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練筋骨力

2021-02-12 新武門國際少兒武術俱樂部

     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形成了區別西方肌肉訓練的獨特體系。

    人的韌帶是緻密的結締組織,是非常有力的,最能說明韌帶力量的就是手指,手指上再練也練不出什麼肌肉,但你做大重量硬拉時十根手指和你的腰腿一樣在承擔那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練二指禪的人能夠用兩根手指撐起全身的重量,也絕不是靠的手指上的肌肉,承受力量【註:應該是骨骼。肌肉、韌帶其固定作用。】的都是韌帶,由此可見韌帶的力量。為什麼有的人看著乾巴瘦,但掰腕卻很厲害,因為對腕力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僅僅是前臂的肌肉,而是手腕內側的韌帶,大家把手握緊拳並向內彎曲,就能看到手腕內側凸起的韌帶。瘦的人不一定韌帶就細,如果他的韌帶比你更粗更有力的話,韌帶力量完全可以彌補肌肉力量的不足。


  而傳統武術中很多練功方法都是在針對人的韌帶進行訓練,應該是前輩大師們很深刻地認識到了韌帶對於力量的重要性,但我覺得由此就把肌肉力量貶低為「蠻力」、「拙力」並排斥肌肉訓練也是片面的,人體運動由韌帶和肌肉共同的作用產生,光針對某一項練習還是難以達到最佳效果。

  肌肉力量訓練時韌帶也要承受力量,也對韌帶有一定的鍛鍊作用,但韌帶的密度和力量都比肌肉強得多,肌肉疲勞了但韌帶還沒得到充分的刺激,所以專門對韌帶進行練習還是有必要的。

  我看了很多據說可以挑起大筋的功法,感覺可以大體分成兩類,或者是兩大類相結合。


  一類是在人整體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的狀態下用意念誘導肌肉完全放鬆,肌肉完全放鬆了當然韌帶就要出力了,不然這個姿勢就保持不住。就象用兩根繩子同時拉車,一根繩子放鬆了,另一根繩子就要承受更大的力量。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站樁


  另一類就是極力伸展關節或者彎曲關節,以人為用力的方式拉緊韌帶並保持一定時間,以此達到提高韌帶強度的目的。比如站樁時一般要求頭往上頂屁股往下坐,其實就是在主動拉抻脊柱,鍛鍊脊柱的韌帶。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

  

  人做每一個動作尤其是負重動作時,關節都是要受力的,不然無法支撐,而這個力也有相當大一部位是由韌帶來承受。我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壯漢扛起一個很重的槓鈴想進行深蹲練習,結果剛往後退了兩步,一條腿就從膝關節處扭曲折斷了,這就是他的膝關節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造成的嚴重後果。受了這種傷,他的職業生涯也ra算是到頭了,如果他的膝關節韌帶夠強,就不會出現這種慘劇。


  韌帶強勁有力,對關節的固定力量增強了,全身骨骼支架整體的承受力也就大大增加,在發力時能形成更穩定的內部支撐,能承受更大的反作用力,在運動中也由於韌帶的高強度能更好地調動全身參與發力,所以能夠爆發出更強大的打擊力量。

  

 

五大部位的拉筋法

     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中醫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筋縮的療法,但各種撐拉的方法在習武、氣功、瑜伽鍛鍊中一直存在。拉筋過程中,一般醫師認為當患者感覺到筋被拉緊疼痛時便要停止,以免拉傷筋肌。

    '拉筋',不僅僅能促進睡眠,還能防癌、抗癌、促進全身氣血循環、使人返老還童、延年益壽,可普遍改善各種慢性病症狀: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氣喘、腎病、肝病、肩周炎、失眠、個性固執、心情煩躁,氣血循環不良,新陳代謝變緩。

一、當你時常感到腰腹部酸痛時,應該多拉腹筋

【具體方法】

1、選擇一張床或在地上鋪一張軟墊,跪在上面,讓腳背貼在床上或軟墊上,

2、將兩腳後跟往左右兩側拉開,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墊上。

3、將身體慢慢向後仰,先使頭部躺到床上或墊上,然後背部慢慢躺下去。

4、躺下去時面部朝天,背部貼緊床上或墊上,保持60秒再起身,然後重複上述動作。

拉腹筋

     要注意的是,這個動作常導致腳筋的酸痛,在剛開始做時宜忍耐, 一般來說,做的時間長了,腳筋的酸感會有所減輕,如果日益嚴重,則要立即停止拉腹筋。 

二、拉背筋的兩大方法,你不可不知

     如果你總是感到背部酸痛,應該多做拉背筋的練習,拉背筋分為兩種方式。

【具體方法】

拉背筋

     1、選一張床,或在地上鋪一張軟墊,坐在床上或墊上,伸直兩腿,然後慢慢向前彎下腰去,直到讓額頭碰到膝蓋, 堅持幾秒後再慢慢直起腰來,如此重複10次以上,在這個程中要讓兩腿儘量伸直,儘量不使膝蓋向上弓起。

