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她依然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繁雜的念頭總是盤繞在腦中,或是糾結困擾,或是欣喜激動。可是,睡意卻被這些念頭擠得遠遠地,難以平復內心,更是難以入睡。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長時間,她每天努力掩蓋黑眼圈,昏昏沉沉地工作,晚上總想著早點睡覺,卻依然會熬到12點。她不停地努力擺脫失眠,卻發現最終無效,漸漸地,感覺情緒沮喪、內心鬱悶,失眠也慢慢影響了她的工作,困擾著她的生活。
為何會這樣呢?
《失眠療愈》一書中,指出了事情的真相:你對睡眠的在意程度,影響了你的睡眠質量!往往是:你越把失眠當回事兒,它就越容易成為你的困擾,使你最終感到抑鬱。
法國心理學家羅傑·波索爾特曾經於1977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抑鬱症的動物模型試驗。
他將老鼠放在水裡,老鼠便拼命掙扎,到處遊泳。然而,無論它怎樣遊泳,都無法離開水杯。他越努力、越洩氣,越早的「漂浮不動」,徹底放棄。心情抑鬱也是如此!很多人對現狀感到不滿,極力地擺脫,卻是越努力,能量消耗的越多。最終便感到無比抑鬱。在《失眠療愈》一書中,作者孫偉博士指出:失眠本身不會導致抑鬱症,但如果你掙扎的想要擺脫失眠,卻會在能量消耗中,逐漸變得抑鬱!《失眠療愈》由北京大學睡眠醫學專家孫偉博士暖心撰寫,從睡眠習性、藥物輔助、心理治療等多方面系統地介紹了如何改善睡眠的科學方法。很多人在讀了這本書之後,都徹底改善了失眠,堪稱失眠患者的「福音」書。
接下來,我們就從睡眠的三個方面,分享一下如何改善睡眠,擁有精力,遠離憂慮
孫偉博士認為:睡眠無論時段,還是睡眠的方式都十分講究。如果,你不注意一下細節,調整自己的作息方式,恐怕睡眠很難有所改善。他在《失眠療愈》一書中列舉了睡眠三要素,即:睡眠節律、睡眠動力、身心放鬆!
1、 把握「睡眠節律」,保護好你的生物鐘
規律的作息習慣,能使你順利入睡,這就好比工作之前的儀式感。如果,你每天的生活作息都有規律,生物鐘就會形成一定的規律。反之,生物鐘就會被打亂,從而產生「入睡困難」。最佳上床時間為晚上10:30左右,最遲也不要超過11:00,千萬不要過早上床,每天在固定時間上床,你便更加容易上床就睡著。
此外,起床時間也有一定講究。
通常情況下: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往往在6-8小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為5-6小時。睡覺睡到自然醒,莫要貪戀枕頭的溫暖,睡醒了,就必須起床,這樣才能保證生物鐘的正常發揮。如果你超過60歲,建議起床時間為4:30左右;小於60歲,就在5:30的時間起床,睡眠時間就足夠了。
當然,即使你每天起床時間超過這個點,也不要有所顧慮。畢竟,每個人的生物鐘是不同的,遵循自己的作息時間,入睡自然醒,就是最好的選擇!
2、保證睡眠質量,確保擁有足夠的「睡眠動力」
為了保證睡眠質量,避免呆在床上睡不著的情況發生,增加睡眠動力,我們在注意作息習慣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下面這一些細節:
① 千萬不要過早上床!不再床上做無關睡眠的事情!如果,你過早上床,往往趴在床上看書、玩手機、看電視……這些與睡眠無關的事情會干擾你的睡眠,使你的情緒處於過度緊張或激動的狀態。
即使,你看的是平淡的書籍,聽著舒緩的音樂,你呆在床上時間長了,也會減弱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使你習慣性地上床就做著無關緊要的事情,阻礙了睡眠。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在床上玩手機、看書、看視頻,一定要在1:0:30-11:00準時上床,形成床與睡眠之間的緊密聯繫。
② 睡不著,暫時離開床
如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建議你不要一直躺下去。不妨站起身來活動一圈,打開音頻,嘗試做一會兒正念練習;或者站起身喝點水,適當做一些類似睡前瑜伽的舒緩運動。
隨後,再嘗試入睡,可能會比躺在那裡數綿羊,效果要好得多。
③ 減少午睡時間
失眠,還有可能是睡眠時間過多造成的。如果,你經常在夜間失眠,就嘗試減少午睡時間。嘗試中午取消午休,這樣,你就能保持長時間清醒,晚上就越有可能入睡。
④ 科學運動,注意健身
運動,能使你增加能量消耗,使你更好地進行身體調節,方便入眠。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快走、跑步、登山、體操等等,有助於晚上的睡眠。不過,要注意的是:睡前2小時之內,千萬不要劇烈運動,你可以做一些舒緩的瑜伽、拉伸,使身體放鬆,有助於消耗體能,順利入眠。
3、正念冥想,感受和安撫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
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往往源於內心的焦慮。
我們可以嘗試正念練習,著眼於當下,使身心放鬆、情緒平和,確保心無雜念。① 專注於呼吸,聚焦當下如果,睡前浮想聯翩,我們就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數呼吸,則可以提高對呼吸的專注。我們可以嘗試從1-10連續數呼吸,一呼一吸記錄一次,一直數到呼吸結束。儘量嘗試深呼吸,你能感受到「氣沉丹田」的能量,閉上眼睛,感受呼吸從頭到腳傳遍全身,賦予身體能量。呼吸應該是緩慢的,儘量降低呼吸的頻率。在呼吸的間隙停頓,感受此刻靜默、無念的狀態。
② 拋除雜念,感知和接納各種情緒
我嘗試過正念練習,發現效果確實非常好。你能感受到注意力聚焦當下的絕妙,伴隨著呼吸,感受著內心深處的各種情緒,接納它們,嘗試與各種情緒和平相處也許,你閉上眼睛,會感受到悲傷、憂慮、憤怒、不安……請靜靜地感受它們,給這些情緒命名。在命名的同時,你便會發現,它們會漸漸淡化,融合與你寬容的身心。這些情緒就像流水一般,靜靜流淌。你無需評判,用接納的態度感受它們的存在。
失眠的根源除了習慣以外,更多的是內心的憂慮。
如果,思慮過多,我們在睡前拼命掙扎,內心就會變得壓抑、消沉。在《失眠療愈》這本書中,孫偉博士告訴我們:失眠最重要的是拋開顧慮,擁抱明天!
畢竟,沒有人會是全能的,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的意願就能夠控制的。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壓力,我們努力轉變思維,拋棄努力「掌控一切」的完美主義思想。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放下那些絕對而偏激的信念。世界上沒有太多的「必須」和「應該」,我們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就好。無論對於是否失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煩心事,我們都應該以一種接納的態度,去感受它。不要將自己代入其中,嘗試將死磕的態度脫離開來,用一種更加包容、旁觀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你的內心就會變得更加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