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正宗的野果野菜,童年吃過一種的就頂下吧

2021-02-07 漳州城事

【名稱】桃金孃

【別名】崗稔、山稔、多蓮、當梨根、山旦仔、稔子樹、豆稔、烏肚子。矮小常綠灌木,熱帶植物,較耐旱,生於紅黃壤土丘陵上、兩廣地區極為常見。花期5-7月、果期7-9月,初秋,是崗稔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掛果纍纍,像一個個縮小版的酒杯,果中有芯,很象一條蟲子,芯外多籽,味道異常甜美。崗稔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而崗稔半生熟的時候不能多吃,否則會大便困難。


【學名】懸鉤子

【別名】覆盆子、刺泡、託盤。落葉灌木、生在向陽山坡、路邊、林邊及灌叢中,不適合在水充足的地方。一般4月就開始有吃,一直到11月份,最旺期是5,6月份。果實為聚合果,由多數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圓錐形,酸酸甜甜,紅色的是熟了,可以吃,有青色的(沒有成熟,不能吃有點苦),黃色的(半成熟)。全身都是長著刺,摘的時候要小心。(一群亡命之徒一下子把果實都摘走了)

【名稱】桑椹

【別名】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

落葉喬木,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椹沒有成熟之前是青色的,又苦又澀,顏色越深,就越甜,由紅變紫,最後變黑,形狀像毛毛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

【名稱】野牡丹

【別名】金石榴、地茄,高腳稔,野石榴、金雞腿,豬牳稔、牛牳稔,

常綠灌木或亞灌木,產於越南和中國南部,野生於山坡溼地及疏樹林。萌發力強,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為酸性指示植物。花期5-10月,果期10月以後。果實掛在枝頭,球形,果實完全成熟後外殼會自然裂開,露出黑色的果肉,樣子就像縮小的黑瓢桔子,分成幾片果肉的。野牡丹的學名源自希臘語,意為「黑嘴巴」,是指其果實吃後嘴巴會成紫色,這也是回家挨老媽教訓的罪證之一。


【學名】拐棗

【別名】萬壽果、萬韋果、金鉤子、雞距子、木蜜、梨棗、枸

枳椇樹,落葉喬木,它喜歡陽光,多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路旁或較潮溼的山坡丘陵。常與其它常綠、落葉闊葉樹種混生。,我們吃的拐棗並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果柄膨大為肉質,肥大,曲扭(像雞爪),黃褐色或青黃色,味甜,稍帶澀味,酒香撲鼻。拐棗「果實」在「霜降」前後成熟,經霜後的拐棗「果實」,肉質鮮嫩,甘甜如飴,澀味消失,令人回味無窮。(有個從沒吃過的人想像著這拐棗怎樣長的,是不是整棵樹都是枝呢,然後,一群人可以「圍著把整棵樹吃掉」,汗~~)




【學名】地稔

【別名】鋪地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

披散或匍匐於地面的一種半灌木,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於酸性土壤中,耐旱、耐瘠,在全日照或半蔭性條件下生長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踐踏性。花粉紅色(花開滿地的時候就像一匹錦緞,因此又叫「鋪地錦」),直徑3釐米,花後結果卵球形,熟時紫黑色(味清甜)。花期4-11月,果期6月以後。(以後在山坡上走要注意點,別把好吃的給踩壞了)



【學名】酢漿草

【別名】酸酸草、斑鳩酸、三葉酸、銅錘草、酸母

多年生草本,喜光,在露地全光下和樹蔭下均能生長,常生於路邊草叢或田野、家前屋後。掌狀複葉,似心形,三片對生,花期從4-11月(葉和花都可以吃,味酸),果期5-9月。酢漿草的根莖有點像白蘿蔔(超級小蘿蔔),味清甜,十分可口。一般的酢漿草只有三片小葉,偶爾會出現突變的四片小葉個體,稱為「幸運草」,傳說如果誰找到四葉的幸運草就能許願使願望成真(決定以後吃之前先數一數)。



這是楊梅,說到這,口水流啊,小時候特別愛吃,我們三五成群到山上去摘,摘得手黑黑的。山上摘時不捨得吃,回家到後才慢慢品嘗。




野板慄

  這個是好東西,山上也少,也是等不到完全成熟就沒了

學名:姑娘果,我們方言「香泡泡」,有龍葵果是一個季節的,也是長在旱田裡或是田附近的,山芋田,大豆田等。沒長熟的時候是綠色的,熟了的時候遠遠就能聞到香味,外面的皮發黃變枯,裡面的果兒圓圓的,比黃豆大些,黃黃的顏色,裡成有許多小種子。特別的香!