     2、選一張床,或在地上鋪一張軟墊,坐在床上或墊子上,使兩腳合掌,掌面向上,兩腳小趾併攏,然後以額頭碰腳大趾,至少碰30下,剛開始較難做到,練久了就會可以了。

三、拉腿筋,不妨多做「一字功」

     當身體經常出現酸痛的症狀時,人們應該檢査一下自己是否筋縮了,同時多做拉腿筋的運動,拉腿筋又叫做「劈腿」,也叫「一字功」 這是所有拉筋動作較困難的一種,因此人們在練習時不宜操之過急,急於求成,而要循序漸進地練習。

拉腿筋

      「一字功」的動作很簡單,讓兩腿往左右兩側劈開,儘量將腿往下壓,直至胯部、腿部完全貼於地面,成一條直線,在這個過程中,手可以按在腿上,也可以按在地上,或是舉起來皆可。要注意的是, 「一字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拉筋動作,如果人們急於求成,狠勁往下壓腿,則容易拉傷胯部肌肉, 弄巧成拙。

     只要持之以恆,天天練習「一字功」5次,每次2分鐘,忍耐髖部、腿部的酸痛,你的腿筋就漸漸被拉長、拉軟了,腿部肌內也開始變得有彈性,雙腿開始變得筆直。因此,對於年輕愛美的女孩來說,這是鍛鍊出一雙美腿的最佳運動。

四、肩膀筋骨要放鬆,就要拉手筋

     拉手筋可使肩膀筋骨放鬆,對肩周炎的治療極為有效, 一般常用的拉手筋其實很簡單:

     先以右手的手掌背貼住背脊,掌心向外,手指朝上,然後再以左手手指從左肩向下伸,與右手手指互勾,至少要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互勾。起先勾不到,可以用繩子做成繩環來幫忙。以左手握著繩環向背後垂下,讓右手的手指勾住,再以左手用力向上拉高,手筋酸痛要忍耐, 拉數分鐘再放開休息,每天拉幾次,每次拉數分鐘,當手筋慢慢變軟變長了,便不用繩環幫忙,可以直接用兩手的手指互勾,至少堅持半分鐘或1分鐘,初練雙肩經常覺得有如混凝土般僵硬緊繃,非常不舒服,此時需要忍耐。

拉手筋

     一般來說,如果人們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互勾較為容易,因此,如果在使用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方法時總是勾不住手指,則可以先選用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方式,練習一段時間然後再使用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方式來拉手筋。

五、頸部僵硬不舒服,學著拉頸筋

     頸部肌肉僵硬,人們在做點頭、揺頭或扭頭的動作時就會感到酸痛,這是因為頸部氣血循環不佳所致,需要做做舒活頸部肌肉的拉經筋運動。

【具體方法】

1、站立、兩腳與肩同寬,然後使身體慢慢向右側彎,必須彎到右耳孔朝向地面,再慢慢直立起來。

2、使身體慢慢向左側彎,也彎到左耳孔朝向地面,再慢慢直立起來,

3、如此一左一右,連續做3分鐘以上,約120下。

拉頸筋

     要注意的是,此法對治療慢性鼻炎也有較好的效果,但慢性鼻炎患者宜每天做足10分鐘以上的拉頸筋運動。

      大家不妨試一試哦!

