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附帶神咒)

2021-02-12 道教符咒

太上玄門功課經序


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復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叢林焚香火,三千日裡勤功,十二時中無怠,朝夕朝禮聖容,當輸自己之誠,殷勤祝釐國祚,必獲升仙之慶。且夫功課者何為者也?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叢林者之規範,升仙者之梯磴。非叢林無以陶熔大眾之德性,非梯磴何以希求出世之真仙?若肯誠心修道,二六時中刻刻提斯,時時檢點,在世端能出世居,居塵自可離塵回。出是非之門,直達無為之路,逍遙宇宙,出入虛無,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立一塵,妙用直超三際。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誠,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長生之道路,脫苦海之迷津。既無前愆之可懺,亦無後過之可悔,無前愆之可懺者,意誠也,無後過之可悔者,心正也,心正則無惡業,意誠那有災殃,無惡業則立到天堂,無災殃則出離地獄,功高宇宙,德契虛皇,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而不應,有感以皆通。課誦諸品仙經及群真寶誥,故淨口淨心淨身而有咒,安天安地安神而有章,皆有次序,更無躐等。雖是隨堂之功課,實為祝 國祚之大猷,朝夕誦念,晝夜忘疲,直候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是為序。

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後朗誦,慎勿輕慢,交淡接語,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先念步虛,後誦咒章。

經前諸韻贊

澄清韻

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無妖塵。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舉天尊

大羅三寶天尊(三稱)

靈音到處,滅罪消愆

寶號宣時,扶危救難

將當有開壇,演教之偈

仰勞道眾,隨聲應和

吊掛

上壇齊舉步虛聲,祝國迎祥竭寸誠。當日陳情金闕內,今日香靄玉爐焚。皇圖鞏固山河壯,帝道遐昌日月明。萬民瞻仰堯舜日,歲稔豐登樂太平。

香供養常清常靜天尊。

真心清靜道為宗,譬彼中天寶月同。淨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上藥身中神炁精,人人具足匪虧盈。能知混合迴風道,金鼎黃芽日日生。

提綱

一炷真香本自然,黃庭爐內起祥煙。空中結就浮雲篆,上祝當今壽萬年。

小啟請韻

道場眾等,人各恭敬,恭對道前,誦經如法。

提綱

群仙朝上帝,元始降洪恩,大眾登寶殿,諷誦太上經。

淨心神咒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急急如律令。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紛紜;朱雀玄武,侍衛身形。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祗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壇(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炁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人(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兇穢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忘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律令。

玄蘊咒

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餘。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元始下降,真文誕敷。昭昭其有,冥冥其無。沉痾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子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稽首皈依眾妙道,至心恭敬二玄真。今運一心心所議,粗識此經經所因。空色色空無有性,有無無有色空均。慧風出自天尊力,掃除心界不遺塵。唯願神光常擁護,證盟今日守心人。今日守心何所證,不失凡身得道身。

爾時,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內。與無極聖眾,俱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

天尊告曰:汝等眾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清靜六根,斷諸邪障,我即為汝,說是妙經,名曰護命,濟度眾生,傳教世間,流通讀誦。即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護法靈童,救苦真人,金精猛獸,各百億萬眾。俱侍衛是經,隨所擁護。捍厄扶衰,度一切眾生,離諸染著。

爾時,天尊即說偈曰;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爾時,天尊在禪黎國土,與大道真仙,萬萬大千神。諸天尊及諸天龍鬼神盡來集會,受吾約束。世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年災月厄、遊城赤鼠之厄、天羅地網之厄、命窮算盡之厄、疾病纏綿之厄、落水波濤之厄、虎狼阮蛇之厄、水火盜賊、刀兵生產之厄、山林樹木社稷之厄、土石橋梁之厄、毒藥咒詛之厄。惟願今對玉皇天尊、大道真聖懺悔,解禳、度脫身中災厄。一一解散,勿為留難。敕諸天神王,並降聖力道力,承斯經力恩力,衛護弟子。受持念誦此經以後,解禳陽九百六之災,三衰八難、九橫五苦之厄。如求如願,所履平安,出入行藏,所求利益,所願遂心。於是眾等,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炁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炁,炁合體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炁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玉清寶誥志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淨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寶誥志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清寶誥志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彌羅寶誥志心皈命禮太上彌羅無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闕,太微玉清宮。無極無上聖,廓落髮光明。寂寂浩無宗,玄範總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天皇寶誥志心皈命禮。

紫微宸極,勾陳天宮。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統御星辰之纏次,毋失常經。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星主寶誥志心皈命禮。

