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我軍最「昂貴」的王牌部隊是哪2支?擁有火炮過萬門!

2020-12-16 史源歷史專欄

「小米加步槍」,是對紅軍和抗戰時期我軍部隊的形象描述。不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落後的裝備及後勤情況已經有了明顯改善,儘管華北、西北等區域的我軍部隊仍舊比較困難,但其他地區一些部隊武器水平達卻到了「精良」的程度,在局部區域裝備完全不遜色於對手國民黨軍。解放戰爭中我軍武器裝備最好,最「昂貴」的王牌部隊是哪2支呢?巔峰時期兩支部隊共擁有各型火炮超過1萬門,我們來了解一下。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自然沒有什麼費用去購買先進武器,來武裝出強大火力。兩支王牌部隊的組建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支是隸屬華東野戰軍(三野)的「特種兵縱隊」。當年的特種兵並非如今的概念,解放戰爭時火炮、坦克是寶貝,只要有別於一般步兵的專業性兵種,大致都可以算作「特種兵」。而華東野戰軍在1947年,專門組建了自己的特種兵縱隊,後來發展成非常強大的火力輸出力量。上世紀四十年代,火炮為王,尤其是中國內戰雙方武器水平都不發達,火炮多是重要的資本。特縱的建立頗具戲劇性,最初依靠的是47年初的魯南戰役巨大繳獲。單靠一次成功戰役繳獲,就能建立起一個強大兵種,可以說這是華野的獨創。

47年魯南戰役華野繳獲了國民黨軍近50門七五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小炮則達到200餘門,此外還有20多輛坦克及超過四百門汽車,炮兵及彈藥無數。這相當於直接把敵人的快速縱隊(相當於特種兵)搬了家,組建起自己的炮兵及裝甲部隊。對於這樣大規模的繳獲,把武器和炮兵分散編入各縱隊已經不合適,乾脆趁機建立起野戰軍直屬的火力支援部隊,即「特種兵縱隊」。49年初期華野特縱超過2萬人,各型火炮3500門以上。特縱在淮海戰役攻堅(雙堆集、陳官莊),渡江戰役火力支援(甚至曾炮轟過長江中的紫石英號等四艘英艦)中發揮巨大作用,論價值的話,僅次於東北野戰軍的炮兵縱隊。

而東野(四野)的「炮縱」,則是公認的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第一火力輸出單位。跟華野建立炮兵的方式不同,東野炮縱的武器來源更廣闊,也更穩定。45年我軍深入東北後,就廣泛搜羅和接收日本佔領滿洲時期的重炮及兵工廠、彈藥庫,蘇聯紅軍在46年之後也提供了便利,東野的重型武器多為日械。由於東北國民黨軍105和155毫米美式榴彈炮較多,幾年來的作戰繳獲也大大補充了東野炮縱實力。在48年遼瀋戰役總攻錦州時,炮兵縱隊祭出了「千炮齊轟」的法寶,是我軍首次在攻堅戰中使用上千門炮的戰例,威懾敵膽,大大加速了戰役進程;而華北天津一戰,炮縱更是創紀錄地一次性投入1700多門火炮,配合步兵僅用一天時間就攻下堅固的天津城,堪稱一個奇蹟。巔峰時期的東野炮縱,火炮數量超過9000門,擁兵5萬餘人,是當時國內最強大的火力輸出部隊。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中,哪支國民黨部隊最頑強?差點到朝鮮與志願軍繼續打!
