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前日身在故鄉的老外婆來電,說是又泡了一罐子除溼的藥酒,希望她遠在城中的外孫有空回鄉帶一些回城,除除溼氣。電話裡,老外婆絮絮叨叨的說了一串諸如地瓜藤之類的草藥名字。聽著聽著,童年時代那些鄉村生活的回憶又浮現在眼前。
家鄉的田野
那時候的我跟著鄉下外公外婆生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標準的留守兒童。幼年的我很是貪玩,每天總會很長一段時間在山間田野遊蕩嬉戲,採食野果野菜。其中每年六七月間,田間地頭草叢中那悄悄散發著馥鬱甘甜的香氣的地瓜讓人記憶尤為深刻。
草叢中悄悄釋放香氣的地瓜
地瓜學名叫地果,本是桑科榕屬植物地瓜藤的果實。未熟的地瓜,硬硬的,顏色發紫,沒什麼味道,還不能吃;而成熟後的地瓜則柔軟紅潤、濃香撲鼻、馥鬱可人,味道香甜,既能解饞,又能藥用(地瓜果1),在那個年代的農村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野果,其原植物地瓜藤也是農村沿用至今的一味草藥。
未成熟的地瓜
成熟的地瓜
地瓜藤適應力很強,田間地頭、路邊、巖壁上處處是地瓜藤的身影。小時候每到地瓜熟了的季節,在山坡、田野等有地瓜的地方總是少不了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們的歡聲笑語。
巖壁上的地瓜藤
路邊的地瓜藤
吃完了地瓜,再過幾個月就是採地瓜藤的季節了。在過去農村缺醫少藥的日子裡,地瓜藤的嫩葉常被用來治療腹瀉,其根(地瓜根2)常用於除溼止瀉,其較老的莖葉(地瓜藤3)常用於肺熱咳嗽。那種苦澀的味道實在是叫人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地瓜藤嫩葉
如今,近二十年過去了,置身於鋼筋水泥的叢林裡,不知道何時才能有時間再重溫兒時的記憶,又一次品嘗到那香甜的地瓜,甚至只是再嘗嘗那苦澀的味道呢?
註:
1、《中華本草》記載:地瓜果「味甘,性微寒;清熱解毒,澀精止遺;主治咽喉腫痛,遺精滑精」。
2、《中華本草》記載:地瓜根「味苦澀,性涼;清熱利溼,消腫止痛;主治風溼痺痛、黃腫、洩瀉、痢疾、遺精、白帶、瘰癧、痔瘡、牙痛、跌打傷痛」。
3、《中華本草》記載:地瓜藤「味苦,性寒;清熱利溼,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肺熱咳嗽、痢疾、水腫、黃疽、小兒消化不良、風溼疼痛、經閉、帶下、跌打損傷、痔瘡出血、無名腫毒」。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