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邀請懷王到武關一聚,修秦楚之好,會訂盟約。楚懷王讀完信後很糾結,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去,害怕秦國動怒,如果去,又害怕這是秦國的陰謀。令尹昭雎說:「君上萬萬不可赴約,秦國乃是虎狼之國,一直在圖謀諸國領土,我們應該立即派遣軍隊加固秦楚邊境的守衛。」楚懷王的兒子子蘭一向親近秦國,說道:「父王您應該赴約,不然就是斷絕與秦王的友好關係,我們為什麼要做損害自己的事情呢?」於是楚懷王前往秦國會見秦昭襄王。
楚懷王抵達武關後,前一秒還笑臉相迎的秦國大夫下一秒就翻臉無情,下令關閉城門,劫持楚懷王的車駕前往鹹陽。秦昭襄王在章臺宮以接待屬國臣子的禮儀會見楚懷王,並威脅楚懷王割讓巫、黔中兩地以保命,楚懷王怒不可遏,嚴詞拒絕。秦昭襄王便將楚懷王扣留在秦國。
消息傳回楚國,大臣們皆憤慨不已,大罵秦國不守禮儀,囚禁他國君主,真乃虎狼之國。(但是他們都忘記了,早在春秋時期,楚成王趁會盟之機扣押宋襄公,正是楚國開了不講禮儀的先例。)楚懷王被扣留在秦國,垂沙之戰後,楚國派太子橫入質齊國,現在楚國群龍無首,大臣們非常擔憂:「如果齊、秦聯合謀劃,那我們楚國就要滅亡了。」這時有大臣建議擁立尚在國內的懷王之子為國君,令尹昭雎說:「如今國君和太子都被困在異國,如果我們再另立庶子為君,這是不合禮制的。」
經過商議,最終楚國派遣使者到齊國報喪,進見齊閔王說道:「懷王薨逝,欲迎太子回國繼位。」齊閔王聽後覺得可以趁機扣留太子橫,要挾楚國割讓淮北之地。便召群臣商討此事,國相說:「此事萬萬不可,如果扣留太子橫,而楚國另立新君,我們不僅計劃落空,還將背負趁火打劫的惡名,(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公元前314年,齊國趁燕國內亂侵略燕國,大肆掠奪。)陷國於不義。」針對相國的擔憂,有大臣說道:「如果楚國另立新君,太子橫便成了他王位最大的隱患,我們可同楚國新王去函,告訴他如果同意割地,我們就除掉太子橫,否則我們便聯合秦國擁立太子橫為楚王,如此,淮北之地就唾手可得了。」齊閔王最終還是採納了國相的意見,太子橫回到楚國即位,是為楚頃襄王。秦昭襄王聽聞楚國另立新君,自己謀劃無果,非常生氣,派兵攻打楚國,斬首五萬,奪取城池十五座。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出鹹陽,他知道秦國發覺後一定會封鎖通往楚國的道路,所以便逃向趙國,想從趙國借路回楚。趙國當時是趙武靈王退位,在北方徵戰,在位的趙惠文王年齡尚小,不敢接納,楚懷王又想到魏國,在路上被秦軍追上,再次被押解到鹹陽。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病逝於秦,秦國將他的靈柩送回楚國,楚人都悲聲痛哭,就像哀悼自己的親戚一樣。
遙想當年,楚國自稱蠻夷,在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稱霸諸侯,何其強盛。懷王即位初期也是發奮圖強,奈何聽信張儀之言,背棄盟約,與齊國斷交,最終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丹陽、藍玉兩次大敗,楚國也開始由盛轉衰,而懷王用自己的生命證明,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容不得一點天真和單純,滿眼儘是冷漠和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