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不只是倉頡的事

2021-02-19 成都招生考試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其實,文中的「猹」字是魯迅自己造的。

1929年,魯迅在給《辭海》第一版主編舒新城的回信中說:「『猹』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讀如『查』。但我自已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動物,因為這乃是閏土所說,別人不知其詳」。

什麼?我們學了這麼久的字居然是魯迅造的?但轉念一想,這麼多漢字又有哪一個不是人造出來的呢?

倉頡造字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傳說,成書於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記載:「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漢字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到今天的簡體字,只靠一個倉頡是萬萬不夠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有意思的「人造字」。

甲骨文

甲骨文是現存最古老的的漢字,也是最早的具有完整體系的文字,裡面隱藏著漢字起源的秘密。

先給大家看一下甲骨文「人」字的寫法:

 

大家再看看下面兩個字,猜猜是什麼意思?

             

猜到了嗎?第一個是甲骨文「屎」字,第二個是「尿」字。不愧為象形字,也太形象了。

則天文字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然而則天並非她的名字,而是取自她的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則天」意為以天道為法則)。

武則天本名武曌(zhào),是她當皇帝後給自己取的名字。曌字意為日月當空,普照天下。這個字是一個叫宗秦客的官員獻給武則天的。《資治通鑑》記載,天授元年(公元六九零年),「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詔曰制。」

宗秦客獻的十二字加上武則天後來頒行的六個字,被稱為「則天文字」。時至今日,還在使用的只有曌字。

(則天文字)

囧,現代人也可以造字

195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土木建築結構專家蔡方蔭創造性地將「混凝土」簡化成一個新的漢字:「砼」(tóng),被建築行業廣泛應用。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一個影響廣泛,為大家所熟知的現代人造字是「囧」。

2008年開始,「囧」在網上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之一,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之意。

嚴格來說,囧不完全算是一個新造字。漢字中原本就有「冏」字,意為光明。但現在的「囧」不僅寫法上與原來的「冏」字有所不同,意義上更是完全不同。

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漢字被網友們賦予了全新的內涵。比如烎(yín),原義為光明,現在被用來表達一個人鬥志昂揚,火力全開;巭,讀音gū或bu或pu,意思是功夫,勉學,現在被用來指代有功夫的人。還有天的異體字「兲」等等。

文字來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說不定在你玩手機的時候,已經無意中參與到創造漢字的過程中了。

