慮。
  • 心理學: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3個東西牽絆
    心理學: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3個東西牽絆你的老婆在婚姻裡是個很作的人嗎?一旦信息沒回或者回復晚了,她就陰陽怪氣說你不知道和哪個女人鬼混去了;一有家庭矛盾,不說解決,上來先鬧情緒,還哭著說要離婚;你只是隨口一說她做的某件事不對,她就和你吵架,還可能吵著吵著就委屈地哭了…如果你的老婆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我想對你說,你老婆缺愛啊。
  • 心理學:長期缺愛的女人,有三個明顯特徵
    從心理學上看,她的長期缺愛就是因為她的性格造成的,而她惡劣的性格加劇了她的缺愛,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越缺愛脾氣越差,脾氣越差越缺愛。 現實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女人都和王瑤一樣,因為長期缺愛,導致了這三個明顯的特徵: 不喜歡收拾打扮自己 打扮自己,是女人提升自信心最絕佳的方式,並且,外在就是我們給別人的一張名片,很多時候,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就看你當時的形象。
  • 缺愛的女孩,從小就有這幾種特徵
    她的內心就像破了一個口子的水袋,總是渴望被愛卻不懂怎麼愛人。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拒絕她的需要,忽略她的感受,也特別捨不得給她花錢。在她生日時,男友送了她一朵玫瑰花,她就堅定不移地和他在一起。因為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 男人有這四大特徵,說明長期「缺愛」,看過的都懂!
    1、 宅男屬性男人缺愛會表現得對現實的頹廢,特別是有些「社交恐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人整日沉迷於玩樂,對於事業根本不太上心的緣故。其實你會發現你的身邊真的有不少這樣的男人,他們被稱為「宅男」,生活簡單,自由散漫,總體來說就是懶。
  • 《自卑與超越》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走向輝煌人生,你需要有點自卑
    這其中提到的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指的就是在我們自卑的時候,運用心理學技巧,把自卑轉化為突破成長瓶頸的力量,破繭成蝶,走向自己成功的人生。那麼,哪些心理學技巧,可以把自卑轉化為正能量呢?今天我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是因為我的確是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走出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把自卑變成了我這些年成長的動力。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書中方法,我把自卑情緒是如何轉換為推動成功的動力,分為4個場景運用模塊。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心理學:這4種特徵你有哪幾種?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抑鬱症的形成與一個人的性格與認知模式有著緊密的關係。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以下幾個要點,或許可以給你提供些許參考。缺愛的人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童年經歷有著緊密的關係。小時候缺乏照顧與關心的人,往往在長大後在人際關係中,會缺乏足夠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對於缺愛的人來說,可怕的不是身邊沒有愛自己的人,而是內心對於情感失去了感知的能力。不僅對他人的關心感到漠然,對於自身的感受,也有一種疏離的感覺。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心理學家對這兩種人格的主要行為特徵和心理做了如下歸納:第一,內心自卑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自卑心理」的形成是由於童年的不被認可或悲慘遭遇。一個童年缺少愛的少女,她的內心深處也一定是有別人不能觸碰的地方的。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 俞敏洪自卑了整整10年?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教你3招擺脫自卑
    這一概念源於《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以年輕人和一個精修阿德勒心理學多年的禪師的對話方式,簡單明了地向我們展現了阿德勒思想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力量,也告訴我們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們也要向前邁進。也許,你還不太了解「阿德勒心理學」。但事實上,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
  • 心理學|《自卑與超越》揭穿的人生真相,只有靠「協作」解決
    因為犯錯後受到的批評,正是他想要的,那會讓他感覺「我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這就是典型的基於一個負面事件的經驗,對自我、他人、人際關係、社會運轉,形成了不合實際的認知模式,從而為解決「自卑到優越」的內心訴求,走上錯誤路徑。
  • 女人長期缺愛,常常會伴有這3個特徵!尤其是第二個,太準了!
    愛能讓人充滿力量,愛也能讓人失去力量。獲得愛,能讓一個人的內心感到幸福與溫暖,而失去愛,則會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非常陰暗。愛,對於人類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心思細膩的女人。在本期節目當中,文哲就與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那就是長期缺愛的女人,大體會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女人的脾氣會非常暴躁。
  • 從小缺愛的女生會有哪些特徵
    1、極其反差的人設缺愛的女生會有一套專門應對外人的面具。這套面具與廣義上的「缺愛」特徵剛好大相逕庭。她們會表現得無比堅韌,仿佛一切都不在話下,從不需要他人幫助;會表現得大大咧咧,心胸寬廣,不在意任何旁人不在意的。
  • 「逆子逆女」小時候基本就有徵兆,這3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逆子逆女"小時候基本就有徵兆,這3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導語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年幼階段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孩子,當然父母們都是無怨無悔,更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不過,若是孩子在父母年老時能夠盡孝心,父母會感覺特別欣慰,可是有的孩子享受了父母一生的寵愛卻在父母年老後沒有半點孝順。
  • 心理學:自卑是失敗者的通行證,從小被否定的人一生都不會愛自己
    自戀的人會愛上自己的倒影,自卑者亦如是自卑是一面哈哈鏡,無論怎麼照,裡面的人都是扭曲的。自卑是人性一個最大的弱點,也是一種不能自我救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心理學分析,自卑的人在人際交往時,總是會表現出一副畏首畏尾的樣子,內心缺乏一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