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力量訓練:筋骨力的奧秘

2020-08-26 武術與搏擊

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近些年來也被捧得很神秘,一提練功必定有抻筋拔骨、挑起大筋之類的說法,什麼筋長力大,骨重筋靈之類的詞語也不少見。

主要談談我對筋力的認識。人的韌帶是緻密的結締組織,是非常有力的,最能說明韌帶力量的就是手指,手指上再練也練不出什麼肌肉,但你做大重量硬拉時十根手指和你的腰腿一樣在承擔那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練二指禪的人能夠用兩根手指撐起全身的重量,也絕不是靠的手指上的肌肉,承受力量【註:應該是骨骼。肌肉、韌帶其固定作用。】的都是韌帶,由此可見韌帶的力量。為什麼有的人看著乾巴瘦,但掰腕卻很厲害,因為對腕力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僅僅是前臂的肌肉,而是手腕內側的韌帶,大家把手握緊拳並向內彎曲,就能看到手腕內側凸起的韌帶。瘦的人不一定韌帶就細,如果他的韌帶比你更粗更有力的話,韌帶力量完全可以彌補肌肉力量的不足。

肌肉力量訓練時韌帶也要承受力量,也對韌帶有一定的鍛鍊作用,但韌帶的密度和力量都比肌肉強得多,肌肉疲勞了但韌帶還沒得到充分的刺激,所以專門對韌帶進行練習還是有必要的。

  我看了很多據說可以挑起大筋的功法,感覺可以大體分成兩類,或者是兩大類相結合。


  


五大部位的拉筋法


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中醫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筋縮的療法,但各種撐拉的方法在習武、氣功、瑜加鍛鍊中一直存在。拉筋過程中,一般醫師認為當患者感覺到筋被拉緊疼痛時便要停止,以免拉傷筋肌。


&39;,不僅僅能促進睡眠,還能防癌、抗癌、促進全身氣血循環、使人返老還童、延年益壽,可普遍改善各種慢性病症狀: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氣喘、腎病、肝病、肩周炎、失眠、個性固執、心情煩躁,氣血循環不良,新陳代謝變緩。

一、當你時常感到腰腹部酸痛時,應該多拉腹筋

【具體方法】

1、選擇一張床或在地上鋪一張軟墊,跪在上面,讓腳背貼在床上或軟墊上,

2、將兩腳後跟往左右兩側拉開,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墊上。

3、將身體慢慢向後仰,先使頭部前到床上或墊上,然後背部慢慢躺下去

4、躺下去時面部朝天,背部貼緊床上或墊上,保持60秒再起身,然後重複上述動作。

拉腹筋

要注意的是,這個動作常導致腳筋的酸痛,在剛開始做時宜忍耐, 一般來說,做的時間長了,腳筋的酸感會有所減輕,如果日益嚴重,則要立即停止拉腹筋。


二、拉背筋的兩大方法,你不可不知

如果你總是感到背部酸痛,應該多做拉背筋的練習,拉背筋分為兩種方式。

【具體方法】

拉背筋

1、選一張床,或在地上鋪一張軟墊,坐在床上或墊上,伸直兩腿,然後慢慢向前彎下腰去,直到讓額頭碰到膝蓋, 堅持幾秒後再慢慢直起腰來,如此重複10次以上,在這個程中要讓兩腿儘量伸直,儘量不使膝蓋向上弓起。

2、選一張床,或在地上補一張軟墊,坐在床上或空上,使兩腳合掌,掌面向上,兩腳小趾併攏,然後以額頭碰腳大趾,至少碰30下,剛開始較難做到,練久了就會可以了。


三、拉腿筋,不妨多做「一字功」

當身體經常出現酸痛的症狀時,人們應該檢査一下自己是否筋縮了,同時多做拉腿筋的運動,拉腿筋又叫做「劈腿」,也叫「一字功」 這是所有拉筋動作較困難的一種,因此人們在練習時不宜操之過急,急於求成,而要循序漸進地練習。

拉腿筋

「一字功」的動作很簡單,讓兩腿往左右兩側劈開,儘量將腿往下壓,直至胯部、腿部完全貼於地面,成一條直線,在這個過程中,手可以按在腿上,也可以按在地上,或是舉起來皆可。要注意的是, 「一字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拉筋動作,如果人們急於求成,狠勁往下壓腿,則容易拉傷胯部肌肉, 弄巧成拙。


只要持之以恆,天天練習「一字功」5次,每次2分鐘,忍耐髖部、腿部的酸痛,你的腿筋就漸漸被拉長、拉軟了,腿部肌內也開始變得有彈性,雙腿開始變得筆直。因此,對於年輕愛美的女孩來說,這是鍛鍊出一雙美腿的最佳運動。


