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紅塵一夢,何須牽掛?需要看破的僅在一念之間

2020-12-22 如釋我聞

「一騎紅塵妃子笑」,紅塵去來夢一場,何為紅塵,世人常為情所困,身在紅塵中卻不能自知,一曲紅塵一段情緣,如果世俗之人是沉溺於紅塵當中的,那修心學佛之人又能夠看破紅塵,超凡脫物嗎?是否只有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呢?人們常說「看破紅塵」,可紅塵一詞又有兩個意思,並不只是單純的用於某一方面。

關於紅塵的第一個含義,是指繁華社會,鬧市街道上的飛塵。在東漢文學家班固的《西都賦》中一句「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的詩句,也是說紅塵有飛揚的塵埃之意,鬧市之所以有飛塵,那是因為繁華、熱鬧自然蓋不住。「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準確地概括了沸沸揚揚的紅塵,和春華時節,掩蓋不住的熱鬧氣息。在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中,塵土與煙雲聚集到了一起,人世界也充滿了煙火氣息,後來的紅塵演變成了「繁鬧塵市」。

紅塵的第二種含義,亦作「人世間」解釋。紅塵之中,我們過的是紛紛揚揚的生活,正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中,無才補天的補天石,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而一定要將看破紅塵與出家之人劃上等號的話,佛便會說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時間之事變化萬千,世事無常,又有誰能輕易的看破紅塵呢?佛教之中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之相對應的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六根六塵便是由紅塵所引起,六塵所指外境,六根所指內境,而有了六識的觀念,才能產生身心現象。學佛之人需遠離慾念,六根清淨以達到沒有煩惱的境界。

既然看破紅塵,六根清淨這麼高深,那做到此種境界的學佛之人有嗎?當然是有的,在正當年時,38歲的李叔同毅然決然的選擇要遁入空門,出家成了他看破紅塵最直接的見證,即使在多領域有著優於他人的才能,但既然選擇了走上佛道,世間便再無大才子李叔同,唯有一代宗師弘一法師。一念放下,萬般從容,割捨世俗生活的弘一法師,在學佛修行上自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並非說學佛之人就一定要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得道,只是說知紅塵悲苦,能夠放下、頓悟,在修行的道路上才會更加的順暢。心在俗世中,不動不傷;心在俗世外,不動即亡。

佛陀之所以極力弘揚佛法,普渡眾生,是因為他知道苦海的悲苦,佛陀欲想要幫助眾生脫離苦海,也需要眾生願意脫離苦海。世俗人身處在六塵世間,受痴、嗔、愚所困,亦受如夢、如幻、如泡影的虛無所困惑,或做下惡業,因惡因結惡果,遂墮地獄。這就需要學佛信奉佛的人,不受虛幻的、不實的、多變的事物誘惑,若不為世俗所困惑,就要明白紅塵的虛無,以大善心,作善事,積善果,那麼他的佛緣自然不淺,自然往生天道。

緣起緣滅,因緣果報,你所見的每一個人,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分。只因一句天意,無常萬物便有生有滅。緣妙不可言,就像紅塵之紛繁複雜。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佛的彼岸充滿祥和,大慈大悲之人以到達彼岸為目標,而落髮為僧,學佛之人既然以看破了紅塵,又何來的那三千煩惱絲。紅塵雜念是是非非,佛門中人禪修、誦經、念佛、行善、修慧、持戒最是遠離紅塵以練心。