大羅天闕 ,紫微星宮。尊居北極之高, 位正中天之上。佛號金輪熾盛,道稱玉鬥玄尊。璇璣玉衡齊七政,總天經地緯,日月星宿約四時, 行黃道紫垣, 萬象宗師。諸天統御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萬星教主,無極元皇,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后土寶誥志心皈命禮

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陽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數蓄於柔順利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嶽瀆是依,山川鹹仗。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南極寶誥志心皈命禮。

高上神宵府,凝神煥照宮。會元始祖炁以分真, 應妙道虛無而開化 。位乎九霄之上,統理諸天。總乎十極之中,宰制萬化。宣金符而垂光濟苦, 施惠澤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 ,仁敷浩劫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北五祖寶誥志心皈命禮

大道開先,玄元闡化。教垂今古,諡號東華。接漢室之將軍,隱終南而仙契,過化每超於劫運。示現長在於塵寰,啟唐朝之英賢,悟神仙之秘訣,飛劍貨藥。警化無方,金廷丞相之高標,寶印力辭之勇訣。霞裾上陟,南北統宗,天復挺於人豪,道遍通於四海。發金蓮之七朵,演仙派於十方,長生理被於古今。玄妙天垂於率土,恢弘至道,廣度愚迷,慈悲濟苦,全真祖師。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帝君,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重陽全真開化極輔帝君,五祖闡道天尊。

南五祖寶誥志心皈命禮

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跡於天台,一脈浚通於劉祖。採瓊花之仙異,著悟道之丹書。道付杏林,不日還元之編集。法通雞足,丹髄復命之書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無方。施雷雨於掌中,更生民於世外。德彰南海,獲瓊玉之英標,道遍遐荒。飫法言之靈妙,龍虎羅浮之跡,武夷玉隆之書,過化多方。真文備著,為群仙之首冠。集前代之範模,誓願宏深,慈悲仁聖祖師。悟真紫陽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賢真人,泥丸翠虛真人。瓊琯紫清真人,五祖藏道天尊。

七真寶誥志心皈命禮

道先一炁,世顯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轉還丹之訣。甘泉潤物,變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衛州變化,坐十載以成真。壁間墨跡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異。三井有多生之記,一時著顯化之功。磻溪六年,龍門七載。道功備而名聞時主,丹符錫而掌握神仙。石上談玄,空中飛蓋。元主屢宣而問道,甘霖刻日以濟民。早窮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訣,卦圖斯演。至道大成,清靜散人,探玄得道。蓬萊仙路,億劫獨持。慈悲救苦,全真祖師。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七真演化天尊。

雷祖寶誥(普化寶誥)志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風。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行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知表吟偈

人心皆散亂,一念便純真。欲求無上道,大眾轉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中堂贊

向來誦經,念念存誠。千真拱聽,萬聖通靈。應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災懺罪,請福延生。功圓行滿,大道證盟。

邱祖懺悔文

經功浩力不思意,回向十方諸聖眾。願見真心求懺悔,河沙罪障悉消除。

懺悔眾等,自從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風地水以成形,戀香味色聲而觸法。念嗔嫉妒惡口妄言,殺盜邪淫恣情縱慾。逆辱父母,悖負君師。不敬天地神祗,呵風罵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報對升沉。輪迴展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六塵之幻,沉溺愛河,今而既獲人身,叨親正教,豈非千生慶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蕩,畢竟迷失本來,一墮冥途,化為異類。

是故思沉淪苦,發清淨心皈奉聖真,特求懺悔,丐憐愚昧。原赦罪愆,解釋報冤,蠲消魔障,所覬命逢昌運,名注丹臺。際遇真師,親聞至道,精修妙行,增長善芽,盡節玄門,怡神真境。他日運應滅度,自性不致昏迷。徑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還證上乘之道。承侍虛皇。

尚願國安民豐時和歲稔,願真風丕闡道化興行,願兇惡化賢邪魔歸正,願兵刑罔措囹圄空閒,願沉滯升遷冤讎和釋,願參玄學者悟道成真,願歷劫種親俱皆超度,願歷世師友同證真常,願所有眷緣增崇福慧,願所傷物命早生入天,願絕食酒葷不相殺害,願持身端正不履邪淫,願悉破慳貪悉除險峻,願言無狂妄行貴真誠,願弱已饒人潛忍仇怒,願慈心下炁恭敬一切,願不墮邊夷不隨邪見,願結交仙友棲集清虛,願智慧開明神通恢廓,願廣行方便普濟群生,願永斷執迷鹹歸至道,塵劫有盡我願無窮(三重)。

