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古老的丹經?也說《參同契》系列之一

2020-12-12 抱雪齋讀易筆記

眾所周知,《周易參同契》是一部講煉丹的書。

它的作者魏伯陽,被稱為「萬古丹經王」。

那麼,為什麼《參同契》這部丹經,前面還加了「周易」兩個字呢?

難道說,《周易》也是一部丹經嗎?

沒錯!

待我們細細說來:

一、「參同契」之名

《周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有人認為,《周易》是一個空套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四庫全書》總目就是這樣評價《周易》的: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問題是,這些被後人裝到《周易》裡的東西,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的私貨?又有哪些,其實就是《周易》作者自己就有的東西呢?

這些所謂「方外之爐火」,難道也是後人硬要加到《周易》裡面的東西嗎?

不是的。至少那位「萬古丹經王」魏伯陽不這樣看。

他在《參同契》中說:「爐火之事,真有所據」。而且,魏伯陽還坦率地承認,自己是有師承的:

「素無前識資,因師覺悟之。皓若褰帷帳,瞋目登高臺。」

正是在老師的口授心傳之下,他才對於丹法之事豁然明白,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登上高臺攬明月。

魏伯陽的覺悟是什麼呢?

那就是:《周易》、爐火(丹法)和黃老之術這三者,原來說的是一回事。為了闡述這三者合一的道理,所以魏伯陽將他的丹書命名為「參同契」,意思就是熔《周易》、爐火和黃老於一爐,闡述三者合契的原理。

那麼,魏伯陽的看法是否正確?《周易》是否真的是和「爐火」與黃老之術有著相契之處?

不妨看看《周易》的作者是怎麼說的。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周易》自身中找到。

二、《周易》卦序中的先天八卦

認真閱讀《周易》的卦序和卦爻辭,會發現魏伯陽的說法是真的。

《參同契》中與《周易》關係最深的,莫過於其中的八卦月相納甲法。八卦與月相和天幹相匹配,被用來比喻丹法中的火候。

過去有的學者以為,《參同契》中的這種月相納甲法,是魏伯陽或是虞翻的首創,是對《周易》卦序的創新使用。後來,這個創新在邵雍手上得到發揚光大,演變為先天八卦。

但事實恰好相反:我們說過,《周易》的作者不僅知道先天八卦,而且已經在卦爻辭中熟練地運用了先天八卦的納甲法。(詳見本人的「數」說周易系列)

從《周易》到邵雍這上千年的時間裡,「先天八卦」之所以一直名聲不顯,可能僅僅是因為如朱熹所說,是它們僅限於方士們之間私相傳授的結果。

魏伯陽和邵雍等人,只不過是老老實實地照著老師們的傳授解釋了《周易》中的這些內容。

邵雍就說,他的先天八卦早在易傳《說卦》中就已經提到了: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說卦》

邵雍解釋說,這段話說的就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

「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於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巧的是,我們看到,《周易》的卦序也是按著《說卦》的這段話來排的:

上經開篇乾坤二卦,乾為天,坤為地,就是《說卦》中的「天地定位」。

下經開篇鹹恆二卦,《鹹》的上卦兌為澤,下卦艮為山,就是《說卦》中的「山澤通氣」。

《恆》的上卦震為雷,下卦巽為風,就是《說卦》中的「雷風相薄」。

上經的結尾坎離二卦,以及下經的結尾《既濟》《未濟》,都是由坎離二卦之象組成,坎為水,離為火,恰恰正是 《說卦》中的「水火不相射」!!

因此,《參同契》中的八卦納甲之法,確鑿無疑來自於《周易》。

三、《周易》卦序中的火候

除了先天八卦之外,對於《周易》的六十四卦序,魏伯陽也有著獨特的理解。

他在《參同契》的開篇中就提出,《周易》的六十四卦,除開乾坤坎離這四個先天八卦中的「正卦」之後,餘下的六十個卦正好是卦象相反覆的三十對,可以依次匹配一個月的三十天。

每天一對卦象相反的卦,恰好可以用來象徵煉丹中火候的進退。

魏伯陽的這個說法,究竟是他自己的創新,還是《周易》作者的本意呢?

