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形意拳拳勁打得驚天動地卻不能實戰?
一言以蔽之,假傳萬卷書,毋庸置疑,中華民族歷史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科學成果,有的已失傳,有的已消失,甚至消失不見。
筆者認為,目前形意拳的實戰水平較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步法,五行拳,基本都是直拳(也有不是直拳),而且一步一步,根本就跟不上對方,從錄像來看,程師傅基本打不到人家,被擅長封手、守中用中的 JERRY給控制住了距離,打得有法可依,先上身,夠不著人家怎麼打?腳步要進能進,要撤能退,進如流水找縫隙,退如飛雁飛,周而復始,才是虛實轉換,身上要帶勁,身上帶勁,把自己捆住。
二、現代舞搏擊中,多以拳擊為主,尤其是阿里舞步,動作速度極快,而且不給重心,而一般的形意拳練拳時,往往左、右腿交替前進,現代搏擊中基本都是上、右腿交替前進,不是左、右腿交替前進。同時要提前移動重心,移動中保持穩定,移動中進攻防守。教拳不教步,教步大師,也許是保守的傳統武術,能把步法練好的,步行比戰鬥重要。
三、形意拳出拳的頻率不夠快,強調一擊必殺,一擊必殺,脫槍為拳,過去戰場上不如鎧甲,重槍不透甲不如不發,但在擂臺上,你敢保證步法全進後絕對能一擊打到人嗎?難道你敢保證自己的能力比對手高得多?您知道拳擊選手中有些人的迎擊姿勢嗎?在被擊倒之後,你知道自己不能再撤退的後果嗎?假如你知道了,就不會再說拳擊沒有整體步法的原因了。格鬥不僅僅是力量,更是一種頻率,一種進攻時的防守。
四、形意,真正能用的不多,要在三體、劈崩二法上下功夫。有時還架設炮拳,想格擋對方,面對現在搏擊快打快收的節奏,根本不切實際,你還沒有架設好,人家拳又收回來了,第二、第三拳就到了。您還沒想到拳打腳踢,變鷹捉,顧打合一,把人家的拳都收了,有些對方沒練過的一打一準,對方快打快收,假動作虛晃,擅長控制距離,遊動的現代搏擊不好使。一九二八年國術大賽冠軍朱國富就開始練習拳擊了。
一個真正的傳教士,一個真正的傳教士?
天津泥人張彩塑始於清道光年間,創辦人張明山常與賓客對坐,品茶談笑間,暗暗在桌下塑泥,三五分鐘後,一尊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的泥人作品已完成,頓時博得眾人連聲喝彩。作品色彩豐富,形象生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於1915年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成為享有盛名的國內外藝林作品之一。
泥人張眾多弟子的作品雖然也很維妙維肖,但都沒有師傅那神採奕奕的神採,1906年,泥人張病倒在床,將坐鶴帶回家中,眾徒弟雙手捧著泥人跪地入內,泥人張會其意,用手託著泥人的下巴,輕輕一扶,泥人頓時春風滿面,笑容滿面。
假使泥人張密而不宣
劫藝仙去,不但"昨日造人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就是一個空洞的詞,或者說中國泥人塑捏藝術的《真經》已經失傳,留給大家深深的遺憾。郭雲深,名峪生,拜形意大師山西太谷李老能為師,苦學苦練十二年,深得形意真傳,是晚清著名武術家。大江南北,被譽為「半步崩拳天下無敵」;王薌齋,名和,晚年自號"矛盾老人",拜形意拳大師郭雲深為師,竭盡所能地學習形意拳學的精髓;復遊歷八方,以武會友,熔鑄百家拳名。初入師門,王鄉齋雖寒暑不輟,千錘百鍊,但與郭雲深獨子郭深切摩擦,每次都被郭深在談笑、戲弄之間一發制敵,後來郭深騎驢趕路,因冰路滑驢失去前蹄,不幸墜地身亡,郭雲深方收王鄉齋為關門弟子,傳授形意拳真學。
假使郭雲深走在郭深之前,而郭深又一次不幸遇難,王鄉齋安然無事,漸趨佳境?!或「半步崩拳打天下無敵」也只能是傳說!當今流行的自由搏擊,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融舉重、摔跤、柔道等多種搏擊技術於一體,靈活施展拳、腳、肘、膝等各個部位,運用踢、打、摔、拿等搏擊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充分體現拳手的體質、耐力、速度、技巧,最後擊倒對手或以點帶面,風格開放,局面激烈,十分吸引拳迷和觀眾。
最後,自去年格鬥狂人許曉冬 KO太極拳太極雷公、今年打假狂人許曉冬狂勝詠春傳人丁浩、獨臂俠客熊呈單手擊敗詠春餘昌華以來,傳統武術與自由搏擊誰強誰弱?哪一個勝過哪一個?這句話恰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今天,有人質疑為何形意拳打得驚天動地卻無法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