    提起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王牌軍,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央軍五大主力。但其實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肯定不止這5支,像第8軍、第25軍、第71軍;桂系第7軍,綏軍第35軍等真實實力都非常強勁,比聲名在外的五大主力不遑多讓。
  • 解放戰爭中,我軍傷亡最重的6場惡戰,沒有一場損兵低於3萬人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除60餘萬殘部最終退守孤島外,大部分精銳部隊被我軍殲滅。但是戰爭過程不是過家家,國民黨部隊的真實實力,也遠遠不是一些影視作品中描寫的那樣一觸即潰。實際上解放戰爭中有多場局部戰役,我軍付出了非常巨大的傷亡代價,十分殘酷。今天我們來了解下,解放軍傷亡最大的6場惡戰。
  • 38軍為什麼是第一王牌部隊?看完你就服氣了
    一說起解放軍第一王牌部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38軍。也有很多人會說應該是39軍。不錯,39軍對38軍向來不服氣,這是人所皆知的事實。解放戰爭的戰績,39軍比38軍更強。但解放戰爭的對手,畢竟只是國民黨軍,雖然有所謂「五大主力」,有所謂的「美械軍」,但戰鬥力畢竟有限。要檢驗一支部隊的成色,解放戰爭是遠遠不夠的。一支部隊是不是王牌,得看對手是誰。
  • 解放戰爭,實力強勁的東野擁有上萬門火炮,這些火炮哪裡來的?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幾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勁的莫過於東北野戰軍, 擁有近百萬的正規作戰部隊以及上萬門各型火炮,是幾大野戰軍中部隊規模最大和武器裝備最好的。在抗戰結束後,處於軍事真空地帶的東北地區,以部分八路軍、新四軍為基幹部隊組建的東野,迅速北上,開赴東北遼闊的大地,並且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就發展成為一支戰鬥力強勁、武器裝備最優的野戰軍,其中數量龐大的火炮是東野成為實力排名第一的野戰軍的強大保障。那麼,東野裝備序列裡的這上萬門火炮是哪裡來的呢?
  • 抗美援朝志願軍的陣容,解釋了哪兩支野戰軍是我軍的最強部隊!
    上世紀我軍的野戰部隊,有四大野戰軍和五大野戰軍(華北的3個野戰兵團)兩種說法。論絕對軍事實力的話,不管哪種說法,一般認為四野是其中最強的,三野其次。這兩支野戰軍是我軍主力中的主力,比其他部隊戰鬥力要強出一塊。如果先前內戰中的戰績和作用還不足夠支撐的話,看看隨後志願軍抗美援朝的陣容,就知道為什麼說三野和四野是我軍最強的部隊。
  • 解放戰爭:48年三大戰役哪一場最慘烈?此戰我軍傷亡超13萬人!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傷亡人數在2萬人以上的戰役屈指可數,難度最大、傷亡最多的無疑就是48年的三大戰役。然而這三場大戰的慘烈程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哪一場我軍的傷亡人數最多呢?下面來了解一下。三大戰役期間,我軍損失最大的是華東戰場上的淮海戰役,傷亡最輕的則是華北戰場的平津戰役,而遼瀋戰役的戰損介於兩者之間。
  • 不吹不黑,這2位開國將軍是怎麼說的
    電影《遼瀋戰役》中的錦州戰役中出現過一幕場景,那就是成千上萬門的火炮轟擊場景堪稱經典。於是,很多人都對第四野戰軍擁有如此強大的火力感到困惑。許多人認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進入東北時,他們從蘇聯紅軍那裡收到了日本關東軍的大量武器和彈藥,例如80萬支槍,5,000支火炮,600輛坦克,800架戰鬥機 ...
  • 解放戰爭:野戰軍成立3支特種兵隊伍,部隊司令是誰?授何軍銜?
    特種兵,在兵種上都是一支特殊的兵種,最主要的行動主要有,騷擾行動、斬首行動、護衛行動、救援行動以及反恐行動。而在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有3個野戰軍成立了特種兵隊伍,這三個野戰軍分別是二野、三野和四野,特種兵縱隊的司令都是誰?1955年又授予了什麼何軍銜?
  • 百勝之師也有失利,解放戰爭我軍10大敗仗
    解放戰爭中有很多經典勝仗,也有敗仗,一起來看看。 1、中原突圍 解放戰爭初期,中原軍區將新四軍5師、豫西南下部隊,陝北南下部隊整編,有5萬多人。遭受劉峙指揮的20萬蔣軍圍困。
  • 《亮劍3》與史實不符:被繳獲的日本巨炮,我軍甚至從未碰到過
    其對我軍當年的實際情況,還是做出了大量貼切實際的描寫和展示,尤其是亮劍傳遞出的精神力量和教育反思意義,將其列為我國乃至世界第一流的軍事影視作品也絲毫不為過,在亮劍的光輝下,新版續集自然層出不窮,然而和大多數續集一樣,新作品未能重現原作的輝煌,甚至有些狗尾續貂的意思。
  • 解放戰爭中,我軍最「接地氣」的一個單位是啥?後來為何消失不見?
    解放戰爭中,要說我軍部隊中最「接地氣」的一個軍事單位,就是縱隊這個編制了。名稱低調樸實,不了解的朋友還以為不是主力部隊的稱呼,甚至更像一種俗稱。其實縱隊下轄的兵力相當多,地位很高。解放戰爭時的縱隊應視為軍一級的編制,人員在2-5萬人之間(也有嚴重超編或不滿編的)。
  • 解放戰爭:1949年建國後,哪3位原國軍名將給我軍當了戰術教官?
