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農業耕作起源山地?5000年前泥板揭開大洪水之後農業和馴化之謎

2021-01-08 騰訊網

現代學者發現,農業起源並不是在肥沃且適合耕作的平原或谷底,而是起源於近東。農業最初是出現在低矮的平原環繞著的山地上。那麼,農民為什麼要避開更容易耕種的平原地區,而在山地上耕作呢?唯一的能說通的解釋,很可能在13000年前,低矮的平原經歷大洪水後可能沒有幹,而是先在山地上耕作了數千年。

蘇美爾文獻中陳述了恩利爾(阿努納奇的指揮官)首先是在山丘上播種穀物,而且避開洪水淤積來耕種。後來,恩利爾的助手中的兩位, 神尼納蘇和神寧曼達將穀物種到了低矮的平原上。

野生小麥馴化專家,至今無法解釋為什麼最早的穀物是在伊朗高原的山洞裡發現的,大自然哪怕只是創造一個中度成熟的物種至少需要上千代基因選擇。只能有一種合理解釋,那些小麥是人工培養的。

同樣,現在學者也無法解釋,古代近東的山地為什麼會成為植物、樹木、水果、蔬菜和馴化動物的發源地。蘇美爾人將這些種子稱作阿努納奇從天國住所帶給地球的禮物,包括小麥、大麥和大麻。他們稱農業和動物馴化是恩利爾和恩基分別送給人類的禮物。

大洪水過後,人類和一些物種靠著一艘大船倖存了下來,對「諸神」納菲力姆來講,也是一場災難,之前120個SHAR`S(432000年,一個SHAR是3600年)的努力包括南非的礦井、美索不達米的城市、尼普爾的指揮中心等都被大水吞沒,蘇美爾國王的年表中這麼說:「大洪水將……一掃而光。」

納菲力姆急切的等待大洪水退卻,他們再次踏上地球的土地。納菲力姆的指揮官(恩利爾)發現人類沒有被滅絕很是惱火,他們原本計劃通過這場大洪水將人類滅絕,但是(恩基)將消息告知了人類,人類因此倖免滅絕的命運。

恩利爾很快在阿努納奇和恩基的勸說下接受了現實,洪水過後他們面對的問題是城市和設施都被毀壞,接下來要如何在地球上生存,如果再失去人類這個勞動力的話,他們的人手絕對不夠用,他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

納菲力姆消除了對人類的抑制計劃,轉而向人類傳遞耕種和圈養的知識,毫無疑問,農業和畜牧業是支撐人類發展的生存基礎。《聖經》同樣記錄了,大洪水之後是農業的起源。《創世紀》將「播種與收穫」作為神聖禮物賜給了諾亞和他的後代,作為上帝與人類在大洪水之後的契約。

農業誕生在大約在公元前11000年;新石器時代,大約是公元前7500年;以及公元前3800突然出現的文明,大約間隔3600年人類文明就會進入一個新階段,這是否說明納菲力姆周期性的回到地球,有規律的向人類傳授知識?

人類被告知,這些納菲力姆與人類之間需要一個中間人,為了構建他們和人類之間的橋梁,他們將王權引入到地球上,制定一名統治者確保人類對「神」的服務。當人類第一次在原址上按照原樣重建大洪水時代前的城市時,人們計劃道:「讓所有城市的磚塊都放在奉獻的地方……」埃利都第一個被重建。

蘇美爾人設計了最早一種書寫系統,稱為楔形文字。目前,已知最早的楔形文字銘文是在如今伊拉克東南部的底格裡斯-尤普拉斯山谷下遊發現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寫作者通過一種稱為手寫筆的尖頭工具壓入溼的粘土片中來製作符號。

然後將粘土片放在陽光下乾燥以保留文字。數以十萬計的這些泥板得以倖存下來,為了解蘇美爾文化、經濟、法律、文學、政治和宗教提供一個窗口。根據蘇美爾的文獻,人類的第一座皇家城市是基什「當王權再一次從天國下落,王位就在基什。」《聖經》中記錄人類在大洪水之後,人類分出了3個支系,分別由諾亞的3個長子留傳下來。其中,有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和近東的閃族;定居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哈姆族;以及定居在小亞細亞、伊朗和印度的印歐民族。

如果是納菲力姆作為「神」創造地球上的「人類」,那麼,是進化自己造就了納菲力姆人嗎?

