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

2021-01-08 清念花來

佛經有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佛說「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噁心起,地獄已現前。」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家庭,但可以選擇的後天的修養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所以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

會認錯的人,是在積福。相信錯能改過的人,是在賜福

智者改過遷善,愚者恥過逐非。過錯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不出「心性」二字,一切過錯,皆是邪念。

如果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過錯也就沒有了。能夠從心改過的人,是真正的智者。這樣的一念之間,或許就能讓你福報滿滿。人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改過,不知道修福,福報折盡了,好運就走完了。

大夢醒來方知錯,一念迷真入娑婆。人有了過錯,如果不懺悔,就會招感罪報,如同河水匯入大海,海水越來越深。學會認錯,是正確的開始。它不僅代表你的氣度,也代表你的胸懷。

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低頭認錯不是退步,而是在向前走,路上皆是福。

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真正的相信才最有力量。相信能改過,相信沒有不可原諒的錯誤,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在不斷地賜福。

讓步,亦是善待自己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彼此的寬容。人人都會犯錯,你的一句無心之言,也許就會傷害到別人,憤怒之下說出的話,不必牢記在心,那只是一時的氣話而已。

原諒別人的無心之失,讓一步,不是退縮,是善待你自己。今天別人犯的錯,明天你可能也會犯。今天你原諒了別人,明天也許別人來原諒你。人生,都是互相的。

人生,多一點隨緣,少一點計較,人生才能更美好。讓步,也許就會得到。人生退一步,才能擁有整個世界。

計較和執著,皆是苦

佛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這種境界正是「忍」的最高表現,是在低頭退步間成就人間和諧的大智慧力。

