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光 欣賞董其昌的楷書,少見

2021-03-02 好時光自由行

董其昌楷書《自誥身帖》卷,絹本,橫414.3cm,縱26.8cm,書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遼寧省博物館藏。

《董其昌自書告身》是董其昌親筆書寫的明朝萬曆皇帝對其父母、妻子封賞的詔書,卷首有乾隆御筆題跋, 原收入清宮《石渠寶笈》,清亡後歸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董其昌楷書《自誥身帖》卷,高麗箋紙烏絲欄格楷書告身二通,裝裱成一卷。前段為追封其父董漢儒、母沈氏告身,後段為封董其昌本人及夫人龔氏等告身。前者書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閏八月二十四日,後者書同年同月二十八日,二者僅隔四天。引首有乾隆長題,講述誥封產生及演變。董其昌傳世書法多為行草,楷書則不多見,原因在於「楷書不易工」。他認為,如果字寫得如「算子」,便不是書。本幅書法工整,用筆莊敬,行筆不苟,一筆一划皆有來意。筆力遒勁,肥瘦得中,是其楷書的典範之作。清代長期珍藏於內宮,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

高清局部

釋文:

奉天承運  皇帝勅曰:

世有懷瑾握瑜之士,偃蹇卒世,乃其子紹其家學以耀於庭。非夫明德之遺不及此爾。

生員董漢儒,乃翰林院編修其昌之父。賦才孔碩,蓄學多聞,貞操不愧,衾稠雄抱,雅堪鼎呂。惜哉!運奇而年不延也。今,爾子貴為侍從,臣爾何所不慰?茲用,贈爾為文林郎錫之。勅命:紫泥有赫庸以表,弓冶之如存。

敕曰:夫,士也。憑慈母之蔭,業已致身華途,風木多悲無繇,一致茵鼎之養,此其杯棬之慟,可想也爾。沈氏,乃翰林院編修董其昌之母,以淑德儷於名賢,持家不厭拮据,育子時勤顧復,手澤尚存於畫荻,音徽已謝於吟哦。茲用,贈爾為孺人。懿靈有知,翟茀笄珈,庶幾歆享!

敕命。

萬曆二十四年閏八月二十四日 之寶 

奉天承運  皇帝勅曰:

國家設禁林以居髦俊 優其體貌 而假以清閒 母亦謂立其身 於紛華波蕩之外者 迺可與肩鴻鉅其所期注匪尠也 爾翰林院編修董其昌 博雅宏才 清修彥士 毓英中秘 窮緗帙於 摉魚擢秀 北扉掞藻詞於倚馬卓然士望鬱為國華茲以歲閱授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夫天祿石渠之任 夙稱華重倘狙於地望而以豔心應之乃失朕遴選至意爾 業以恬澹端愨推重士林 予是汝嘉益貞而操 朕且有後命 勅曰 朕讀彤管之章,知古之有壺德者,率勒在女史吾史官方槖筆編摩 豈其婦也 而不思所垂乎 朕故不靳贊冊以章之爾 翰林院編修董其昌妻龔氏 琬琰標貞 菃蘭綰淑 申箴昧旦 茂贊明光 爾夫燁然 為時良史 爾內襄之益宏己 茲用 封爾為孺人 尚益虔四德以稱是綸寵。

敕命。

萬曆二十四年閏八月二十八日 之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

   

董其昌學書道路是十分艱難的,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遊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布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以古為師,以古為法,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得力於自己刻苦勤奮,善於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其與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交往,得以飽覽許多書畫真跡。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董其昌在仕途上的通達,不是明代前幾位書家所能比擬的。到了清代,康熙又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清代著名書家王文治《論書絕句》曾贊曰:「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一時士子皆學董其昌的妍美、軟媚,清初的書壇為董其昌籠罩,書風日下,實在是書壇的悲哀。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香光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軍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他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又得力於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趙孟頫的書風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他的創作。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許多作品行中帶草,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採風韻似趙孟頫,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

   

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理,是一位集大成的書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畫禪室隨筆》是研究中國藝術史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