(黃果)是一種中草藥,也可生吃。

「野葡萄」!絕對不比商場賣的那些提子差哦!


學名龍葵果,我們方言叫「端端」(音),一般長在旱田裡或田間小徑或鄉村小路旁,小果果有紅豆那樣大小,裡面有許多小小的種子。夏末秋初的時候成熟,小果果就成深紫色的時候摘下來吃,甜甜的。




蘆葦根,這能吃吧?的的確確可以吃的哦!小的時候,到秋末冬初,河水幹了的時候,碰到動河工(就是把河底扒深,河床扒寬,河底的泥往上翻),或者有的村民拉河泥墊(一般是拓寬)屋基,這樣一來蘆葦根就會外露了,我們入學的時候就從河床上走,尋找河沿上裸露出來的蘆葦根,選到好的就拿到水裡洗一下,像吃甘蔗那樣咀嚼。通常要長得肥嫩的,米黃色的,吃起來才會甘甜。


蘆葦花,這個是吃的最多的,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除非春天我不回家,不然每年春天都一定要回味一翻的。要挑花還孕育在茅草肚裡,茅草肚子薇鼓的時候下手,太鼓了說明花要開出來了,這個時候已經老了,嚼不動了。嫩嫩的茅草花兒從茅草肚裡撥出來,白白的,軟軟的,吃起來清淡的甜味,一股自然的味道!


冰粉(涼粉果、薛荔果、木蓮)

  1-2cm左右圓形,這個果實吃起來有點澀口,味道也不怎麼樣。實際上我們並不是想吃果實,而是將這個果實摘回家後杵爛,然後用紗布包起來後擠壓出它的汁液,在汁液中兌少量白糖水或黃糖水攪勻後等24小時,凝固成半透明狀時食用,在炎炎夏日裡,就是我們的果凍啊,絕對生態綠色。伏龍觀峭壁上的幾棵品質最好。現在也有人用商品冰粉做起來賣了,但已可能不是用我們小時候那種冰粉果實做的了。


毛桃子(野毛桃)

青時不好吃,有點紅就可以吃了,這個東西山上少,一般還等不到全紅就沒有了。

野李子



野核桃(山核桃)

把面上一層青皮除去,裡面的核桃又小又硬,這東東極不好剝,聊勝於無



毛梨兒(野生獼猴桃)

  摘回家後用鋸末覆蓋「烘」一段時間變軟後可食。在虹口山上發現一棵毛梨兒長在幾米高的杉樹上,不好摘就把樹攔腰砍斷,摘下果實後回親戚家藏在乾草堆裡,每天沒事就去捏捏變軟了沒有,捏住一個軟的就趕緊拿出來解饞。


水楂子(米麻子)

  其實就叫米麻子,當初把它當做水楂子了,其實叫水楂子的應該是上面那種救兵糧。0.5cm左右圓形,黃透了可食。


救兵糧(火棘)

0.5cm左右圓形,紅透了霜打過了要甜些,不然澀口。

牛奶奶(牛奶果)

  果實紅透了好吃,1-3cm扁圓形,甜味。





桐麻果(梧桐、青桐、瓢兒果)

  瓢兒果比較形象,果實金黃時可食。0.5cm左右圓形,生食有點澀嘴,用油炒過後很香。

  網上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圖片,就是好多古書裡提到的梧桐樹的果實。在我的印象裡把「法國梧桐」當成梧桐的正宗了,其實法國梧桐學名叫「二球懸鈴木」,以前法國人把它弄到租界去種起,作為行道樹,它的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了,後來在中國也多作為行道樹栽種,人云亦云,就把它當作梧桐樹了。其實它和梧桐樹一丁點關係都沒有。為了找這些野果照片,又增加了些植物知識,也是額外的收穫了。

野櫻桃

  這個也少見,碰上了就儘量撿顏色紅些的吃了。有些鳥兒也喜歡吃這個東西,那些紅透了的都被它們捷足先吃了。


羞羞果(垂絲海棠)

  當年不知道它是垂絲海棠,這麼美麗的名字,花也非常漂亮,可我們沒注意它美麗的花,只注意吃它的果實了。花開後成熟到果實頂端有紅點時就可食了,0.5cm左右圓形,汁微酸,渣比較粗。


