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3種人,佛也度不了,看看有你嗎?

2020-12-23 蓮荷居士

初入佛門之時,我們都知道佛門廣大,普度眾生,但是對佛法稍有了解之後,又會聽到諸佛不能「盡眾生界」的說法。譬如,虛雲老和尚曾開示說:「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所謂眾生界,即「眾生之法界」,在四聖六凡共十法界當中,除去佛法界,其餘九法界都被稱作眾生界。九法界的菩薩、緣覺、聲聞三聖法界,尚且有細微的煩惱習氣未斷盡,何況其餘六凡法界。因此祖師常講,佛不能「盡眾生界」。在人法界當中,有三種人佛也難以度化,看看有你嗎?

其一,不知自度之人。

曾經聽師父講過,「佛不度人,唯人自度」,既然佛法普度眾生,為什麼又講唯人自度呢?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此疑惑。末學在《壇經》的公案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五祖弘忍大師深夜傳法於六祖,隨即送六祖連夜南下,師徒二人來到渡口。五祖欲搖船櫓,六祖卻請師父安坐,並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誠然,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諸佛出現於世的原因,也是為了教化眾生,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但是,佛法的目的在於自渡渡人,不是希望眾生永遠屬於被度化的行列。所謂「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佛與眾生的區別,僅在迷、悟之間。佛法是喚醒眾生的梵海潮音,但是驚醒之後,就不再需要別人叫醒自己。「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不知自度之人,諸佛難度。

其二,與佛無緣之人。

佛門中常講一句話,「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諸佛菩薩心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平等加被世間一切眾生,但是個人或者家庭,在過去沒有與佛結緣的經歷,自身也就難得佛法利益。

舉例來說,佛典中有這樣兩則典故。一者,「東門老太」過去無量劫以來未曾與佛結緣,因而就算佛陀親自站在她的面前,老太也對他視而不見。二者,老者前往精舍請佛剃度,而釋迦牟尼佛恰巧外出遊化,舍利弗發現他五百劫以內未曾與佛結緣,因而拒絕為他剃髮。但他苦苦哀求,不肯離開,這時佛陀也趕回了精舍。佛告訴舍利弗,原來五百劫之前,老者為獵戶,他在被動物追得情急之下,念了一聲佛號。佛說因為此因緣,如今機緣已經成熟,於是為他剃度。

《法華經》中說,諸佛加被世人,就如同上天平等降下雨水。然而,世人就像草木的根系大小不同,有著深淺不一的佛緣。佛緣深厚者,則更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與佛無緣者,則不能獲得甘露法雨的滋養。

其三,不信因果之人。

《宗鏡錄》中有句話,叫做「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佛法是因果觀、緣起論,近代高僧弘一大師直言,佛法三藏十二分教,歸結起來不出「因果」二字。若能信受因果,自然會斷惡修善,自身遠離一切惡法,勤修一切善法,修行沒有不能成就的。唯獨不信因果之人,不能領悟世間真想,迷惑於「財色名食睡」,貪著於「色聲香味觸法」,顛倒執著,如夢如痴。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凡夫眾生之所以被稱作凡夫,正是因為不信因果。《金剛經》中有言:「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由此可以看出,能夠對佛法一念生信,乃是甚深善根福報,是無始劫以來種下的善因。對佛法不能生信,則千佛難救。

