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鹹陽城有外城城牆嗎?

2020-12-18 History心發現

在《大秦賦》(《異人綠帽傳》/《大秦狼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那就是呂不韋帶著嬴異人一群人騎馬到達鹹陽城外,遠遠看見了鹹陽的外城城牆和樓闕,開心的喊道:鹹陽到啦......而且在外城城郭外,秦國都城鹹陽有很大的內部縱深......

不好意思,這一鏡頭純屬虛構,並不符合歷史上的真實情況。

其實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鹹陽城考古並沒有發現鹹陽城有明顯的外城城垣,所以這一鏡頭是一個錯誤想像或者想當然的復原。而秦人不修建都城的外城城垣,有深厚的歷史傳統。

早期秦國歷史:動蕩的遷徙歲月

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在秦人在公元前5世紀「城雍」之前,秦人都沒有關於建造城池或者城牆的明確記載。而這種建築風俗和早期秦國的人文地理和生存環境不無關係。

經過了西周末年的大洪水,戎狄入侵和周王室東遷之後,關中地區人口大為減少,戎騎出沒。秦布族也從周人的牧馬奴隸因為戰功而被升級為大夫封地,最後成為諸侯國。秦國在周王室「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許諾下,逐漸與諸戎開戰,一步步兌現了周王室的空頭支票。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秦人獲封諸侯後長期在人口稀疏且並無強大對手的地域裡活動遷徙,因此對於營建穩定首都缺乏興趣。

戎夏交織:早期秦國的戎狄成分

考慮到秦人長期是周王室的牧馬部族,所以早期秦人沾染大量的戎狄風俗,生活特徵呈現出遊牧的色彩。根據對西漢水上遊禮縣地區發掘的大堡子山、圓頂山、西山等墓地的分析,早期秦國的國民中,既有秦國本族,有留居原居地的 「周餘民」中的貴族,還有戎狄貴族與戎狄上層,底層國民中有相當比例的被徵服戎族奴隸。比如邊家莊 79LBM1、M5等春秋早期墓葬,不僅陪葬物品精美,還有頭朝北,銅槨飾的周文化特徵,與更早的西周風俗類似,說明墓主人是歸順秦人的周人民貴族;

而禮縣大堡子山ⅢM1的春秋晚期秦墓,墓主帶著貝殼,馬銜,箭鏃,鈴,鹿角,骨器,戎狄三叉格劍等遊牧風格的隨葬品下葬,頭朝南,這是秦隴地區戎族的葬俗,說明此人是秦公身邊的戎狄裔近臣。這與歷史記載中秦戎反覆拉鋸血戰不無關係。而且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的大量金飾物區別於同時代中原人喜歡玉的傳統,其中金虎的造型與新疆地區塞人製作的金虎形象非常類似,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飾

新疆斯基泰文化中的虎紋飾

考古發掘對應了史書中秦人透露出來的遊牧文化特徵,所以,《秦本紀》中秦人經常性遷徙可能與他們的半遊牧風俗有關。如果是這種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修建厚重而穩定的城牆和城郭就顯得累贅。

山河相依:秦人的真實城鎮風格

雍城秦宮遺址

也是因為不穩定,長期遷徙,所以秦人修建都城的方式是《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的「城塹河瀕」,秦都雍城就是以雍水河、紙坊河、塔寺河以及鳳凰泉河為自然防禦工事,在岸邊堆土堆為防禦的,城中還有水道穿城而過。這種情形,與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圓頂子山早期秦國居住點的防禦體系十分類似。所以毫不奇怪,秦雍城的城牆厚度和中原相比非常薄:雍城城牆厚度僅為4.3~15m,遠少於齊臨淄城牆厚度的20~33m、魯曲阜的30~40m和趙邯鄲的城牆厚20~50m。

《秦本紀》透露的另一個信息,暗示在非常動蕩的時代,早期秦君非常喜歡在祭祀點附近定據,或者將祭祀點修建成都邑,這些都邑,出現在秦人發展的關鍵性節點上:

「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十年,初為鄜畤,用三牢。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居平陽封宮。「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

因為關西相對地廣人稀,所以秦國在徵戰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通過祭祀凝聚人心,通過祭祀西土之神,東土之神等不同的神祗,宣布自己對各方土地的所有權。

所以,基於以上的因素,和中原文化相比,秦人的聚落以祠廟或者宗祠為中心,早期的秦城鎮在規劃上缺少嚴格的幾何嚴整性,整個聚落形態十分鬆散。

考古復原圖裡的雍城

雖然變法後的秦孝公從櫟陽遷都鹹陽城,但考古發掘顯示,鹹陽城依舊有以山河為城防的特點。孝公最早修建的鹹陽城規模不太大,城牆厚度薄,僅有5.5~7.6m,其高度也有限,這種城牆矮小的結果,就是較小的城圈內有8座宮殿遺址,宮殿非常迫近城牆,城牆外就能看見秦宮,小小的城牆幾乎成為了秦宮的宮城,容不下國都的各種設施,所以早期的宮城城牆以外就有相當量的外圍建築自由延展。

