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離世,父親消失,25歲心智障礙少年孤身投奔舅舅這8年

2020-12-23 大米和小米平臺

11月26日,大米和小米推送了一篇名為《一個單親譜系媽媽的故事》的視頻日記。

當天晚上9點,大米和小米收到一條留言:「我家之前也是同樣(情況)唉,我真的好想離開這個世界。」

「爸媽又不在了,我又是星星的孩子,……」

大米和小米緊急了解了情況後,發現留言的是一位自稱星娃的少年涉之,從今年年初開始關注大米和小米。

據他告訴我們——

14歲時,他的父母離異,父親不知所蹤;

17歲,母親因癌症去世,孤身一人回大陸投靠舅舅;

目前25歲,他和舅舅及表哥生活在一起。

離開父母后,他的生活是怎樣的,需要什麼支持?大米和小米對此非常關心,在涉之的口述下,大米和小米幫忙整理出了他的成長經歷——

一位大齡特殊需要孩子的自述

1

我是涉之

我是蘇涉之,以前聽媽媽說,我是一個來自星星的孩子,1995年1月21日出生自大陸,三歲大時,便跟著爸爸去了臺北。

我的身心障礙證明,媽媽去世前曾叮囑我,要保存好,媽媽也曾帶我做過自閉症診斷,但診斷書我找不到了。

在我的印象裡,爸爸從小就不管我,當時家裡條件不好,我媽媽只好在小吃店裡做幫工。

我小學成績很差,但媽媽沒什麼時間關心我的學業,再加上經常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說我是大陸人,所以我蠻討厭上學的,終於熬完中學三年,我就沒有再讀書了。

一來我是討厭上學,二來是家裡的經濟更不好了,我14歲時,爸爸和媽媽離婚了,然後他就再也沒回來。

和媽媽的合照

我和媽媽相依為命度過了3年後,媽媽因為太過辛苦病倒了,9月去醫院查出了癌症晚期,12月份就去世了。

17歲那年,我一個人送走了母親,我很難受,也很擔心未來怎麼過,但我相信媽媽還一直在我旁邊,她會變成天使來看我。

在義工的幫助下,我處理完媽媽的身後瑣事,打包好行李後,回到了媽媽的家鄉桂林,和舅舅以及哥哥生活在一起。

比起臺北,我更喜歡桂林的生活,這裡沒有人欺負我。

只是,如今我還是好想媽媽能回來,最好時光能倒流。

2

與舅舅同住8年

我喜歡上了機器貓

2013年5月份,我帶著全部行囊投奔舅舅,在機場見到舅舅的那一刻,像無根浮萍找到了依靠。

我的舅舅今年50多歲,早年與妻子離婚,只有一個兒子,已經就業。舅舅曾想幫我也找一份工作,與外界接觸,甚至自食其力,卻屢屢觸壁。

我年紀小,學歷不高,身體也不好,說話和做事常常被嫌棄慢吞吞的,面試商店售貨員,服務員時,老闆經常認為我很奇怪。

舅舅平時會做些小生意,賣一些衣服、旅遊工藝品等,由於我一直找不到工作,舅舅就帶我去幫忙,結果我總是找錯錢,後來舅舅只好讓我留在家裡。

上學期間被排擠、孤立的經歷,讓我不敢輕易接觸他人,生活中幾乎沒有朋友。

我平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用電腦上網看動畫片機器貓,這也是我與別人交流的唯一窗口。

7年前,我加入了機器貓的貼吧,找到了很多喜歡機器貓的小夥伴

一開始,我只是在貼吧發帖討論劇情。

2018年,我嘗試以機器貓為藍本,和其他機器貓愛好者一起創作故事,受到了很多喜愛。

這令我很開心,也極大地鼓勵了我的創作欲望。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我想做機器貓同人作品導演,自己拍機器貓的故事。

雖然這似乎有些遙不可及,卻讓原本沒什麼事做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今年九月份,我還開始在B站上傳視頻,分享機器貓和日常生活的相關內容。我會和某些貼吧好友一起討論劇本,分享關於機器貓的奇思妙想,我把別人的啟發、創意稱為「贊助」。

