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夜宿的古寺曾是錢鏐王的老宅?這座杭州的千年古寺找到了不少...

2020-12-17 騰訊網

杭州老「市長」蘇軾,據說有個習慣,不管到了哪,都要去當地的寺院問禪。不信你看,他留下的三千多首詩詞裡,有多少是在寺院裡寫的?

其中有兩首,《宿臨安淨土寺》《自淨土寺步至功臣寺》,並不出名,但說的都是同一所寺院——淨土禪寺

話說,900多年前的某一天,不知道是不是臨時興起,天剛蒙蒙亮,蘇軾就起了個大早,從餘杭出發,坐上小船兒,從水路往臨安趕。

「雞鳴發餘杭,到寺已亭午」,花了半天工夫才趕到淨土禪寺的蘇軾,當晚就乾脆住了下來。

也不知道蘇軾是不是曉得,他當晚留宿的淨土禪寺,再往前推大約200年,當時還不叫淨土禪寺,而是叫光孝明因寺;而這個光孝明因寺,修建它的人可不一般,是當時的吳越國王錢鏐

千年易過,不管是光孝明因寺,還是淨土禪寺,早已在人們的視線裡消失得無影無蹤。經過兩年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把它找了出來。

光孝明因寺為啥建這裡

這是錢鏐曾經住的老房子

當年,蘇軾有官船,一路「暢通無阻」,也要花個半天,才能從餘杭到臨安。這位老「市長」可能想不到,900多年後,我們這些普通市民,開車只要一個小時,也就到了。

它的位置,在錦橋村吳越街南側。

它的北面,一牆之隔,緊挨著新晉「網紅」臨安博物館;南面靠著的是一座無名小山頭,臨安當地有人叫它錢塢壟;右前方是大名鼎鼎的功臣山,山頂上的功臣塔,抬眼可見。

所以蘇軾詩《自淨土寺步至功臣寺》是「步至」,兩個寺院離得很近,抬腳上山,走走就到了。

千年後的今天,真的站到這個地方,說實話,我連一絲寺院的痕跡也沒看到。整整400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一眼看過去,一片荒蕪。只有一格格的探方痕跡,還能依稀看出,過去的這兩年,它都經歷了什麼。

考古工地航拍圖

2018年4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臨安工作站工作人員翁彥博,和他的同事們一起進場,開始尋找光孝明因寺(淨土禪寺)的遺址。

兩年之後,收穫喜人——

一共發現三組遺蹟。第一組年代最早,是吳越國光孝明因寺和宋代改額的淨土禪寺;第二組,是南宋時重建的淨土禪寺,宋末元初毀棄;第三組,是明代重建淨土禪寺。

出土的文物也蠻多,比如蓮花紋瓦當、寶相花紋磚、脊獸、筒瓦、板瓦、抄手硯和越窯青瓷殘片等。

吳越國·阿育王塔尖

吳越國至宋·湯瓶

五代至宋.蓮花紋瓦當

我請翁彥博帶著在考古工地裡,一點點辨認了這些遺蹟,並以此來推斷,它曾經在歷史中留下的模樣。

從年代開始說,最早是吳越國時的光孝明因寺

找到了什麼呢?兩個大殿,以及連著兩個大殿的東西廊房。房子也蠻大,最大的有7個開間。

開間,古代民間建築一般是三開間(俗稱一明兩暗);五開間、七開間,那就是宮殿、廟宇、官署常用的規格了;再往上,九開間,那就是特別重要的建築。

有廊房,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哪怕下雨了,進了寺院大門,不管你往哪裡走,頭頂都有廊,是不用打傘的。

大殿邊上有散水,也就是我們說的排水溝;臺基用的是大個頭鵝卵石,偏方形,這是臨安在吳越時的特色。臨安溪多,就地取材,常用大鵝卵石打底。還有水井、兩個磚砌灶,水井毫無疑問是打水的,灶是不是專門燒飯的就不知道了。

911年,已經封吳越王的錢鏐,「舍宅為寺」,拿了自家老房子出來,要建光孝明因寺。對,在建寺院之前,這個地方實打實是錢鏐的老家

別家寺院坐北朝南

它為啥反過來,坐南朝北?

