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到今日,擁有的信徒人千萬計,讓無數的人都能通過對教義的智慧解讀而獲得了精神世界的清涼,讓許多的人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獲得了心靈上的寧靜與超越,人數不可謂不多,功勞不可謂不偉。
但是在繁華的表象之下,所曝露出來的問題也勝不勝數,就拿修行佛法而言,有許多的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安下心來按照佛祖的教義去做,而是如世俗中爭名奪利的商人一般,今天祈求密意,明天奢求上師,……不勝枚舉,根本就失去了佛法不外求的智慧。
像這種將自己的成佛之道寄希望於他人身上的修行者,簡直是朽木不可雕也的典範,偏偏現在這種人還不少,這種缺乏自信自尊的學佛人,如果有幸讀到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之時,不知該做何感想!
如果要用慧能大師的「迷時自度,悟了自度」來衡量現在的學佛人的話,那恐怕就是大型的打臉現場,因為沒有幾個修行者可以如慧能大師那般的自信自尊,敢於直面對現實的挑戰,說出這種從心底所發出的自信之語。
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許多學佛之人,根本就沒有將成佛的希望寄托在自性之上,而是將之寄托在虛妄不實的外像之上。
比如說殊勝的法門,老師的境界和法不二傳的密意,乃至佛祖所說的教義,就是不肯相信自己本就是佛這個真理,只要用功,自心就能破迷開悟而徹見真如本來面目。
那麼,六祖慧能大師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話呢?
原文是這樣的:「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慧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曰:如是,如是!
在獲得五祖弘忍大師傳法而開悟,悟得自心即佛,見性成佛的真諦之後,為了避免他人的傷害,於是五祖讓六祖趕快遠離,並準備親自把櫓搖船。
六祖說:和尚請坐,應該由弟子來搖櫓,五祖曰:應該是我渡你。
慧能大師在這時就說出了響徹古今的自信之語: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今天我承蒙師父傳授無上心法,已經開悟了,只應自性自度。
五祖於是為之印可:如是,如是!
在五祖而言,作為一個師父,希望能夠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心,為傳承法統的六祖再盡一份力,同時也是作為一個考驗,看看六祖所悟徹的程度到了什麼地步。
而六祖呢,已經完全領悟到了佛法的真諦,有了佛祖那份「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絕對自信,深信自己已經完全理解到了心即是佛的見性成佛之道。
既然心外無物,心即是佛,那麼便應該自求於己而無須藉助外力的幫忙,除了自己能讓自己成佛之外,別人能幫自己成佛嗎?不能!
因此之故,六祖才謝絕了五祖想要再助一臂之力的好意,同時也是在回答五祖的考驗:我已經完全證悟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的成佛之道,開顯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本自清靜而能生萬法的本自具足圓滿之心,成佛在我,無須再藉助您的一番心意。
佛法的真義,本就是使人開悟而徹見自性,以求解脫生死苦海而到達涅槃彼岸,學佛之人如其名不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心性之上,卻去希求外力的冀遇,不是將自己的未來綁定在了別人的不確定性之上嗎,哪裡還有一點學佛人自尊自信的樣子!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的這句「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之語,對於現在許多還在尋求佛家聖地、道場、密法、上師……等一切外力的人來說,不止打了當今多少學佛人的臉面。
因為他們缺少自信,缺乏自尊,更不知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最淺顯易懂的道理,終生向外馳求,到老一事無成,要警醒啊,想要學佛的修行者!
相信自己能成,相信師傳之法,不要向外馳求,尋找心中寶藏,這才是真正的迷時師度,悟了自度的內涵之理。