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的悲劇:一國之君,慘遭囚禁,客死秦國

2020-12-23 慕已成雙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邀請懷王到武關一聚,修秦楚之好,會訂盟約。楚懷王讀完信後很糾結,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去,害怕秦國動怒,如果去,又害怕這是秦國的陰謀。令尹昭雎說:「君上萬萬不可赴約,秦國乃是虎狼之國,一直在圖謀諸國領土,我們應該立即派遣軍隊加固秦楚邊境的守衛。」楚懷王的兒子子蘭一向親近秦國,說道:「父王您應該赴約,不然就是斷絕與秦王的友好關係,我們為什麼要做損害自己的事情呢?」於是楚懷王前往秦國會見秦昭襄王。

楚懷王抵達武關後,前一秒還笑臉相迎的秦國大夫下一秒就翻臉無情,下令關閉城門,劫持楚懷王的車駕前往鹹陽。秦昭襄王在章臺宮以接待屬國臣子的禮儀會見楚懷王,並威脅楚懷王割讓巫、黔中兩地以保命,楚懷王怒不可遏,嚴詞拒絕。秦昭襄王便將楚懷王扣留在秦國。

消息傳回楚國,大臣們皆憤慨不已,大罵秦國不守禮儀,囚禁他國君主,真乃虎狼之國。(但是他們都忘記了,早在春秋時期,楚成王趁會盟之機扣押宋襄公,正是楚國開了不講禮儀的先例。)楚懷王被扣留在秦國,垂沙之戰後,楚國派太子橫入質齊國,現在楚國群龍無首,大臣們非常擔憂:「如果齊、秦聯合謀劃,那我們楚國就要滅亡了。」這時有大臣建議擁立尚在國內的懷王之子為國君,令尹昭雎說:「如今國君和太子都被困在異國,如果我們再另立庶子為君,這是不合禮制的。」

經過商議,最終楚國派遣使者到齊國報喪,進見齊閔王說道:「懷王薨逝,欲迎太子回國繼位。」齊閔王聽後覺得可以趁機扣留太子橫,要挾楚國割讓淮北之地。便召群臣商討此事,國相說:「此事萬萬不可,如果扣留太子橫,而楚國另立新君,我們不僅計劃落空,還將背負趁火打劫的惡名,(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公元前314年,齊國趁燕國內亂侵略燕國,大肆掠奪。)陷國於不義。」針對相國的擔憂,有大臣說道:「如果楚國另立新君,太子橫便成了他王位最大的隱患,我們可同楚國新王去函,告訴他如果同意割地,我們就除掉太子橫,否則我們便聯合秦國擁立太子橫為楚王,如此,淮北之地就唾手可得了。」齊閔王最終還是採納了國相的意見,太子橫回到楚國即位,是為楚頃襄王。秦昭襄王聽聞楚國另立新君,自己謀劃無果,非常生氣,派兵攻打楚國,斬首五萬,奪取城池十五座。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出鹹陽,他知道秦國發覺後一定會封鎖通往楚國的道路,所以便逃向趙國,想從趙國借路回楚。趙國當時是趙武靈王退位,在北方徵戰,在位的趙惠文王年齡尚小,不敢接納,楚懷王又想到魏國,在路上被秦軍追上,再次被押解到鹹陽。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病逝於秦,秦國將他的靈柩送回楚國,楚人都悲聲痛哭,就像哀悼自己的親戚一樣。

遙想當年,楚國自稱蠻夷,在莊王時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稱霸諸侯,何其強盛。懷王即位初期也是發奮圖強,奈何聽信張儀之言,背棄盟約,與齊國斷交,最終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丹陽、藍玉兩次大敗,楚國也開始由盛轉衰,而懷王用自己的生命證明,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容不得一點天真和單純,滿眼儘是冷漠和殘酷。