我編輯視頻時用到的剪輯軟體,所有視頻的拍攝、錄音、剪輯、上傳都是我一人搞定,用到的主要工具就是一部手機,一個一分鐘多種的視頻,我可能要搞一天。

目前我在B站已經有了62位粉絲,大部分都是貼吧的小夥伴,每次視頻發出後,我都特別期待別人的留言評論。

在機器貓的社群裡,我找到了歸屬感和夢想,但從沒擺脫過孤獨和不安。

3

與網上的熱鬧不同

我的現實生活很孤獨

與線上的熱鬧相反,我現實生活很冷清。

每個月大半時間,我都是一個人吃飯,舅舅和哥哥每個月總共會給我四五百元的生活費用於吃飯,媽媽雖然沒留下錢財,但為我申請了臺北市低收入生活扶助。

每個月我還可以收到臺北市低收入生活扶助5000新臺幣,折合為人民幣約1150.8元,這筆錢由我自己保管和使用。

上個月,為了提升視頻拍攝的質量,我用這筆錢在淘寶上買了一個358元的雲臺。關於拍視頻做自媒體的事情,舅舅和哥哥對我都很支持。

我在臺北的低保卡

因為機器貓,我的QQ上加了近600多個網友,但因為害怕被欺負和質疑,我很少主動和人聊天,聊天內容僅限於機器貓相關,如劇中服飾、腦機接口、未來人類形態、宇宙空心理論等等。

我的朋友圈也都是機器貓相關內容

每天晚上睡不著,我就會想我的媽媽。舅舅和哥哥因為錢和工作吵架時,我也尤其想念她。

我想起媽媽在世時,舅舅和哥哥很少吵架,一家人經常在一起吃飯;

我睡不著時,媽媽也會拍我的背哄我入睡;

我感覺孤獨害怕,需要支持時,她會在我身邊。

可我媽媽回不來了,我希望有人可以看到我的視頻,聽到我的聲音。

寫在後面

或許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媽媽永遠是最親密的存在,在涉之心中,沒有人可以代替媽媽的角色。當父母離開,舅舅接回了海峽對面的涉之,重新給了他一個家,讓他有了安身之所。從涉之的描述中,我們能感受到舅舅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優越,但依舊為涉之提供了生活的照料。雖然舅舅可能無法提供更多情感上的撫慰與更深入的支持,當涉之告訴舅舅自己想拍視頻時,舅舅也會鼓勵他可以從拍生活小片段入手。

我們也曾多次試圖通過涉之聯繫舅舅和哥哥,期望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與生活,但出於各種原因,涉之說舅舅並不願意多說。

隨後,我們也聯繫了涉之為數不多經常聊天的QQ好友,然然和卡卡,在他們看來,涉之是一個純真、善良、很有想法的人。

然然是一位14歲的初中生,2019年從機器貓吧認識的涉之,她說,「我和涉之每周會聊三四次,我們很有共鳴,都喜歡機器貓、都曾因一些自身小障礙,上學期間被孤立。」但當大米和小米詢問,除了以上兩點,她是否還了解涉之其他信息,她表示不知道。

在編輯梁雨與涉之多次接觸中,發現涉之雖然語言和智力發育有些遲緩,對新鮮事物和陌生人有些膽怯,但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行動力和毅力。

在涉之幼年時,母親會為他打點好一切,長大後,家人因為他自身障礙,也儘量照顧他,不需要涉之幫忙做事,以至於現在涉之與家人的共同話題不多,可以參與的活動更少,非常孤單。

很多家長都很關心,自己離開後自閉症孩子的生活會怎樣,會儘自己的能力,為孩子未來鋪路。

但自閉症人士獨自生活時,究竟需要怎樣的支持?我們也想借涉之的故事給大家更多思考。

當父母無力為自閉症孩子保駕護航,如何才能讓他們的生活更有質量?

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也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涉之的B站視頻,為他留言打氣!

