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提到楷書歐顏柳趙是必須要說道,這是他們及時楷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書法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書法在古代依舊是服務於信息傳遞為主,藝術次之的發展方略。簡單的說就是書法是受時代影響的,比如漢代崇尚隸書,隸書也就成為了官方字體,明清兩代的官方字體是小楷的發展而成的,也就是風靡幾百年的館閣體。蘇軾就在其著作《書論》中這樣說道: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按:蘇軾這段話強調了楷書的重要。漢字的書寫規則在楷書中是完備的。由它而發展成了行、草書。如果不能寫好楷書,而稱擅行草,是好像一個人還不會正確、鄭重地講話,卻偏要誇草多牽絲,至真書多使轉。按照個理論基礎,我們找到了清代大書法家張照的楷書真跡拓本《勵志詩》欣賞。此篇書法功力深厚,筆力遒勁,純熟嚴整,有顏字的端莊,而少顏字的渾厚與剛勁之氣。
清初大法家張照楷書拓本《勵志詩》欣賞:
書者介紹:
張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的天、長卿,號涇南、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書法家和戲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預修《大清會典》。乾隆元年(1736年)以挾私誤軍罪等廷議當斬,被乾隆帝特赦。歷任武英殿修書處行走、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等職。資學明敏,工詩善文,精音樂、繪畫、書法。書法初學董其昌,中年出入顏、米,為「館閣體」書法代表者。性地高明,深通釋典,詩多禪語。書法初從董其昌入手,繼乃出入顏、米;天骨開張,氣魄渾厚。兼能畫蘭,間寫墨梅,疏花細蕊,極其秀雅。著天瓶齋書畫題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齋帖。卒年五十五。諡「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