相關焦點

  • 佛說:紅塵可看破,卻不可說破,境界高的人從不說破這三件事
    佛說智慧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停留在這個境界的人,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這個境界的人,往往能通過事情的表面,而看到事情的本質;第三重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達到了這個境界的人,常常是在經歷過世事的滄桑,懂得了紅塵的道理之後,學會看淡事物。
  • 佛法:迷悟只在一念之間,但就是這一念,多少學佛人卻修不來
    所以他在《壇經》的般若品中,告訴聞法大眾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即眾生是佛」,簡單明了徹底的告訴大眾如何去尋找自己那永恆不變的佛性真如,讓眾生在自己的心中便可覓得解脫的無上菩提之心。但是,能夠認知迷悟之別只是心行,能否完全做到破迷顯悟則需要體證,有許多的學佛人,雖然能夠理解到六祖慧能大師所說的迷悟只在一念之間的道理,但就是這看似簡單的一念,不知道有多少的學佛人,卻終其一生一世乃至歷劫多世也難以做到而證得無上菩提。
  • 佛說:若緣分已盡,又何必太過強求
    人海茫茫,求一份地久天長,太難;紅塵滾滾,尋一份恆久不變,太累。屬於你的緣分,常伴你左右;不屬於你的緣分,早晚會離散,你我又何必過於強求。我們在荒野無涯的時間面前,生不過瞬間;我們在浩渺蒼茫的宇宙之間,渺如一粒塵埃。一切沒有對與錯,緣分已盡,不必強求!人生如夢,彈指一揮間,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又何必太過於為難自己。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身體傷了,可以醫治,而一個人內心的傷,可能要通過一輩子來治癒。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 佛說: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一念佛,一念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天堂和地獄不在別處,只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當我們的心快樂的時候,就是極樂天堂;痛苦的時候,就是地獄。幾乎所有的文化中,都有對天堂和地獄的描述。行善之人便可進天堂,作惡之人就會下地獄。那麼天堂和地獄在哪裡呢?其實,天堂和地獄不僅僅存在於故事傳說中,更是存在於每個人心裡。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正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諸苦,如《法華經》中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慎可怖畏。娑婆世界是不安定的,是充滿痛苦無常的,我們當須覺悟,早日脫離苦海。我師父曾經告訴我,凡是來到這個世界,託生到人世間的人,都是因為有業力。
  • 紅塵過客,思念悠悠,你是我天涯陌路的牽掛
    一別經年,我的回憶依舊停留在昨昔,依舊記得你風華正茂,在紅塵的渡口驀然回首,成為我揮之不去的情愫。你是我望穿秋水的思念,在每一個寂寥如斯的夜晚,任憑思念在心海蔓延。你的音容笑貌依舊停留在我的夢裡,哪怕時過境遷,對你的情意卻不曾淡化。
  • 咫尺天涯,一念之間!
    其實有些記憶是不需要去摒棄的,如我來說,好好的珍藏在心地也許會更完美。往事也許依然會不時的浮上心頭,而我卻不在沉醉其中。有些事情已經盡力自己的努力,這也許已經夠了、不必再去糾纏不清。有人說愛是一把火,如果你不知道把握自己,你就會被 燒得粉身碎骨,而如今我卻在感激,愛讓我變得清醒,讓我明白,讓我長大,也讓我在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後,最終回歸於那個只懂得快樂的女孩。天漸漸的暗了下來,而我卻久久的不願就此離去,總覺得有些東西讓我在牽掛。
  • 紅塵往事,那個入了心的人,依然是今生的牽掛
    情字本無罪,紅塵有你,佛也慈悲,若能在幸福中落蕊,誰願與孤單拭淚。當繁華盡逝,一生與筆墨相陪。書一段情意裡的柔美,將所有相思鑲嵌在字裡行間,一生回味。贈君情思環佩,預約了來世輪迴,相依相偎。鐫刻在三生石上的盟文,依然清晰,始終不悔。一直在你的夢裡醉,掩藏了空落的淚,可是牽了手的玲瓏穗,你又贈與了誰,那首譜了曲的相思墜,在寂寞裡吟頌到心往事如煙,一彎相思爬上眉端。
  •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我們活著就是當下這一個思想念頭,如果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也就沒有過去未來,一念清淨,就是自性淨土,與諸佛菩薩不會相差分毫。佛說一切唯心造,人生的是非善惡,好壞對錯,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所造,都是「一念之起」,如果一念清淨,就會無對無錯,無是無非,天下太平,人間淨土。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我們與佛的距離——就在當下一念