相關焦點

  • 7000年前文獻揭秘:大洪水之後人類神奇般地恢復農業和畜牧業
    神對諾亞和他的兒子們說:「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海裡的所有魚,到你們手裡便是給你們的; 所有的都將是你們的食物。」神補充道:「所有類似草的蔬菜和所有形式的穀類都是我給你們的。」同時,農業的起源在蘇美爾文獻中被廣泛提及。
  • 從農業和氣候看蘇美爾偽史
    據說蘇美爾的農業非常發達,耕作技術先進。1949年一支美國考古隊在尼爾普發現了一塊泥板殘片,結合之前的發現,使蘇美爾的農業技術被露出「真容」。據說這塊記載了蘇美爾農業技術的泥板創作於公元前1700年,泥板書的內容被稱為《農夫家訓》。我們就一起看看,所謂的蘇美爾發達的農業是多麼「神奇」,太離譜了。
  • 【科研速報】黍粟農業起源機制獲得新認識:中國北方C4農業與C4生物量的協同演化
    「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別。這些「外因」說有利於解釋農業起源的區域不均衡性,以及為什麼農業起源於一些特定的地區、特定的時間點和特定的馴化作物,但是又不好解釋全球農業起源的普遍性和同期性。毫無疑問農業起源是由於「內因」和「外因」共同影響下產生的,但是相比於撲朔迷離、難以量化表述的「內因」,討論農業起源過程中其周邊自然資源、氣候過程及生態環境變化等「外因」,在近年來更加受到自然科學學者們的青睞。
  • 「MUC6」基因成馴化關鍵 揭開山羊「未解之謎」
    有意思的是,與人類關係如此「親密」的山羊卻帶著一個「未解之謎」,始終困擾著人類——在山羊野生祖先被馴化後,萬餘年的發展演化歷程中,是什麼導致了馴化山羊最關鍵的遺傳改變? 作為被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遠在1.1萬年前,山羊就曾生活在西亞新月沃地,並被繁衍於此的古代亞述人稱為「窮人的奶牛」。到了今天,山羊提供的高品質奶、肉、絨,反而成為人類最高端的畜產品。
  • 人類起源,大洪水以及諾亞方舟,真相就在幾塊泥板上?
    在蘇美爾的文獻記載中,真的就有那麼一個人類被允許去天國生活,這個人就是亞達帕。由於亞達帕是人類中的典範,所以就被選中可以到天國去生活,但是在去往天國的過程中因為一個小差子就沒能去成。 去往天國要通過一個叫做阿奴之門的地方,並在那裡吃下「生命麵包」,但是亞達帕擔心「生命麵包」裡面有毒,就拒絕了,於是此次行程便作罷,並留在地球做了一名神職人員。
  • 第十課 石器時代與農業起源(上)
    記錄片:《中國通史》第二集:中華先祖第三集:農業起源第四集:文明起源內容比較多,請家長帶孩子儘量看多少算多少朋朋哥哥 播講的《365件文物中國史|博物館FM》:http://www.ximalaya.com/38874591/album/5156733從No.01開始向後聽,儘量多聽一些
  • 史前的現代化:從狩獵採集到農業起源 | 豆瓣9.2分
    然而,短短十多萬年,人類已經佔據整個地球。我們是應該為適應成功而感到自豪,還是應該為未來的命運未雨綢繆呢?人口的增長與人類適應策略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從五六百萬年人科成員出現到解剖學上的現代人(Homo Sapiens)的人口危機,以流動採食為生的人類,人口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增長(其間還有瀕臨滅絕的危險),但之後人類人口暴增。值得注意的是,1 萬年前後,原始農業起源。
  • 蘇美爾人起源探秘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古巴比倫文明之前,還有一支種族創造了文字體系、宗教和法律,建造了宏偉的建築群,農業和商業也達到了較高的發展水平。他們才是世界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但是他們在歷史舞臺上轉瞬即逝,留下許多未解之謎。其中一個,就是蘇美爾人的起源問題。筆者認為,蘇美爾人更可能也是一個本土與外族的混合體。
  • 大洪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共同記憶
    迦勒底人敘述的大洪水神話時代與傳說時代的分界點是大洪水,口述傳統和文字記錄的分水嶺也是大洪水。在《創世記》第1~9章提到的世界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誕生,和第12章的迦南沙漠牧人的故事之間,《希伯來聖經》講述了諾亞、方舟和諾亞的後代的故事。
  • 華夏民族的起源和大洪水
    那麼這個起源從哪裡談起呢?那還得從大洪水談起。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以大洪水的傳說作為自己民族歷史的發端。通過大洪水讓敗壞的文明消亡,讓新的人類文明重新開始,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同的記憶。華夏民族的起源和兩次大洪水有關。第一次是距今一萬年的上古時代發生的一場毀滅世界的大洪水,洪水之後出現了伏羲創世的神跡。伏羲氏是我們這次文明的始祖。
  • 良渚古城,5000年前的「超級工程」
    人類的發展在全球具有共性和同時性。人類發展的起源到今天有300多萬年的歷史,在距今1萬年左右的時候,進入到了新石器時代,定居與農業產生。在此之前的299萬年,人類社會與黑猩猩的世界或者我們知道的大猩猩世界有點類似,是一個純粹的原始社會,在考古上稱為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1萬年,人類邁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 日本學者:山海經記載25000年前歷史,共工大洪水發生在浙江上海
