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巴中3月31日訊(張慶海)每天傍晚6點,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村委會的高音喇叭準時響起「收茶了,收茶了」,回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鮮茶葉收購車沿著四通八達的水泥道路開始收購茶農採摘的鮮毛尖。
村集體缺乏資金是回龍村發展一大難題,為了切實改善局面,近年來,巴中市城管執法局幫助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盤活現有的茶場資源,創辦茶葉加工扶貧車間,2019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6餘萬元。
回龍村現有茶葉面積1100餘畝,已達到盛產期,歷年來,茶園都是由茶農自管自摘自銷,河下易地搬遷貧困戶和一些長年外出務工的家庭茶園無人管護,無人茶採,同時缺宣傳、無品牌,茶商時常壓低價格,面臨這些問題,巴中市城管執法局組織回龍村村「兩委」幹部多地考察學習,吸取經驗,幫助成立平昌縣鹿鳴鎮回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創辦茶葉加工扶貧車間,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有勞動力家庭的茶園鼓勵自管,無勞動力和常年外出務工家庭的茶園合作社流轉代管,合作社組織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管護茶園和採摘,同時獲得勞務費。
「所有的鮮茶都由合作社收購,自管的鮮毛尖70元一斤,流轉茶園的鮮毛尖40元一斤,這樣的機制既解決了茶園管護和價格問題,又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收入問題」。駐村第一書記張慶海說道。
制茶是一項技術活,制出來的茶要色香味俱全,巴中市城管執法局邀請制茶師傅手把手教學、品鑑,並幫助開拓市場,廣泛宣傳、打造品牌,現在回龍村茶葉加工扶貧車間生產的「龍芯茶」手工茶,香味濃鬱,持久,口感甘醇。
「龍芯茶」讓村集體有了收入,也讓回龍村茶農嘗到了「甜頭」。回龍村主任孫奎霖玩笑的說到:「村上的茶園逐漸發展起來了,感覺我們所有人的付出沒有白費」。
農村外出務工人口多,一些土地無人耕種。回龍村「兩委」決定將無人耕種的土地由合作社流轉,種植青花椒。雖然村民很支持,但是流轉、整理土地、栽植青花椒有資金缺口。
第一駐村書記張慶海和駐村幹部梁仕偉積極向巴中市城管執法局爭取資金30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600餘畝青花椒在合作社的精心管護下茁壯成長。
「今天的回農村鳥語花香,奼紫嫣紅,充滿勃勃生機,村民們覺得日子有盼頭了」回龍村支部書記張成高興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