而隨著秦國的日益擴張,關外之敵對於關中腹地的威脅越來越小,敵人破武關和函谷關的可能性日益減小,帝國也在不斷勞民傷財修建新的帝國工程,擴大首都圈規模。因此,加固鹹陽的外城城垣似乎也就顯得多餘了。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其他諸侯國身上,如果不是敵人威脅巨大,也會缺乏修建城防的意識:比如《左傳.襄公一四年》記載,在楚國令尹子囊奉命討伐吳國,後得病身亡。臨死前,由於見證了新崛起的吳國的兇悍戰鬥力,所以他的遺言是後繼者一定要把郢都城牆修築好,吳國人有深入入侵楚國腹地的可能性;後來戰國時代白起談到自己攻楚的經驗時,也提到楚國的江漢平原腹地有」城郭不修「的問題,所以讓秦軍有機可乘。

所以,電視劇中展現的一行人騎馬遙望到鹹陽城的情況,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參考文獻:

大秦帝國族源考 溫兆金

淺談早期的秦文化以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遺址為例 蔣月鋒

大都無城 許宏

早期秦人構成探析 王志友

秦制初探--以秦人都城營造為基礎 王魯民

相關焦點

  • 戰國時代秦都鹹陽有高大的外郭城垣嗎?
    在《大秦賦》(《異人綠帽傳》/《大秦狼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那就是呂不韋帶著嬴異人一群人騎馬到達鹹陽城外,遠遠看見了鹹陽的外城城牆和樓闕,開心的喊道:鹹陽到啦......而且在外郭城垣內,秦國都城鹹陽有很大的內部縱深.....
  • 無情打臉:戰國時代秦國鹹陽根本沒有高大外牆
    那就是呂不韋帶著嬴異人一群人騎馬到達鹹陽城外,遠遠看見了鹹陽的外城城牆和樓闕,開心的喊道:鹹陽到啦.而且在外郭城垣內,秦國都城鹹陽有很大的內部縱深.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鹹陽城考古並沒有發現鹹陽城有明顯的外城城垣,所以這一鏡頭是一個錯誤想像或者想當然的復原。而秦人不修建都城的外城城垣,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早期秦國歷史:動蕩的遷徙歲月
  • 北京發現金中都外城城牆體系
    在考古現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館員、金中都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丁利娜介紹如何通過剖面地層來認識金中都城牆的建造方式和牆體的夯層結構。從解剖溝上可以看到城牆夯層,順著夯層繼續往東延伸,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夯土層,說明這是城牆的倒塌土。由此確定了城牆東邊界的位置。
  • 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戰國時代,所謂「上洛」就是指強力大名通過軍事徵服手段前往二條御所得到天皇以及最高朝廷的加封任命從而擁有極大的管轄和行政權力得以鞏固並制霸天下的能力。戰國時代,近畿地方歷經足利氏,三好氏,織田氏,豐臣氏以及德川氏統治,其城郭的特點和形制上與日本其他地區有明顯不同……中世城郭在日本全國有超過40000之多。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首次發現護城河等外城城牆體系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李韻)近日,金中都(今北京)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牆、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為復原金中都結構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13日,記者探訪了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高樓村工地。
  • 北京金中都城牆考古首次發現外城護城河
    2021年1月13日,北京,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 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引言: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較為頻繁且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關西地區的城郭在建造水平上比關東略勝一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於戰國時代中後期石垣技術和造城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西國地區在石料開採和加工上是領先於全日本的,也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西日本的城郭大多呈現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城垣地帶極為堅固且大多數依山而建的山城異常險固。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首次發現外城城牆體系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了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了解到這些遺址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正式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改稱中都,開啟了金中都作為金朝都城的62年輝煌歷史。