既然是吳越王要建的寺院,自然是很大。以目前找到的遺址來看,翁彥博說:「只是找到了寺院的一小塊,很可能連大雄寶殿都沒找到。」

有水井,有灶,推測目前找到的,只是寺院後半部分的僧人生活區。要是繼續找的話,就要往北面繼續挖,很可能寺院的大雄寶殿、山門等,都「躲」在了吳越街的地下。

說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寺院南面是無名小山頭,北面是臨安博物館。那麼,寺院竟然是坐南朝北的?

對,光孝明因寺是目前杭州發現的唯一一個坐南朝北的寺院

為什麼?別家寺院都是坐北朝南,為啥它偏偏反過來?現場我也問了這個問題。翁彥博說,很大的原因,和錢鏐的老房子有關。

911年,錢鏐「舍宅為寺」,至於為什麼,史料裡只提到了這個詞,卻沒說原因,也只能推測了。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錢鏐建下的寺院,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希望它面向衣錦城。

889年,錢鏐營建衣錦城,四周有牆垣及壕溝,並設了迎薰、惠政、望錦、拱辰四門。考古界對衣錦城的定義,是一座始建年代非常明確,而且沿革有序的極為重要的唐宋時期地方城市,從考古上來講,屬於古今重疊型城址。

當時,錢鏐應該是懷著要在這裡長長久久住下去的念頭,建了城,又拿出自家老房子,建了一個可以望向衣錦城的寺院。

既然選了自家老房子,那位置就定了下來,它一面是山,把山門開到山頂,從上往下走,那自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它就成了獨一無二的坐南朝北。

建這樣一個寺院,錢鏐是怎樣想的呢?史料裡也沒有說到。只知道,吳越國是非常敬重佛教的,在臨安前前後後興建或是重修了40多個寺院,除了功臣塔、功臣寺、光孝明因寺,還有諸如塔亭院、竹林寺(海會寺)、寶林院(雙林寺)等,可以說,當時的佛教是很興盛的。

換了名字:淨土禪寺

兩口井裡撈出很多寶貝

考古界對光孝明因寺的定義,是經過考古發掘,極為少見的五代寺廟遺址,對佛教考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的出現,進一步揭示了吳越國在臨安「一城護三陵,佛寺星羅布」的布局。

只是哪怕是錢鏐建的寺院,畢竟它也只興盛一時,算不上一個非常大且有名的寺院,所以史料中也只是簡簡單單記了一筆而已。

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朝換代已數十年,就把名字改了,叫淨土禪寺。

《鹹淳臨安志》裡有記載:「在臨安南二裡……吳越王建,號『光孝明因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叫淨土禪寺,也是有講究的,它是我國已知最早的以「淨土禪寺」為名的實例,反映的是漢傳佛教淨土宗與禪宗的變遷與融合。

按時間推算,改名淨土禪寺的第二年,杭州老「市長」蘇軾的爸爸蘇洵才出生。

後來,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一把大火,淨土禪寺燒毀了。到了南宋,原址重建。重建後的淨土禪寺,就變小了。

這是依據考古遺蹟來判斷的。翁彥博說,大殿很明顯縮小了,和廊房組成了一個「回」字。建寺的方式也變了,以前用的是大鵝卵石,宋代改用了香糕磚,臺基、井……都用磚壘得整整齊齊。

有兩口宋代挖下的大井,一層層磚抬升上去。其中一口井,一直到現代還有當地人用。

宋代回字形臺基及排水溝(局部)

考古時,這兩口井簡直是「寶井」,在井底挖到了好多好東西,硯臺、鐵刀、銅筷子、鐵鑰匙、銅錢……都是井下找到的。

「井下找到八個完整器件,最好的就是一個黑釉兔毫盞了,相當精緻。」市考古文物研究所考古領隊王徵宇說,這個黑釉兔毫盞,釉色黑青,盞內有黑色放射狀條紋,光澤亮麗,哪怕在當時都是盛極一時的精品,到現在又保存得這樣完好,可以說是極珍貴的文物。

「黑釉兔毫盞」。

高4.1釐米,口徑12.2釐米,底寬3.8釐米。

為什麼在井底?可能是不要了,隨手扔下去的;更可能是取水時不小心掉下去的。不管怎樣,正是因為落在井底,才能保存這麼好。

寺院古井裡,找到的黑釉兔毫盞,是幹什麼用的?鬥茶。

都知道,宋代時流行鬥茶,自古至今喜歡琴棋書畫的寺院僧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黑釉兔毫盞用來鬥茶,黑白相映,便於觀察茶麵白色泡沫湯花。

淨土禪寺裡的僧人,飲茶用的茶具竟然這麼好?