相關焦點

  • 被張儀戲耍秦昭襄王囚禁的楚懷王,世人評價其為傻子但蘇秦卻否認
    其中最為出名的比如說秦國的惠文王、趙國的武陵王、燕國的昭王等等,縱觀歷史戰國時期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強勁能幹的君王,而相比之下楚國的君主好像最為無能。當時楚國的君主是楚威王,他其實仍然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君王。他在位期間一直兢兢業業,竭心殫慮使楚國的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 被囚禁至死的楚懷王到底怎麼樣?堪稱雄主,可惜一生被女人所累
    在楚威王去世後,其子熊槐繼位,是為楚懷王;但是這楚懷王在歷史上的名氣卻不怎麼好,他在位時期,先是被張儀戲耍,後又被秦昭襄王囚禁至死,直接導致了楚國的衰落,所以歷史上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楚懷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智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先來看看楚懷王的悲慘經歷吧。
  • 歷史出現的兩個「楚懷王」,命運卻各不同
    在大型歷史宮鬥劇《羋月傳》裡,被秦宮羋月騙到秦國後幽禁起來死都沒有回國的楚懷王。楚懷王熊槐之所以能被騙出使秦國遭遇囚禁,不能把天真和昏庸都按在他一個人的頭上。這種外交,一需要君王出頭陷陣,二需要朝臣們在其背後的出謀劃策。最起碼,他為國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國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籤訂盟約為藉口攻打楚國,雖最終客死他鄉,他的愛國氣節,卻保住了楚國子孫的後續發展。
  • 楚懷王:那個氣死屈原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戰國之世,秦國歷代國君都堪稱聖主明君,而六國卻是昏君頻出,楚懷王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 重用屈原的楚懷王,卻被張儀騙得團團轉,最後死在女婿手裡
    當屈原站在正方,與之對立的楚懷王自然就站在了反方。楚懷王初即位,家大業大楚懷王即位時,楚國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和休養生息,楚國的國勢達到了頂峰,是當時各諸侯國中最大的國家,人口最多,物產豐富,軍隊強盛。一句話,家大業大。戰國風雲變化,戰爭一觸即發,各國都因為利益的互相捆綁,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 楚懷王從秦國逃脫後,為何沒一個國家收留他,國內也回不去呢
    就在這時,國相張儀毛遂自薦,願意去楚國走一趟。張儀作為使臣帶著厚禮見到楚懷王后,表示只要他和齊國斷交,秦國就割讓600裡地給楚國。楚懷王雖然能幹,但人卻貪婪,這優厚的條件讓他頓時動了心,不光視張儀為上賓,還立刻寫了封信給齊國,表示和他們斷交,並在信中把齊國國君狠狠罵了一頓。既然目的達到了,張儀便起身回秦國。楚懷王趕緊派使臣與他一道去秦國接收土地。
  • 歷史上楚懷王是否真的身有異味
    相信各位看過《羋月傳》的寶寶們都對劇中楚懷王、鄭袖和魏美人三人之間的故事印象深刻,鄭袖利用楚懷王身有異味並非常介意此事的有利條件,設計陷害魏美人,最終魏美人慘遭割鼻。那麼歷史上楚懷王真的身有異味嗎?、合縱伐秦、滅越拓境,件件都是列入史冊的大事,但是他雖有遠大抱負,但本人性格優柔寡斷,對於朝堂上的權力之爭無法決策。
  • 楚懷王:自以為是聰明的國君,實際上卻是被小人暗地裡操控的傀儡
    這一次,張儀受命南下,以商於之地作為誘餌,目的就是拆散齊楚聯合。張儀到了出國之後,欺騙楚懷王說:「弊邑之王所說甚者,無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大齊王」。這段話居然讓楚懷王信以為真,以致於後來還相信他說秦王要送地給楚國一事,而跟齊國絕交。楚懷王的先君楚威王就曾經說過:秦國如猛虎。各國無不殫思竭慮,嚴加防範,然而楚懷王竟然沒有起半點疑心。
  • 春申君黃歇之死
    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頃襄王以歇為辯,使於秦。」黃歇臨危受命出使秦國之時,正處於秦藐視楚的劣勢之中。在楚懷王被秦昭王引誘入秦,囚禁致死以後,秦王派白起攻打敗了韓國、魏國,想立即出兵攻打楚國。黃歇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秦昭王:秦楚兩國為天下之強,兩虎相鬥必有所傷。秦楚相隔遙遠,《詩經》上說:「大軍不越過千裡去徵戰」。
  • 一代雄主:楚懷王熊槐的悲憫人生