  • 關東第一城是江戶城,關西第一城是京都嗎?不,是大阪城!
    大阪城是日本著名歷史古城,別名「金城」或「錦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大阪城公園內,與名古屋城、姬路城並列日本三大名城。大阪城興起於日本戰國時代(明朝晚期),是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基礎上擴建而來。至豐臣秀吉去世之前,大阪城的主城已經修建完畢。
  • 大佛寺石窟、秦鹹陽城遺址……鹹陽37處文物遺址攻略請收藏
    鹹陽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遺址數量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有秦鹹陽城遺址、鄭國渠首遺址、西漢甘泉宮遺址和沙河橋遺址等。古墓葬分布廣泛,自西周至唐末,葬在鹹陽境內的歷代帝王共有27位,西漢11位皇帝中有9位葬於鹹陽塬上,關中唐18陵有9座在鹹陽,東西綿延百裡,氣勢磅礴。
  • 日本戰國時代的「高天神城之戰」歷史小述
    「高天神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中期一系列武田軍與織德聯軍對遠江國地區的爭奪縮影,高天神城之戰在武田信玄和其子武田勝賴時代都有發生,然而最著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針對高天神城以及遠江國歸屬權爭奪的大戰發生於武田勝賴舉兵西進的1574年。直至今日,在眾多日本史學者當中,關於由高天神城引發的觀點和爭論從未停止。
  • 日本名城巡禮:美濃的天空之城──郡上八幡城
    岐阜地區以前在戰國時代是「美濃國」的一部分,由於位處東西日本的交通要道,因此許多戰國大名都會選在此地建造城堡要塞,除了知名的戰國三英傑相關的城郭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名城也是居高臨下,能夠欣賞坐擁山河的美景,這次推薦大家來到有著美濃天空之城美稱的「郡上八幡城」來看看吧!
  • 日本續百大名城之白石城:一訪戰國時代名將鬼小十郎片倉氏居城
    喜歡日本歷史的旅人們,應該對於日本戰國武將伊達政宗與家臣「片倉小十郎」的故事並不陌生吧?歷史上的片倉氏世代輔佐伊達家以忠誠聞名,其中又以片倉景綱、片倉重長父子最為人所知,而他們世代所居住的城「白石城」就位於東北的宮城縣,一起來看看吧!
  • 說說武關城
    有詩云:河水城下流,登城望彌愜。雲海飛不斷,岸草綠色相接。武關河因城而得名,武關城因河而秀美。這裡空氣清新,河水甜美,民風淳樸,是非常優美的宜居之地。 武關城的歷史非常久遠,至少從春秋戰國開始,就被命名為「武關」。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被稱之為「秦之四塞」。在冷兵器時代,武關城地勢險峻,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記載,「自春秋始,歷來武關均設防守。為兵家必爭。
  • 在你不知道的西班牙,有兩座被城牆圍繞的世遺之城
    阿維拉與盧戈,前者在西班牙中部,後者在五百公裡外的西班牙西北角,二者都是被城牆圍繞的世界文化遺產。1985年,阿維拉古城被整體列入世遺,2000年,盧戈因古城牆入選。從首都馬德裡到號稱西班牙第一古城的薩拉曼卡,海拔1100多米的阿維拉古城是這條薩拉曼卡公路上的必經一站。
  • 新發現 | 秦鹹陽城遺址——基於城市手工業考古視野下的工作成果
    2014年以來,新時期的考古工作立足大遺址全局觀,結合渭河北岸自然地貌,以溝、路、水系等線性遺存為框架劃分遺址功能區,逐年擇點發掘以確定典型遺存時代與性質,剔除晚期遺存。最終以城市手工業考古視角為研究突破點,取得了城市整體布局和功能區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秦鹹陽城遺址所在渭河北岸自然地貌呈向北漸高的臺塬狀,自南向北分別是渭河北岸灘地、一級階地、二級階地。
  • 多城聯動!2020城牆馬拉松正式啟動
    西安市體育局副局長邵芳介紹了本屆城牆馬拉松賽事有關情況。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事經歷25載沉澱與積累,迎來第二十六屆賽事。今年的「城馬」在延續十三朝古都馬拉松歷程的基礎上,不斷變化創新,向更嚴謹、更多樣、更國際化的方向進行改革。一展古都風採,引領「城牆」文化。
  • 鹹陽城投集團:宣傳垃圾分類 共建美好家園
    12月10日,鹹陽城投置業公司在城投時代小區開展以「實施垃圾分類,貢獻文明鹹陽」為主題的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宣傳活動,物業工作人員、西陽社區工作人員及小區業主50餘人參加。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城投置業公司積極響應市上和城投集團垃圾分類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終不遺餘力地堅持引導和宣傳,將垃圾分類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 木牛流馬存在的真實性以及關城到底是什麼?
    一、木牛流馬真的存在嗎?木牛流馬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一種運糧車輛,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保證了蜀軍的糧草供應。
  • 寶雞,榆林和鹹陽哪個是陝西第二城?
    陝西是西北最發達的省份,而西安肯定是陝西第一城,但是說第二城,很多人就不像別的省份一樣斬釘截鐵地回答了。像浙江寧波,山東濟南,四川綿陽,雲南曲靖,貴州遵義,江西贛州,甘肅天水等。而陝西第二城,有三座城市都可能被提及,而提及次數最多的就是寶雞,榆林和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