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按照魏伯陽的說法,六十卦對應一個月的三十天,《周易》開篇的《屯》和《蒙》(除去乾坤二卦),對應的是每月初一朔日;《周易》最末尾的《既濟》和《未濟》,對應的是每月三十日的晦日。

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參同契.大易總敘》

巧的是,我們說過,《既濟》《未濟》這兩卦爻辭中的「濡其尾」,指的就是九月末尾、十月之初,日月相交於尾宿的這個「終則復更始」的天象!

更巧的是,《參同契》中還將表示一個月的六十卦比作被一輛「龍馬」所拉動的車輿。

六十卦周,張布為輿。龍馬就駕。明君御時。《陰陽精氣》章

而我們在解析「乘馬班如」的天象時已經說過,那匹拉動這駕車輿的「龍馬」,就是被《參同契》放在第一天朔旦的《屯》卦,也就是《屯》卦中的天駟房星!更是那馱出了河圖,使伏羲得到了畫八卦靈感的龍馬!!

房為龍馬,天駟四星,屯卦中的乘馬班如

本文為「也說《參同契》」系列第一篇,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奇人奇書奇事!
    (周易參同契)是怎樣一部書?自古伊.始便眾說紛紜,其說各異。元代道士陳致虛《周易參同契分章注)指出:「此書解者,百有餘人,少能深造其奧。…:』』彼見『周易』,則指為卜v納甲之書,又惡知同類得朋之道乎?彼見『鼎器』之說,則猜為金石爐火之事;·:彼聞『採取』之說,則猜為三峰探戰之術;彼聞『有為』,則疑為旁門邪徑;,彼聞『無為』,則疑是打坐頑空;彼聞『大乘』,則執為禪宗空性。」
  • 《周易參同契》——第一本中國古化學著作
    聞有《參同契》,何時一探討。」而白居易則曾鑽研煉丹之學,說「授我《參同契》,其辭妙且微」[1],「欲問《參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從容」[2]。並曾親自煉丹,在《煉藥不成命酒獨醉》中說:「丹砂見火空,不能留奼女,爭免作衰翁。」當時鍊金術盛行的情況可見一斑了。
  • 《西遊記》與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參同契》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西遊記》中有大量關於道家丹道理論的口訣以及詩詞,作為道家丹道理論基本框架的《周易參同契》,是理解《西遊記》中有關道家丹道內容的基礎。本文主要講解《西遊記》的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的關係,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人物涉及、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中還丹流程具有密切的關係。《西遊記》中人物與煉丹原料、設備的關係根據《周易參同契》理論煉製還丹,需要以爐鼎為設施,以鉛、汞為基礎原料,以刀圭為輔助原料。
  • 解讀周易參同契:偃月爐中煮天地,煎煉日魄並月髓
    (周易參同契)是怎樣一部書?自古伊.始便眾說紛紜,其說各異。元代道士陳致虛《周易參同契分章注)指出:「此書解者,百有餘人,少能深造其奧。…:』』彼見『周易』,則指為卜v納甲之書,又惡知同類得朋之道乎?
  • 《周易參同契》全文:
    《周易參同契》全文:大易總敘章第一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
  • 《鹹》為什麼能排《周易》下經第一卦?原來《周易》是部丹法!
    (《周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討論,詳見本號系列文章)上經以乾卦開頭,代表的是作者對天道(天行)的尊崇。下經以《鹹》卦開頭,表示的是作者對人道的理解。人道之始,始於夫婦。三、陰陽交合,丹法之始根據《參同契》所說,《周易》是一部古老的丹經。對於一部丹經來說,男女夫婦,和金公奼女、青龍白虎一樣,只不過是陰陽二氣的隱喻而已。如果要描述丹法,沒有比用男女之事來比喻更容易讓人理解的了。
  • 《周易參同契·乾坤坎離章》新注