註:文中然然、卡卡均為化名

整理|梁雨 編輯|噹噹 主編|潘採夫

相關焦點

  • 母親離世,父親消失,25歲心智障礙少年孤身從臺灣回大陸投奔舅舅這8年
    據他告訴我們—— 14歲時,他的父母離異,父親不知所蹤; 17歲,母親因癌症去世,孤身一人回大陸投靠舅舅; 目前25歲,他和舅舅及表哥生活在一起。離開父母后,他的生活是怎樣的,需要什麼支持? 17歲那年,我一個人送走了母親,我很難受,也很擔心未來怎麼過,但我相信媽媽還一直在我旁邊,她會變成天使來看我。 在義工的幫助下,我處理完媽媽的身後瑣事,打包好行李後,回到了媽媽的家鄉桂林,和舅舅以及哥哥生活在一起。 比起臺北,我更喜歡桂林的生活,這裡沒有人欺負我。
  • 為什麼要關注心智障礙群體?|評2017年心智障礙權利十大事件
    2017年12月10日,在北京的瑟瑟寒風中,2017年心智障權利「十大事件」發布。這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次對年度心智障礙權利事件進行梳理、評選、發布。發布日又恰逢世界人權日,這昭示著在人權問題體現得最明顯、最激烈、最悲壯的心智障礙群體,已經開始努力地讓社會聽到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的存在。▌他們是誰?
  • 父親因新冠肺炎離世,沒想到母親的第一句話是……
    最終,父親敖醒吾因新冠肺炎離世。之後,敖慕麟和母親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決定——捐獻父親的遺體。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59歲的父親主動承擔起了為兒子開車的任務。採訪期間,父子倆儘量做好防護,採訪地點基本都在空曠的地方,避免去醫院等高危地方。△1月25日,敖慕麟作為特約記者在武漢報導疫情。然而,1月26日夜裡,母親莊建文開始發熱。接下來兩天,敖慕麟和父親敖醒吾均出現發熱,父親還伴有肌肉酸痛和全身乏力的症狀。
  • 江美儀居美舅舅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希望疫情儘快消失
    江美儀在其私人社交平臺帳戶透露,於美國定居的舅舅因新冠肺炎離世留言:「我舅舅在紐約老人院染上新冠肺炎去世了。願他早登極樂世界,更希望疫情儘快消失!南無阿彌陀佛。」  江美儀對舅舅的離世感到非常突然,透露他已年過80也曾中風,她的母親知道消息後非常傷心,但因疫情問題未能前往美國送別。
  • 陳淑樺:李宗盛捧紅她,40歲時母親離世,從此「消失」22年,今如何
    可是陳淑樺的輝煌時期只有短短的十年,在她40歲的時候,母親意外離世,陳淑樺的人生就走上了另一種狀態,可以說以前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落寞。在後來消失的這22年時間裡,陳淑樺的一切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好奇的,很多圈內好友也鼓勵陳淑樺復出,可是期盼後卻是失望,不管怎麼說,她的經典我們不會忘記。
  • 15歲少女25樓縱身跳下,樓下父親上前接住,結果如何?
    8月22日上,瀘縣玉蟾街道藍山郡小區集聚了一大幫人,原來是小區一棟25層的樓頂上站著一位女孩要跳樓,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女孩母親滿臉是淚,女孩父親眼睛直瞪著樓頂女兒的身體,當消防員正在準備鋪開營救氣墊時,女孩縱身一跳,周圍一片驚叫聲中,女孩父親邁步向前,想用雙手接住女兒,不幸的是女孩重重砸在父親身上
  • 安徽11歲小男孩跪守患癌母親,其母去世後打父親電話被秒掛
    12月1日,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日,安徽阜陽臨泉縣一段11歲男孩跪地守候患癌母親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經確認,視頻中男孩的母親已於11月28日凌晨1點,經搶救無效在臨泉縣人民醫院去世。孩子父親已"失聯"多年,卻在接到孩子電話時直接掛斷。該事件一經爆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父親癱瘓母親患癌,14歲少年休學照顧全家:要當男子漢扛下所有!
    讀罷已淚流滿面……家庭連遭噩運——哥哥病逝、父親癱瘓、母親患癌,這個年僅14歲的少年,被迫成了家中頂梁柱,家裡、醫院、果園三地奔走……很多人看著看著就哭了,他卻人前不掉一滴淚——「要當男子漢扛下所有!」
  • 悲劇25歲足球運動員死於新冠,家庭毀滅性打擊:父親叔叔也離世
    據《太陽報》消息,來自玻利維亞的25歲球員古茲曼(Deibert Frans Roman Guzman)在感染新冠後去世,更慘的是,他的家庭遭遇到了毀滅性打擊,父親貝利扎尼奧-羅曼、叔叔卡梅洛-羅曼均在確診新冠後去世。
  • 14歲男孩剛為母親辦完葬禮,兩周後父親又突然去世
    7月2日,14歲美國男孩艾賽亞在母親的葬禮上和父親抱頭痛哭,兩周後,他的父親也被新冠病毒奪去了生命。 7月22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了這起悲劇。艾賽亞的母親麗塔·馬奎斯不久前因新冠去世,7月2日,她的丈夫卡洛斯帶著兩個兒子為她舉行葬禮,誰知葬禮剛結束,卡洛斯就確診新冠被送入醫院。
