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盤活現有資源 做實做強集體經濟

2020-12-17 四川新聞網巴中頻道

  四川新聞網巴中3月31日訊(張慶海)每天傍晚6點,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村委會的高音喇叭準時響起「收茶了,收茶了」,回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鮮茶葉收購車沿著四通八達的水泥道路開始收購茶農採摘的鮮毛尖。

  村集體缺乏資金是回龍村發展一大難題,為了切實改善局面,近年來,巴中市城管執法局幫助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盤活現有的茶場資源,創辦茶葉加工扶貧車間,2019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6餘萬元。

  回龍村現有茶葉面積1100餘畝,已達到盛產期,歷年來,茶園都是由茶農自管自摘自銷,河下易地搬遷貧困戶和一些長年外出務工的家庭茶園無人管護,無人茶採,同時缺宣傳、無品牌,茶商時常壓低價格,面臨這些問題,巴中市城管執法局組織回龍村村「兩委」幹部多地考察學習,吸取經驗,幫助成立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創辦茶葉加工扶貧車間,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有勞動力家庭的茶園鼓勵自管,無勞動力和常年外出務工家庭的茶園合作社流轉代管,合作社組織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管護茶園和採摘,同時獲得勞務費。

  「所有的鮮茶都由合作社收購,自管的鮮毛尖70元一斤,流轉茶園的鮮毛尖40元一斤,這樣的機制既解決了茶園管護和價格問題,又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收入問題」。駐村第一書記張慶海說道。

  制茶是一項技術活,制出來的茶要色香味俱全,巴中市城管執法局邀請制茶師傅手把手教學、品鑑,並幫助開拓市場,廣泛宣傳、打造品牌,現在回龍村茶葉加工扶貧車間生產的「龍芯茶」手工茶,香味濃鬱,持久,口感甘醇。

  「龍芯茶」讓村集體有了收入,也讓回龍村茶農嘗到了「甜頭」。回龍村主任孫奎霖玩笑的說到:「村上的茶園逐漸發展起來了,感覺我們所有人的付出沒有白費」。

  農村外出務工人口多,一些土地無人耕種。回龍村「兩委」決定將無人耕種的土地由合作社流轉,種植青花椒。雖然村民很支持,但是流轉、整理土地、栽植青花椒有資金缺口。

  第一駐村書記張慶海和駐村幹部梁仕偉積極向巴中市城管執法局爭取資金30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600餘畝青花椒在合作社的精心管護下茁壯成長。