    我國的解放戰爭就是這樣,建國後有不少原國民黨中高級將領獲得邀請,到我們的軍事學院授課,體現了我軍的寬容心態和虛心學習的傳統。今天我們來了解下,3位軍事素養很高,並且在戰後給我軍當過軍事教官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第一位,廖耀湘。廖耀湘是三人之中名氣最大,軍事生涯戰績最為顯赫的名將。曾經歷任國民黨王牌新22師長,王牌新6軍軍長,第9兵團中將司令官。
  • 一個連集中83門火炮,連續5分鐘火力突擊,將敵人也打蒙了
    蘇聯的援助 作為一支擁有光榮傳統的部隊,16軍是一支能徵善戰的隊伍,但16軍進入朝鮮作戰的時候,已經是1953年1月的時候,距離戰役已經是快要結束的階段,為什麼入朝參與作戰晚,實際上也和部隊建設有很大關係。解放戰爭結束以後,16軍負責在貴州進行剿匪工作,當時16軍下轄3個是分別駐紮在三個地方,承擔剿匪以及地方建設任務。
  • 解放戰爭,沒良心炮大發神威,為何抗美援朝絕跡了?
    在解放戰爭初期,許多裝備較差的部隊缺乏火炮,所以在攻擊敵方重火力點時,需要工兵手動運送炸藥進行近距離爆破,但成功率較低,並且傷亡較大,部隊急需一種可以將炸藥包遠距離投放的武器。葉佩章根據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用拋石機拋射石頭攻擊炮樓中獲得靈感,根據迫擊炮的原理,用汽油桶和炸藥包製成了拋射器。他反覆試驗,終於獲得成功。
  • 太原戰役為何打得最慘烈?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
    如果要問解放戰爭中,哪次城市解放戰役打得最慘烈,毫無疑問是太原解放戰役。 應該說,三年解放戰爭中,太原戰役是所有城市攻堅戰裡,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為慘烈、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鬥。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國民黨軍隊最後的王牌——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折戟在淮海戰場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同時也是解放軍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略性決戰。戰役中,60萬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殲滅了國民黨80萬軍隊,連號稱國民黨軍隊王牌中的王牌、被譽為「鐵馬雄獅」的第五軍——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也難逃全軍覆滅的命運。
  • 印度終於甩出王牌,15萬王牌部隊邊境備戰,張召忠4字評價說中了
    圖為正在訓練的印度山地部隊近日,印度為了應對不斷升級的邊境地區衝突,終於甩出了自己的王牌,出動號稱實力無人可擋的15萬王牌山地部隊前往邊境備戰,對於印度動用了15萬王牌軍一舉,張召忠搖頭道雖然數量眾多,卻正如張召忠所說,印軍的山地部隊在質量上卻完全比不上歐洲國家或者美國,以美國的山地部隊為例,美軍第10山地師作戰部隊才擁有12000人,但卻裝備了112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從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到黑鷹通用直升機再到電子戰直升機應有盡有,除此之外,還裝備了268門火炮,有了這些直升機的幫助,一旦開戰,這些山地部隊能夠快速進行機動並藉由直升機對火炮等重火力裝備進行運輸
  • 解放時期的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是指哪四個軍
    就比於中原戰場上與華東戰場上,國軍當時不僅投入的人數多,而且大多都是精銳部隊。其中有四個軍,戰鬥力最強被稱之為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第一個精銳部隊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其實就是抗戰時期最能打的國軍王牌第74軍。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74軍是國軍五大王牌之首,在抗戰時期表現十分出色,同時贏得了虎賁軍,御林軍,抗日鐵軍等美譽。
  • 一野120門火炮齊發,馬家軍1.2萬精銳覆沒!
    「馬家軍」,這是曾讓西路軍吃了大虧的地方軍閥,主要由馬步芳的青海勢力和以馬鴻逵的寧夏勢力組成,其中實力最強的是馬步芳,俗稱青馬,騎兵第八旅是其中的精銳部隊,1936年至1937年間對西路軍戰士犯下滔天罪行,抗戰期間與日軍騎兵對戰不落下風,解放戰爭時期又與西野二縱激戰,合水戰鬥中359旅旅長郭鵬因此身負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