【終】

相關焦點

  • 董其昌20歲楷書真跡,放大10倍欣賞,美的讓人難忘!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時,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書法在我國有著3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3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特別是像我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鍾繇、宋徽宗們的影響下
  • 【名家欣賞】「秀逸」的董其昌《赤壁賦》
    董其昌書法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 顏真卿和董其昌都寫過楷書《自書告身帖》,誰更勝一籌呢?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其實《自書告身帖》,並不僅僅只有顏真卿寫過,明代的書法大家董其昌也曾用楷書寫過一版。顏真卿和董其昌都寫過楷書《自書告身帖》,那麼董其昌的《自書告身帖》比起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大家覺得誰更勝一籌呢?
  • 清初大法家張照,楷書拓本《勵志詩》欣賞,筆力遒勁,純熟嚴整
    提到楷書歐顏柳趙是必須要說道,這是他們及時楷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書法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書法在古代依舊是服務於信息傳遞為主,藝術次之的發展方略。簡單的說就是書法是受時代影響的,比如漢代崇尚隸書,隸書也就成為了官方字體,明清兩代的官方字體是小楷的發展而成的,也就是風靡幾百年的館閣體。
  • 董其昌《謝惠連雪賦》書法長卷欣賞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之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鄧石如的楷書
    [清] 鄧石如 贈肯園四體書冊楷書(之一) 31.5×16.5cm 無錫市博物館藏我們知道,漢魏六朝,正是社會大動蕩時期,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正是隸書向楷書的過度時期。楷書到了唐代才全面成熟。鄧石如的楷書取法迥異於當時書家,不取成熟的唐楷,而是取法於楷書形成期的六朝楷法。這其中有時代書風的大背景,也有鄧氏個人追求等因素在起作用。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請書法欣賞圖片顏真卿楷書字帖,最著名的是:《顏氏家廟碑》、《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讚》、《顏勤禮碑》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今天臨摹的好教材。動手寫是手腦聯動的過程,動手寫了大腦也就參與了活動,這種腦力活動也就產生了輔助記憶的功能,所以就能記得牢,中國有句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其中的一層含義就是動手揮筆書寫了,記憶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 董其昌《王右丞輞川詩真跡》欣賞
    董其昌《王右丞輞川詩真跡》冊,紙本,27釐米x11.7釐米。
  • 崇禎四年,董其昌77歲行書作品《小園賦》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為國家二級品。紙本, 縱27、橫249釐米。書錄了《小園賦》全文, 共736字。卷尾有書者跋:「義興吳光祿丞澈如, 寄餘佳紙索書。數日風雨如晦, 泓穎久廢, 朝來始見霽色, 偶然欲書為竟, 此卷頗得破方為圓削繁為簡之意。
  • 楷書《出塞》欣賞!
    楷書《出塞》欣賞!
  • 楷書大家田英章,田楷字帖《臨江仙》欣賞,學楷書入門的首選帖
    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田英章的《臨江仙》中篇楷書,源於歐楷,筆法厚重,結構完美,妙極。或可曰遠追古人,為當今楷書之最。田英章的楷書取法歐楷,是歐體楷書的繼承和延伸。可以說他的楷書既繼承了傳統的筆法,也參合了自己對楷書的心得。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董其昌在漫長的搜羅鑑藏過程中,拈出了不少原本不受重視或少為人知的古代小楷作品,這當中包括一批相當珍貴的唐人寫經卷,它們不僅受董其昌反覆欣賞、臨習、題寫,也在其所建立的小楷系譜中佔據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學界雖然對董其昌的書法習古有不少關注,然就筆者所知尚未深入探討過他與唐人寫經的關係。
  • 沈尹默高清楷書真跡,清雋秀朗、法度自然,楷書學習臨帖佳作
    此弊開端於時代文人對董其昌盲目的跟從,或者是對那些面目全非的拓本作為臨寫範本,簡單概括就是「俗、弱」,寫到最後只剩下流俗的教條陳規,相反白蕉學二王還是可貴的,能繼承到俊逸的氣息。而於沈尹默齊名的于右任(北於南沈),碑帖結合卻是十分成功的,結字宏偉開闊,氣息高古渾厚。
  • 楷書、行楷書、鋼筆楷書字帖欣賞方法和速成技巧
    顏真卿書法圖片欣賞楷書的基本筆劃有八種,分別是:點、橫、豎、撇、捺、鉤、挑、折。練好了這八種基本筆劃,那就是打好了書寫的初步基礎了,簡單快捷的理解方法是著名的——永字八法,漢字「永」字,不是筆劃有8劃,而是說一個「永」字包含了楷書的八種基本筆劃,有利於我們迅速理解和掌握楷書筆劃的基礎形狀。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楷書書法字體作品圖片欣賞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1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2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3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5  楷書的演變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來的。要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藝術的技法基本功,就要對楷書怎樣演化來的有個認識,以深化對楷書的理解。
  • 德州陳彥豪:楷書亦可抒發情性
    您個人認為初學書法者是應從「二王」帖學開始入手,還是從碑刻、民間書法入手好呢?    陳彥豪:先從碑還是先從帖入手,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寫字要從什麼體開始。我傾向於先從楷書學起。學楷書,一般要從唐楷入手。但唐楷流傳的墨跡很少,歐顏柳趙唐朝有三家,但他們的名帖名碑全都是刻碑,墨跡很難找,因此只能臨碑。
  • 董其昌的絕筆作
    尤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今天我們來欣賞董其昌的絕筆作—《紫茄詩》。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七,上海人。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敏。他天才俊逸,善談名理,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至忘寢食。
  • 80後女書法家楊薇,楷書《四時讀書樂》欣賞,線條圓潤筆力飽滿
    當代書壇學習二田的楷書的比較多,學習顏體的比較少,特別是女性。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書法就是一位學習顏體和柳體的女書法家,他就是楊薇。他是80後的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是將顏真卿之雄渾,歐陽詢之險峻,柳公權之剛勁,褚遂良之秀逸融為一體,從而使自己的正楷書法作品呈現出一種內秀外美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