人生,何須計較?何必執著?你我皆過客,計較不過是在自尋煩惱而已。人生短短數十年,轉瞬即逝,若是不珍惜,那就是白來人間走一遭。

人生短暫,少點計較,多些忍耐,那些得不償失的事情就放下吧,計較的越多,越是苦了自己。忍耐是天地間最寬大的包容能量。

做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忍下委屈,成就格局;讓出心胸,收穫情義;善在人心,天不辜負。能忍能讓,心存善念,才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人生世事,偶爾的舉手之勞,可能會成全一樁善事;多一善心,也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一念之間,其實是改變一生的一個關鍵點!這樣的一念之間,或許就能讓你福報滿滿,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佛說:「相由心生」,有福之人常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相由心生」,就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樣子都會通過他的相貌呈現出來,甚至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一個人的相貌來預知他的人生命運。我們學佛,就是要修心地的功夫,人生的一切煩惱、障礙,其實都不是外境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們的念頭出了問題。「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心解脫了、心自在了,就是最大的福報。心若苦惱,就是地獄苦海。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看看是你嗎?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菩薩平等慈悲,普渡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也都具有佛性,皆可成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與佛有緣,能夠遇佛得渡的。因為人有善惡好壞之分,每個人根性悟性因果業力不同,福報大小不一,佛緣深淺有無自然也不同。
  • 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
    △ 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覺得社會亂了,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亂了。一味地感慨人情淡薄只是因為自己變得「薄情寡義」了,待人處事要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感恩。即使世界變得混沌,也要生活得自在,以溫柔優雅的態度生活。生活是一種品位,及時享受是一種境界。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我們信佛,其實就是信內心的善良;拜佛,不只是彎下身子,更是懺悔,是拜自己,拜內心的清淨與慈悲。真正皈依佛門,不只是辦個皈依證那麼簡單,真正皈依是心性的覺悟,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佛法學得再多,若不能實踐和改變,都是無用功。「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以下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障深慧淺、佛緣淺薄,他是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易生詆毀情緒,那就造業了。什麼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業障深重、不明因果、善根不足之人。
  • 寺廟高僧:女性去寺廟拜佛,這3點要注意,不然對佛不敬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佛教看來,其實女性在拜佛的時候需要注意的點是要比男性多得多,並且女性到寺廟燒香拜佛往往也要比男性更頻繁。那麼如果你是學佛或者是經常去寺廟禮佛的女性,當你進入寺廟後一定要能夠牢記這幾點,千萬不要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做了忌諱的事情。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三
    極樂世界雖說遠在十萬億佛土,但也並非一定在十萬億佛土之遠。因它仍不出你我他之一念心,也就是說極樂世界即在你我他的心中。極樂世界即是自己本來的真心。你得到本來的真心,你就生在極樂世界;你不明白自己本來的真心,則不會到彼處。極樂世界即在你我他之心中,而非在心外。極樂世界清淨不染,你我現前一念真心,亦是清淨不染的。但我們在凡夫的境界上有所執著,有執著即是染汙。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不要怨恨
    佛家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一生我們能遇到誰都是自己命運的註定。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這一生看破了,不過就是一個報恩、要債,結緣、了緣的過程。緣來則聚、緣去即散,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我們會遇到給我們帶來溫暖與力量的貴人,也會遇到與我們敵對、傷害自己的惡人。我們不是聖人,也都曾經多少造過惡業,傷害過他人,所以遇到惡緣不要抱怨,就當是還債消業了。
  • 佛說:明白這四點,才能活得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道家推崇「道法自然」,而佛教教導世人」普度眾生」,只是如今很多人在被傷害以後,莫說渡人,就連渡己也都很難做到,其實一切源於內心不夠強大,要知道佛說:明白這四點,才能活得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生而為人,雖說活在這個人人為己的時代,但這兩條做人原則還請千萬不能忘:你的善良,終有回報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世間惡行皆不要去做,積極行善,福報自來。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或許它不能讓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但是它會讓你所做的一切都內心安定。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於一個「執」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總想抓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想留住跟自己不同路的人,總想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的愛著,當事與願違的時候,痛苦不堪,拿不起,又捨不得放下,然後在舍與得之間苦痛糾纏。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 你有錢,別人卻說你是個窮光蛋,你不生氣還高興,這是為什麼?
    如果你很有錢,別人背後說你是個窮光蛋的時候,你不但不會生氣,反而覺得很可笑,甚至很自豪。反之,如果你真是一個窮光蛋,別人背後說你是窮光蛋的時候,明明說的是一句大實話,結果你卻很生氣,很憤怒,甚至為此特別怨恨那個人。
  • 明白這3點,不隨意生氣的人,會有更好的人生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很多人遇到不愉快時,往往就會生氣,要麼對別人發脾氣,要麼自己生悶氣。在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生氣,會因為事情沒有辦好而生氣,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似乎總有生不完的氣。但不管你因為什麼生氣,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
  • 佛前供水果,牢記這三點,讓你的功德圓滿!
    譬如,傳統文化認為「禮多人不怪」,所以每逢佛菩薩誕辰等佛教節日,善男信女在入寺廟禮佛之際,總是習慣帶上香燈、花果等供品,希望藉此表達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其實,拋開種種供品的外相,一切供養都是在行財布施,屬於六度波羅蜜多之一。《華嚴經》中說:「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布施能令眾生克服內心的慳貪,也是在耕耘福田,播下成就佛果的種子。
  • 佛說:一個人,如果弄不明白這兩「心」,煩惱就來了!
    佛說:一個人,如果弄不明白這兩「心」,煩惱就來了。(一)幻心。我們平常所說的心是什麼呢?它是我們人的根與塵相對而幻起的一種感覺。苦集是根塵相對集合起來的幻心,是個影子,是虛假的。就是說這個道理。故客觀環境、外在境界是生起心的外在原因。那麼,內在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原。沒有性,對境生不起心來。猶如電,雖不能目見,但一切照明、動力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前面我們已講過,之所以眼能見、耳能聞、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思,均是性的作用。視性、聞性、嗅性、嘗性等,均具有各種功能,能發揮各種作用。
  • 佛說:世上你我皆過客,何必計較那麼多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人生只是一場空,你我皆是過客,來來往往,只有學會不去計較才會活得輕鬆自在,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應該心安,學會不去計較!首先就需要你不在一些人身上計較,不計較不屬於你的人,不跟讓你煩心的人計較,不再讓你痛苦的人上計較,這些人只會讓你越計較活的越不開心,越是計較越是痛苦。
  • 佛說:這4種人,活得最苦最累,希望沒有你!
    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我們應該要承受的,自己的因果自己背,自己的業自己消,諸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一個人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事。一個人可以沒有信仰,但不可褻瀆因果、不畏因果。除了物質上的匱乏,其實人最大的貧困是內心的不清淨、不自在,顛倒妄想、雜念叢生、執念太深等等,這些才是人最大的苦。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
  • 佛為什麼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附音頻)
    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如果貪著名聞利養,便產生法愛情執,這是講六道眾生受苦之因,它屬於「集諦」。「所燒」就是六道眾生的苦報,這就是「苦諦」。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闢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這裡的「三乘」可說為「滅諦」。
  • 佛說阿彌陀經析.209 慚愧自己根性差,不能生在佛的身邊
    【是為甚難】這淨土法門,只要我們升起願生極樂的心,哪怕就念十句佛號,佛陀也誓願接引。佛陀肯定來接引我們了,問題就是我們是否能在彼時捨棄一切,隨佛往生啊?為什麼那麼多學佛人不能隨佛往生?決定不是佛沒有兌現承諾,而是自己在那個時候願念不真切,又貪著於生死的境界中了,這一貪著就如中毒深重的孩子一般,雖然痛苦,雖然口吐白沫,雖然婉轉於地,可是就不吃藥啊。十方諸佛拿這樣的人又能如何啊?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一、生貪心每一個一生當中所能承受的福報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讓你得到,背負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前行,那不是積福,而是攬禍。人生福禍相依,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 佛說:渡你卻不能渡她!和尚: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還她一世
    佛說:渡你卻不能渡她!和尚: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還她一世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生,那一世,那一瞬!和尚卻遇見了她,只不過被這世俗牽絆了,和尚來求佛。佛說:渡你,但卻不能渡她。和尚合起手掌,低聲漸語回了佛: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這一生便還她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