黑黢子

  1cm左右橢圓形,果實青時不可食,成熟至烏黑時吃它的表皮,微甜。

金彈子

和野油柿子類似,1-2cm左右圓形,也是又黃又軟時好吃,要比野油柿子圓些甜些。






虎杖 去皮後可直接嚼食,也可炒菜

萱草,又叫黃花菜,百合科的。鄉間的小溪旁邊經常可以看到!很美麗的一種植物,還可以吃呢!炒了吃,或者做湯,或者和蛋一起煎



雞母姑,又叫薺菜。薺菜的花期在4至6月,田邊地裡,人們經常能看到星星點點的白色薺菜花。它的主要食療作用是涼血止血、補虛健脾、清熱利水。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後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可以,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薺菜粥。



蕨菜有安神作用
又名蕨兒菜﹑龍頭菜,在野菜中比較常見。蕨菜葉是捲曲狀時,說明它比較鮮嫩,老了後葉子就會舒展開來。
吃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但幹蕨菜或用鹽醃過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使它復原。常見的吃法有滑炒裡脊絲蕨菜、蕨菜扣肉、涼拌蕨菜等。


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用於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瘻、療腫等。《滇南本草》載"涼血熱,寒胃,發肚腹中請積,利水便。"《本草綱目》載"治血淋痔疹"。脾胃虛寒者忌食。
補血保健:苦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鉀鹽、鈣鹽等,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
清熱解毒:苦菜中含有蒲公英醇、膽鹼等成分,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黃疸性肝炎、咽喉炎、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及慢性氣管炎、扁桃體炎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促進發育:苦菜嫩葉中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胺基酸之間比例適當。食用苦菜有助於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大腦機能。苦菜中豐富的鐵元素有利於預防貧血,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多種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維生素缺乏。



野生苦筍

馬齒菜,又叫馬齒莧﹑長壽菜。一般為紅褐色,葉片肥厚,為長倒卵形,因為樣子像馬齒而得名。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各種營養物質。由於其中含酸類物質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
馬齒菜的藥用功能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恆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菜粥。


馬蘭頭 性涼 五味辛

功效 明目,溫肺,心臟疾病,健脾,和胃,潤腸

本品為菊科植物馬蘭的全草及根,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田邊、路旁,分布於全國各地。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馬半根莖呈細長圓柱形,著生多數淺棕黃色細根和鬚根。莖圓柱形,直徑2至3毫米,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白色髓,葉互生,葉片皺縮捲曲。




薏苡仁(米仁),我們小時侯叫它溪珠,因為經常長在小溪邊。
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溼、清熱排膿功能。薏苡種仁是我國傳統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麵食供人們食用。尤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
小時候把它的殼做手鍊啊。



杜鵑,也叫映山紅。清明時節紅杜鵑滿山遍野地開,隨手摘一朵,拔去蕊,放在嘴邊哈一口氣,然後吃下去,味道有些淡淡的酸



【學名】扛板歸
【別名】刺犁頭、老虎利、貫葉蓼、犁壁刺、退血草、蛇不過、蛇倒退
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草藥:以前有個人上山的時候被毒蛇咬了,躺在地上快死了,同伴們回村子去拿門板,準備把他抬回去。回來的時候發現,留下來守著他的人把一種草藥斬碎了塗在傷口上,他竟然就好了,就讓他自己把門板扛回去了。所以這種植物就叫做「扛板歸」。南方廣為分布,生於山野、路旁或荒地間,花期6~8月,果期9~10月,葉子互生,葉片呈三角盾牌形,葉柄、莖具有逆刺(痛痛),果實為球形漿果,成熟後會成藍黑色。葉子和果皮可以吃,味酸(從來是見一棵吃一棵)。


