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夢,你好,我是下崗職工,養老保險好容易繳費15年,現在猶豫該不該繼續繳費?都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但繳費15年、20年、25年、30年,養老金差距到底多大呢?」
不少網友都給我私信,留言讓我給測算不同參保年份下,養老金的差距,各地區的社平工資有差距,每個人繳納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不一,找到數據測算實屬不易。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篇純乾貨的文章,專門為大家揭開心中的謎團,為了更好的獲取真實數據,我以大連市的數據為例,為大家詳細講解,供各地的網友參考。
01、養老金計算公式
本文主要測算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因此,不包括過渡性養老金。養老金的組成部分由兩部分構成:
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影響因素主要在社平工資、繳費金額、繳費年限三部分,對於同一個人來說(退休時間固定),主要是繳費金額和繳費年限的影響。
我梳理了一下,從1996年至今大連市的社平工資及最低繳費基數,並對未來幾年的月度社平工資按照每年增長400元的速度進行估算,具體見下圖:
02、我在2026年退休,假設社保僅繳費15年
我作為一名下崗職工(男性),從1996年(假設)按照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苦於生活的壓力,只能繳納最低繳費基數,在2010年我繳納滿15年後便不再繳費,坐等2026年退休。
這種情況下,養老金能領多少呢?按照上面的公式及數據,個人帳戶利息忽略不計,我們進行測算:
基礎養老金=(10099+10099*0.6)/2*15*1%=1212元。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總額的40%/139=103元。養老金能領兩者之和,共計1315元。
03、我在2026年退休,假設社保繳費20年
我感覺家庭條件還可以,於是我持續繳費了5年,一直繳納到2015年,繳費年限總算是達到了20年,於是我不再繳費,坐等2026年退休。測算結果如下:
基礎養老金=(10099+10099*0.6)/2*20*1%=1616元。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總額的40%/139=205元。養老金能領兩者之和,共計1821元。
04、我在2026年退休,假設社保繳費25年
架不住別人的勸說,我繼續繳費了5年,一直繳納到2020年,繳費年限總算是達到了25年,我不再繳費,坐等2026年退休。測算結果如下:
基礎養老金=(10099+10099*0.6)/2*25*1%=2020元。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總額的40%/139=323元。養老金能領兩者之和,共計2343元。
05、我在2026年退休,假設社保繳費30年
為了能夠享受免費的醫保待遇,我一直繳納到2025年,也就是臨近退休那會,繳費年限總算是達到了30年,直接辦理退休。測算結果如下:
基礎養老金=(10099+10099*0.6)/2*30*1%=2424元元。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總額的40%/139=467元。養老金能領兩者之和,共計2891元。劃重點:
根據上述測算,我們明顯看出繳費30年與繳費15年的差距,不僅僅養老金翻番,而且自己能夠享受免費終身醫保待遇,近3000元的養老金還算是能夠滿足日常的生活水平。
繳納15年只是最低限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多繳費、長繳費,不僅養老金相對較高,而且未來的每年上漲額也會多一些。
大家看完之後,有沒有什麼想說的?請轉發這篇純乾貨文章,讓更多的人看見,歡迎加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