端望,帝真曲垂濟度,皈命禮謝。無上虛皇至真三寶。

一者一人有慶,二者二景齊明,三者三農樂業,四者四序和平,五者五祠鞏固,六者六合澄清,七者七星臨照,八者八節安寧,九者九泉開泰,十者十類生成,十一者福留善信,十二者大道興行。一切神光普照,一切眾聖留恩,一切有情賴善,一切正果成真。普天均樂,四海同春。聞經悟道,罪滅福生(三重)。

小 贊

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皇王壽天齊,大道慈悲,萬化樂雍熙。

向來禮念諸功德,全賴慈悲為主盟,仰瞻仙仗隱空玄,法部真靈常擁護。

仰啟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禱雨濟世問,附體圓光通事意。治病驅邪如電閃,收瘟攝毒伏群魔。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弟子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土地咒

經壇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為吾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向來誦經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存平安,賜福消災,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信禮,志心稱念。常清常靜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三皈依志心皈命禮。

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大皈依

四恩三宥。同歸大藏靈文。八難九幽。俱入元始性海。願以此功德。莊嚴無極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師資與父母。法界同宗親。見存增福壽。過去早超升。見前清靜眾。各用皈命禮。

志心皈命禮

太上(道、經、師)寶。十方諸天。九十九億。九萬九千。十方國土。曆劫度人。清靜真一。不二法門。本師教主。十方常住(道、經、師)(寶珠說法元始、玉宸道君靈寶、混元皇帝道德)天尊。