糖罌籽:學名,金櫻子。其果實的味道酸甜,並可以熬糖或釀酒。根、葉、花、果均供藥用。富含蘋果酸、檸檬酸、鞣酸、糖類、樹脂、維生素C。有澀腸,固精,止洩痢,縮小便。




梔子花,很香,上山摘來當菜吃的。又香又好吃




楊桃。超級酸的啊。拿回家後,切成一小塊,拿鹽醃起來吃,也不錯。嘿,小時候沒有零食,所以比較饞。不過,現在看來,楊桃不算野果子,要算水果了,超市要賣2-3元一斤呢



這是艾葉



上面的是艾葉做的餈粑



菝葜的果實,不太好吃,又叫小蘋果



摘下來烤熟,很好吃,像板慄一樣,整個果實在邊上打個小洞,掏空,還可以當口哨吹


野柿子,個頭比普通的柿子小很多,很澀



麻梨 生吃麻的要命 摘回去煮下放些糖就好吃了



山丁子



紅鈴子


苦楝花



苦楝果實




學名:羊奶子.我好不容易查到的.由青到紅,紅透了就好吃了



八月札,這個東西真好吃,甜,植株是藤本的,成熟後如圖裂開,最好吃的山野果之一哦。

這個東東我只吃過一次,也是長大沙質多一些的山林裡,是藤子上長的,很甜。




美人蕉,這種雖然不是野果,我們小時候常愛吃的.開花時摘下來,可以吸到裡面的花蜜,香香甜甜,就象甘露一樣




鼠麴草為菊科植物鼠麴草的全草。【別名】佛耳草、追骨風、絨毛草。鼠耳、無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黃花白艾、茸母、黃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綿絮頭草、金沸草、地蓮、黃花子草、水蟻草、清明香、追骨風、棉花菜、菠菠草、棉繭頭、寬緊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頭草、水曲、絨毛草、絲棉草、羊耳朵草、貓耳朵草、孩兒草、貓腳藥草、花佛草、毛毛頭草、黃花果、糯米飯青、棉菜、黃花曲草、白芒草、田艾、毛氈草、老鼠艾、黃花麴草、清明菜、土菌陳[廣東]、酒麴絨、青蓬[浙西、贛東]、水肉花、棉絲(絮)青[台州]、山青[台州]。在浙江台州等地是在清明時節用來製作清明糰子的一種輔料,春季剛長出來並在未開花的時候採摘,洗淨,放在鍋裡和水煮開,撈出來瀝乾,放在盤子裡待其發黴(如果天氣熱的話過幾天就黴了)會發出一種特有的香味。曬乾儲存,待使用時取出。要用時剁碎並鍋裡和水煮開,用來和粉製作清明糰子,這樣白色的粉就成了青色。也是因為用了這樣的原料,糰子外面的一層皮也就有了嚼勁。




櫻桃,這個東西山裡太多了,野生的,果大而紅的最好,果小而黑的可能是藥櫻桃(方言恩桃),會有苦味,吃多了可能不舒服。



地泡




藤生紅冬籽




雞眼籽




飯籮躉
  飯籮躉:學名,涼粉果。涼粉果乳汁含果膠成分。成熟果富果膠,可制涼粉供食用;根、莖、葉、果藥用,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消腫解毒、補腎、把涼粉果從中間分開你會發現它的果仁是白色的形狀就好像一粒粒的大米飯一樣



難牙籽
  難牙籽:學名,木竹子,嶺南山竹子、黃牙果。它的果實、莖、葉有損傷時都會流出黃色漿汁,所以吃了黃牙果後牙齒上會粘上黃黃的果膠,不過有黃牙果微毒,吃得過多會引起腹瀉,它有清熱,利經脈,止渴生津,解暑,醒酒等的功效。




鹽霜籽
  鹽霜籽:學名,鹽膚木。果實成熟後它的表面會結有一層薄薄的霜狀的鹽粉,吃起來是鹹鹹的,果仁一咬就破,所以吃在嘴中會有輕微的響聲。

無花果:學名,無花果。它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幹、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




山楂:學名,山楂。別名叫「山裡紅」、「胭脂果」,花白色,後期變粉紅色,山楂片含多種維生素、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蘋果酸等,還含有黃銅類、內酯、糖類、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消積化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胸膈痞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並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及降壓作用,有增強心肌、抗心律不齊、調節血脂及膽固醇含量的功能。



茶片是茶樹春天發芽時長的一種肥厚葉片。茶片成熟後會退出一層皮,這樣的茶片才最甜蜜。  綠色的味道才好,翠綠,嫩,脆,清香,紅色的苦澀。




野生的棗樹,味道甜美




決明子,酸酸的,熟了有點甜。(我們叫油果兒)叫錢串子兒,四月份熟.

