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020-12-23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說:只有仁者才能喜歡人,厭惡人】

誰都可以喜歡人,討厭人,但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在相互獨立和尊重中團結、周全,小人因為利益而勾結,相互依存,一亡則亡。作為儒家的繼承者孟子曾經說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其中仁者愛人和孔子所說的仁者好人是一個意思,而且其根本是「以仁存心」,看重的是內在。

仁者和不仁者的區別不在於喜歡什麼人,而在於討厭什麼人。拿影視劇裡的經典橋段來說,黑幫老大給小弟一筆巨款,小弟就願意心甘情願的跟著鋌而走險,因為給了好處,本來為人厭惡的對象像換了面容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說只要你給錢,什麼事都給你辦到,有好處就是好人,這些都是「小人喻於利」,不是真正的好人惡人。

將好惡區別開來,並不是說不和不喜歡的人相處,不是見面就攻擊、抬槓,而是在不違背仁義禮智信等前提下,依舊能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做事,因為事情本身沒有錯。孔子對君子相處之道有講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君子能和所有人共事,但不會被利益誘惑,不會因為阿諛奉承而放棄自我,想要取悅一個君子,投機取巧、巧言令色都辦不到;小人則不同,很好取悅,給點好處就敢於放棄原則,藐視一切道德法律。和小人共事,他會求全責備,刁鑽苛刻,遇到問題,還會先損害你。

到底如何做到好惡分明,我想內心的安定和情感很重要,以真情示人,能少欲望,欲望是以個體為重,真情以和諧為重。從居住選擇仁,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再到「仁者好人、惡人」,論語裡仁篇開頭三段話有內在聯繫,值得細細品味。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歡迎私聊指教!

相關焦點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2020年即將過去,我的房貸還沒還清,和我同齡的親戚朋友大部門也都還在努力掙錢過日子,能買房已算幸運,不敢再奢求非得和有道有德有才的高人做鄰居,更何況如今住宅都是劃分為一個個小區,每棟樓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可能全部是高尚的仁人。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惡不仁者,其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君子不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讀論語:裡仁第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說:君子要言語上遲鈍,行動上敏捷。】在我看來,「訥於言而敏於行」講到少說話的背後還有深意,就是要少談理論,真正去做出結果才對。為什麼把參加工作叫進入社會?我是工作後才徹底明白,學校的確和社會完全兩樣,即使學校有社會實踐課,但也多半屬於逢場作戲、有退路,而真正工作中每一件事帶來的結果都不像實踐報告上的總結那般簡單。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談到季氏說到:在家裡舉行宴會用八佾樂舞之禮,這都能忍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他不敢做的呢?】舞是宴會、活動中的樂舞,八人為一佾,按照禮制,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當時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分封而治,季氏是魯國三桓之一,相當於大夫一級,應該用四佾,但他仗著手上有兵有錢,行僭越之事。
  • 讀論語:裡仁第四·孔子「一以貫之」的道到底是什麼?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說:曾參,我的道就是一件事貫穿所有。
  • 讀論語:裡仁第四·德不孤,必有鄰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孔子說:有德就不孤單,一定會有同伴。】在我看來,先不管德的高低,一個人說話做事,其親人、朋友、甚至是社交軟體上的陌生人當中,一定會有人支持和理解,就像發朋友圈,只要不是狂言亂語,說話在理,做事合理,總有朋友點讚。如果自己永遠和親人、朋友統一不了觀點,問題可能就是自己了,畢竟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過去,有新的想法,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學教室,這是老師教導要把課本和課堂講的多去複習,用於查漏補缺。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論語中的話,一來太小,二來沒這種意識,對於孔子也僅僅聽到過這個名字,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然也是表面的。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賢賢易色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春秋時期,諸侯並起,周天子名存實亡,轄下的魯國、齊國、衛國等也都自治,然而最可悲的是魯君這一群所謂的國君也不是實際掌權者,就像魯國被三桓控制,三桓無禮無孝無忠,就是孔子口中的「枉」者,所以魯哀公問怎麼讓底下的人服從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真能將正直人的提拔起來為國效力,局面將大不一樣。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淫」不是指性,而是泛濫,過分的意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若夫淫雨罪罪,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牆傾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造就了成語淫雨霏霏,指的是雨水過多。「傷」是指陷入哀痛之中無法自拔,以致傷害到自己或別人。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有一個度。無論是把快樂建立在一時開心之上,還是別人身上,都不可取。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巧言令色,鮮矣仁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我堅信任何事物不是只有一種解決辦法,如果說只有「巧言令色」才能最終解決,我寧願放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誠信呢?傳授的東西是否溫習實踐了呢?】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孔子時代好太多,比當年抵禦日寇,抗美援朝時期要和平太多,在混亂朝代,在戰亂時期,君子都不會放棄學習,我們就更沒有理由說:「再等等,等我把這個忙完了再抽空學,等我升職了再學習,等我買房買車結婚了再學習……」。時間再緊,總能抽空多看幾本書,比如養成早起的習慣,每天早起1小時,一年就多出365個小時去看書學習。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父母唯其疾之憂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兒女擔心父母生病,二是父母擔心兒女生病,我取後者。如果解釋為子女只擔心父母的健康,那孝敬父母就簡單了,保障父母吃喝有營養、及時檢查身體,這就是孝?我不認同。聯繫上下文,孔子前一段說「事之以禮」是孝,後一段又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可見健康不是孝的主要提現。如果解釋為父母只擔心兒女健康的事,其他的事都放心,條理更清晰。
  • 淺談《論語·裡仁篇》:東郭先生不值得同情,辯證客觀才是仁德
    對於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就不再這裡贅述了。站在東郭先生的立場上來看,他胸懷有仁慈之心,即便知道惡狼狡詐,仍舊心生惻隱,不忍它被凍死於荒野之外,努力地去救了它一命。只是惡狼本性難改,非但沒有絲毫的感激之情,還是想要傷了東郭先生的性命。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文獻不足故也/吾不欲觀之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有人斷章取義,只用前面君子無所爭來自我安慰,是一種逃避,這是讀論語的大忌。「揖讓而升,下而飲」有兩種斷句和解釋,其一是將中間隔開,解釋為射箭雙方,先鞠躬作揖表示謙讓,比完了,不管輸贏,一起喝杯酒表示尊重。其二當作一整句,解釋為比賽前揖讓,比完了下臺再次揖讓,喝酒前還要揖讓。作此解也能講得通,不過我取第一種解釋,不那麼繁瑣,上臺揖讓下臺喝酒也是一種遞進。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