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海南品房閣
馬雲在杭州全球峰會上曾說:「未來房子如蔥,過去8年內,中國房價處於大幅上漲的狀態,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可能是房子」。
對於馬雲說的這句話,網上頗有爭議。然縱觀目前樓市的發展現狀,這句話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呢?
「高庫存」是「新常態」
據悉,《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9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073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9.3%。
其中,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量為7529萬平方米,成交量為5228萬平方米,截止9月底,100個城市中,67個城市庫存出現了同比正增長現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從全國100城的庫存數據看,最大的亮點在於庫存數據呈現了較為明顯的環比增長態勢,這和新增供應數據井噴的態勢有直接關係。
房企在「三道紅線」下積極調整推盤策略,進而會使得新盤入市節奏加快。
來源網絡
其實,自2014年伊始,中國樓市整體呈現供過於求的發展現狀,「高庫存」伴隨「新常態」,一度成為2014年的熱門詞彙。
即便在「高庫存」及「三道紅線」嚴控的高壓下,但由於行業巨大高利潤的驅使,2020年房企們仍頻發拿地,新的住宅也在不斷入市,住宅「高庫存」的發展常態已然成為現實。
林波曾言,高庫存只是形式發生變化的一個方面,很多城市高庫存的背後,是供求關係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住宅供需未來將失衡
供求規律是市場經濟中的基本規律,並且通過「價格」的不斷調控實現供需平衡。
相對於其他商品而言,房子具有雙重屬性,既是消費產品,也是投資產品。而關於住宅供需問題,小編主要從兩方來分析。
其一,人口紅利期將漸消失殆盡,供需失衡。
我國現階段呈現著很明顯的人口變化:人口老齡化進入中度階段,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據悉,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末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上年下降0.46個千分點。
清晰的數據足以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紅利未來將逐漸消失。
人口數量是消費的發展和前提,在「高庫存」的背景下,年輕人口基數逐年減少,這就可能造成了住宅供給端過剩,需求端不足的問題,這不利於地產行業發展的平衡,嚴重威脅地產經濟市場的長期穩定與和諧發展。
其二,區域性城市化發展的持續分化,加劇供需矛盾。
房價本質上是人口與土地供需的結果,隨著城鎮化的持續增長,推動著農村人口湧現城市,中國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4%持續上升到2019年的60.06%,我國城鎮化整體水平得到的顯著的發展和提高。
但不可忽略的一點是,由於城市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城與城間發展水平間是有一定差距的。
城市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如一二線城市,人口數量大,對房子的需求是龐大的,但城市的土地供需是有限的,在供低於求的趨勢下,房價飛漲。
而三四線或者是邊遠地區,人口流動性很大,發展水平相對不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較低,但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是穩漲的。
樓市高庫存與普通大眾買不起房的市場現狀,這就反映了我國房地產產業供求的嚴重失衡,是不利於市場的長遠穩健發展的。
來源網絡
老生常談--維穩是關鍵
據悉,中指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份,中國100個受監測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5705元人民幣,環比上漲0.4%,漲幅較上月擴大0.16個百分點。
在疫情後續的影響下,房價仍呈現漲幅的發展態勢,網上部分網友言稱,房價層層上漲,可能預示著「地產泡沫經濟」的到來。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高級分析師馬琛表示,在第三季度供應持續放量的推動下,市場得到加速恢復,但因受到政策調控後,市場回歸理性及需求持續釋放後勁不足等因素影響,在7—8月銷量突破預期基礎上「金九」成色略顯不足。另外10月份受房企進一步積極供貨促銷影響,重點城市成交較為活躍,同比增速在兩位數以上。
2020年11月3日,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等。
來源人民日報
「房住不炒」原則,老生常談的話題,小編在此不多言。市場嚴控監管,政策持續收緊,這是國家始終堅持的原則和鐵律。
在疫情的影響下,即使地方財政捉襟見肘時,市場仍嚴控,沒有任何鬆綁的跡象,因此,「泡沫經濟」、「房價如蔥」等是不可能出現的,維穩仍是發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