可能是善男信女捐的,也可能是僧人幾經流轉買來的,起碼證明了當時臨安一帶的生活還是很富足、安逸的。

可惜的是,到了元代,淨土禪寺又毀了

《臨安縣誌》裡記載:「……元末毀,明洪武十五年重建。」而考古到的遺址,基本和文獻記載是相吻合的。

只是,再次重建的淨土禪寺,又更小了。翁彥博說,前兩次建寺應該都是官方撥款,還是比較富裕的;最後一次重建,感覺是地方上湊了點錢,隨便建了建。

明代找到的遺蹟不多,比如臺基,又用回了鵝卵石,但是個頭小了,路面也從香糕磚又換回了鵝卵石路,而文物一樣也沒有。

明代時的道路

可以說,明代開始,淨土禪寺就已經沒落了。

錢鏐生活過的這片土地

將變成一個大公園

一千多年前,臨安是錢鏐的地盤。哪怕一千多年過去,如今的臨安,也處處可見錢鏐留下的痕跡,比如衣錦街、衣錦小區……

錢鏐,在戰亂頻繁的晚唐時期,生於臨安,鹽販出身,成名於杭州。

說他成名,是因為896年,錢鏐滅董昌,割據兩浙;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從鹽販一路做到了吳越國王,現在都喜歡說勵志,比起來,那他絕對是勵志的代表啊。

功成名就後,錢鏐懷著對故鄉臨安不一般的感情,先後幾次改名——在890年至907年間,臨安縣不停改名,先後叫過安眾營、衣錦營、衣錦城、衣錦軍。

這些年,臨安一直在尋找錢鏐在這裡留下的遺址、遺蹟,已經陸續發現了吳越國王陵墓葬、寺址塔幢、衣錦城、太廟山東南側建築遺址、潘山建築遺址等,吳越國文化遺產在臨安區「一城護三陵,佛寺星羅布」的面目,漸漸清晰。

現在,處處都有錢鏐痕跡的臨安,將要打造一個吳越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

根據規劃,臨安吳越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範圍84.76公頃,分為太廟山區塊、功臣山區塊和塔山路沿線三個區塊,呈「兩區一軸」啞鈴狀布局,共有錢王祠修繕、太廟遺址、吳越國文化展示中心、淨土寺遺址、塔山路商業街等39個項目。

而光孝明因寺(淨土禪寺),就在功臣山區塊,以後將可以看到功臣寺、淨土寺、淨度寺三處吳越國時期寺院遺址,還會有吳越佛教研學營地景觀建築。

功臣塔區塊文物遺存圖

目前,太廟山區塊一期已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建設時間1年左右;功臣山區塊計劃2020年10月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建設時間2年左右。整個項目預計到2025年全部建成。

歷史上的杭州,曾經是什麼樣子的?也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和想像。

在過去的2019年,市考古所在杭州完成17個考古發掘項目,其中有479座墓葬,出土了文物標本6532件(組)。

2020年,我們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開設《杭州寶藏》欄目,來一個個講講考古背後的那些生動有趣且有歷史溫度的故事,帶你認識杭州。