  • 張雨生去世這23年:女友苦等10年,父親遺憾離世,母親守他度餘生
    只是算到如今,他已經去世了23年。11966年,他出生於臺灣澎湖的一個眷村家庭。父親是浙江人,母親是本地人。據說他出生那天一直在下雨,所以父母給他取名「張雨生」。妹妹15歲那一年,在梨山附近的山澗遊玩時,不幸溺死。前一天,張雨生還在與妹妹通電話。可轉眼間,妹妹卻永遠離開了他。妹妹的「離世」,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 母親出走父親病逝,14歲少年無依無靠讓人心酸 小小洗衣機溫暖小小...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家是爸爸媽媽,家是可口的飯菜、心愛的玩具和溫暖的被窩……可是對於費縣薛莊鎮城子村14歲的劉晨來說,家卻只剩回憶。母親早年離家,父親半個月前因病去世,爺爺奶奶也早已離世,偌大的房子只剩劉晨一人。無人問三餐,無人問冷暖,他自己一人就是一個家。幸運的是,生活的艱辛沒有打倒孩子,劉晨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說長大要好好掙錢,把債還清。
  •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讓我想起了那個在EVA中的少年
    有這樣一部動漫作品,它誕生於25年前的1995年,它所散發出來的光芒依然沒能被時間掩蓋,反而經過了幾十年的時光這部動漫依然歷久彌新。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墜亡近日,又有這樣一則新聞讓人心痛「湖北一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 父親被殺害,湖南兩姐妹追兇25年,嫌疑人改名改年齡潛逃
    他們的父親在她們還很小的時候就被同村的一個人殺害了,之後只剩下她們跟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因為車禍去世,姐妹兩個徹底成了孤兒,她們覺得一切的不幸是從父親的死開始的。兩姐妹25年顛沛流離,一心只為追兇1994年,張阿琴跟張阿麗的父親張某恆被同村16歲少年捅傷致死,當時張阿琴9歲,張阿麗11歲。
  • 少年遭阿姨綁跪浴缸溺斃 法官:不算殺人輕判8年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一名劉姓女子2019年捆綁15歲外甥手腳、坐進浴缸注滿水體罰,還將外甥壓頭入水數秒後,逕自離開抽菸約4分鐘折返,外甥已不幸溺斃,劉女自首管教過當釀禍。之後,島內法院一審依殺人罪判她12年徒刑,二審認定劉女並無殺人意圖,改依凌虐少年致死罪判刑8年,島內高院今日(29日)駁回上訴,維持二審判決定讞。
  • 25歲哥哥被槍殺,30歲時父親患癌,54歲母親離世郭富城遺憾至今
    出身普通,平凡長大1965年,郭富城出生於香港,上面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一家七口人,生活並不富裕。由於祖輩世世代代以開影樓為生,所以郭富城的父親就延續了下來,開了一個小影樓。當時也只是一個小店而已,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大影樓,而且開在那種舊小區裡,並不是在很繁華,輝煌的地方,所以也僅僅只是維持了家裡的溫飽問題而已。
  • 11歲男孩跪守的母親去世,父親又無情將他拋棄,未來他該怎麼辦
    近日,網傳一段「安徽阜陽臨泉縣11歲男孩獨自跪地守候患癌母親」的視頻,視頻中,一位男孩跪地獨自守候在母親的病床前,患癌病危的母親,輕撫著11歲兒子的頭叮囑著上述話語。微弱的聲息下透露著萬般的無奈和不舍,此情此景,令無數網友淚目。
  • NBA新狼王悲傷迎新賽季,7名家人染疫殞命,母親昏迷數日離世
    NBA新狼王悲傷迎新賽季,7名家人染疫殞命,母親昏迷數日離世
  • 12歲農村少年被打,父親卻扇他耳光,離家20年父親離世前才和解
    12歲農村少年被打,父親卻扇他耳光,離家20年父親離世前才和解人生雖然如同一條直線一般,只有向前永無回頭之日,雖然每個人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一些遺憾,我們也終究無法回到過去。但是卻可以通過心裡的和解讓自己越過曾經的那道屏障,讓自己的眼界開闊起來,成為更好的自己,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
  •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戰爭是殘酷的,有對抗就會有犧牲。20世紀前半葉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好在全國同胞同仇敵愾,最終實現了翻身做主人。可這期間我們的代價是慘重的,無數戰士血灑戰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會牢記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