相關焦點

  • 站樁如何練筋骨-典傳筋骨體系
    一談練習內家拳,都會說練拳先練站樁。很多師父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怎樣呢?怎樣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站樁如何練筋骨-筋骨關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
  • 筋骨力訓練中為什麼要注意對膝蓋的保護
    筋骨訓練的科學方法是傳統武術最基礎的訓練方式,「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方法也是一個核心內容有朋友問,典傳筋骨體系中,連「內臟」都可以開發,為什麼唯獨沒有開發「膝蓋」的技術?是不是膝蓋作用不大?
  • 傳統武術力量訓練:筋骨力的奧秘
    點擊上方功夫天下,歡迎拳友關注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
  • 太極筋骨齊鳴,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如何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筋骨齊鳴,不少練太極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太極可以練出太極筋骨齊鳴。只是弓弦要想發出聲音,首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弦已經崩起,二是在崩起的前提下,又有外力使其震顫,才能發出聲音來。所以太極愛好者要想練好筋骨齊鳴,也是具備這兩種條件。也就是很多人太極人朋友看過,拳譜中常說的:「練拳第一步,抻筋拔骨」。
  • 傳統武術力量訓練:筋骨力的奧秘
    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近些年來也被捧得很神秘,一提練功必定有抻筋拔骨、挑起大筋之類的說法,什麼筋長力大,骨重筋靈之類的詞語也不少見。主要談談我對筋力的認識。人的韌帶是緻密的結締組織,是非常有力的,最能說明韌帶力量的就是手指,手指上再練也練不出什麼肌肉,但你做大重量硬拉時十根手指和你的腰腿一樣在承擔那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練二指禪的人能夠用兩根手指撐起全身的重量,也絕不是靠的手指上的肌肉,承受力量【註:應該是骨骼。肌肉、韌帶其固定作用。】的都是韌帶,由此可見韌帶的力量。
  • 內​家筋骨訓練與筋骨現象
    而做為大成拳本身,表面看似乎很簡單,絕大多數的修學者都是僅從書上學習,或跟在師傅身邊學會一些方法便回家關門自修,實際上大成拳的訓練是極精極微極妙的,許多東西甚至要師傅手把手的餵給弟子才行,可一般人不了解這點,一味在家關門傻練的結果只能是越站越迷惘,筋骨訓練的出現就如同沙漠中饑渴的人看見了綠洲,他們不知道這是海市蜃樓,卻以為這才是大成拳中秘密的真正精華,所以在自己的訓練中結合筋骨訓練,別的地方不說,與我早年一起學散打的小師弟在本地就打敗了很多這樣的人
  • 如何鍛鍊筋骨?筋骨、關節、內臟如何使用
    說起來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門派入門的基本功是壓腿、打鐵砂、踢木樁,但是內家拳不練這些東西,而是練樁功(站樁或者走圈)。有的人以此論述「內家高於外家,更加符合養生的道理」或者「內家沒實在功夫,執著於一些花架子」。這恰恰說明很多人沒有筋骨鍛鍊的概念。
  • 站樁中練氣還是練力?
    看訪談錄,學到一句話,練力則為力所制,練氣則為氣所傷;那麼到底該練什麼? 為什麼?;雙方一下子搞的像發最後通牒一樣; 這時,業務經理建議老闆放棄這個客戶,涼他1,2年;老闆確捨不得將要到手的訂單;於是主張我們稍作讓步,緩和一下雙方的情緒;最後,採用了老闆的辦法,繞開客戶方面直接和我們吵架的這個人,找到客戶那邊和我們關係比較好的人進行了一些解釋,雙方的氣氛才緩和下來;大家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其實,雙方從一開始的忍耐克制到你來我往,甚至到要發最後通牒;大家都是在練氣,練力
  • 道韻筋骨開發 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
    那麼本期跟大家聊聊《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傳統武術中文練與武練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傳統武學中有「漲筋滕膜」之說,什麼是漲筋騰膜呢?在傳統文化裡面這個「筋」指的是大筋,比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手筋」與「腳筋」,這個「膜」是指筋膜。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
  • 內家拳筋骨裡訓練方法到現代,你知道兵器是怎麼練的嗎?
    那麼,古代人是怎麼自由驅使重兵器的,要知道這裡所說的重,不是簡單一兩斤,而是一兩二十幾斤起步,不然輕了砸不死敵人。不是每個將軍,都是項羽天生神力,很多人本事都是從零一點點練出來的。內家拳這種用力技巧,在現在的拳術中被稱之為「整體力」。用整個身體的力量,去揮舞重兵。
  • 什麼是「筋骨內脈得位」?