記者 劉雲 編輯 申佩琦

通訊員 孫媛

照片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相關焦點

  • 這幾座千年古寺都是旅遊勝地,最早的有1900多年
    我國許多寺廟歷史悠久,現在成了知名的旅遊景點,其中還有不少是千年古寺,這幾座寺廟都成了當地旅遊標誌性景點,遊客旅遊必去的打卡地。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以西,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至今已有接近1700年悠久歷史,是我國最知名的古寺之一。
  • 河南深山中藏個千年古寺,皇帝曾到此剃度為彌,你去過嗎?
    在以前上學的時候,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古詩「深山藏古寺」,在古代的時候大部分寺廟都是修建在遠離城鎮的深山老林之中,似乎在這種清靜之地能讓人更好的修行,雖然現在有些古寺隨著時代的發展,周邊也成了繁華之地,不過仍有許多古寺藏在深山之中,人們在去參拜的時候還要爬山才能到達。
  • 千年古寺靠「化緣」重建 文化工作者被稱"金和尚"
    組織80歲以上老人憶古寺原貌  在金延年的回憶裡,眼前這座宏偉的永豐塔曾遭受過重創。隨著州府向瓦房店市遷移,曾經商賈雲集富甲一方的復州城便日漸衰落。漸漸疏於保護的復州古城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歲月的侵蝕,加上人為的破壞,永豐塔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搖搖欲墜的永豐塔不復往日的風採,眼見就要變成一攤廢石。
  • 白鹿原千年古寺「白鷹寺」
    南原上更是有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或者遺址,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千年古寺——白鷹寺。白鷹寺的傳說和過去南北朝時期,皇室對鷹特別寵愛,據史料記載,北齊對鷹就像對自己祖先一樣,規定鷹不能射之,不能圈養,飼鷹者,稍割犬肉以飼之 ,白鷹寺因東邊有條溝叫白鷹溝而得名.這條溝就是今日的沐浴溝。至於白鷹寺真正源宗,還要歷史學家去證實吧,這只是民間說法而已。
  • 這座千年古寺,因一棵樹名聲大噪,不但不收門票還謝絕觀光旅遊團
    你們還記得那棵火遍網絡的千年古銀杏樹嗎?相傳那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栽種的。這棵千年古銀杏樹火之前,古銀杏樹所在的寺廟一直鮮為人知:古觀音禪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距今約有1400年歷史,是終南山千年古剎之一。我對這座千年古寺的印象極為深刻。
  • 【高新印記】高新區法華山:千年古寺成就的蒼雪奇峰
    法華山坐落於高新區雙馬街道的東部,主峰海拔299.1米,是湘潭與株洲的分水嶺。因寺得名  9月14日,我們沿著河東迅達大道前行,在快到達馬家河收費站時,遠遠望見一座連綿起伏的山脈,海拔雖不高,樹木卻十分蒼翠,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就是法華山脈。  法華山脈,南起霞灣,經荷塘北延至易家灣。
  • 寧波溪口鎮有座古寺,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
    說起古寺古剎,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自漢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國後,興建了一座座佛教寺院,千餘年歷史的古寺在我國數量非常之多,除了那些人人皆知的知名寺院外
  • 西安有座隱藏於鬧市中的千年古寺,因為太隱蔽,遊客多是本地人
    西安十三朝古都,人傑地靈,可以遊覽的景點很多,整個市區光是寺院就有數十座。有些寺院是隱藏在大街小巷裡面,大多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大興善寺便是一座隱藏於鬧市中的千年古寺。很多人都知道西安南郊的小寨,尤其是小寨的賽格商城因為有室內最大的噴泉而成為了網紅景點。
  • 中國十大古寺,兩個南方經濟大省有五座,另一北方經濟大省有三座
    我國擁有5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祖國的大地上,存在著不少的名山大川,而從古至今中國寺廟卻有很多,但最出名的有十座,它們卻分布在我國的山南海北。十大古寺中有五座分布在兩個南方經濟大省,另一個北方經濟大省佔了三座,個個年代久遠,又賦有極大的歷史文學價值。
  • 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有座在福建泉州,始建於北宋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宗教文化頗有講究,現如今,我國仍有不少宗教愛好者,他們心懷虔誠,守護心中的一片淨土。從古至今,幾乎每座城市都會建有幾座廟宇,供當地人燒香禮拜,即便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仍有不少香客慕名前往,尋找自己的心靈寄託。
  • 千年古寺仙佛寺