漳州城事 是漳州頭條新聞,民生事,身邊突發事,第一播報平臺~每天發布最新資訊~是您了解漳州的窗口!《知城事,懂生活》~關注城事,關注漳州~。吃喝玩樂旅遊美食攻略全在這了~有要投稿,求助,爆料的網友,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漳州人的公眾平臺(新聞身邊事,求職招聘,微社區,尋人尋物求助,周周刷優惠

長按複製 微信號:fjzzcity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註↑↑↑

相關焦點

  • 【醉美鳳縣】我們的童年!鳳縣「羊奶奶」吃過就頂下吧!垂涎三尺了吧?
    編者按記憶中童年是在山上長大的,整天光著腳丫滿山遍野的跑,待山中的野果成熟時,是我們最快樂的時期
  • 這種野果在記憶中的一種孩提時代甜甜的味道,你吃過嗎?
    這種野果小時候我們叫「黑蛋蛋棵」,它結的果實到了秋天就會由青色變為黑色,就像自行車輪軸裡面的鋼珠子大小,味道很甜。記憶中的一種孩提時代甜甜的味道,是童年的一種難忘的樂趣。現在,好久不去田野,也好久沒有品味這種童年的味道了。
  • 走,去賀州山間田野找野菜、野果啦,看看你還認識幾個
    作為生態良好的世界長壽市賀州接受了大自然豐富的饋贈春雨喚醒了山間田野林間數不清的野花、野菜、野果……這個時節來一道新鮮的野菜才是王道這些賀州的野菜、野果你吃過嗎?或者說你還認識幾個?時光如梭,歲月蹉跎茶泡和茶片這簡單幾個字已勾起了人們的思鄉情節不知有多少人,有幸嘗過這特別的味道呢?嘗過的親都來舉個手吧!
  • 聽說家鄉野果又熟了,整個童年陪伴我們的野果山貨,你吃過幾種?
    閱讀前請點「關注」,支持原創▼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有一些東西讓人難以忘記,聽說家鄉的野果又熟了!是啊!那些野果,那些山貨曾經可是帶給了我們多少快樂!整個童年都與它們為伴!時間如車輪白駒過隙,如今我們已經長大,可那些過往的童年回憶也經常會想起。
  • 涿鹿風物誌 野菜和野果
    涿鹿縣南部山區有很多可食用的野果和野菜。
  • 憶泠散文:小時候吃過的野果
    父親到底是替什麼單位幹活,我不知道,也不太關心,我最關心的就是父親回家時是否會給我和哥哥帶來路上看到順便採摘回來的野果。記得最經常帶回來的一種叫「烏珠」。這種野果彈珠大小,黝黑髮亮,而且沒有果核,吃起來味道很甜。「烏珠」是老家方言,「烏」即是「黑」的意思,"烏珠」就是「黑色的珠子」。每次父親採回來,我和哥哥都會歡呼雀躍的,然後一起分享這些美味野果。
  • 鹽池人都摘野菜走~這幾種野菜再不抓緊吃,就得等明年了!
    拿野蔥炒過雞蛋,炒過豬肉,一縷辛香,讓蛋香、肉味錦上添花,家裡人沒有不誇的,要緊的是材料,不喝肥料不吃藥,餐風飲露修煉出來的那縷蔥香,稀罕。還可以和著雞蛋包餃子,也可以和著辣椒一起用油過一下,拌麵吃,不但香而且非常可口,味道堪稱頂級美味。
  • 雲南深山裡的14種野果、27種野菜野藥,快快隨農夫進山吧!
    雲南多元化的氣候,可以讓各種各樣的野果野菜山藥在這裡生長,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對於從省外來的朋友,可能在雲南見到的野果野菜山藥都是自己以前不曾見到過的。到底是哪些野果野菜山藥在雲南能看到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吧,說好了,看完後,記得分享哦!
  • 懷念小時候那些野果,你吃過一下那幾種野果呢?
    童年是一個美麗而短暫的夢,當你想要留住它的時候,它早已離你遠去,只留下些短暫的回憶,我記得我小時候,那時哪有電視、手機、電腦啊!每天放學都是在外面玩,幾個小夥伴一起去河裡抓魚搬螃蟹,去爬樹掏鳥窩、摘野蜂巢、在田野裡抓泥鰍玩泥巴等等,想想那時還真是挺好玩的很開心快樂的,最好玩的還是去山上摘野果,一放學就和幾個小夥伴馬不停蹄的往山上去了,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吃過哪幾種野果呢!
  • 童年的野果 /李文苑
    童年的野果李文苑車子駛入盤江鎮,路兩旁一蓬蓬、一簇簇如火如荼的豆金糧不斷映入眼帘。中途停車,我忍不住折了一枝果實纍纍的豆金糧。火紅的果實一入口,酸酸甜甜的味道在舌尖綻放開來,童年時那些野果的記憶瞬間被激活了。記憶中,家鄉的田埂地邊常生長著茂密旺盛的豆金糧。豆金糧名火棘,也稱火把果、救軍糧。
  • 雲南深山裡的14種野果、27種野菜野藥!