轉凡成聖實屬不易,而由聖者入佛知見,更是不易。因為,這背後有無窮無盡的煩惱習氣需要自己對治。但是,學佛人若能懂得自度,廣結善緣,深信因果,依教而行,斷無不成就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看看是你嗎?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菩薩平等慈悲,普渡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也都具有佛性,皆可成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與佛有緣,能夠遇佛得渡的。因為人有善惡好壞之分,每個人根性悟性因果業力不同,福報大小不一,佛緣深淺有無自然也不同。
  • 佛教:這幾種人不必燒香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拜佛絕不能採取表面形式,更不能用世俗的交易和賄賂來揣摩佛陀的含義,這是一種極大的不敬。佛菩薩福慧圓滿,無二之分,清淨不染,怎能缺你的那一根香?不是因為你提供的越多,功德就會越大。《六祖壇經》說:所有的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苦苦的用這種方式去求佛,不如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 佛教:這3種人最有福報,看看有你嗎?
    所謂「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世人想得瓜得豆,卻不知栽瓜種都,到頭只能一場空。那麼,福報究竟從何處來呢?我們凡夫愚痴,為了名聞利養,常走錯路,譬如請客、送禮等等。結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聚滿了攀緣名利的人,一旦自己失勢,所有一切都會如煙消雲散。
  • 佛教:許願,有3種方法,看看你用過嗎?感應無處不在
    許願不但是民間的一種信仰,也是佛教善男信女禮佛的一種方式,通過誠心許願,以求得到佛菩薩的加持。當然了,自己心中許願之後,也要付諸實際行動,通過種善因,求得善果的感應。所謂「感應」大多數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不勞而獲,總想著求一百萬,就能賺到一百萬,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就認為是佛菩薩幫助了自己,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句空話嗎?也不是。我們要知道,在佛教中有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是可以修成佛果的,成佛尚且可以,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豈不是小菜一碟。
  • 佛教: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佛教裡說,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不是讓你整天面對佛菩薩像,而是時刻讓自己的心與佛菩薩相近,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如佛菩薩般心善慈悲、平和寧靜,與人為善、包容大度,自然而然就成就了莊嚴之相。福報是修來的,心有多善良、多清淨,福氣就有多深。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 佛說:「相由心生」,有福之人常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我們學佛,就是要修心地的功夫,人生的一切煩惱、障礙,其實都不是外境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們的念頭出了問題。「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心解脫了、心自在了,就是最大的福報。心若苦惱,就是地獄苦海。人最大的苦惱就是自己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兒都是窮途。世人求佛,何不向內求自己的心?好起來的從來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充滿歡喜的心。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每一個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成就的功德不同,有人成了佛,有人成了魔,還有人成了高僧大德。要想判斷自己的慧根高低,可以看一看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這三種人的慧根最高,也容易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與佛有緣之人。
  • 佛說:這4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善惡之報,真實不虛。《太上感應篇》裡講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是福是禍,不在天定,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外在的風水決定人的命運,而是人心的善惡決定外在風水的吉兇。心能轉境,一切唯心造,心有多好,福就有多深。這4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 佛教:一個人走運之前,會有3大預兆,看看你有嗎?
    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人生一切皆是因緣果報,富有貧窮,好運惡運,皆是自己種的因,所以當自己處於何種環境之中,都怨不得任何人。生活中,人人都羨慕別人的財富、工作、地位。再看看自己,覺得自己嚮往的那種生活望塵莫及。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需要的是你的用心,你內心清淨慈悲,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佛菩薩不缺世人的物質供養,一切供養行為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而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利他心。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信的很功利,認為進寺院不燒香磕頭就是罪過,那豈不是把佛菩薩視為會記仇的人了!信佛,信的是因果,不是迷信;拜佛,拜的一份虔誠心和懺悔心,是放下傲慢、恭敬萬物。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99歲修佛人:「佛渡有緣人」,這3種人有佛緣,看看當中有你嗎?
    導語一位99歲的老佛教徒說:"一個人要修足善根福德資糧,早就種下了這個善根佛緣是非常罕見的。今生就可以與佛結緣,這是極少的事。因此,禪宗也說,有傑出成就的人寧願退休到一個空門,實行禁欲主義。如果一個人能在此生成為一名僧人,並在利生,教授佛教,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即使一個人不信佛,但他有好的德行,樂善好施,這樣的人離佛最近。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一、戒殺放生之人「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不殺就是放生,戒殺就是積攢陰德。很多人不信因果輪迴,認定弱肉強食,沒有任何悲憫之心,殊不知你殺害的,最終都成為了自己的冤親債主,結下了惡緣,給自己帶來災禍,「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何曾饒過誰」?佛教勸人吃素,就是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為自己積德。喜好殺生的人往往心中充滿戾氣,充滿負能量,這樣自然也生不了好相貌。「今生壽短為何因,前世殺生造孽人」,你傷害誰,日後這個業就要自己償還。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是你嗎?
    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的人呢?自然不是那些天天只知道燒高香、拜大佛,自身卻從未改變的人。佛教不是功利主義,不是你表面功德越大,就越會加持你。一切供養,不是為了利益佛菩薩,而是在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洗除我們的貪婪。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
  • 佛教:這3種人,註定「吉人天相」,看看當中有你嗎?
    但是有一些命運很好的人,他們註定能夠有好命而且富貴,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能夠不花費許多氣力,也能夠擁有很好的福氣呢?對此,小編從佛教當中了解了這樣一個道理,就是多數人都是需要通過禮服來增加自己的福氣,但也有一些人是不需要的,因為他本身就自帶福氣。事實上,這些生來好命的人,其實不僅是在年輕時候,他的福氣就已經滿身了,而且生活還順風順水。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是可以從他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即身、口、意三業上體現出來的。要想有福報,就要自己去積攢福報、培植福報,要廣種福田。要懂得布施、救濟窮苦;要深信因果、放生護生;要孝敬父母、知恩報恩。有福報的人,總是善良的人。善良之人必有厚報。
  • 佛教:「業障」重的人,身上有這4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福氣都是人積德行善修來的,業障都是人作惡自作自受召感來的。這世上一切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都是該發生的事,因為因果從來不誤人。
  • 佛教:有2種方法,可消除業障,看看你能做到嗎?
    佛教之所以帶給我們很多神秘感,也是因為很多方面有些奇怪儀式。就拿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來講,比如說洗衣服,衣服需要洗嗎?洗的是衣服上的汙垢。學校擦黑板,黑板需要擦嗎?擦黑板就是把黑板的黑色擦掉,讓他變成白色,只因我們習慣了這些錯誤的觀念,就誤以為是對的,這裡只是舉這個例子讓大家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