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志願服務蓬勃發展的城市,更是志願者在全體人口中佔比很高的城市。」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志願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翼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張翼表示,在現代社會,志願者是社會服務供給的主要生長點。志願者組織化、專業化、法治化、社區化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志願服務質量的高低。疫情防控期間的武漢志願者,經受住了大考,反映了志願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在各條戰線都顯示出了強大的服務作用,顯示了志願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武漢社區封控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基本消費活動的正常進行。」張翼說,在黨建引領下,廣大志願者自動對接社區、精準幫扶、投遞運送生活資料,滿足了居民需求,穩定了人心,起到了群防群控作用,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域社會治理的制度優勢,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現代志願服務的特點,就在於組織化、專業化、法治化和社區化。」張翼評價說,疫情防控期間武漢的志願服務,就體現出了強烈的組織化特徵。組織起來的志願者,能夠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調整志願服務的供給,將居民需求與服務供給密切結合,解決居民最迫切需要的問題。武漢在應急管理時期的志願服務,還體現出了強烈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特徵,尤其是在醫療志願服務、教育志願服務、心理慰藉志願服務方面,展現了志願服務體系與志願服務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在隨後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志願服務體現出了從應急治理到常態治理的轉型特徵。「這些經驗的積累與總結,對全國志願服務工作的社區化推廣,對全國暢通志願者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鑑可推廣的實踐樣本。」
(長江日報記者胡雪璇 通訊員朱華)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研究會副會長魏娜:
突發事件中志願服務
「武漢經驗」高效規範值得推廣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廣大志願者挺身而出,無私無畏地傳遞著愛與暖、散發著光與熱。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向武漢的志願者致敬!」17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研究會副會長魏娜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魏娜觀察發現,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的志願服務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疫情防控初期,志願服務活動更多是志願者的自發行為。如「最美快遞員」汪勇看到一名醫務人員下班打不到計程車的消息,便開始義務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隨後,他還組建了醫護服務群,為醫務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進入第二階段,文明辦、共青團等組織面向志願者發出號召,指導志願服務工作有序展開。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武漢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短短一周內報名者達到7萬餘人。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也在全市招募了2.3萬名青年志願者。
到第三階段,社區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志願服務活動也隨之主要在街道社區展開。這個階段,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行動起來,深入社會的「毛細血管」,分擔社區工作。比如在社區居民吃菜成為難題時,「90後」志願者蒼禹威主動請纓,義務為居民買菜、送菜。
大災大難面前,武漢人民眾志成城、守護家園,民間志願服務熱情得到極大迸發;文明辦、共青團等組織積極作為,組織發動志願者,迅速形成志願服務合力,推動志願服務規範有序開展;志願者廣泛深入參與社區服務,為志願服務長久持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積蓄了未來發展動力……魏娜認為,這一系列紮實有效的做法,為我國未來應對突發事件時,高效、規範開展志願服務積累了可複製推廣的「武漢經驗」。
(長江日報記者胡雪璇 通訊員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