四、肩膀筋骨要放鬆,就要拉手筋

拉手筋可使肩膀筋骨放鬆,對肩周炎的治療極為有效, 一般常用的拉手筋其實很簡單:

先以右手的手掌背貼住背脊,掌心向外,手指朝上,然後再以左手手指從左肩向下伸,與右手手指互勾,至少要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互勾。起先勾不到,可以用繩子做成繩環來幫忙。以左手握著繩環向背後垂下,讓右手的手指勾住,再以左手用力向上拉高,手筋酸痛要忍耐, 拉數分鐘再放開休息,每天拉幾次,每次拉數分鐘,當手筋慢慢變軟變長了,便不用繩環幫忙,可以直接用兩手的手指互勾,至少堅持半分鐘或1分鐘,初練雙肩經常覺得有如混凝土般僵硬緊繃,非常不舒服,此時需要忍耐。

拉手筋

一般來說,如果人們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互勾較為容易,因此,如果在使用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方法時總是勾不住手指,則可以先選用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方式,練習一段時間然後再使用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方式來拉手筋。


五、頸部僵硬不舒服,學著拉頸筋

頸部肌肉僵硬,人們在做點頭、揺頭或扭頭的動作時就會感到酸痛,這是因為頸部氣血循環不佳所致,需要做做舒活頸部肌肉的拉經筋運動。

【具體方法】

1、站立、兩腳與肩同寬,然後使身體慢慢向右側彎,必須彎到右耳孔朝向地面,再慢慢直立起來。

2、使身體慢慢向左側彎,也彎到左耳孔朝向地面,再慢慢直立起來,

3、如此一左一右,連續做3分鐘以上,約120下。

拉頸筋

要注意的是,此法對治療慢性鼻炎也有較好的效果,但慢性鼻炎患者宜每天做足10分鐘以上的拉頸筋運動

相關焦點

  • 傳統武術力量訓練:筋骨力的奧秘
    點擊上方功夫天下,歡迎拳友關注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
  • 內​家筋骨訓練與筋骨現象
    首先是它的效果顯著,強調三兩個月內全身挑起十二條大筋,自己與他人明顯可見,以及間架打不散,力量篤實等等;其次是理論上論述詳盡,且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詳細到每一條肌肉訓練都何種程度,如何練,何時轉入下一步訓練,講得十分明確……教材一版再版,於是搞函、出書,臺前幕後的幾個人都名利雙收,都成了新一代宗師,錢賺到上百萬……普通人也許不知道,筋骨訓練的倡導者賺了錢以後,或是遊學四方訪求名師,或是乾脆出錢請傳統名師到自己家
  • 筋骨力訓練中為什麼要注意對膝蓋的保護
    筋骨訓練的科學方法是傳統武術最基礎的訓練方式,「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方法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形成了區別西方肌肉訓練的獨特體系。有朋友問,典傳筋骨體系中,連「內臟」都可以開發,為什麼唯獨沒有開發「膝蓋」的技術?是不是膝蓋作用不大?
  • 為什麼要練筋骨力
    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也是一個核心內容
  • 站樁如何練筋骨-典傳筋骨體系
    怎樣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運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展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武術入門的內在訓練
    因為超量恢復的機制,筋骨、肌肉等能成長到極限。直至這裡還只是武術的共法,而中國武術在身體的修煉方面,還有對於意識的修煉。也就是到了內三合的修煉。在精神意識層面的修煉,能反過來讓自己的身體有更大的進步。表現出來的是,耄耋之年,仍能禦敵。但是這個境界目前個人沒能達到。上述的意識方面內容也只是個人的揣測,沒有實證。
  • 傳統武術外部功法訓練,主要練習身體的柔韌性
    ,重要的是要對於「功法」「理論」「套路」「拆招餵手」等有一種清醒的認識和見解,因為傳統武術訓練中,「功法」訓練乏味,「理論」學習之深奧難懂,「套路」學習單調重複和「拆招餵手」很苦。而如果傳授者在訓練中正確分析和研究,將不會失去傳統武術的精華。
  • 太極拳發勁訓練: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拳發勁訓練講究松活彈抖,松活彈抖的基礎在於勁力通透,盤練筋骨是勁力通透的前提。螺旋纏絲勁的核心是全身的筋肉形成一個完整的連結,把全身的筋膜肌腱、韌帶、肌肉煉成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系統,是 太極拳的精髓和靈魂。
  • 如何鍛鍊筋骨?筋骨、關節、內臟如何使用
    這恰恰說明很多人沒有筋骨鍛鍊的概念。傳統武術首先明確筋骨都是什麼東西。筋的說法很亂,其實古人講得很明白,「筋者,肉之力也」,筋就是產生力量的肌肉。再具體講,就是能夠發力的肌肉束、關節結構和聯絡機體的緻密結締組織。然後講筋骨要練成什麼。骨架是天然的支撐結構,骨架咬合的好,身體自然能夠支撐更大的力度。
  • 太極拳發勁訓練- 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