    雜念太多,沒有正念,我們與佛的距離其實就在一念!在夕陽西下的此刻,我們一起回到當下。當下是最美好的,在這裡,可以引領我們走向覺醒,從有限的生命通向無限。在生命長河中,我們有種種妄想,種種情緒,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卻很少活在當下。
  • 冷暖紅塵寂,浮沉雁字旋;一懷傷緒,盡付滄海與桑田
    冷暖紅塵寂,浮沉雁字旋。山水相歡,只為走散一程風景。靈犀相見,只待見證一段凋零。不是,涼薄的人寫不出安暖的句子。也不是,滄桑的心捧不出火熱的柔情。而是深深地知道,暖過還會冷,醉過還要醒。一懷傷緒西風系,盡付滄海與桑田。相信時間,一定會帶走你所有的不快樂。
  • 佛說: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
    佛說: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明白,有些事情,註定無法左右,總要學會放手,懂得隨緣。你所追求的,也許最後是一場空,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一開始,結局已經註定。一回頭,青春不再,你所執著的人和事,早已成為往事。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何須事事都較勁。做人,踏踏實實,心懷善良,待人真誠,問心無愧就好。人與人,合得來就多相處,合不來,就算了了。你要和誰在一起,順其自然。是你的,好好珍惜,不屬於你的,別強求。
  • 心中有愛,一生成痴,想你,魂牽夢縈紅塵情,一念相思痛心扉
    引語:想你,搖曳在心頭的思念,沾染著雨露一樣的清靈,將內心那份如水的柔情,燦爛成花在心中雀躍起舞……心中有愛,一生成痴,魂牽夢縈紅塵情,一念相思痛心扉,愛你,今生我的世界你是主角,情深意切愛無期,思念中我是庭前客,你就是落在我手心一滴晶瑩的露珠,想你,你是開在我心裡的花蕾,我將柔柔的愛化作滋潤你的雨露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的魔成就的是他人的佛
    一念而從善,一念而從惡,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出自《佛經》的這句話其實很淺顯易懂,但要用這句話來告誡自身,卻又有幾人能做得到呢?以下的案例就是這份執念的最好詮釋。某君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婚姻經過十一載,風雨同路,不算大富大貴,也算溫馨有佳。
  • 佛說:天堂地獄一念間,看看這個故事,讓餘生煥然新生,充滿希望
    佛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生很多的時候想通了,便見眾生美好,如在天堂,;若想不通,只會令自己無盡沉淪,如入地獄般苦不堪言。所以豁達一些,才能可以讓生活煥然新生。不管哪一個生命如何卑微,它也是世間唯一僅有且獨一無二,就算是無用之人,也有無用的用處。天堂地獄一念間,大家不妨看看這個故事,讓餘生充滿希望,煥然新生:一位成功的農業專家恰巧遇見了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事,兩人相視一笑,走進後聊了起來。老同事率先說道:「真沒想到你當年辭職會如此乾脆!」
  • 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
    佛說「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噁心起,地獄已現前。」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家庭,但可以選擇的後天的修養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所以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會認錯的人,是在積福。相信錯能改過的人,是在賜福智者改過遷善,愚者恥過逐非。過錯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不出「心性」二字,一切過錯,皆是邪念。
  • 茫茫紅塵悠悠夢,風風雨雨走人生(深度好文)
    人世間,最美的情感,向來無言,感情裡,最好的緣份,愛都隨意,人生中,最美的溫馨,就是有愛,熙熙攘攘之間,愛總是來的溫馨,來來往往之中,情總是讓人甜蜜,其實,心裡有你的人,何須問,何須求,何須找,總會出現,心裡沒你的人,不必纏,不必留,不必要,不值得期盼,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到,風景不夢,不失望,感情不爭,不疼痛,塵世間有一種遇見,沒有預約,沒有刻意,就眼與眼重逢,有一種愛戀,沒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