    《周易參同契·乾坤坎離章》新注序論:真人此章點出鼎爐、藥物。       煉精化炁之時,鼎為心位,為天,為心下一寸二分之絳宮;爐為腎位,為地,為肚臍下一寸三分之真炁穴。有先天之精炁,才有鼎爐之名。丹經云:「鼎,原無鼎;爐,原無爐。」精生炁發,才為鼎爐。天地相距八寸四分,丹家稱為八萬四千裡。
  • 邵雍先天學與《周易》丹法小議
    丹經《周易參同契》之所以冠以「周易」之名,是因為《周易》本身也是一部丹經。《參同契》中的先天八卦納甲之法,就是來源於《周易》的卦序(參見本系列第一篇)。但邵雍並不承認,他說,《說卦》中已經解釋過什麼是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 石頭希遷禪師《參同契》
    遂掩卷,不覺寢夢:自身與六祖同乘一龜,遊泳深池之內。覺而詳之:靈龜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遊性海矣。遂著《參同契》曰: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
  •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經名: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一:說「乾」
    「通假」或者說「假借」,是古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近代學者錢玄同曾說過:「周秦諸子、史記、漢書、漢碑等等,觸目都是假借字」。《周易》作為一部先籍典籍,自然也免不了會有通假字。《象傳》也說:「《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顯然都是將「乾」理解為「健」。《文選》中還有「勤屢省,懋乾乾」,薛綜注云:「乾乾,敬也」,雖然沒有明說「乾乾」是健進之貌,然而原文中的「懋」字卻已經有健之意。(《說文》曰:「懋,勉也」、「勉,強也」、「強,健也」)由是可知,《周易》第一卦爻辭中的「乾」字,應該就是「健」的意思。
  • 《周易》的起源、演變和發展史
    《周易》以濃縮的形式反映了中國文化的起源、演變和發展軌跡,特別反映了從巫術文化向人文文化發展的軌跡。如果說《周易》成書史是一部中國文化精神的生成史,那麼整個易學史則是中國文化發展史。先秦時期是易學萌生和莫基時代。
  • 《周易》卦爻辭原文應該這樣解
    我們今天使用的很多成語,都是來自《周易》。比如「否極泰來」,使用的是《否》和《泰》兩個卦名。「不速之客」那麼,《周易》中的「不速之客」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讀懂了《需》卦的卦象,我們就會發現《周易》的作者觀象繫辭之妙,簡直妙不可言。
  • 13-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經名:參同契五相類秘要。北宋盧天驥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太素真人魏伯陽演宣德郎權發遣提舉淮南西路學事賜徘魚袋臣盧天驥上進  陽一二三四五  水火木金土  陰六七八九十  昔真人魏伯陽與淳于叔通,授青州徐從事《參同契》及古歌。魏君丹成,撰此《五相類》。後升雲而去,令弟子大篆。諸本並無,皆雲《參同契》中卷是也,深屬淺見矣。
  • 《默悟尋源解論參同契養病法》中的健身法
    讀者須知《默悟尋源解論參同契養病法》,四卷,述坐功八段錦等諸多功法,並推本於《參同契》,主張人靜調息、鍊氣養神及導引按摩等。《默悟尋源解論參同契養病法》中的健身法久行腿長力,前行後退同功。午時與子時同功。
  • 清華簡最新研究發現:一幅上古丹士修真圖像揭開《周易》鼎卦之秘
    《說文》曰: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說文》河圖洛書,五居正中三、《周易》之《鼎》數《鼎》,在《周易》中是第五十卦(語出《周髀算經》,詳見本號「數說《周易》」系列文章解讀。)伏羲用勾股定理來建立的周天曆度,毫無疑問就是伏羲先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