相關焦點

  •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丨信解受持,功德殊勝,轉發分享,獲福無量
    前言玄門早晚功課,是道教徒早晚必誦的兩部經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則。功課者,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認真習誦,理解經意,深悟玄理,腳踏實地。按經旨行持。道教講結三緣,《早課》誦清靜經,即分輕清之意,為祈求國泰民安,懺悔罪業,可結仙緣。《晚課》誦救苦經,超度鬼魂,可結鬼緣。
  • 郭世文:道教功課經的《中堂贊》與《報恩寶誥》
    道教《四品真經》在進入主題之前,首先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日常依教奉行,修持必誦之經典——《四品真經》,一般稱為《功課經》。日行誦持,可廣結神、人、鬼、鬥之善緣。《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底本出自清代《道藏輯要》。可祝國迎祥,祈福保安,結的是神緣。午壇功課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底本出自明代《萬曆續道藏》。
  • 道教八大神咒
    中文名道教八大神咒外文名Eight Taoist Mantra出處《早晚功課經》教派道教主體符、咒、訣、步快速導航八大神咒思想來源咒語介紹咒語是在道法的過程中配合符,印,罡,訣,法器來行道施法咒語的種類很多,廣泛應用在道教各類法事科儀及日常生活中。如召請,祝禳,修煉,鎮伏,洗漱,飲食等等。我們常看到的八大神咒是道士日常功課中用來滌除心中罪孽,衛護心神,請召神明護持,開經演道所用。是學道修道入門必修必會之咒。我等應熟記於心。八大神咒出自《早晚功課經》,是道教諸多門派廣泛普遍遵行的幾種常用咒語。
  • 【道教經典】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鬼(邪)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兇穢(wèi)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xiè)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急急如律令。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
  • 修持之徑路、入道之門牆——《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經前諸韻贊澄(dèng)清韻       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wèi),地無妖塵。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舉天尊       大(dài)羅三寶天尊(三稱)       靈音到處,滅罪消愆。
  • 道教八大神咒用法
    八大神咒,是指淨心神咒、淨口神咒、淨身神咒、安土地神咒、金光神咒、淨天地神咒、祝香神咒、玄蘊咒這八個咒語,出自《早晚功課經》,是道士日常功課中用來滌除心中罪孽,衛護心神,請召神明護持,開經演道所用。是學道修道入門必修必會之咒。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中有一段「小贊」韻,其韻詞寫道:「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意思是說,通過恭誦祖師經典,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奇妙功效。如果誦經之人願力虔誠,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護持,從此消災解厄、保命延年。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
  • 學會道教「八大神咒」,便可逢兇化吉!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籙仙,制星,制魔,制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從此可看出咒是神明宣經說法的秘言法旨,是具有很多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道教神咒主要用於祈禳、治病等場合。
  • 太上玄門晚壇功課經丨信解受持,功德殊勝,轉發分享,獲福無量
    前言玄門早晚功課,是道教徒早晚必誦的兩部經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則。功課者,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認真習誦,理解經意,深悟玄理,腳踏實地。按經旨行持。道教講結三緣,《早課》誦清靜經,即分輕清之意,為祈求國泰民安,懺悔罪業,可結仙緣。
  • 道教日常作息:早課,修心養性,廣積陰功
    在道教的日常作息中,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傳統,體現著道教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日常作息:早課,晨曦微露收攝心神,一心意吟唱經韻。全體道眾聞聲即起,齋沐盥洗,嚴整衣冠,魚貫而出,開始了新一天的功課—誦《早壇功課經》。鼓聲畢磐聲起,小鐘聲隨之應和,瞬間把昨夜的混濁之氣,滌蕩得無影無蹤。在聲似鐘鳴的大磐和清脆的引磐聲中,道眾叩拜,準備開始誦唱經道救面裝紫變韻。主經叩齒清音起—《澄清韻》:「琳琅振響,十方肅清。
  • 道教流傳最廣的「八大神咒」,學會便可逢兇化吉!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籙仙,制星,制魔,制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
  • 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
    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聲救罪人(平時做功課,讀罪人。如果為亡者超度,讀罪魂),罪人實可哀,我今(天 尊)說妙經,念誦無休息,歸身不暫停,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yì)成清署,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門,超度三界難,逕上元始天,於是 飛天神王,無鞅數眾,瞻仰尊顏。
  • 【道法】法術之《淨天地神咒》詳解 | 道教密宗,窺探天機
    若人誦北帝神咒,無求不克者,諸魔 鬼退散,即生神氣,專志堅固,無諸滯礙,所求合道。而持北帝神咒除了可掃除魔鬼、瘟疫、血光穢氣氛氳皆以外,還可以祛除心魔、外備百神,心竅開爽,常獲歡 喜願念和合等感效。  北帝曰:誦吾神咒,行吾此道,守護科禁,吾當與北方三十洞天君、天蓬大將軍、十極八景大神、飛天猛獸隱蔽不離生人,圍繞侍衛,令一切愛念無所滯礙。
  • 【道教養生】—— 《金光神咒》修煉法
    曹信義道長道號震陽子,原籍河北省肅寧縣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因家中貧窮,十六歲時便離家赴東北佔林省輝南縣入商謀生,日寇侵華時,曾參加過抗日救國運動,東北淪陷後,投入玄門,在吉林省輝南縣金川鄉大龍灣龍潭宮出家為道士,拜其宮全真龍門派道士楊誠德為師,成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五代玄裔,一九三七年受戒於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叢林遼寧瀋陽太清宮
  • 陝西省舉辦道教「玄門講經」華山講壇
    佛教在線陝西訊 由陝西省道協主辦、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中心協辦、華山道協承辦的陝西省道教首屆「玄門講經」華山講壇於2010年11月25日在華山隆重舉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在致辭中,任法融首先代表中國道協對講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
    12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圖為一名道長正在講經。李雪峰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李晗雪 李雪峰)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24日在北京舉行。中央統戰部十二局有關負責同志對玄門講經活動提出三點意見:一要始終堅持以講經推動道教思想建設,讓道教經典「新起來」「活起來」「實起來」。二要始終堅持以講經推動道教教風建設。要引導道教教職人員摒棄私心雜念,恆心參玄悟道,以內養外,正己化人,以良好的道風道貌、嚴格的宗教操守贏得信教群眾信任,維護道教清淨莊嚴,塑造良好社會形象。三要始終堅持以講經推動道教人才建設。
  • 玄門秘傳神咒49則匯總(一)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是斯人速臨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門!
  • 道教舉行法事的具體步驟,每一步都有特殊含義
    道教舉行法事程序主要有:早課、開壇、請水、蕩穢、祀灶、請聖、揚幡、祝壽、慶賀、真武祖師大表、誦三官經、誦祖師經、禮鬥、回向、超度、落幡、送神。下面以真武大帝三月三聖誕和九月九得道日為例子:「早課」的程序: 一是詠四腔,即澄清韻、舉天尊、吊掛、提綱,以敬香供水; 二是念八咒,即淨心神、淨幾神咒、淨身神咒、安土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蘊咒、淨天地解穢咒,以淨心安神,為正式誦經作準備; 三是誦四經,即《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 道教誦經威儀要訣略說
    《太上玄門早晚功課經》序中亦提到「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入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①」。既然道經有體道、悟道、傳道的作用,因此誦經亦是道教醮齋修行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項儀式元。或以欲修道必先需學會誦經來形容。而道教每項儀式都有其嚴格的流程規範,即威儀。
  • 誦讀道教經典《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諸多利益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祖師有言:「經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上古天真皇人書而下傳於世。」故經文亦非尋常之文。民間有以經書做鎮物用來驅邪壓煞者,由此可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