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中國,擁有著一萬八千公裡的海岸線。
無論你去到沿海的哪個地方,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海鮮大餐等著你
我國有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而由於不同海域由於所處位置不同,海鮮生長環境各異,所以海鮮也各有特色。
那麼,哪個海域的海鮮最好吃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四大海域吧!
渤海
首先從地處中國大陸東部北端的渤海出發。
渤海三面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因為在北方,也有北海之稱。
渤海海域的海水常年低溫,鹽度均衡,自然純淨的水質以及豐富的微生物資源,使得生活在海底和礁石上的鮑魚、海膽、海參等海產生長緩慢。
正因此,它們體內積累了更多的胺基酸、多糖等營養物質,味道尤為鮮美!
代表海鮮——大連海參
大連地區年平均12.1攝氏度的較低海水水溫、較小的風浪,使得大連海參的生長周期更長、營養價值更高。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周恩來總理設國宴招待時就點名「大連海參」。
烹飪特點
渤海派的特點就是粗獷豪放。
這裡的菜系很少經過精加工,大部分的菜式都是淳樸的煮、蒸。大廚的那勺鹽,就是它所有的調味品。
黃海
黃海因為古時黃河水流入,江河搬運來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懸浮物質增多,海水透明度變小,故呈現黃色,黃海之名因此而得。
黃海南部海域的海底地勢平坦,「黃海暖流」和「沿岸流」兩股洋流常年在此盤旋,因此這裡的海水就溫暖多了。
大量的浮遊生物在這裡聚集,加之水草資源豐富,把這裡的蝦蟹螺貝等海鮮養得異常肥美!
代表海鮮——青島鮁魚
山東青島有句俗話說「鮁魚跳、丈人笑」。春季送幾條鮮活的鮁魚給嶽父嶽母,是青島人富含文化意蘊的古老傳統。
這習俗還成了青島嶗山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ps:鮁魚就是南方說的馬鮫哦)
烹飪特點
黃海派的海鮮,特點是鮮味與烹飪的結合,江蘇菜系對於烹飪海鮮的技術加成,使之原本產量不高的黃海派海鮮獨樹一幟。
東海
東海海域開闊,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是我國海洋生產力最高的海域。
有著「中國漁都」和「東海魚倉」之美稱的舟山漁場,正是在東海。
舟山處於長江、錢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沿岸流、臺灣暖流、黃海冷水團等許多寒暖流交匯於此,形成了漁場的天選之地。
代表海鮮——舟山帶魚
說到全國最好吃的帶魚,鮮美異常的舟山帶魚應該沒有人會不服吧!
舟山漁場位置絕佳,海域鹽分較低,加之四季分明氣溫舒怡,讓帶魚魚身寬厚、魚肉細滑,據說還能品出甘甜
烹飪特點
東海派的海鮮烹飪特點主要注重鮮活,比如活魚現殺,海鮮現烹等等。
味道上,舟山菜相對較甜,而溫州人口味清淡,注重以和為美。
南海
南海,是我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原生態純淨,海水四季溫暖,適合各類海鮮生長。
南海水流較急,魚兒遊動費力,這讓魚類肉質筋道可口!所以南海的海鮮,算是最獨特的了。
南海海鮮種類豐富,生長周期短,魚類普遍比其它海域要大!
南海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水產:海參、牡蠣、金槍魚、紅魚、大龍蝦、墨魚、魷魚等等...根本數不過來
代表海鮮——湛江生蠔
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島,浮遊生物豐富。附近海域的鹽度偏高,是生蠔成長的天堂。
炭燒生蠔作為夜店宵夜的必點美食,從廣東傳至大江南北。可以說,吃燒烤沒有生蠔,那就沒有靈魂!
烹飪特點
南海海域靠近廣東,愛吃的廣東人怎麼會放過這些天然的美味呢?所以南海的海鮮烹飪也是以粵菜為主。
涮、蒸、煎、炸、煮等多種烹飪技巧,將海鮮的美味發揮到極致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能夠看出四大海域的海鮮各有特色,其實很難區分高下。
不過,不管哪個海域的海鮮,都是大自然給我們饋贈,是吃貨們不可或缺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