    達到動作精準,就需要注意在行拳過程中,時刻注意「筋骨內脈得位」。人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人體的氣血循環。所謂得位,即是保持人體筋骨氣脈自然暢通和促進氣血循經的狀態。為什麼需要「筋骨內脈得位」?循經太極拳的宗旨,就是所有動作要符合筋脈本來疏通的狀態,專業術語為「循經合脈」。行功動作不可阻滯氣血經脈的暢通,須避免隨之帶來的不暢和逆行之弊。只有符合氣血流注的動作,才是循經內煉的根本。所以,在沒有洞徹太極內操循經合脈,進入運行無差之前,不可以隨意修改太極拳的動作和次序。
  • 傳統功法:筋骨壯練站樁
    筋骨的鍛鍊並不神秘,站樁練的是筋骨之力。人體自出生以來,筋骨就是連通的,但是,由於人們生活中的用力習慣,使自身的筋骨沒有得到良好的鍛鍊,不能有效地用力。通過站樁,可以改變和調整人們的用力習慣,除卻後天的拙力,從而生發本能活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筋骨之力。
  • 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教你如何選筋骨開發體系?
    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2013年開始即在傳播筋骨體系,並作為教學部負責人,一直在從事筋骨開發的教學、研究與訓練。 2017年離開了原國術館,追根溯源,跟隨恩師沈錦康先生不斷深造。2019年道韻筋骨體系將原有六大開體系升級為「四大版塊、人體十二處練法」,目的,就是幫助更多的功夫健身愛好者,能學到正確的門內「原傳」筋骨核心技術。
  • 太極拳發勁訓練: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拳發勁訓練我們常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聽起來內練和外練的好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但真的是這樣嗎?太極拳發勁訓練是否需要盤練筋骨,要從什麼是筋了解。1. 太極拳練發勁-大筋「筋」在廣義上包括筋膜、肌腱、韌帶。
  • 理解人體筋骨結構,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一談練習內家拳,都會說練拳先練樁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運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展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筋骨開發」筋骨體系發起人刀哥談背弓「背部崩彈與肩胛傳遞」
    練過筋骨開發的朋友,都知道「身備五弓」中最重要的一弓為「背弓」,「功夫在背」,我們在訓練背部發勁的時侯,往往忽略了-前崩彈發勁,平時把時間放在「往上或往下」非重要勁力訓練上了......在和多位練習筋骨開發五年以上的學友交流時,發現有兩點他們還需提升:一是背部崩彈勁力的掌握;二是肩胛傳遞「肩胛開發與發勁」。
  • 八卦掌筋骨齊鳴,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體系
    八卦筋骨齊鳴,不少練八卦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八卦可以練出八卦筋骨齊鳴。,其實是練八卦時身體筋骨在用力,或者震顫之間產生的大筋運動發出來的聲音。所以八卦愛好者要想練好筋骨齊鳴,也是具備這兩種條件。也就是很多人八卦掌朋友看過,拳譜中常說的:「練拳第一步,抻筋拔骨」。 撐開大筋,拔伸骨節,使得人體大筋能夠得到第一步,初步崩起。至此筋骨已經做好筋骨齊鳴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也就是使筋骨能夠震顫,使其發出聲音。就是筋骨發力,活著說運動,這在八卦掌發力中可以實現。這就是會出現筋骨齊鳴聲音。
  • 練太極拳的意到、氣到、力到是這麼回事!!
    太極拳的本相是混元,練不出混元氣,就談不「四兩撥千斤」。所以,練習太極拳就應該在追求太極本相上下功夫。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多,但是,練的不得法,不僅不能健體強身,反而會造成傷害,更不用說練出功夫了。所以,練太極拳要講究方法。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太極。太極就是天地,太極就是宇宙,太極就是混元。天地在旋轉,宇宙在運行,混元之氣也在運行旋轉。可以說,太極理論是最高的科學。
  • 「筋骨開發答疑解惑」筋骨開發「開胯」的重點是大筋嗎?
    :刀哥老師好,我想問下筋骨開發「開胯」的重點是大筋嗎?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你好,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筋骨訓練的朋友向我諮詢過,在訓練開胯的時侯,大筋不大筋的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我們道韻筋骨體系「傳承版」在訓練其它關節時,可以同步「強化」訓練到大筋)。
  • 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之何為功夫中的顫勁?
    這一段話對驚勁的描寫是非常形象且具體的,筋骨齊鳴之何為驚勁?不僅身體上要急,心中也要急,身體與精神,達到一個內外統一的狀態,這才是功夫中的顫勁。 二、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之功夫正所謂一膽,二力,三功夫。現代社會,很多老拳師,練拳人,功夫很高,筋骨齊鳴但就是一到實戰就不行了,其實不是他的功夫練錯了,而是他的心態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