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米長潮繡申報吉尼斯 150名繡工半年繡制(圖)

2021-01-08 搜狐網

  這是潮州香聚繡莊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11月7日攝)。廣東潮州香聚繡莊組織150名繡工耗時半年繡制出長16米、寬3米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該繡品以人民大會堂國畫作品《幽燕金秋圖》為創作藍圖,將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http://news.sohu.com/20141108/n405882427.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京華時報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11/08/content_143113.htm report 399 這是潮州香聚繡莊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11月7日攝)。廣東潮州香聚繡莊組織150名繡工耗時半年繡制出長16米、寬3米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該繡品

相關焦點

  • 四大名繡最著名,代表作都是什麼?
    那麼關於四大名繡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什麼,哪些作品是全國最為聞名的呢?你知道幾個?潮繡、粵繡潮繡與廣繡合稱為粵繡,是中國名繡之一,傳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織錦同源。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布局滿,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樹根等補充,顯得熱鬧而緊湊;粵繡的另一個獨特現象,就是繡工多為男工,和其他地區繡工均為女子不同,在繡制大件時,繡工常手拿長針站著施繡。
  • 四大名繡,繡出來的中國風
    除了四大名繡,在我國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四大名繡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
  • 非遺技藝|潮繡——針針是法
    潮繡也叫潮州繡,是粵繡的主流派,有獨特風格技藝和強烈的地方色彩,粵繡與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19世紀英國藝術家波西爾所著《中國美術》中寫道:「中國人長於刺繡花鳥,而廣東人於此技術尤為專長……」潮繡多輸入歐洲,可見當時中國潮繡歐洲也影響頗大。
  • 四大名繡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繡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鑑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鬱鮮豔,繡制平整光滑.。粵繡的題材廣泛,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
  •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一針一線繡出世間萬物
    潮繡始於唐代,形成風格於明、清,發源並流行於今潮汕地區。它屬我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中的粵繡門派,其中粵繡細分為廣繡與潮繡。從選圖、配色、針法到動針,一幅幅或大或小、縱橫交錯的潮繡作品中,含蓄又端莊,暗藏著繡娘們的勤勞和巧妙心思。古韻傳承,唯美潮繡。
  • 沒學過英語 卻繡出84米英文長卷
    劉楚鈿有些遺憾地說,而更讓她憂心忡忡的是,隨著年紀大的繡工陸續淡出,潮繡真的後繼乏人了。  劉楚鈿:女,1965年3月生,珠海市潮繡工藝師、師從潮繡大師林智成。為了喚醒世人對潮繡的關注,她曾先後花了14年繡出60米長中文版和84米長英文版《金剛經》,她是潮繡重要傳承人之一,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專注於日漸式微的潮繡。
  • 中國四大系列——四大名繡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特點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
  • 殘疾小夥繡6米長《清明上河圖》 耗時1年5個月
    郭小林向記者展示了這幅長6米,寬80釐米的《清明上河圖》。  現年31歲的郭小林出生後就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直到20歲才靠拄雙拐開始走路。此後,郭小林就再也沒閒過,他騎著電動三輪車載客,自食其力。  2013年,在長治縣殘聯組織的一次培訓會上,他學會了十字繡。之後他花130元買來一幅2.5米長的《八馬駿圖》紙質原圖帶布,開始刺繡,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
  • 潮繡大師康惠芳:潮繡發展要「兩條腿走路」
    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康惠芳表示,發揚潮繡任重道遠,需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堅守、保護潮繡文化,秉承「工匠精神」,全力打造潮繡精品作品,讓潮繡成為「文化名片」。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進,讓潮繡在市場上能夠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她強調,希望把潮繡這一傳統手工藝與潮州這一婚紗晚禮服基地相結合,把潮繡的圖案、色彩放在禮服上,讓潮繡在市場上擁有更寬廣的道路,讓更多年輕人關注並喜歡潮繡藝術。 1948年,康惠芳出生於潮州,15歲就開始繡花。33歲成功考進潮州刺繡研究所。從事刺繡工藝近60年,康惠芳技藝精湛。
  • 彭水繡娘歷時2年半 1萬米繡線繡出書法名作《砥柱銘卷》
