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學校當英文老師的時候,要求學生把文中男主角說的"Iloveyou"翻譯成日文。夏目漱石說,不應直譯而應該含蓄,翻譯成「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夠了。
有著這樣細膩的感情,翻譯出人們怦然心動的詞句的男人,同時也是一個能夠用「貓眼看世界」的有趣作家。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最具獨創性的構思便是以貓的視角敘述故事。貓是觀察者,敘述者以及批判者。
故事一開始就從貓的自我介紹開始,奠定了整本書玩世不恭,幽默諷刺的基調。
我是只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
以主人公中學教員珍野苦沙彌的日常起居為主線,藉助一隻貓的視覺、聽覺、感覺,穿插了鄰居資本家金田企圖嫁女不成、陰謀報復苦沙彌的矛盾衝突。
作者從一隻貓的角度,旁觀一群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不是拽文嚼字,就是家長裡短。以詼諧的語言,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假清高,批判了金錢萬能的社會與資本家。
書中貓的吐槽既惹人發笑,又讓人深思。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主人、寒月,還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儘管他們像絲瓜一樣隨風搖曳,卻又裝得超然物外,其實,他們既有凡心,又有貪慾。競爭之念、好強之心即使在他們的日常談笑中,也隱約可見其端倪。在我們貓眼裡,他們與那些被他們平時痛罵的俗骨凡胎本屬一丘之貉,真是可悲極了。
作為一隻隨時可以引經據典的貓,看到主人及主人朋友的日常生活,看到任何讓自己滿意或者不滿意的事情時,嘲諷似乎也是必然的。
實際上作者是通過貓的口吻和視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諷刺。
最後,故事的結局也十分的耐人尋味。
作為故事敘述者的貓跑去偷喝香檳,喝了一杯又一杯,喝得身子發熱,耳朵發燙。暈暈乎乎的貓一不小心跌落進一個大水缸子裡,起初還想拼命求生一番,但發現是勉為其難後,便順其自然不再掙扎了。這部小說就在貓咪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老天保佑,老天保佑「下結束了。
這一滑稽而又無奈的結局也恰與整本書挖苦與悲觀厭世的態度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