    受到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的影響,現代人大都認為楚懷王熊槐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昏庸之君?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仔細翻閱歷史可以發現,熊槐並不宜被簡單地定義為一個無道昏君。實際上,作為楚國的第三十七位國君,楚懷王當得起戰國末年的一代雄主,楚國後期唯一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
  • 楚懷王!你是一個啥樣的人——昏君?仁君?
    第一次騙:公元前313年,秦國使臣張儀來到楚國,跟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跟齊國斷交,結成秦楚聯盟,秦國願意割讓商於之地一共600裡的土地給楚國。後來楚國和齊國斷交,齊楚聯盟瓦解。楚懷王問秦國要600裡土地作為補償,但張儀卻說楚王聽錯了,秦王說的是6裡地。秦國就這樣用騙的,瓦解了齊楚聯盟。
  • 「楚漢疑雲」楚漢之爭,禍出熊心?「打醬油」的楚懷王的歷史謎局
    項氏叔侄吳中舉事,待其聽從範增之言,遍尋故楚後裔立為懷王,又得梟雄劉邦輾轉來投,方始成為反秦各諸侯勢力中的重要一支。這新擁立的楚懷王,名喚熊心。他是那個曾放逐屈原、自己也客死異鄉的楚懷王之孫。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楚是最後所滅之國。六國亡後的各王族倖免於難者,大都散於民間,艱難求生。熊心被項梁尋到時,正「為人牧羊」。
  • 楚懷王之子楚襄王,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前302年熊橫逃回楚國,楚懷王被困於秦後繼位,是為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在位期間,淫樂無度,「群臣相女石以功,諂諛用事」,楚頃襄王二十年(前279年),秦分兵兩路攻楚,一路由白起率軍攻陷楚之鄧城後,向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進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張若率水陸之軍東下,向楚國的巫郡及江南地進軍。
  • 楚國歷史上怎麼會出現兩個「楚懷王」呢?
    當你看過楚國(春秋戰國)的這段歷史,你會發現:楚國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戰國後期的楚懷王熊槐(約公元前355年—前296年);另一個是他的孫子秦末的楚懷王熊心(?-公元前206年)。按理說,楚懷王屬於諡號,也就是說,是他們死後,其臣子根據其生平事跡而取的一個比較中肯的稱號。
  • 思美人楚懷王后宮有哪些妃子?歷史上莫愁女和楚懷王又是什麼關係?
    飾演楚懷王的喬振宇將這位戰國末期楚國最後一位有作為的國君演得出神入化,原本其他電視劇中的演繹的楚懷王是一個不聽忠臣直諫的昏君,但是在這裡演繹的楚懷王他在位的前期,一手將楚國打造成為六國中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爭霸的國家,執政能力一流,對政治極有遠見。可是,後期楚懷王被幼子子蘭等人蠱惑,漸漸地對朝中大臣失去了信任,國政才一落千丈,屢次敗於秦國。
  • 項羽曾擁護楚懷王起兵,秦國滅亡後,楚懷王最終結局如何?
    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不復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採納範增建議,擁立前楚國國君,楚懷王之後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借他之名徵討天下,天下英雄紛紛響應。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項梁聽了範增的建議,在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後代,結果將楚懷王的一個孫子熊心給找了出來,重新將其立為楚懷王,在熊心的領導下,反秦的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將滅了秦朝。
  • 原本牧羊為生的楚懷王被項羽秘密殺害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重建楚國,並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推他當楚王,稱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楚懷王任命陳嬰為上柱國,項羽為長安侯,任魯(今山東省)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呂臣為司徒。經過這次整合,許多反秦力量合為一處,壯大了反秦的聲威。那麼,原本流落在民間以牧羊為生,後來被項梁等人擁立為楚王的楚懷王熊心,究竟是什麼原因被西楚霸王項羽殺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