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五虎上將」,來自於小說、話本的演義,源頭出自陳壽《三國志》中的「關張馬黃趙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大家都很熟悉,是蜀漢開國君主劉備的主力武將。
「關張馬黃趙」這個排序是按照蜀漢的官爵和地位,尤其是劉備當上漢中王時所封的前、左、右、後四位將軍,趙雲則是因為功勳卓著以及與其他四位共同獲得諡號而並列。在演義中凸顯了趙雲的地位,排序也改成了「關張趙馬黃」。
我們這裡不談演義,只談歷史。因為談演義的話,必然要將趙雲七進七出,以及老來斬將的事跡加入進去,還要加上黃忠與關羽的比試,有太多虛虛實實的東西,會比較麻煩。歷史來看,那麼這五位的地位就是「關張馬黃趙」。
談到低估,大多數人可能會首先想到黃忠。黃忠從戰功來看完全不虛張飛和馬超。論斬將奪旗,黃忠在攻打益州過程中有不少先登的戰例;論獨立領軍,黃忠在攻打漢中時也是獨立率領一路人馬;論擊敗名將,黃忠有陣斬夏侯淵的戰績。從方方面面來比,並不弱於張飛和馬超,甚至可能還要強於馬超。
黃忠因名望較低和事跡較少,的確是被低估了。但是,黃忠不是最被低估的一位,最被低估的一位應該是關羽。
關羽對其他「四虎」甚至其他蜀漢武將是全覆蓋。獨立領軍,這種事情不用提了。鎮守方面,在蜀漢前期,也只有諸葛亮坐鎮荊州和成都、魏延鎮守漢中,與關羽相同。擊敗名將,張飛是擊敗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關羽則是直接擒獲五子良將的于禁,而且于禁在五子良將和曹操陣營的排位比張郃還要高上不少。于禁在曹操時期已經是四方將軍的左將軍了,張郃在曹丕時期才當上四方將軍;黃忠陣斬夏侯淵,幫助劉備取下漢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圍困曹仁;馬超與曹操對戰失敗,關羽常年與孫權敵對,還嚇得曹操差點遷都。此外,關羽還實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直接斬殺名將的記錄,直接殺掉袁紹大將顏良。
可以說,關羽與另外四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並列在一起就是低估了。像是關羽這種鎮守方面,面對兩面敵人,還能主動出擊,打出水淹七軍這樣的戰例,縱觀整個歷史,也是少之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