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會的統一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時期)
【總特徵】
政治:國家統一,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鞏固,官僚體制逐漸代替貴族體制,奠定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同西域各族發生密切交流;中國向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
經濟:封建經濟初步恢復和發展;中外的經濟交往頻繁;
思想:思想專制,服務政治;儒學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長期領先的基礎;科技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具體史實】
1、政治上: 秦朝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皇權至上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確立皇帝制度與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頒布《秦律》。漢朝:漢初採用郡國並行制;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中朝"、設刺史、實行"推恩令";實行察舉制選官。中國向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
2、經濟上:
農業:重農抑商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漢代田莊;行"泰半之賦"農學;著作《氾勝之書》;西漢發明犁壁、耬車、耦犁等先進農具和代田法、壟作法;水利:漕渠、白渠、坎兒井和東漢王景治黃河;耕作制度以連年種植為主,有休耕和兩年三熟制;
手工業:兩漢出現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煤炭作燃料;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東漢晚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商業:秦漢統一了貨幣,但又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運活躍,對"市"管理嚴格,商業區和居住區嚴格分開,全國性商業中心形成:長安和五都,外貿發展:絲綢遠銷歐洲,獲"絲國"稱號;
3、文化上:秦朝"焚書坑儒";漢初"無為而治"。漢武帝時形成以"大一統"、"天人感應"為核心的新儒學,並確立正統地位,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1)思想專制,秦朝 "焚書坑儒",漢初"無為而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罷黜百家…,仁政和綱常),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繪畫得到很大發展,奠定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長期領先的基礎,形成東方特色的實用科學,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九章算術》、天文學(渾儀是望遠鏡發明前世界上最先講的天文觀測工具,地動儀)、造紙術的發明、《氾勝之書》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技的巨大貢獻。秦小篆,漢隸、楷書;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的"漢賦"成為主要文學體裁。繪畫門類豐富,壁畫、帛畫;《夫婦宴飲圖》是傑作。太學出現、察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