    在來鳳縣城郊酉水河岸傍山臨水間,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寺仙佛寺。據清同治《來鳳縣誌》推斷,仙佛寺始建於東晉鹹康元年,距今已超過千年。
  • 仙臺村中探古寺
    尋訪懷柔的古寺,大都坐落於青山秀水間,唯有鳳翔寺特殊,坐落在沒有山巒的平原居民區——楊宋鎮仙臺村。一座千年古寺,何以建在這裡?的確值得研究。仙臺村地處懷柔區東南隅,村域面積15平方公裡,始建於唐代。據記載,仙臺鳳翔寺也建於唐代,而且是先建寺,後成村。
  • 西安這座千年古寺,藏著中國最美的櫻花,不設門票免費參觀
    說到西安這座城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雖然如今它已經發展得十分迅速,但同時也還是一個歷經千年的古都,所以自然也就保留了無數文物古蹟,像是我們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及大唐芙蓉園等等。不過,也有很多是比較低調的。
  • 上海浦東新區福泉古寺,古鐘與千年銀杏王后,歷經時代滄桑
    在上海,有不少出了名的寺廟,比如靜安寺、龍華寺、東林寺、玉佛寺、下海廟等等還有很多就不說了,之前也寫過很多,但今天要說一說,浦東新區惠南鎮上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寺廟福泉古寺。福泉古寺,坐落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鎮文體路,建於元年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比南匯城早44年,初名為「甘霖院」,建有大殿及兩廂,殿後偏東有「福泉井」,早於寺開鑿,故改名為福泉寺,意喻為「善福之源泉」。有別於其他常規寺廟的平面布局,福泉寺因地制宜,立體布局,建造三層的大殿,底層天王殿、二層觀音殿、頂層鐘鼓樓。
  • 懷柔的這個小村裡隱藏著一座古寺,寺中有千年古柏與明代大鐘
    尋訪懷柔的古寺,大都坐落於青山秀水間,唯有鳳翔寺特殊,坐落在沒有山巒的平原居民區——楊宋鎮仙臺村。一座千年古寺,何以建在這裡?的確值得研究。仙臺村地處懷柔區東南隅,村域面積15平方公裡,始建於唐代。據記載,仙臺鳳翔寺也建於唐代,而且是先建寺,後成村。
  • 八十三年前,林徽因的驚世一瞥,才使這座千年古寺橫空出世
    圖文/劉新田【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佛國聖地五臺山,古剎名寺眾多,其中有一座古寺非常特別,遠離市鎮,深藏僻野,默默無聞逾千年,卻於八十三年前像一道閃電劃破夜空,至今依然光芒萬丈。這座唐代石幢,讓人覺得有點眼熟,原來以前我見過的一張林徽因在佛光寺的工作照,黑白照片上,林徽因站在梯上正對石幢進行測量。我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也不懂建築。我來佛光寺,說是拜見國寶,不如說是來循著大師們的足跡,感受他們對國寶的那份情緣,體會他們對中華文化的那份擔當。
  • 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寺,深受單身人士喜愛,齋飯隨便吃
    中國是受佛教文化影響的國家,在祖國大地的大部分地方屬於自己代表性的寺院, 比如我們熟悉的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都是當地的觀光名片, 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當然不缺席,但其代表性的寺院是光孝寺,結果廣州流傳著「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俗語。
  • 瑞鳥至 國運昌丨蘇州東山靈源古寺驚現吉祥五色鳥
    近日,筆者清晨在蘇州東山的田間勞作時發現了一種叫聲不可不畏奇特的罕見鳥種其鳴叫聲渾厚悠遠  像極了寺廟裡敲的木魚聲而筆者這幾日所耕作的地方正是處在群山環抱中的靈源古寺而見過五色雀又留下文字記載最有名的人,是大文豪蘇東坡。他在卜居儋州耳城南時,五色雀曾一度至庭下相見。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五日,他在進士黎子云家再度見到五色雀。當時,蘇東坡說:「若為吾來者,當再集也。」五色雀果然翔集再來,蘇東坡大喜,欣然賦詩一首,詩中對五色雀多有讚美之辭,遂使五色雀名聲大噪。而蘇東坡再次見到五色雀也給他帶來了好運,幾個月後,哲宗病死,徽宗繼位。
  • 河南這座千年古剎,與少林寺、白馬寺齊名,連乾隆皇帝都曾遊歷過
    導遊語:河南河南這座千年古剎,與少林寺、白馬寺齊名,連乾隆皇帝都曾遊歷過。河南是我國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沒有特別的身份證,沒有特別的身份證。
  • 拜訪南京的千年古剎,感受古寺的千年歷史,讀懂南京的古都底蘊
    南京這座古城自從建成以來已經有2480年的歲月,而這些出力在南京的古剎,所記錄的佛教發展已經達到了1780年。早在考試到中學為止,南朝480座寺廟,而且是整個城市佛教全盛時期家長正在考察的城市裡,城市寺廟無論是絕代的錯綜複雜的感情,還是隱藏在煙雨的寺廟深秋色彩裡的寺廟,都能找到該城市千年的詳細內容,所以在這次旅行中,我要帶你去南京那千年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