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賦》(《異人綠帽傳》/《大秦狼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那就是呂不韋帶著嬴異人一群人騎馬到達鹹陽城外,遠遠看見了鹹陽的外城城牆和樓闕,開心的喊道:鹹陽到啦......而且在外城城郭外,秦國都城鹹陽有很大的內部縱深......
不好意思,這一鏡頭純屬虛構,並不符合歷史上的真實情況。
其實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鹹陽城考古並沒有發現鹹陽城有明顯的外城城垣,所以這一鏡頭是一個錯誤想像或者想當然的復原。而秦人不修建都城的外城城垣,有深厚的歷史傳統。
早期秦國歷史:動蕩的遷徙歲月
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在秦人在公元前5世紀「城雍」之前,秦人都沒有關於建造城池或者城牆的明確記載。而這種建築風俗和早期秦國的人文地理和生存環境不無關係。
經過了西周末年的大洪水,戎狄入侵和周王室東遷之後,關中地區人口大為減少,戎騎出沒。秦布族也從周人的牧馬奴隸因為戰功而被升級為大夫封地,最後成為諸侯國。秦國在周王室「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許諾下,逐漸與諸戎開戰,一步步兌現了周王室的空頭支票。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秦人獲封諸侯後長期在人口稀疏且並無強大對手的地域裡活動遷徙,因此對於營建穩定首都缺乏興趣。
戎夏交織:早期秦國的戎狄成分
考慮到秦人長期是周王室的牧馬部族,所以早期秦人沾染大量的戎狄風俗,生活特徵呈現出遊牧的色彩。根據對西漢水上遊禮縣地區發掘的大堡子山、圓頂山、西山等墓地的分析,早期秦國的國民中,既有秦國本族,有留居原居地的 「周餘民」中的貴族,還有戎狄貴族與戎狄上層,底層國民中有相當比例的被徵服戎族奴隸。比如邊家莊 79LBM1、M5等春秋早期墓葬,不僅陪葬物品精美,還有頭朝北,銅槨飾的周文化特徵,與更早的西周風俗類似,說明墓主人是歸順秦人的周人民貴族;
而禮縣大堡子山ⅢM1的春秋晚期秦墓,墓主帶著貝殼,馬銜,箭鏃,鈴,鹿角,骨器,戎狄三叉格劍等遊牧風格的隨葬品下葬,頭朝南,這是秦隴地區戎族的葬俗,說明此人是秦公身邊的戎狄裔近臣。這與歷史記載中秦戎反覆拉鋸血戰不無關係。而且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的大量金飾物區別於同時代中原人喜歡玉的傳統,其中金虎的造型與新疆地區塞人製作的金虎形象非常類似,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飾
新疆斯基泰文化中的虎紋飾
考古發掘對應了史書中秦人透露出來的遊牧文化特徵,所以,《秦本紀》中秦人經常性遷徙可能與他們的半遊牧風俗有關。如果是這種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修建厚重而穩定的城牆和城郭就顯得累贅。
山河相依:秦人的真實城鎮風格
雍城秦宮遺址
也是因為不穩定,長期遷徙,所以秦人修建都城的方式是《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的「城塹河瀕」,秦都雍城就是以雍水河、紙坊河、塔寺河以及鳳凰泉河為自然防禦工事,在岸邊堆土堆為防禦的,城中還有水道穿城而過。這種情形,與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圓頂子山早期秦國居住點的防禦體系十分類似。所以毫不奇怪,秦雍城的城牆厚度和中原相比非常薄:雍城城牆厚度僅為4.3~15m,遠少於齊臨淄城牆厚度的20~33m、魯曲阜的30~40m和趙邯鄲的城牆厚20~50m。
《秦本紀》透露的另一個信息,暗示在非常動蕩的時代,早期秦君非常喜歡在祭祀點附近定據,或者將祭祀點修建成都邑,這些都邑,出現在秦人發展的關鍵性節點上:
「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十年,初為鄜畤,用三牢。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居平陽封宮。「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
因為關西相對地廣人稀,所以秦國在徵戰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通過祭祀凝聚人心,通過祭祀西土之神,東土之神等不同的神祗,宣布自己對各方土地的所有權。
所以,基於以上的因素,和中原文化相比,秦人的聚落以祠廟或者宗祠為中心,早期的秦城鎮在規劃上缺少嚴格的幾何嚴整性,整個聚落形態十分鬆散。
考古復原圖裡的雍城
雖然變法後的秦孝公從櫟陽遷都鹹陽城,但考古發掘顯示,鹹陽城依舊有以山河為城防的特點。孝公最早修建的鹹陽城規模不太大,城牆厚度薄,僅有5.5~7.6m,其高度也有限,這種城牆矮小的結果,就是較小的城圈內有8座宮殿遺址,宮殿非常迫近城牆,城牆外就能看見秦宮,小小的城牆幾乎成為了秦宮的宮城,容不下國都的各種設施,所以早期的宮城城牆以外就有相當量的外圍建築自由延展。
而隨著秦國的日益擴張,關外之敵對於關中腹地的威脅越來越小,敵人破武關和函谷關的可能性日益減小,帝國也在不斷勞民傷財修建新的帝國工程,擴大首都圈規模。因此,加固鹹陽的外城城垣似乎也就顯得多餘了。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其他諸侯國身上,如果不是敵人威脅巨大,也會缺乏修建城防的意識:比如《左傳.襄公一四年》記載,在楚國令尹子囊奉命討伐吳國,後得病身亡。臨死前,由於見證了新崛起的吳國的兇悍戰鬥力,所以他的遺言是後繼者一定要把郢都城牆修築好,吳國人有深入入侵楚國腹地的可能性;後來戰國時代白起談到自己攻楚的經驗時,也提到楚國的江漢平原腹地有」城郭不修「的問題,所以讓秦軍有機可乘。
所以,電視劇中展現的一行人騎馬遙望到鹹陽城的情況,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參考文獻:
大秦帝國族源考 溫兆金
淺談早期的秦文化以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遺址為例 蔣月鋒
大都無城 許宏
早期秦人構成探析 王志友
秦制初探--以秦人都城營造為基礎 王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