    這是彭水一繡娘歷時兩年多時間,用了一萬多米繡線,以苗繡技藝繡制的《砥柱銘卷》,畫心全長近9米。《砥柱銘卷》是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在1096——1098年間作於黔州,也就是今天的彭水。2010年,《砥柱銘卷》在北京保利拍賣公司以4.368億元的高價成功拍賣。2018年,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彭水苗繡傳承人李紹玉決定把這幅書法名作通過苗繡的方式製作出來。
  • 克東人的驕傲——滿繡,百年的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
    你好啊,我是克東小雪~今天跟大家聊聊克東的滿繡齊齊哈爾克東縣的「克東滿繡」被譽為是最正宗的滿繡,已有200多年歷史,有「清朝皇族刺繡」之稱,曾專門用來繡制帝王龍錦和文武官袍。清代,補子是官員補服區別官階的標誌,據《大清全典圖》記載,清代文武官員的補子為方形,文官飾飛禽,武官飾走獸,底紋大多為如意雲紋。
  • 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山水
    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山水 時間:2019-08-20 09:36:23  來源:黑河日報 ——五大連池風景區城市精細化管理紀實行政商業核心區呈線性分布,街區緊湊縮短步行距離構成「慢格局」;共享交通降低車速,專用慢車道形成「慢交通」;綠地系統慢行道穿行城區
  • 中華驚世技,繡線可作詩!
    在清代,各地的民間繡品皆有傳統的風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繡,分別有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西部四川省的"蜀繡",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東部江蘇省的"蘇繡"。蘇繡: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蘇州地處江南,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因此,素有婦女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
  • 花兩年時間 用一萬米繡線繡出黃庭堅書法作品...
    眼前這幅長卷有9米多長,黑的字,紅的章,它看似由毛筆書寫,其實是12月初剛剛裝裱好的苗繡版黃庭堅書法作品《砥柱銘卷》,它是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彭水苗繡傳承人李紹玉繡制而成。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裡;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愛君之仁,有責難之義。其智足以經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時為好學者書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見其嫵媚者也。吾友楊明州,知經術,能詩,喜屬文,吏幹公家如己事。
  • 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劉蘭芳:巧手繡出幸福新生活
    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20年來,劉蘭芳不僅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多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婦女走出貧困,讓更多人了解了慶陽香包、傳承了香包文化,還探索出了一條慶陽香包市場化的發展之路。自幼,劉蘭芳就對香包刺繡情有獨鍾,對於配色、針法、描摹花樣等刺繡技藝有著獨到的領悟力。「在慶陽村莊裡,刺繡的風氣很濃。
  • 「最蠢的」吉尼斯紀錄:美國城市放飛150萬隻氣球,然後悲劇了
    例如,之前申報「世界上最大的炒飯」,結果主辦方轉眼就把飯給餵豬,吉尼斯官方知道這件事情後果斷給取消資格。這種不單是中國發生,國外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甚至更加笨!美國克利夫蘭為了申報吉尼斯紀錄,這個美國城市放飛了整整150萬隻氣球,結果釀成悲劇。那麼,這座城市放飛150萬隻氣球後,遇到什麼?結果造成什麼悲劇呢?
  • 胡令能的詠繡障,此詩借吟詠繡障,歌頌繡工們繡制屏風的高超技藝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 詠繡障【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繡成的屏風擺放在春天的花園裡,因繡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作者胡令能,曾隱居圃園(今河南中牟)。手工匠人。其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詠繡障》是一首描寫刺繡的詩歌,讚美了刺繡做工的精美。首句寫靜態的景物,次句一個「爭」字將人物形象呈現出來,同時用一個「拈」字表現繡女們動作的輕靈。
  • 中國名繡名作欣賞
    到了明清時期,地方繡種全面發展,形成了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京繡、汴繡、魯繡、甌繡、顧繡、苗繡、羌繡等諸多名繡群芳爭妍、千姿百態的發展局面。【蘇繡】「一片絲羅輕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勞。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蜀錦謾誇聲自責,越綾虛說價猶高。可中用作鴛鴦被,紅葉枝枝不礙刀。」
  • 山西古稀「男繡工」繡出脫貧「絕技」(圖)
    山西古稀「男繡工」繡出脫貧「絕技」(圖) 2020-04-10 15:3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曹志紅拿著繡繃
  • 蓄髮40年,文山州一婦女辮長3.12米,求幫申報吉尼斯紀錄
    在丘北縣八道哨鄉黎家莊行政村二道溝村,有一位長著3.12米長頭髮的「長發女」。她叫古美英,是一位64歲的農村苗族婦女。 據古美英介紹,能養出這麼長的頭髮,還得從40年前說起。那時,她剛生完小孩,由於家裡農活和家務較忙沒時間每天梳洗,而且苗族婦女都很少理髮,時間久了,頭髮也就長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