    太極拳發勁訓練講究松活彈抖,松活彈抖的基礎在於勁力通透,盤練筋骨是勁力通透的前提。我們常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聽起來內練和外練的好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但真的是這樣嗎?太極拳發勁訓練是否需要盤練筋骨,要從什麼是筋了解。1. 太極拳練發勁-大筋「筋」在廣義上包括筋膜、肌腱、韌帶。
  • 傳統武術的速度訓練
    速度是武術的核心價值,沒有速度的武術,根本就談不上技擊,而技擊又是武術的靈魂,所以速度是武術的第一要素。要想提高我們的競技速度,首先要研究的是啟動速度,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們從靜態到動態的速度,克服慣性對我們速度的影響。
  • 傳統功法:站樁與核心力量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武術將肩關節周圍、從臍到臀到胯關節周圍的部分稱為根節即核心區域。核心力量的概念是身體核心部位在運動中的3個主要功能產生力量、傳遞力量和控制力量。美國等國家的學者將構成或提高核心穩定性的力量能力稱為「核心力量」。最早始於人體脊柱的解剖和生理學理論主要應用在人體醫學康復領域。
  • 傳統武術與現代自由搏擊的區別
    最近網絡上很火的一個人就是渾形意太極掌門人了,他的一句「年輕人不講武德」火遍了網絡,究其原因在於他根本不知道練習傳統武術與搏擊的區別。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就否定傳統武術不能實戰,而應該說從整體上傳了武術無法對抗現代搏擊。
  • 武術是回歸本身的意識筋膜是武術訓練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能開發技巧並建立結締組織的彈性勢能,可以用一些協調的可控的武術訓練,如太極,空手道和功夫來展示這個技能,把這種可控的能量運用到需要爆發力的高速運動中。在防衛和攻擊中擁有終極力量和良好的意識(本能)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追求,兩千年前的武術家們直覺的知道一些訓練肌力
  • 力是「萬能功」—看古代武術人練力量的健身器材
    在清朝的武舉考試中力量的比試為重要的考核項目,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等。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歷來民間武術界同樣重視力量的訓練。很多武術家例如有著「千斤大力王之稱的王子平」有著千鈞之力。當然力量並不是憑空產生的。
  • 傳統功法:筋骨壯練站樁
    筋骨的鍛鍊並不神秘,站樁練的是筋骨之力。人體自出生以來,筋骨就是連通的,但是,由於人們生活中的用力習慣,使自身的筋骨沒有得到良好的鍛鍊,不能有效地用力。通過站樁,可以改變和調整人們的用力習慣,除卻後天的拙力,從而生發本能活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筋骨之力。
  • 又一「宗師」倒下,傳統武術路在何方
    內行解釋是太極重在修煉內功,十年才有小成,講究厚積薄發,而形意趨向外家拳,追求爆發和力量,上手快,同時威力驚人。那麼「渾元形意太極拳」就應該是集兩家之長,修煉起來又快又強,比划起來既柔且剛。作為「渾元形意太極拳」的掌門人馬保國,肯定登峰造極,獨步武林。於是這場約戰堪稱代表傳統武術的巔峰對決,吸引無數眼球。
  • 對傳統武術的一點點的理解。
    競技格鬥和非表演性傳統武術是有很大區別的。競技格鬥是以在臺上、在規則中打點得分、打暈為終極目的去訓練。它在訓練中挫磨的是一些點到為止的技術,和以耗費體力來增強耐力和抵抗力為目的訓練。而真正的傳統武術訓練的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對手失去戰鬥力,或者是用最小的動作和體力去最大程度地傷害、牽制、打擊甚至擊殺對手。
  • 道韻筋骨開發 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
    在上一期中,道韻國術教研室跟大家分享了《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武練法?易筋撐筋拔骨的重要性》,我們明白了武練法撐筋拔骨的重要作用。那麼本期跟大家聊聊《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傳統武術中文練與武練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傳統武術能否經得起現代搏擊的挑戰?傳武的功能是健身和防身
    01傳統武術的功能是健身和防身以套路訓練為特點的傳統武術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它存在的的價值有兩個基礎,那就是健身和防身,傳統武術的健身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哪一派傳統武拳種,只要你練習就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而且這種健身作用是伴隨著練習者終身的,傳統武術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 」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