相關焦點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漢字真正的發展是什麼
    文字在文明發展過過程中作用不言而喻,文明傳承離不開文字,漢字歷史就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字最早出現上古神話之中,倉頡造字就是其中之一。倉頡造字是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姓侯剛,號稱史皇氏,倉頡造字不是無中生有創造,將流傳在先民中文字收集加以整理,形成一套文字體系,保證華夏民族文化繁榮昌盛創在歷史功績,倉頡造字可能是上古傳說之一,在先秦時代沒有出現相關傳說,最早文獻中提到倉頡是戰國時期荀子,在《呂氏春秋》與《韓非子》中出現,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
  • 倉頡造字時鬼為什麼哭泣?
    某天,倉頡隨隊外出狩獵。走到三岔路口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路口有三,但究竟走哪一個?有人說往東,那裡有羚羊。也有說朝西,那兒有老虎。甚至有說中間,若是速度快,能追上鹿群。
  • 倉頡為什麼造字
    造字故事白水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倉頡從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錯誤的史實,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遊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
  • 玄乎其玄的造字聖人倉頡
    字聖即是造字聖人倉頡,倉頡,史皇氏,今南樂縣西十八公裡吳村人。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春之懷古》中寫道: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我們來講一講「倉頡造字」。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倉頡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專心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沒有辦法。
  • 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倉頡造字,是時代孕育的結果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文字的創始人——倉頡。傳說他有四隻眼睛,天生聰慧,可以觀察鳥獸的足跡,觀察出星宿的運動趨勢。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說到倉頡,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倉頡造字了,但其實文字並不是倉頡所創造的,而是在文字創造出來的途中,倉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整理歸類等內容。
  • 聯合國中文日|從倉頡造字到「六書」
    其中最被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倉頡造字的故事。據說倉頡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他還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據《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倉頡造字成之日,感動上蒼,穀子像雨一樣降下來,嚇得鬼怪在夜裡哭泣。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為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 【黃河故事】倉頡造字聖人猜
    部落首領黃帝尊重人才,看到部落成員倉頡精明強幹,辦事盡心盡責,是個肯動腦筋的有心人,就任命他為史官。那時候,世上沒有文字,只能用草搓繩、用繩打結的方式記錄部落中的大事。隨著部落的擴大,事情越來越多,繩結也越打越多,往往連史官也搞糊塗了。倉頡一上任,就想出在繩結上塗抹不同顏色的辦法來象徵春夏秋冬,但始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為此,他常常煩惱得睡不著覺。
  • 倉頡造字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出現了一位才子,叫做倉頡。據說,他有四隻眼睛。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一直沿用祖傳結繩記事的老辦法記載史實。他總覺得世間少點什麼。但少什麼呢?他還沒有想清楚。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命倉頡整理炎帝幾年來侵境殺民的史實。他在記史的庫房裡泡了幾天,泡的頭昏腦脹,那大大小小的繩結就像錯綜複雜的蜘蛛網,完全看不明白當初記載的是什麼事件了。
  • 常識與考古之二十三· 倉頡造字
    何況那時還是氏族部落時期,國家還沒形成,史官子虛烏有,黃帝不可能享受後來的天子諸侯們的待遇:走哪裡屁股後面跟兩個史官,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倉頡是在黃帝死了兩千多年後,在戰國的典籍中突然冒出來的。戰國以前的文獻中,不僅沒有倉頡,連黃帝都沒有。也可能是戰國以前那些對黃帝和倉頡有記載的文獻統統毀掉了,只留下了傳說。當然,這事在沒有新的證據前,誰也說不清楚。
  • 倉頡造字的故事
    《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禪通記》記載:「生而能書、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以正君臣、父子尊卑之分、天地之蘊盡矣。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宋人趙明誠《金碌》記載:熹平六年所立碑目,「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憲」。
  • 造字聖人倉頡:留下二十八字,至今無人完全解讀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了,人們稱他為造字聖人,倉頡造字時代久遠,早已無從考證,不過對於造字這件事本身,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倉頡並不是第一個造字的人。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 「兩分鐘讀史」倉頡造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記事全靠大腦。
  • 「三聖」故裡——壽光,這裡流傳著「文聖」倉頡的造字傳說
    這裡綠樹成蔭,花木扶疏,亭臺樓閣林立,假山湖水相映,倉頡紀念堂就建在園中的湖心島上。紀念堂正殿是身披樹葉、腰捆獸皮、手握所創文字的倉頡聖像。其身後有一神龕,內有倉頡所造二十八字的石刻,四周繪有數幅倉頡造字的傳說故事。
  • 歌手三強唱響字聖故裡 首唱歌曲《倉頡造字》
    三強近日,著名人體音樂歌手三強應邀參加倉頡故裡南樂的「中國倉頡文化節」,三強與當地領導、企業家、文化藝術名人一起在倉頡廟祭拜了倉頡這位造字聖人。出生於南樂的著名歌手三強特意穿上自己設計的漢服,作為第一個節目出場,三強用他那雄渾厚重又不失青春活力的獨特嗓音全球首唱了作品《倉頡造字》,唱響了倉頡始創文字開啟中華之文明的根基。
  • 葬蚩尤墳丘變紅土,看倉頡造字降牛精
    黃帝命倉頡造字,恰史官倉頡到各民間收集人們記事的方法和符號編排造字,來到此處後,聚落頭目向倉頡反映這裡瘟疫流行死了不少的人,乃牛精作怪。黃帝命倉頡造字,恰史官倉頡到各民間收集人們記事的方法和符號編排造字,來到此處後,聚落頭目向倉頡反映這裡瘟疫流行死了不少的人,乃牛精作怪。倉頡教民每天多喝翻白草(一種蓄根的野茶草)煮的水解毒,並想出了解除人們恐懼的恐慌心理的辦法,當時已造出了刀、角、牛字。於是拼成了一個「解」字。
  • 華夏始祖炎黃帝,倉頡造字鬼神驚
    倉頡(jie)造字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倉頡回答說:「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傳令辦法已難以應付。若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黃帝問:「那該怎麼辦?」倉頡說:「要是有一種圖,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用這種圖把你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都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好吧,今後邊你就不要隨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這下可把倉頡難住了。圖和字怎麼造呢?
  • 侯姓故事:倉頡造字 開啟民智 天降雨粟 萬鬼夜哭
    黃帝看著眼前這個圓圈裡面還有一點,說:「這不就是個圈兒嘛!」倉頡笑著搖搖頭,說:「這是日。」黃帝、倉頡並肩站在山頂微風拂面,倉頡激動地說:「文字一成,莫說是我黃帝部族就是天下之事,我也可盡收其中。」黃帝突然想起了什麼事,說道:「正好,我們部族要與炎帝部族聯合結成華夏聯盟,共御蚩尤大小事宜,還得靠你。」倉頡先是一喜,隨後自信地說:「我定不負大首領重託」
  • 倉頡造字「鬼夜哭」真相:並非憑空的虛構,而是上古的洪荒記憶
    10:34:13 來源: 草莓老師說歷史 舉報   關於中國文字的發明,自古以來就有「倉頡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