    在對中國古籍《山海經》的研究過程中,加藤鷹一郎發現:中國的共工發動大洪水的神話的文化起源地屬於現代中國的上海和浙江地區,時間距今大約為12000年前的大洪水時期!這成為支持「共工是南方原始稻作農業起源神」的重要根據,也是在稻作農業考古發掘中尋找共工大洪水神話傳說發祥地的原因。《山海經·大荒北經》說:「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 蘇美爾時期的農業文明是假的,不具備優良的地質條件
    蘇美爾文明據說起源於公元前4500年,結束於公元前2000年,據說蘇美爾人創造了蘇美爾文字,最早創造了象形符號,經過500年的發展,把象形符號演化為楔形文字,在蘇美爾文明之後的古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在繼承了楔形文字的基礎上,對楔形文字進行了改革簡化。美索不達尼亞平原地區沒有樹木,只有草本植物,所以蘇美爾人把文字都寫在泥板上。泥版書可以保存千年嗎?
  • 7萬年後,人類終於馴化了自己
    狩獵採集時期的人類,主要還是跟自然環境和野獸們鬥智鬥勇,時間長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盡最大可能去避免意外的發生。而在農業社會,來自大自然的威脅比重下降,來自人類本身的威脅卻急劇上升。因為土地資源有限,土地作為個人財產的象徵之一,人們為了土地反目成仇、自相殘殺的大有人在。
  • 科學分析:諾亞方舟和大洪水是真的嗎?
    例如,就算下了150天的雨也不可能淹沒全世界,一些動物的習性也無法適應方舟生活等等,但是要了解,神話故事就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歷史記憶,可能洪水也沒辦法淹沒全世界,但卻有可能淹沒他們的土地,文明的起源都在河邊,河邊有洪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古代人沒有科學常識、民智未開,種田種得好好的,突然一個大洪水把家園都毀了,他們自然會聯想到是神的懲罰。
  • 中華稻香,萬年前飄起一條大河邊
    此後,又有學者提出栽培稻可能起源於印度的阿薩姆和中國的雲南,但是,這一區域至今沒有發現5000年以遠的遺存。  195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中科院學部委員丁穎發表了《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及演變》一文,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他正本清源,提出栽培稻種的秈、粳兩個亞種和品種分類體系,並且提出了栽培稻的「華南起源說」。
  • 西羊東漸:為了人類的衣食之需—新聞—科學網
    李孟華攝 綿羊作為最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之一,其擴散歷史與人類自身的歷史和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然而有關其主要擴散的起始區域、原動力、次數和時間等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近日,《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孟華團隊的原創性研究論文。
  • 中華稻香,萬年前飄起一條大河邊考古專家認為,錢塘江上遊的「上山...
    此後,又有學者提出栽培稻可能起源於印度的阿薩姆和中國的雲南,但是,這一區域至今沒有發現5000年以遠的遺存。195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中科院學部委員丁穎發表了《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及演變》一文,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他正本清源,提出栽培稻種的秈、粳兩個亞種和品種分類體系,並且提出了栽培稻的「華南起源說」。
  • 月球諸多不解之謎,6000年前蘇美爾文明早已揭秘
    當然,從科學上講,這些猜測都未經證實,即便在月球身上有那麼多現在還無法解釋的巧合和不解之謎,但是主流的科學界還是不會承認月球是非自然形成的星球的。所以,要探討月球的身世之謎,恐怕現如今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支持我們從科學證據的角度來去求證。頂多也只能抱著好玩的心態從各類傳說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了。
  • 文明之謎的思與解 ——讀《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
    書中對人類文明起源和發展之謎的反思和解讀,非常富有啟發意義和價值。其中有對酒與文明、酒與經濟、酒與政治等多方面的精到論述。以下擇其要者,略作評述。            人類進化的褪毛之謎            人類進化中有很多未解之謎,其中人類褪去毛髮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人類與酒》分析了性擇說、水生說和衣著說,提出了飲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