  「今天的回農村鳥語花香,奼紫嫣紅,充滿勃勃生機,村民們覺得日子有盼頭了」回龍村支部書記張成高興的說到。

相關焦點

  • 貴港港南區:盤活資源 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記者黃豔梅 攝   何平村耕地面積2700多畝,現有村民950戶6500多人。該村擁有沿主幹道鋪面4個面積共200平米,魚塘10畝和集體建設用地7畝等資源資產。近年來,何平村通過盤活一批資源、打造一產業基地、受益一大片「三個一」模式,帶動港南區381戶易地搬遷戶和周邊3個村(社區)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 曹王鎮:念好「三字訣」 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
    舉行開園儀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司元媛 濱州報導  曹王鎮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建強隊伍、合理謀劃、優化環境三項措施,念好「三字訣」,有效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10萬以上村達85%以上。
  • 做足「活」字文章 壯大集體經濟
    貴州在「活」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用好「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通過創新組織方式、加強黨建引領、激活改革動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一條韌性足、可持續強的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有效的「組織」尤為重要。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盤活「三資」提升村集體經濟
    據了解,2019年來,為摸清底數,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港南區由組織部門牽頭,自然資源局、農村農業局等各部門參與,對各村「三資」進行了全面清查,並指導各鎮(街道)制定盤活之策,讓閒置和低效的村集體資源活起來。
  • 荔波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旅遊 文化扶貧」的發展模式,
  • 雨湖區:壯大集體經濟 實現村強民富_區縣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_湘潭...
    要素聚焦 精準發力激發集體經濟發展活力2003年,在外做生意的鄧燦輝回到雨湖區姜畲鎮聯映村當村幹部。當時,村裡發展比較落後,集體經濟可謂一窮二白。「要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必須加快發展。」鄧燦輝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後,便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 桂林全州縣東山瑤族鄉多舉措抓實抓強村級集體經濟
    中新網廣西新聞8月28日電(唐從莉)近年來,桂林市全州縣東山瑤族鄉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保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在整合資源、創新模式、人才強村方面下功夫,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
  • 丁莊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
    目前,全鎮2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已全部超過5萬元,其中18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8個村經濟收入超20萬元。全域聯合創新模式促增收。、200畝高粱、31.6畝水果玉米,擺脫了過去單一的農業經營模式,盤活提升了資金資源的收益率,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基層黨組織
    近年來,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引領下新型集體經濟得到蓬勃發展,農村集體資產得到進一步規範管理,但在發展與管理過程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現我就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及對策,為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奠定基礎。首先是轉變思想認識,更新觀念,提高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意識。
  • 麗水景寧鶴溪街道做大村集體經濟「蛋糕」
    原標題:景寧鶴溪街道做大村集體經濟「蛋糕」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村裡的集體茶葉增收項目發展並不十分理想,但我們通過辦公樓出租項目實現了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近日,在盤點村集體經濟年度帳單時,麗水景寧鶴溪街道張村村黨總支書記包文付更加肯定了對多年前集體共建辦公樓的做法。
  • 平果:念好「四字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平果市通過念好「細、優、多、實」四字經,在政策、資金、模式、項目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增強村級組織的「造血」功能,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截至今年8月,該市181個村(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39個村達到10萬元以上。
  • 貴州銅仁:「強化三力」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目前,全市2737個村(社區)均有集體經濟積累,其中有5萬至100萬元積累的村2328個,100至200萬元積累的村200個,200萬元以上積累的村38個。統籌推進——做優「頂層設計」凝聚發展合力採取縣級主導、黨政引領、部門聯動、各方參與的方式,整合各類政策、資源、信息,集中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傾斜。一是高位謀劃推動。
  • 新泰市小協鎮:「跨五躍十」盤活集體經濟促增收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雁彬 通訊員 田雨新泰市小協鎮躲莊村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盤活閒置資源,結對共建,託清「家底」變存量為增量,不斷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力促軟弱渙散村轉化提升。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6萬元,今年村集體收入將進一步實現擴增,探索出了村集體穩定增收的好路子。搞活土地流轉搶抓「三資」清理試點村的歷史機遇,躲莊村通過集中入戶摸實底、專班審核透實底、代表審查議實底、張榜公示亮實底「四步工作法」,全面澄清「家底」。
  • 石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繪就全面小康新底色
    據悉,這是維新鎮毛家坪村的湘蓮產業基地,有700多畝,全鎮加起來共有2500多畝。 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產業扶貧的有力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法寶。在維新鎮,紐荷爾臍橙高標準產業園、湘蓮特色種植基地、花椒示範園等16個產業基地,持續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斷為全面小康增色添彩。
  • 理論研究|龔明漢: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加大黨委統籌力度,確保抓緊抓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是村裡「一家之事」,而是各級各部門共同之責。堅持高位推進,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成立專抓辦公室,構建「州統籌、縣組織、鄉推動、村實施」的集體經濟發展體系,凝聚組織、農業、財政、旅遊等部門合力,統籌推進項目規劃、品牌推廣、產品營銷、審計監管,形成舉全域之力抓集體經濟的生動局面。
  • 奉化區方橋街道四維發力打造村集體經濟增長點
    今年來,奉化區方橋街道從盤活資金資產、搭建協作平臺、規範運行、人才選備等四大方面著手,全力突破集體經濟思路不寬、動力不足、帶頭人缺乏、造血功能弱等發展難題,實現行政村集體經濟創收增效,全面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 「黨建時空」回龍村:做強做大柑橘產業 走上脫貧致富路
    今日永州訊(記者 趙威 通訊員 蔣晨)「我們村集體收入2019年達到7.1萬元,今年收入將超過10萬元。」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回龍村村支書歐陽國強告訴記者。回龍村村委會回龍村共6個自然村,252戶113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287人,已脫貧87戶284人,剩餘3戶兜底保障,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4.95%降為0.26%。
  • 瑪納斯縣旱卡子灘鄉念好三「字」經壯大村集體經濟
    中新網新疆新聞5月20日電(王發利)旱卡子灘鄉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快提升全鄉農村黨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優化班子、找準路子、紮緊口子等舉措,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解決了「無錢辦事」難題,提升了村黨支部的整體凝聚力和戰鬥力。  優化班子,選優配強促提升。
  •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村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黨員108名。近幾年來,凌安村「兩委」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打造省級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黃蜀葵、紫菊等特色產業,建設茶廠、烘乾廠等固定資產延長產業鏈,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20年,凌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 大義鎮:立足資源優勢 發展村集體經濟
    「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破冰口在哪裡?」近期,大義鎮東方紅村廣泛徵求村民、黨員代表意見,尋求發展村集體經濟突破口,將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作為「突圍」的第一步棋,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幫助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