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貓的角度看世界,用貓的思維述故事。 本期就讓小編帶來這本敘述角度與眾不同的書——《我是貓》。#貓#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病去世。其代表作有《我是貓》、《草枕》和《門》等。
書籍簡述
《我是貓》獨特風趣,具有批判現實主義。藉助貓的感官,以貓主子珍野苦沙彌(我十分的憐憫那個教師主人,可以將警察和小偷錯認。
而且,不僅有嚴重的胃病,用蹩腳的寫著英文文章,受美學家的蠱惑開始寫生,再一天到晚的抱怨。)
的日常起居為主線,夾雜鄰居資本家金田恨女嫁不成、反道蓄意報復苦沙彌的怪事,譏諷他們自命清高,卻無所事事,不滿現實,卻無力反抗,平庸無聊,卻貶斥世俗的矛盾性格。
小說中也有一些貓的場景,比如「捕蟬」、「溜松」、「繞竹牆」等。
這隻公貓也有人的品性,什麼紅顏知己花子小姐,什麼的鄰居大黑,以及那時候人們的醜惡姿態(幾個穿著平民衣服的人,正在向穿著官服的貓跪拜,貓神氣十足,得意洋洋,手上還拿著一把日式摺扇)。
貓的喜怒笑鬧罵,都是一種人性的表現,特別是那一句:明擺著欺負貓嘛,更讓人忍俊不禁。
這隻貓,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是卻不會捉老鼠,就像日本文人面對新知識的狂熱與深深的惶恐。
它是那樣的神通廣大,又公正銳敏,但是它卻又是一個俗貓,一個蠢貓,甚至不知道酒桶會淹死貓,終於丟了性命。
貓的溺水而亡,是全書悲觀主義和批判主義的巔峰。貓明知自己無法逃生,與其奮力掙扎,不如看淡一切,不再強求。
(起先它還在掙扎,可漸漸地就放棄了,因為它覺得這樣很舒服,遠離了世界的喧囂,進入了奇妙的、寧靜的世界之中。「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呀感謝。」)
這便是「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吧。
語錄推薦
1. 天下的事再也沒有比自己承認愚蠢更為可貴的了。
2.鏡子是驕傲的釀造器,同時也是自滿的消毒器。
3.不能透徹識別真理的人,很容易貝爾眼前的各種現象束縛住動不動就將泡沫一般的夢幻當成永久的真實,所以如果有人稍微講點離奇的話,立刻當成玩笑。
夏目漱石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敘事手法,讓小說更加諷刺和幽默,讓讀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時開始深刻反思當下的社會現實。
不妨看看這本書,它就如海參一樣、不易分辨哪是它的頭,哪是它的尾。
結構靈活多變,可以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明治時期的社會精神風貌並了解當時的社會制度下,不同階級、階層、職業、性格的不同人物的思想意識。
貓是既可愛又聰明的動物,以貓的眼光看社會,著實讓人覺得新奇。同樣地,貓的那種閒適與自然,也是令人驚羨。
願當下的我們, 可以像這隻貓一樣,即使身處濁世, 也能自知、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