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章琛 記者 梅書華)2012年,身高2.18米,有著「小姚明」之稱的籃球運動員張佳迪猝死,年僅24歲。2016年,前河南女排隊長、曾入選過中國女排的霍萱猝死,年僅28歲……這些擁有「大長腿」的明星們之所以會英年早逝,都是因為一個共同的原因——馬凡氏症候群。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成功救治了一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並發現一家三口同患這種遺傳病。專家強調,馬凡氏症候群及時治療,手術效果滿意,如果延誤,很可能在中年甚至青年階段死亡。
△醫生和馬凡患者(右)的手部對比 通訊員供圖
心慌查出罕見遺傳病,一家三口「大長腿」都是這種病
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血管外科收治一位45歲的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被及時發現並手術……」在該院心血管病外科病房,胡先生說。三年前他感覺反覆心慌,前些天感覺症狀加重,8月11日入住該院心內科,主診醫生張娟發現,患者符合馬凡氏症候群的體型特徵: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關節過度伸展,體檢可及主動脈瓣區舒張期雜音,隨即對他進行了大血管CTA和心臟超聲,結果提示主動脈根部瘤,主動脈瓣中重度關閉不全,需外科手術治療。
8月13日,胡先生轉入心胸血管外科,明確診斷為馬凡氏症候群,主動脈根部瘤,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由於患者主動脈根部直徑已達5.8釐米,出現主動脈破裂的風險極大,該院副院長、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鑫決定為其手術治療。8月18日,胡先生在全麻體外循環下進行了主動脈根部替換術。
術中,外科醫生陳鑫、項飛、李健,麻醉師魏海燕等專家,根據患者左冠狀動脈開口移位不明顯等情況,決定為患者個體化採用Open-button技術。手術進展非常順利,術後第一天患者即從重症監護室轉回普通病房,術後恢復順利,複查滿意,第八天胡先生順利出院。
馬凡氏症候群,又叫蜘蛛指(趾)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有家族遺傳傾向。患者胡先生的母親和他21歲的兒子這次經過檢查,都被診斷為馬凡氏症候群。他們都有明顯的共同的體貌特徵——「大長腿」,手指和腳趾細長呈蜘蛛腳樣,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檢查顯示胡先生的兒子主動脈根部直徑3.8cm,暫不需要手術,未來一家三口將定期來院複查隨訪。
馬凡氏症候群及時手術效果好,可以這樣自查
陳鑫介紹,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如果不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大多會在中年甚至青年階段死亡,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主動脈瘤破裂、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二尖瓣脫垂而致的心力衰竭。
馬凡氏症候群雖然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但手術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因此早診斷早治療顯得尤其重要。那麼如何通過自查,及早發現馬凡氏症候群呢?陳鑫介紹,該病患者雖然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大家可以通過一些身體特徵進行自查,比如該病的患者一般來說比較高,手指骨骼比一般人長且瘦,像胡先生身高1.83米,其手指比一旁身高1.8米的醫生手掌至少長30%。
除此以外,對於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一方面應對其近親家屬行積極篩查,排除馬凡可能,另一方面可以選擇行基因檢查明確診斷,對於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的育齡期患者,可選擇性孕期篩查,做到優生優育。
陳鑫建議,對於高瘦體型(成人男性身高>180cm,成人女性身高>170cm)、四肢細長、蜘蛛指(趾)的人,應及時到醫院心臟科就診,排除馬凡氏症候群的可能。臨床上常用的無創檢查-心臟超聲檢查可快速明確患者有無主動脈和心臟瓣膜的受累。對於主動脈直徑>5cm或者患者合併有主動脈瓣、二尖瓣功能異常,應及時行外科手術治療,避免患者出現主動脈破裂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對於尚無需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定期在心臟科隨診、複查。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