    雲南多元化的氣候,可以讓各種各樣的野果野菜山藥在這裡生長,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對於從省外來的朋友,可能在雲南見到的野果野菜山藥都是自己以前不曾見到過的。到底是哪些野果野菜山藥在雲南能看到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吧,說好了,看完後,記得分享哦!野果篇1.神秘果(奇葩派代表)
  • 移風店鎮沽河岸邊可食用的野菜-----你吃過幾樣?
    移風店鎮大沽河流域有很多可以食用的野菜哦,有些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的,朋友們,你們還有多少能叫出名字的?
  • 鄉下一種野果小孩成熟才吃,大人卻沒成熟就連枝帶葉弄走,為啥?
    導讀:鄉下一種野果大人小孩兒爭著吃,人稱「酒餅婆」,到底有啥好處?文:三農小七鄉下娃兒的童年,總是特別快樂的。但對勞動人民的感情還是很深厚的,每當安靜的時候,總是會常常想起那些童年的美好時光來。上山能砍柴,也能採摘野果;下河邊不能摸蝦,但能釣魚,而且河邊也有很多的野果。小時候常常出去瘋一天,傍晚才回家,餓了就採摘野果吃。有一種野果印象很深刻,因為找到成熟的很不容易,往往還沒有成熟就被大人們採摘走了。
  • 在農村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野果」如今農民採摘拿去賣40元一公斤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野果」如今農民採摘拿去賣40元一公斤。我的家鄉在每年的6月和7月,不僅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而且還有很多野生美味,我先給大家分享一種我最最最愛吃的一種野味——「野草莓」。
  • 一種野果,可食用卻不允許採摘,價值珍貴卻稀少難尋
    摘要:一種野果,可食用卻不允許採摘,價值珍貴卻稀少難尋。 在農村採摘野菜和野果等食用植物時,不知道有去過農村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在採摘的過程中,很多的人們並不會很自覺地採摘,相反,手法經常很粗暴,要麼隨意折斷莖枝,要麼還時常被連根拔起。
  • 富縣常見野菜野果識別及食用方法
    我國野菜大約300多種,這裡是我對富縣常見易於識別的野菜野果進行學名、分類、圖片、形態、分布、食用方法、藥理作用以及食用禁忌的搜集整理
  • 小時候在安遠農村吃的野果,有誰全吃過?
    小編呼喚小夥伴們趕緊回來吧現在安遠的鄉下山裡可是長滿了「奇珍異果」滿滿的都是安遠的童年老味道,以前我們就把這些當零食,但是現在很難吃到了!▼隆回山區比較常見的野果,味酸甜,果實曬乾是一種出名的中藥。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開,再把裡面的籽和毛摳乾淨來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製藥。
  • 被低估的一種野菜,小時候當零食吃,現在才知道價值不菲
    像諸多美味的野果,是孩童們的最愛,猶如葡萄一般的黑天天,吃起來酸酸甜甜美味可口,像牛奶一般的地梢瓜,一口咬下去汁水豐盈,清爽的味道沁人心肺,野外不但地面上有好吃的美味,地下的泥土裡面,也隱藏著很多的美味,其中就有被大家稱為「雞腿」的美食,味道非常像便利蜂裡賣的那種。
  • 狗卵果、黃牙果、捻子等這些奇葩野果,你吃過幾種?
    在田間地頭、在山裡山外總會有很多叫不出名的野果,有的其醜無比,有的鮮豔誘人,但它們都是大自然中的美味。那麼,下面這些奇葩野果你吃過幾種呢?下面一起跟著小編去看看,不要被嚇到哦~稔子果是生長在山上的一種野果,六月初開花於七至八月果熟,熟透了的時候是烏黑的,半熟的時候是紫紅色的其果實甜香,美味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 江城的野果
    酸麻溜,可能是野檸檬的一種,味道出奇的酸,經常酒醉的老刀說具有很強解酒功效,我曾也試過,但牙齒竟,第二口不敢再咬咽。 在我的記憶裡,家鄉野果的味道是人生最初的記憶,也是童年的開始,特別是那些六一兒童節前後成熟的,黃黃紅紅,樣子可愛的野果。(雨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